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某餐饮有限公司建设工程,总投资200万元,营业面积近800m
2,共设有座位近300个,工程包括:给排水系统(供水水源来自市政自来水管,由市政自来水管直接供给,生产、生活污水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电力系统(由当地电力部门提供)、空调系统(该项目不设中央空调,采用分体式空调进行供热)。燃料使用轻质低硫柴油。项目区及其附近区域的植被主要为人工引种的花木。附近的水系位于该项目的东北面,距该项目约5km,当地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项目周边有一栋商住两用楼、一个居民小区和一个羽绒制品厂。
[问题]
1.本项目运营期的主要污染物是什么?
2.试进行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哪些?
1.①废水:营业期间员工和顾客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②油烟废气:营业期间厨房产生的油烟废气;③噪声:厨房抽油烟机、分体式空调风机运转噪声;④固体废物:营业期间员工和顾客产生的餐饮和生活垃圾。
2.(1)废水:主要产生于厨房、洗消间和卫生间,生活污水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2)废气:项目中的炉灶使用燃料为轻质低硫柴油,因此废气中硫含量可以不予考虑,废气主要为厨房的烹饪油烟废气。对于烟气可以通过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外排,尽量使得废气不对周围环境造成大的影响。
(3)噪声:主要噪声源是厨房抽油烟机、分体式空调风机。
3.①选购低噪声空调;②对厨房油烟净化设备、屋顶排风设备,安装消声器;③对周边的影响,设备与基础之间、设备和隔声罩支撑之间、隔声罩与基础间应加入减振器;④对排烟通风管道采取消声减振措施;⑤夜间22时至次日凌晨6时禁止厨房作业;⑥降低因风机噪声和管道振动引起的低频噪声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影响。
五、1. 某炼油厂拟在厂区预留地内进行改扩建工程建设,其中配套公用工程有:在现有罐区扩建1000m
3苯罐、500m
3苯乙烯罐、300m
3液氨罐和50m
3碱液槽各一座;改造现有供水设施,新增供水能力500m
3/h。现有污水处理场紧靠北厂界,其西面与西厂界相距100m。拟在污水处理场与西厂界之间的A空地新建危险废物中转场一座,在与污水处理场东面相邻的B空地新建650m
3/h污水回用装置一套。
改扩建项目新增的生产废水处理依托现有污水处理场,改造前后生产废水的污染物种类和处理后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变(《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达标废水通过2km排污管道排入C河。C河属感潮河流,大潮潮流最大回荡距离约6km。排污口上游10km处有一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D,该水源地设有一级、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下游边界距水源D取水口为6km。取水口至炼汕厂废水排污口间河段无其他污染源汇入。为防止C河水体污染,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废水排入C河的改扩建项目须实现增产减污。
厂区地质结构稳定,天然土层防渗性能良好,厂西边界外700m处有一村庄,其他方位村庄距厂界1000m以上。
[问题]
1.分析评价新建公用工程在厂内布局的环境合理性。
2.指出本项目大气和水环境现状调查中应考虑的特征污染因子。
3.识别本项目贮存设施中重大危险源和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苯、苯乙烯、液氨贮存设施临界量分别为50t、100t、100t)。
4.确定排污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
5.根据当地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对C河的管理要求,分析本项目的环境可行性(选择COD作指标给出定量结果,计算新增污水量时不计损耗)。
1.A空地新建的危险废物中转站布局不合理,与厂界西面的村庄间隔不到800m。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选址要求,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
2.(1)大气特征污染因子:苯、苯乙烯、氨、硫化氢、恶臭。
(2)水环境特征污染因子:苯系物、硫化物、氰化物、挥发酚等。
3.(1)重大危险源:1000m3苯罐、500m3苯乙烯罐、300m3氨罐。
(2)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700m处村庄,其他方位村庄,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
4.排水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应布设5个,具体位置:①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源D取水口(排污口上游10km);②一级保护区下游边界;③大潮潮流最大回荡距离处(排污口上游6km);④二级保护区下游边界处(排污口上游4km);⑤排污口上游500m。
5.(1)本项目可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上是可行的。
(2)理由:尽管新增供水能力500m3/h,由于新建650m3/h污水回用装置一套,从而污水处理厂改造后的污水排放量将减少150m3/h,COD排放浓度不变,因此COD的排放总量将减少:60×150×10-3×24=216(kg/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