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医师真题3-(1)
单项选择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与X线的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A.电子源
B.高真空度
C.高压电场
D.电子的骤然减速
E.阳极散热
A
B
C
D
E
E
[解析] X线产生的三个条件:X线产生是高速电子流和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①电子源。②高速电子流。③靶物质。④高真空度电子束衰减率低。
2. 属于X线化学效应的是
A.穿透作用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电离作用
E.生物效应
A
B
C
D
E
C
[解析] 属于X线化学效应的是感光作用,X线照射到感光胶片发生化学效应而感光。穿透效应和电离效应是物理效应。
3. 外耳孔与眶上缘的连线称
A.听眦线
B.听鼻线
C.听眉线
D.眶间线
E.耳垂直线
A
B
C
D
E
C
[解析] 外耳孔与眶上缘的连线称听眉线;听鼻线是外耳道与鼻前棘的连线;眼窝中央线(眶间线)(IPL):从正面看左右眼窝中点的连线;耳垂直线(ARL):通过外耳道中点与听眦线垂直的线。
4. 属于生理排泄的造影检查方法是
A.静脉肾盂造影
B.逆行肾盂造影
C.膀胱造影
D.尿道造影
E.肾血管造影
A
B
C
D
E
A
[解析] 静脉肾盂造影剂随血流动力学的运动而运动,由动脉灌注而显影,属于生理排泄的造影检查。
5. 肺内错构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
A.孤立圆形阴影
B.肿块边缘清楚
C.肿块边缘可分叶
D.肿块内见爆玉米花样钙化
E.肿块内可形成空洞
A
B
C
D
E
D
[解析] 肺内错构瘤的特征性X线表现是肿块内见爆玉米花样钙化。
6. 肺纹理主要解剖成分是
A.支气管
B.肺静脉
C.肺动脉
D.肺静脉、支气管
E.肺动脉、肺静脉
A
B
C
D
E
E
[解析] 肺纹理表示从肺门向肺野外围延伸的放射状、条状阴影,随着逐级分支,纹理逐渐变细。主要解剖成分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也参与肺纹理的构成。
7. “二尖瓣”型心脏的基本特征是
A.右心室增大
B.肺动脉圆锥膨隆
C.主动脉弓突出
D.右心房增大
E.心尖向左下延伸
A
B
C
D
E
B
[解析] 左房血液淤积,左房增大压力增大,肺淤血,肺动脉高压导致左房与肺动脉段均增大,胸骨左缘第二、三肋间心浊音界增大,心腰更为丰满或膨出,心界形如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称为二尖瓣型心。
8. 增殖型肠结核X线征象中哪项不正确
A.多发生于回盲部
B.肠管狭窄变形明显
C.多出现“跳跃”征
D.可出现不全肠梗阻
E.盲肠短缩
A
B
C
D
E
C
[解析] 肠结核常见于回盲部。增生性肠结核X线征象:多发生于回盲部,肠管狭窄变形明显,可出现不全肠梗阻,盲肠短缩。溃疡性肠结核钡剂在病变肠段排空快,充盈不佳,而病变上下段充盈很好,呈现X线钡剂激惹征,即跳跃征。
9. 小儿腹部平片出现“双泡”征应诊断
A.正常变异
B.胃扭转
C.幽门肌肥大
D.十二脂肠梗阻
E.小肠旋转不良
A
B
C
D
E
D
[解析] 肠梗阻导致肠腔气体排出不畅形成气体影即泡样结构,小儿腹部平片出现“双泡”征是十二脂肠梗阻的典型表现。
10.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征象中,错误的是
A.椎体上、下缘限局性骨质破坏
B.椎体前缘骨质硬化,出现方椎
C.椎旁韧带骨化
D.脊柱骨质疏松
E.关节骨性强直
A
B
C
D
E
E
[解析]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X线表现:椎体上、下缘限局性骨质破坏,椎体前缘骨质硬化,出现方椎、椎旁韧带骨化、脊柱骨质疏松。关节骨性强直属晚期表现。
11. 骨折不愈合的X线征象是
A.两骨折端移位
B.两骨折端分离
C.两骨折端骨质硬化
D.两骨折端成角
E.两骨折端重叠
A
B
C
D
E
C
[解析] 骨折不愈合的X线征象是两骨折端骨质硬化,其他选项均为骨折类型。
12. 哪项不符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现
A.股骨头相对密度增高
B.股骨头囊变硬化
C.股骨头压缩变形
D.股骨头蘑菇状变形
E.股骨并没有骨质疏松
A
B
C
D
E
E
[解析]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表现是:股骨头相对密度增高,股骨头囊变硬化,股骨头压缩变形,股骨头蘑菇状变形,股骨骨质疏松。
13. 马蹄肾的两肾长轴
A.自上内向下外排列
B.自上外向下内排列
C.两肾长轴垂直平行排列
D.两肾长轴横位在同一平面
E.两肾长轴排列没有规律
A
B
C
D
E
B
[解析] 两侧肾脏的上极或下极相融合成马蹄肾,故两肾长轴自上外向下内排列。
14. 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对诊断下述哪一疾病有重要作用
A.膀胱癌
B.外伤性输尿管、肾脏病变
C.反流性肾病
D.多发性尿道结石
E.良性前列腺肥大
A
B
C
D
E
D
[解析] 排尿性膀胱尿路造影可清晰显示尿路通畅程度,对诊断多发性尿道结石有重要作用。
15. 颅脑外伤时,疑有凹陷性骨折时应投照光颅
A.正位片
B.侧位片
C.汤氏位片
D.切线位片
E.颅底位
A
B
C
D
E
D
[解析] 颅脑外伤时,疑有凹陷性骨折时应投照光颅切线位片,可以清晰看出骨折凹陷程度。
16.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具特征的CT表现是
A.位于眼球内
B.伴视网膜剥离
C.增强明显
D.平扫高密度
E.软组织肿块内钙化
A
B
C
D
E
E
[解析]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具特征的CT表现为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绝大多数伴钙化。
17. 以下有关像素和体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像素是一个二维概念
B.像素越小,图像的分辨率相对越差
C.CT图像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体素
D.体素实际上是像素在成像时的表现
E.像素是扫描层被按矩排列分隔的基本成像单元
A
B
C
D
E
A
[解析] 像素是二维概念,像素越小分辨力越好;体素是数字数据于三维空间分割上的最小单位,体素用于三维成像、科学数据。
18. 以下关于空间分辨率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CT的空间分辨率是指CT鉴别物体空间大小的能力
B.不同图像重建算法可影响CT的空间分辨率
C.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CT的空间分辨率
D.空间分辨率高,CT显示的线对数也高
E.CT的空间分辨率与被测物体的密度有关
A
B
C
D
E
C
[解析] 空间分辨率是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鉴别细微的能力,即显示最小体积病灶或结构的能力,通常以线对来表示CT的空间分辨率,百分比表示密度分辨率。
19. 当窗宽为80窗位为40时,其CT值(Hu)显示范围为
A.40~80
B.0~80
C.0~40
D.40~120
E.80~120
A
B
C
D
E
B
[解析] 显示范围即窗宽,与窗位无关,窗位表示所取CT值的大小位置。
20. 腮腺混合瘤CT常见增强表现是
A.明显增强
B.均匀增强
C.不均匀增强
D.延迟增强
E.不增强
A
B
C
D
E
B
[解析] 腮腺混合瘤为血供丰富且内部均匀的肿块,CT常见增强表现是均匀增强。
21. 以下关于鼻窦黏液囊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良性病变
B.为鼻窦黏膜腺体内液体潴留形成
C.有鼻窦口阻塞
D.有鼻窦腔气球样膨大
E.CT增强扫描病变内不增强
A
B
C
D
E
B
[解析] 鼻窦囊肿是指原发于鼻窦内或来源于牙或牙根并向上颌窦内发展的囊性肿物。鼻窦黏液囊肿表现特征:是良性病变、有鼻窦口阻塞,有鼻窦腔气球样膨大,CT增强扫描病变内不增强。
22. 以下关于CT值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A.CT值是指物质密度的绝对值
B.与物质的厚度无关
C.CT值与物质的X线衰减系数相关
D.CT值是物质相对于水的X线衰减值
E.CT值与X线至物质间的距离无关
A
B
C
D
E
E
[解析] CT值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CT值与X线至物质间的距离有关,取决于X线在投照过程中的衰减情况。
23. 患者体内高密度结构或异物形成的CT伪影常表现为
A.影像边缘模糊
B.双边影像
C.平行的条纹状影
D.放射状条纹状影
E.局部影像消失
A
B
C
D
E
D
[解析] 患者体内高密度结构或异物形成的CT伪影常表现为放射状条纹状影,体位变化或脏器运动导致的运动伪影为模糊影。
24. 眼球钙化见于
A.视网膜脱离
B.脉络膜血管瘤
C.眼球内转移瘤
D.视网膜母细胞瘤
E.黑色素瘤
A
B
C
D
E
D
[解析]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具特征的CT表现为眼球后部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绝大多数伴钙化。视网膜脱落、脉络膜血管瘤、眼球内转移瘤及黑色素瘤钙化罕见。
25. 下列关于窗位的概念,错误的是
A.窗位相当于显示灰阶的中心
B.窗位规定所显示CT值的范围
C.不同机器的窗位值相同
D.窗位的选择与所显示的组织CT值有关
E.增强后CT窗位选择应高于CT平扫
A
B
C
D
E
B
[解析] 窗宽规定所显示CT值的范围,窗位相当于显示灰阶的中心,根据取样部位选取不同的窗宽和窗位。
26. 以下哪一项描述最支持眼眶原发炎性假瘤的诊断
A.一或多条眼外肌梭形增粗
B.球后软组织肿块
C.病变有增强
D.眼肌附着处眼环增粗、模糊
E.双侧眼球突出
A
B
C
D
E
B
[解析] 球后软组织肿块常常由于炎症因子导致,支持眼眶原发炎性假瘤的诊断。
27. 以下哪一项不是CT增强检查的目的
A.观察病变的血液灌注
B.显示病变血脑屏障的状态
C.提高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
D.确定病变内有否钙化
E.区别血管与淋巴结
A
B
C
D
E
D
[解析] CT增强检查的目的是:观察病变的血液灌注,显示病变血脑屏障的状态,提高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区别血管与淋巴结。
28. CT血管内对比剂主要有哪两种类型
A.脂溶性与水溶性对比剂
B.单体型与双体型对比剂
C.硫酸钡与碘化合物对比剂
D.离子型与非离子型对比剂
E.混悬液型与水溶性对比剂
A
B
C
D
E
D
[解析] CT血管内对比剂主要有离子型如(泛影葡胺)与非离子型(如碘帕醇)对比剂。
29. 以下哪种病变增强CT检查对诊断有帮助
A.胆囊结石
B.肺间质纤维化
C.泌尿系结石
D.肝内占位
E.腰椎间盘突出
A
B
C
D
E
D
[解析] 肝内占位病变增强CT检查可以区分瘤的性质(高灌注、低灌注以及首先显影的部位),对诊断有帮助。
30. 以下哪项临床表现不是对比剂的副反应
A.荨麻疹
B.面部潮红
C.球结膜水肿
D.剧烈咳嗽
E.呕吐
A
B
C
D
E
D
[解析] 对比剂的常见副反应是:荨麻疹、面部潮红、球结膜水肿、呕吐。
31. 哪种患者应慎用对比剂
A.梗阻性黄疸
B.一侧肾积水
C.肺结核
D.氮质血症
E.HBsAg阳性
A
B
C
D
E
D
[解析] 氮质血症是血中尿毒、肌酐、尿酸等非蛋白氮(NPN)含量显著升高。对比剂在肾脏代谢,氮质血症患者为防止增加肾脏负担应慎用对比剂。
32. 多层螺旋CT是指
A.可同时重建多个层面图像的CT设备
B.可同时采集多个层面的数据的CT设备
C.可同时显示多个层面的CT设备
D.可同时存储多个层面影像数据的CT设备
E.可同时处理多个层面影像数据的CT设备
A
B
C
D
E
B
[解析] 多层螺旋CT是指球管旋转一周可同时采集多个层面的数据的CT设备,源自于多排探测器序列的设计。
33. 常用CT影像后处理(三维重建)的方法是
A.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组,骨算法重建
B.曲面重组,骨算法重建,双相增强CT扫描
C.最大密度投影,双相增强CT扫描,表面阴影显示
D.表面阴影显示,骨算法重建,曲面重组
E.曲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
A
B
C
D
E
E
[解析] 常用CT影像后处理(三维重建)的方法是曲面重组,表面阴影显示,最大密度投影。
34. 新生儿头颅CT平扫示“矢状窦旁”征,提示
A.额叶脑出血
B.顶叶脑出血
C.脑室内出血
D.硬膜下隙出血
E.蛛网膜下隙出血
A
B
C
D
E
E
[解析] 新生儿蛛网膜下隙出血,血液沉积于矢状窦旁时,称为“矢状窦旁”征。新生儿头颅CT平扫示“矢状窦旁”征,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
35. 以下哪一CT表现不支持硬膜外血肿的诊断
A.相邻颅骨线形骨折
B.血肿呈新月形
C.相邻脑组织受压移位
D.血肿内缘光滑
E.血肿内密度均匀
A
B
C
D
E
B
[解析] 硬膜外血肿的表现:相邻颅骨线形骨折,相邻脑组织受压移位,血肿内缘光滑,血肿内密度均匀。
36. 脑梗死最常见的CT增强表现形式为
A.轻度均匀强化
B.点线样强化
C.团片样强化
D.环形强化
E.脑回状强化
A
B
C
D
E
E
[解析] 脑梗死最常见的CT增强表现形式为脑回状强化。脑梗死在急性期,CT上不能显示待脑梗死造成脑细胞缺血、缺氧改变后,CT上显示梗死部位脑组织呈低密度影,且脑组织水肿,一般边界欠清时间更长时,可形成软化灶。
37. 有关脑动静脉畸形的CT表现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约80%平扫无阳性发现
B.一般无占位表现
C.一般不出现周围水肿现象
D.表现为高、低密度混合灶
E.约50%的动静脉畸形合并出血
A
B
C
D
E
A
[解析] 可见局部混合密度区,增强后可见不规则增强区,并可见迂曲扩张血管,还可以发现血肿和脑萎缩局部钙化等继发性改变。
38. 支持脑内肿瘤诊断的CT定位征象是
A.肿瘤边缘多不清楚
B.与颅内板呈钝角
C.易引起骨质改变
D.局部蛛网膜下隙增宽
E.脑皮质位置移位
A
B
C
D
E
A
[解析] 支持脑内肿瘤诊断的CT定位征象是肿瘤边缘多不清楚。
39. 颅脑CT没有病理意义的钙化包括
A.侧脑室三角区内球形钙化
B.额-颞部脑回状钙化
C.室管膜下结节状钙化
D.灰白质交界小环形钙化
E.松果体直径>10mm不均匀钙化
A
B
C
D
E
A
[解析] 侧脑室三角区内球形钙化为生理性钙化,不能提示病理诊断。生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大小在10mm以内),脉络丛钙化(多在侧脑室,双侧同时出现),硬脑膜(大脑镰处)。
40. 最容易出现钙化的脑肿瘤是
A.转移瘤
B.胶质母细胞瘤
C.少枝胶质瘤
D.髓母细胞瘤
E.淋巴瘤
A
B
C
D
E
C
[解析] 最容易出现钙化的脑肿瘤是少枝胶质瘤,转移瘤、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和淋巴瘤不易钙化。
41. 肿块合并肺不张时,增强扫描的目的是
A.明确肿块血供来源
B.显示肿块大小和边界
C.观察纵隔淋巴结肿大
D.了解支气管浸润程度
E.更清楚显示肺不张边缘
A
B
C
D
E
B
[解析] 肺不张肺部密度增高,与肿块密度相似,普通CT扫描不易区分。故肿块合并肺不张时,增强扫描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肿块大小和边界。
42. 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CT特征性征象是
A.两个不同增强密度的主动脉腔被一内膜瓣所分离
B.主动脉钙化内移
C.主动脉壁异常扩张
D.主动脉各段管径不成比例
E.主动脉周围血肿形成
A
B
C
D
E
A
[解析] 当主动脉中层退行性病变或主动脉内膜破裂,导致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经裂口进入主动脉壁,破坏中层并沿主动脉走行将内膜与外层剥离时称主动脉夹层。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CT特征性征象是两个不同增强密度的主动脉腔被一内膜瓣所分离。
43. 患者,男,58岁,不规则发热4个月。CT表现:右肺上叶后段不规则空洞影,壁较厚,其内有分隔及短小气-液面,周边伴有小支气管扩张,邻近胸膜增厚。应首先诊断为
A.浸润性肺结核
B.空洞性肺结核并支气管播散
C.支气管扩张并感染
D.慢性肺脓肿
E.空洞性肺癌
A
B
C
D
E
D
[解析] 题干所述为慢性肺脓肿的特征表现。右肺上叶后段不规则空洞影,壁较厚,其内有分隔及短小气-液面,周边伴有小支气管扩张,邻近胸膜增厚。
44. 下列哪项不是结核球的CT表现
A.卫星灶多见
B.常有钙化
C.或见“毛刺”征
D.可呈“分叶”状
E.可见薄壁空洞
A
B
C
D
E
E
[解析] 结核球的CT表现:“卫星灶”多见,常有钙化,或见“毛刺”征,可呈“分叶”状,可见厚壁空洞。
45. 关于周围型肺癌毛刺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近端略粗远侧变细
B.粗毛刺一般较短,粗细不均
C.细毛刺数目较多,围绕肿瘤呈放射状排列
D.是癌组织向周围浸润所致
E.有时毛刺之间可见气肿肺组织
A
B
C
D
E
B
[解析] 周围型肺癌“毛刺”征的描述为:近端略粗远侧变细;细毛刺数目较多,围绕肿瘤呈放射状排列;是癌组织向周围浸润所致;有时毛刺之间可见气肿肺组织。
46. 小肝癌的CT诊断标准是: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总和小于
A.1.5cm
B.2.0cm
C.2.5cm
D.3.0cm
E.3.5cm
A
B
C
D
E
D
[解析] 小肝癌的CT诊断标准是:单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或两个癌结节的最大直径总和小于3cm。
47. 动态增强5~10分钟后延迟扫描,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是
A.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
B.病灶比正常肝实质密度低
C.病灶密度仍明显高于肝实质
D.病灶密度曲线呈明显快速下降
E.病灶逐渐轻度强化
A
B
C
D
E
A
[解析] 典型血管瘤的CT增强特征是病灶与正常肝实质呈等密度。
48. CT扫描显示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内少许低密度影,肾前筋膜增厚,提示最可能诊断为
A.急性胰腺炎
B.慢性胰腺炎
C.胰腺癌
D.胰腺囊腺瘤
E.胰岛细胞瘤
A
B
C
D
E
A
[解析] 胰腺弥漫性肿大,边缘模糊,胰内少许低密度影,肾前筋膜增厚,上述表现符合急性胰腺炎的特点。
49. 以下CT征象,哪一组不能作为诊断中晚期直肠癌的依据
A.肠壁全周增厚
B.病变与周围盆腔结构分界不清
C.盆腔内淋巴结直径大于1.5cm
D.盆腔扁平无蒂,有完整的轮廓
E.骶骨或尾骨显示骨破坏
A
B
C
D
E
D
[解析] 诊断中晚期直肠癌的依据是:肠壁全周增厚,病变与周围盆腔结构分界不清,盆腔内淋巴结直径大于1.5cm,骶骨或尾骨显示骨破坏。
50. CT扫描发现第10胸椎体骨小梁稀少、粗大,低密度背景中有圆点状致密影,附件也受累,骨皮质尚完整,应考虑的诊断为
A.血管瘤
B.转移瘤
C.多发性骨髓瘤
D.骨疏松
E.嗜酸性肉芽肿
A
B
C
D
E
A
[解析] CT扫描发现第10胸椎体骨小梁稀少、粗大,低密度背景中有圆点状致密影,附件也受累,骨皮质尚完整,应考虑诊断为血管瘤。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