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二、辨析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1. 教学管理的核心即班级管理。
这种说法错误。理由如下:
教学质量管理涉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因此与班级管理也有密切的联系,但班级管理不是教学管理的核心。
(1)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主体部分,教学质量管理又是教学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学校教学管理的一切工作,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管理是指在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指导下,以提高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作为目标而实施的管理活动。教学质量管理实质上是通过抓质量,对教学实施管理。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的有机统一。衡量教学的质量,不能割断两者的联系。教学质量管理包括全面教学质量管理,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全员教学管理三个部分。而教学质量管理有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建立教学质量标准;二是加强教学质量控制。
(2)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加强班级管理,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功能,对于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是由班级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首先,班级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各种班级组织是由学生组成的正式组织,是学校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加以组合和编排。班级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分工等等。其次,班级组织是学生交往的基本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在学校组织中,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在共同的学习和活动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通过人际交往、思想沟通,彼此影响。不仅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联系的纽带,还是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再次,班级管理的效能与效益是实现学校管理整体效益的基础。学校管理的效益由教育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部分组成,其中教育效益是学校管理最基本的效益。因此,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班级管理。
2. 在我国,德育就是道德教育。
(1)这种说法不正确。
(2)一般认为,德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等,以促进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法制教育。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的道德要求和个体的品德心理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在受教育者身上培养所期望的道德素质,使他们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念、丰富的道德情感、坚强的道德意志、热切的道德观念和较高的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的教育过程。
(3)在我国德育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还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等。
(4)由此可见,该说法不正确。
3. 定量分析才是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而定性分析已经过时了。
错误。
(1)定量分析指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捕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它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运用的描述方法有数字和量度,研究对象是有关因素在数量上的变化以及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一般在操纵和控制下采用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统计分析又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对事物的定性分析必然导致对事物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目的在于更精确地定性。
(2)定性分析指根据研究者的认识和经验确定研究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对某一现象的变化过程和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的研究方法。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的目的。所以定性分析使用文字描述来揭示事物或者现象的意义及特征。教育最早的研究方法就是思辨的方法,定性分析较主观,受到材料真实性、逻辑性影响。
(3)现代教育研究既需要定量分析,也需要定性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定性分析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都很重要,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现象的关系。二者应该依据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决定用哪种分析方法,或者如何结合两种分析方法,但不能说定性分析已经过时。
[解析] 这道题是对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以及各自的优缺点很好的复习,同时了解现代教育研究对二者的应用,树立两种分析各有价值和利用方法。此外,请考生回忆大纲上要求掌握哪些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