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请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 一、片段阅读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一项,你的选择必须与题干要求相符合。4. ①农业生产中农用机械、灌溉设施和相关技术上的投入,有很大一部分是所谓的固定成本,它们不随经营规模增加而变化
②农业生产与工业一样,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理解这一现象需要用到经济学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概念
③因此,每单位土地上的平均成本会随规模增加而减少
④而事实上,农场规模成为限制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广泛采用的一大影响因素
⑤当前,关于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主流做法是研发技术、培训农民、知识“下乡”等知识传递路线
⑥当农业经营规模较小时,农民在计算相关的成本和收益后,会发现投入固定成本较大的项目是不划算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⑤④②③①⑥
- B.①⑥③②④⑤
- C.②①③⑥⑤④
- D.⑥②①③⑤④
A B C D
C
[解析] ③以“因此”开头,应与前句构成因果关系,②③相连衔接不当,排除A。④提到“这些新技术、新知识”,其指代对象应为⑤中的“研发技术、培训农民、知识‘下乡’等”,⑤④应前后相连,排除B。C、D两项的区别在于⑥的顺序,分析可知,⑥的“固定成本”是对②“经济学的固定成本”在农业生产中适用的具体表现,故⑥应在②后,排除D。故本题选C。
二、选词填空从题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适合文意的一项。 一、数字推理给出一个数列,缺少其中一项,要求你仔细观察数列的排列规律,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恰当的答案,使之符合数列的排列规律。3.

A.

B.

C.

D.

A B C D
B
[解析] 将第四项、第五项进行转化,分别为

。根号内数字6,22,14,18,16,存在规律(第一项+第二项)÷2=第三项,则下一项是(18+16)÷2=(17),所求为

。故本题选B。
5.

A.2
B.

C.

D.

A B C D
D
[解析] 原数列依次可改写为

,根号下数字均为256,开的根号数依次为1,2,3,4,5,(6),是自然数列。应填入

。故本题选D。
二、数学运算通过运算,选出一项正确的答案。4. 现有浓度为12%和24%的盐水各若千克,将其混合后加入50克水,配制成了浓度为18%的盐水600克,则原浓度为12%和24%的盐水质量之比是:______
A B C D
D
[解析] 方法一,设浓度为12%的盐水溶液有x克,浓度为24%的盐水溶液有y克,根据题意有

则原12%和24%的盐水质量之比是200:350=4:7。故本题选D。
方法二,由题意可知,浓度为12%和24%的盐水质量之和为600-50=550克,则混合后不加水的浓度为

,根据十字交叉法可得:

则原浓度为12%和24%的盐水质量之比是

。故本题选D。
8. 已知一个箱子中装有12件产品,其中有2件次品。若从箱子中随机抽取2件产品进行检验,则恰好抽到1件次品的概率是:______
A.

B.

C.

D.

A B C D
B
[解析] 方法一,从12件产品中任意抽取2件共有

种情况,恰好抽到1件次品共有

种情况,则所求概率为

。故本题选B。
方法二,恰好抽到1件次品的反面是抽到2件正品或2件次品。从12件产品中任意抽取2件共有

种情况,抽到2件正品或2件次品共有

种情况,则所求概率为

。故本题选B。
11. 某班举行数学测验,试题全部是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得分的部分统计结果如下:
得分 | 10 | 9 | 8 | …… | 2 | 1 | 0 |
人数 | 2 | 2 | 4 | …… | 5 | 3 | 8 |
已知,得分至少为3分的,人均2x分;得分最多为7分的,人均x分。这个班级总人数是:______
A.
B.57x+24
C.x
2+24
D.x+4
A B C D
A
[解析] 设这个班级总人数是y。由表格可知,得分小于3分的有5+3+8=16人,总分数为2×5+1×3+0×8=13分;得分大于7分的有2+2+4=8人,总分数为10×2+9×2+8×4=70分。则得分至少为3分的有(y-16)人,得分最多为7分的有(y-8)人。由题意可知数学测验的总分数可表示为2x(y-16)+13=x(y-8)+70,解得

。故本题选A。
13. 某地区有甲、乙、丙、丁4个派出所。已知上月甲、乙2个派出所的合计出警次数是95次,乙、丙、丁3个派出所的合计出警次数是140次,乙派出所的出警次数占4个派出所合计出警次数的

,则上月甲派出所的出警次数是:______
A B C D
B
[解析] 方法一,由题意可知,乙派出所和4个派出所合计出警次数总和为95+140=235次,则4个派出所合计出警次数为

次,乙派出所的出警次数为

次,则上月甲派出所的出警次数为95-35=60次。故本题选B。
方法二,根据“乙派出所的出警次数占4个派出所合计出警次数的

”,可知乙派出所出警次数是7的倍数,也就是95减去选项中的数应该是7的倍数,只有B项符合。
三、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请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根据陈述必然推出。3. 某区对所辖钟山、长江、梅园、星海4个街道进行抽样调查,并按照人均收入为其排序。有人根据以往经验对4个街道的人均收入排序作出如下预测:
(1)如果钟山街道排第三,那么梅园街道排第一;
(2)如果长江街道既不排第一也不排第二,那么钟山街道排第三;
(3)钟山街道排序与梅园街道相邻,但与长江街道不相邻。
事后得知,上述预测符合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______
- A.钟山街道不排第一就排第四
- B.长江街道不排第二就排第三
- C.梅园街道不排第二就排第四
- D.星海街道不排第一就排第三
A B C D
A
[解析] 根据(1)可得,如果钟山街道排第三,那么梅园街道排第一,则钟山街道与梅园街道不相邻,与(4)矛盾,因此钟山街道不能排第三,否定了(2)的后件,可以推出否定的前件,即长江街道或者排第一或者排第二,根据钟山街道与长江街道不相邻可知,钟山街道只能排第四,则梅园街道排第三。A项,“钟山街道不排第一就排第四”可理解为钟山街道排第一或第四,根据“一真即真,全假才假”的推理规则,可知该项正确,当选。B项,长江街道不排第一就排第二,不可能出现排第三的情况,所以B项不一定能推出,排除。C项,梅园街道排第三,不可能出现排第二或第四的情况,不符合题干条件,排除。D项,星海街道不排第一就排第二,不可能出现排第三的情况,所以D项也不一定能推出,排除。故本题选A。
7. 某地开展企业结对扶贫创新活动,倡导企业家与贫困家庭互选,要求每户贫困家庭只能选1位企业家,而每位企业家只能在选他的贫困家庭中选择1~2户开展帮扶活动。现有企业家甲、乙、丙3人面对张、王、李、赵4户贫困家庭。已知:
(1)张、王2户中至少有1户选择甲;
(2)王、李、赵3户中,至少有2户选择乙;
(3)张、李2户中至少有1户选择丙。
事后得知,互选顺利完成,每户贫困家庭均按自己心愿选到了企业家,而每位企业家也按要求选到了贫困家庭。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选项:
- A.企业家甲选到了张户
- B.企业家乙选到了赵户
- C.企业家丙选到了李户
- D.企业家甲选到了王户
A B C D
B
[解析] 题干给出4户贫困家庭和3位企业家,因此必然有一位企业家要对2户家庭进行帮扶。根据已知条件,张、王至少1户选择甲,王、李、赵至少2户选择乙,张、李至少1户选择丙,故帮扶2户的企业家为乙。而甲、丙两个企业家都无法选择赵。根据“每户贫困家庭均按自己心愿选到了企业家”,可知乙一定会选择赵。其他三项均不能必然推出。故本题选B。
下列问题基于以下题干:
某市江海区决定对东风路、西河路、南塘路、北海路等4条辖区内道路进行市容出新。为了解群众意见,制定符合民意的出新方案,区政府相关部门的甲、乙、丙、丁4位同志两人一组结伴展开调研。已知,每人各选两条道路,每条道路恰有两人选择;在每条道路的调研中,乙与丙始终没有在一组。另外,还知道:
(1)如果甲选东风路,则丁也选东风路;
(2)如果丙选南塘路,则丁也选南塘路;
(3)甲没有选南塘路。 四、定义判断先给你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给出一组典型例证,要求你从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