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 某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地处某省西北部,路线走向由南向北,路线全长197.61km。本项目占用各类土地1512.85hm
2,拆迁各类建筑物14.3万m
2。全线共设置特大桥11座,全长22km,大桥141座,全长39km;中桥89座,全长7.9km;小桥124座,全长3.6km,涵洞576道。全线设置隧道15座,全长14km。全线设置互通式立交16处。拟设管理中心2处、高管段3处,管理所12处、收费站17处、服务区4处。全线总投资164.7亿元,建设期为4年。
本项目穿越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各一处,占用部分农用土地,同时涉及部分居民拆迁问题。
[问题]
1.简述环境影响预测时应考虑的内容。
2.简述施工期有哪些环境保护措施。
3.简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提纲。
4.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有哪些?如何评价?
1.(1)设计期:①对敏感目标的影响,如通过自然保护区;②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水利设施受到破坏;③对居民生产生活的影响,如拆迁和施工噪声;④对周围景观的影响,如桥梁和服务设施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
(2)施工期:①影响公路交通和沿线居民正常生产生活;②施工场地、混凝土拌和站、各种构件预制场及运输散体建材或废渣,影响水环境;③灰土搅拌站以及材料运输、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沥青烟、噪声影响周边环境;④影响水利灌溉,影响农业生产;⑤水土流失,破坏自然地貌、当地植被、动物栖息地,对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造成一定影响。
(3)运营期:①交通噪声影响居民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环境;②汽车尾气中所含的多种污染物,污染公路沿线环境空气;③公路沿线服务设施排放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会污染水质,从而危害水生生物和公众健康;④因危险品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有毒、有害危险品泄漏,危害生态环境质量;⑤造成水土流失,破坏附近生态环境。
2.(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取土场、弃土场合理选址;②做好取土场、弃土场等临时工程的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③做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如恢复植被覆盖率,对珍稀物种进行移植等。
(2)水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期桥梁基础施工钻渣等固体废物不得排入水体,经沉淀、晾晒后运至弃土场堆放;②桥梁、隧道等不同施工环节产生的施工废水处理后排放;③安装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回用或排放,生活垃圾集中收集,交垃圾处理厂填埋。
(3)声环境保护措施:①合理安排施工机械作业时间或采取降噪措施,避免施工噪声影响沿线居民的正常生活、休息;②采取铺筑低噪声路面、设置声屏障等降噪措施,减小交通噪声。
(4)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在施工便道、施工场地、散装材料堆放场所等处采取洒水、覆盖等降尘措施减轻扬尘污染。
3.①社会环境影响评述;②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影响评价;③水、空气、声的环境影响预测评价;④水土流失预测。
4.(1)项目的主要环境风险如下:①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不到位,导致施工场地周围生态环境、水环境严重恶化;②运营期,危险品车辆可能因交通事故、储罐老化破裂等情况发生泄漏,严重影响周围环境;③隧道施工期爆破产生环境风险。
(2)环境风险评价是依据技术导则规定的评价原则,进行风险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灾害事故风险值R与同行业可接收风险水平RL比较:①如果R≤RL,则认为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②如果R>RL则需要对该项目采取降低事故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可接受的水平,否则项目就不能被接受。
三、某石化公司拟建3套生产装置,同时配套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各装置污水排放情况见下表,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见下图。污水处理厂布置在石化公司的东北角。在污水处理厂区拟建一露天并经防渗处理的固体废物临时存放中转场,布置在石化公司厂界围墙边。厂界东面3km处有一乡镇,其余均为农田。当地主导风向为东南(夏)和西北(冬),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为二类。
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A河,该河流河段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评价河段顺直均匀,河段宽80m,平均水深4m。排污口下游4km有一支流汇入,无其他排污口。 拟建项目污水水质、水量数据
|
排放源 | 排放规律 | 排放流量/ (t/h) | 水质/(除pH值外,均为mg/L) |
pH值 | COD | BOD5 | 石油类 | 氨氮 |
装置A | 连续 | 50 | 6~7 | 1000 | 350 | 500 | 100 |
装置B | 连续 | 200 | 6~8 | 600 | 300 | 200 | 50 |
装置C | 连续 | 150 | 6~8 | 200 | 120 | 100 | — |
初期雨水 | 间断 | 10* | 7~8 | 100 | 60 | 50 | — |
*此值为折合为连续量的数值。
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示意1. 识别污水处理厂运行期环境影响。
(1)污水排放。
(2)无组织排放废气和恶臭。
(3)产生的危险废物(浮渣及含油污泥)和污泥。
(4)设备噪声。
[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曾给出以下参考答案:①污水排入A河流中,对A河流水环境的影响,包括事故排放的不利影响;②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对厂界东南3km处乡镇居民生活环境的影响;③污泥排放对土壤的污染影响;④运行噪声的影响。除了遗漏危险废物(化工厂的污水处理厂不应该遗漏危险废物)外,其他基本一致。遗憾的是,从本题的问题来看,“识别”影响,而不是“分析”影响,应该是判断影响因素。因此,如果本题改为“识别污水处理厂运行期的环境影响因素”,本次给出的答案更为合适。
此外,尽管题干是以化工企业的名义出的,但本题考的却是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因此,难度不大。做过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技术人员即使不看题干信息,也可以答上。但要注意,如果分析影响,应尽可能答得有针对性,如A河、3km处的乡镇均应给出。
2. 处理后的污水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哪级标准?
(1)一级标准。
(2)本项目纳污水体为Ⅲ类水体。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排入Ⅲ类水体的污水应达到废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解析]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水Ⅰ类、Ⅱ类水体不允许排入污水,排入Ⅲ类水体的污水,应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一级排放标准。本题的解答其实可以只写一句话“污水排入地表Ⅲ类水体,应执行一级排放标准”。
3. 污水处理厂氨氮去除率为75%,计算出水氨氮浓度。
[(50×100+200×50)/(50+200+150+10)]×(1-75%)=9.15(mg/L)。
[解析] 很简单的一道题,但这里有两个“小陷阱”需要注意:一个是计算污水氨氮浓度时不要忘记加表中装置C和初期雨水的量;另一个是对去除率的理解,不要直接去乘75%。
4. 简述减轻污水处理厂敞开式调节池恶臭气体对周围环境影响可采取的措施。
收集并处理恶臭气体。
[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给出以下参考答案:①对调节池进行必要的封闭(或加盖);②生物脱臭;③活性炭吸附;④集中收集高空排放或处理。这4项措施更为具体,应该是体现了“收集并处理恶臭气体”的要求或原则,更符合环境保护措施应实际和可操作性的要求。
恶臭防治是污水处理等涉及此类污染物建设项目十分关注的,对周边居民影响突出。虽然对于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治理确实有较大的难度,但还是需要采取措施尽最大限度予以治理。
5. 分析污水处理厂固废临时存放中转堆场堆存含油污泥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1)不合适。
(2)该污水处理厂为石化企业污水处理厂,其污泥中有含油污泥等危险废物,露天堆存显然是不合适的,临时中转场应按危险废物贮存要求设置和管理,做好“三防”措施,且防渗层等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
[解析] 关于说明理由这个要求,“标准答案”是这样写的:含油污泥属危险废物,中转临时堆场应按危废贮存要求设置和管理;按危废堆场要求,危废堆放要防风、防雨、防晒,本工程采用露天堆放,不符合要求,要加顶(盖)。二者的答题思路与意思基本是一致的。本题主要考查固体废物贮存污染控制要求,特别是危险废物。固体废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处置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确实需要多方面关注。
6. 预测排放口下游5km处河段BOD
5浓度需哪些数据和参数?
(1)排放口上游的水质、水量。
(2)支流的水质、水量。
(3)河流的流速。
(4)BOD5降解系数。
(5)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水量和BOD5值。
[解析] 在本书2013年版中,我们给出的是以下参考答案:①预测应采用完全混合模式及河流一维稳态模式;②需要的数据和参数主要有:A河水文及自然条件,包括流速、边界条件、水质状况,排污口位置及所排污水水量、污水水质及BOD5浓度,上游来水水量及BOD5浓度,河流衰减系数等。这两个答案基本一致。另外,本题与2006年的污水处理厂案例第4题是一样的。
本题实际考查的就是河流水质模型及其参数选择,这是水质预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不同的河流条件及不同类型污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有不同的水质预测模式,应予以掌握。
7. 污水处理厂对厂界东3km处的乡镇是否有影响?并说明理由。
(1)不能确定。
(2)需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分析是否会受到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恶臭的影响。
9. 指出该污水处理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1)污泥露天堆放不符合环保要求。
(2)除做好防渗外,应对可能释放的恶臭气体进行收集并处理。
10. 给出A河的水环境监测必要的监测断面布设(可图示)及至少应监测的水质指标。
(1)监测断面,排污口上游的对照断面(或背景断面)、排污口下游的控制断面与削减断面,排污口下游支流汇入口上可布设一监测断面。
(2)监测指标,pH值、COD、BOD、石油类、氨氮。
[解析] 监测断面可图示,因为图示是工作中常用的方法,而且根据题意,也不易确定这几个断面。至于监测指标,题干的表中已给出。
11. 若该企业处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为防治大气污染应采取哪些必要的环保措施?
(1)3套装置应安装废气回收处置装置。
(2)企业应落实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加强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对泄漏率超过标准的要进行设备改造。
(3)严格控制储存、运输环节的呼吸损耗,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设施应全部采用高效密封的浮顶罐,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
(4)对容易发生泄漏的环节应予密闭,并收集废气净化处理。
(5)针对有组织废气排放逐步安装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厂界安装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设施。
(6)污水处理厂恶臭收集与处理措施。
[解析] 本题是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给出的。考试答题时,可适当简化。
12. 为分析评价对厂界东3km处的乡镇是否有影响,应调查清楚哪些内容?
(1)项目各装置及配套设施有组织排放和无组织排放情况,包括主要污染物及源强。
(2)常年吹向乡镇所在方向的风频及风速情况。
(3)企业及乡镇所处区域的地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