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1. 总收益=P×Q(total revenue=P×Q)
公式为总收益=P×Q,是总收益的计算公式,其中P为产品价格,Q为产品销售量,在市场均衡条件下Q也等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量。总收益是指出卖一定量产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的价格乘以产品的销售数量。
2. 钻石用处小,单价格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便宜。试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1)水对人们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却很便宜;钻石对人民的用途很有限,但却很昂贵。钻石与水的悖论最早出现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巨著《国富论》里,也称为价值悖论。
(2)这一悖论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来共同说明,因为价格是由需求和供给共同决定的。①从需求一方面,价格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即P=MU/λ。对于水而言,水源是充足的,其消费量虽大,而边际效用却很小,价格也就很便宜。同理,由于钻石的边际效用很大,其价格也就相应昂贵。②从供给一方看,由于水源充足,生产人类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价格也低。钻石则很稀缺,生产钻石的成本也很大,因而钻石很昂贵。
(3)综合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则水便宜,钻石昂贵。
3. 假设某国将劳动投入理发和衬衫两种生产。该国有1000小时的可利用劳动。一次理发需要半个小时的劳动,而生产一件衬衫需要5个小时的劳动。请描绘出该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如果该国的资源全部用于理发,那么最大产量为2000个单位(1000/0.5),而此时一件衬衫都没生产,因为资源给理发占用了;同理,如果全用于生产衬衫,那么衬衫的最大产量是200个单位(1000/5),此时的理发为0。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所示:

理发与衬衫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解释下列每句话中的错误:4. 当边际成达到它的最低点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
当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时,平均成本才能达到最低点。在边际成本最低点处,平均成本处于下降的趋势,平均成本曲线向下倾斜,这是因为边际成本的最低点先于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出现。
5. 由于固定成术永不变动,因此,对于每一产量水平的平均固定成本也是不变的。
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FC/产量,短期内固定成本保持不变,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固定成本将不断下降,并非维持不变。
6. 每当边际成本上升时,平均成本就上升。
根据平均量与边际量的关系,只有当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MC>AC)时,平均成本才会上升。尽管边际成本上升,但如果此时边际成小于平均成本,那么平均成本仍然是下降的。
7. 在约塞米提国立公园(Yosemite Park)开采石油的机会成为零,因为没有任何企业在这里进行生产。
根据机会成本的定义,在约塞米提国立公园开采石油的机会成本应该是用于在这里开采石油的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得到的最大收益。这些资源用于其他用途的最大收益不可能是零,因此,在这里开采石油的机会成本也远大于零。
8. 当企业在每一投入上花费相同数量的资金时,该企业的成本达到最低。
根据最小成本法则,只有对所有投入,企业的边际产量与该投入价格的比率都相等时,企业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品的成本才达到最低。在每一投入上花费相同的资金并不能保证最小成本法则的成立,也就无法确保企业成本到达最低。
9. 市场均衡(market equilibrium)
市场均衡是指在市场上,市场供求达到平衡时的状态,分为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1)局部均衡是指仅仅考虑所分析的商品市场或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因素的影响时所达到的均衡状态。它是经济体系中单独一个消费者、一个商品市场或要素市场、一家厂商或一个行业的均衡状态。局部均衡分析都是以“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它只考虑这个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最终如何达到均衡状态。
(2)一般均衡是指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根据一般均衡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给和需求状况,而且还受到其他商品的价格和供求状况的影响。因此,某种商品的价格和供求均衡,只有在所有商品的价格和供求都同时达到均衡时,才能实现。
10. 指令经济与市场经济(command economy and market economy)
(1)指令经济(或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重大决策,即政府通过资源所有权和实施经济政策的权力来解决基本经济问题的经济制度。
(2)市场经济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布局;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来构建经济流程;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生产比例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市场经济有以下五个共同特征: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注:在该教材中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11. 长期对老年者的护理包括帮助他们完成自己不能完成的活动,(如洗澡、穿衣、上厕所)。那一百年前这些需求是如何被满足的呢?解释为什么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今天的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滞后,以至于就没人选择去购买它。
一百年前,老年者的护理主要是靠自己的子女,另外还有些是靠亲戚,由于当时不存在信息不对称,对老年者护理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由于现在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子女和亲戚在赡养老人方面存在严重的观念问题,这必然会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在长期护理保险上的大量发生,保险公司要想经营这种保险,必须要向投保人收取很高的保险费,以至于无人购买这种保险,使得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滞后。
12. 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个人收入指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年得到的全部收入。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包括工资、租金收入、股利股息及社会福利等所收取得来的收入。反映了该国个人的实际购买力水平,预示了未来消费者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个人收入指标是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未来消费者的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的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
13. 什么是不可分拨的自然资源?举个例子,解释为什么对这种资源进行市场分配是无效率的。为了提高市场产出,你更愿意采取哪种方式?
不可分拨资源是一种具有外部性的资源,是其成本或收益不能完全归属其拥有者的资源。如鲸鱼、金枪鱼等。金枪鱼不仅能作为晚餐的食物,也是繁殖下一代金枪鱼的母体,但它的繁殖潜力没有反映在市场价格之中。当捕鱼船捕捞一条黄色尾巴的金枪鱼时,它没有因消耗未来生殖潜力的行为而向社会提供补偿,如果政府在此时对捕鱼行为没有加以管理就会导致过度捕捞,因此仅仅根据自身的需要来进行捕捞,必定会导致资源的分配无效率。为了解决对金枪鱼这一不可分拨的自然资源过度捕捞问题,政府应该进行经济干预,制定有效的捕捞限制标准、奖惩措施来保护金枪鱼。
14. 暗中的和公开的勾结(tacit and explicit collusion)
暗中的和公开的勾结是指寡头厂商以暗中或者公开的方式相互勾结在一起,从而使其共同的利润达到最大化的一种市场行为。他们在同一市场上形成相互的勾结,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促使彼此的利润达到最大化。寡头厂商在价格、产量以及市场等方面达成共识,协调相互的行动,共同来对付消费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寡头厂商一般在价格上形成勾结,如歧视价格等。一般而言,勾结可以是公开或非公开。公开的勾结——卡特尔,非公开勾结一价格领导。但是形成勾结的首要条件是市场上的厂商不能太多以及产品差别不能太大。但勾结不太稳定,只要其中某一厂商秘密采用减价方法来扩大自身销售时,就破坏了书面的或是口头的勾结协议,协议就此终止。
15. 技术变革:工艺创新与产品创新(technological change:process innovation,product innovation)
技术变革是指组织生产流程方面的变革,包括有关部门知识和技能基础,目的是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力,更为有效地生产更多数量或更高质量的产品。技术变革涉及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技术,包括工作方式、工作装备或工作流程等。
技术变革按其技术形态和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
(1)产品创新是指企业提供某种新产品或新服务,将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成功地引入市场,以实现其商业价值。
(2)工艺创新是指研究和采用新的或有重大改进的生产方法,从而改进现有产品的生产或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原材料及能源消耗,从而最终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的创新活动。这里的工艺是指面向具体加工过程的生产技术,因此工艺创新又称为过程创新。
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二者途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产品创新侧重于活动的结果,而工艺创新侧重于活动的过程;产品创新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物质形态的产品上,而工艺创新的成果既可以渗透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中,还可以渗透在各种生产力要素的结合方式上,即诸多生产力要素的整合上。
消费者剩余的数字题:假设过桥的需求函数是:Y=1000000-50000P,其中Y是指过桥的次数,P是每次过桥的费用(以美元计)。16. 如果每次过桥的费用是0美元、1美元和20美元,请分别计算消费者剩余。
当过桥费用P=0时,桥的需求量Y=1000000;当Y=0时,P=20。因此有:
①P=0时,消费者剩余

;
②P=1时,消费者剩余

;
③P=20时,消费者剩余CS=0(美元)。
17. 假定桥的成本180万美元,请计算收支相抵的一次过桥费用,此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当桥的成本为180万美元时,过桥的收益TR=1000000P-50000P
2,令收益与成本相等,则1000000P-50000P
2=1800000,解出方程即可得到收支相抵的过桥费用P为2美元。此时,消费者剩余

18. 假定桥的成本800万美元,请解释为什么在过桥费不能弥补这一成本的情况下仍然要修建这座桥?
假定桥的成本800万美元,此时方程1000000P-50000P2=8000000无实数解,因此过桥费不能弥补这一成本10000000美元,因此仍需修建这座桥。
19. 货币(money)
货币是一种支付手段或交换媒介,即我们购物时所支付的现金和支票。货币还是一种能够便利交换的润滑剂。当人们信任并接受货币作为物品和债务的支付手段时,交换才能顺利进行。
20. 回报矩阵(payoff table)
回报矩阵,也译作“支付矩阵”,为体现两个企业或者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有用工具,是一种表示双方采取的策略和回报状况的一种方法。博弈参与者的收益可以用一个矩阵或框图表示,这样的矩阵或框图称之为回报矩阵。
说明下列表述错误的理由:21. 巴西的咖啡作物欠收会降低咖啡的价格。
巴西的咖啡作物欠收会减少咖啡的供给,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咖啡的价格上升。也就是说,咖啡的需求曲线不变,但其供给曲线向左移动,结果价格上升,需求减少。
22. “保护”美国纺织品供应厂商免于中国纺织品的竞争会降低美国市场上的纺织品的价格。
“保护”美国纺织品制造商会导致美国市场上纺织品供给的减少,从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提高纺织品的价格。
23. 大学学费的迅速上升会降低对大学教育的需求。
由于人们存在“高学历,高收入”的普遍预期,因此大学学费的迅速上升,尽管会使接受教育的成本增加,但是相对于接受教育的丰厚的预期收益而言,这不会造成想要上大学的学生数量减少,不会降低人们对大学教育的需求。
24. 通过加强禁止贩运可卡因而展开的反毒品斗争,会降低国内生产的大麻的价格。
某种程度上大麻是可卡因的一种替代品,可卡因的供给由于反毒品斗争而减少,从而可卡因的价格上涨,这将造成对大麻的需求的增加,因此会导致国内大麻价格的上升。
25. 需求向下倾斜规律(law of downward-sloping demand)
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规律,又称需求规律或需求原则,是指商品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的互为反方向变化的依存关系。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该商品价格的高低。如果商品价格上升,则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相应减少;反之,如果该商品的价格下降,其需求量就增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的下降而增加,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的变动关系。因此,需求规律就是市场上的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描述。如果把需求规律反映在坐标图上,则这一规律就表现为需求曲线具有的负的斜率,即需求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应注意的是,需求规律适用于所有正常商品和大部分低档商品;对于一些特殊的低档物品(如吉芬商品),则不适用,消费者对吉芬商品的需求量是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增加的。
26. P=MC作为利润最大化的条件(P=MC as maximum-profit condition)
利润最大化条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获得最大利润而决定产品生产数量所需要遵循的条件。当厂商的生产数量使产品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MC=MR)时,厂商就获得最大利润或者最小亏损。
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每个厂商按照市场决定的价格能卖出愿意出售的任何数量的产品,故单个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即不管产销量如何变动,单位产品的价格始终不变,因此,边际收益MR(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恒等于固定不变的出售价格(P),所以,利润最大化条件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可表达为P=MC。
27. 工资中的补偿性差异(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s in wages)
为补偿相对吸引力或非货币因素的差别而产生的各工种之间的工资差别。
28. 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分别举例说明。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相对价格变化做出的反应程度,即某商品价格下降或上升1%时所引起的对该商品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理论的应用:需求价格弹性与收益关系的分析。总收益也可以称为总收入,指厂商出售一定量商品所得到的全部收入,也就是销售量与价格的乘积,如果以TR代表总收益,Q为销售量,P为价格,总收益的计算公式为:我们假设需求量也就是销售量,不同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价格变动引起的销售量(需求量)的变动不同,从而总收益的变动也就不同。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之间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那么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需求量(销售量)增加的比率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增加。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销售量)减少的比率大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超市里的各种饮料、方便面等都是富有弹性的商品,各种饮料、方便面降价打折销量就会大增。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那么该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小于价格下降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会减少。当该商品的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小于价格上升的比率,销售者的总收益增加。很多农产品就是缺乏弹性的商品,如“谷贱伤农”。
29. 如下表所示,分析英国和美国在生产呢绒和葡萄酒上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理论示例 |
| 分工前 | 分工后 |
| 呢绒 | 葡萄酒 | 呢绒 | 葡萄酒 |
美国的劳动投入 | 100 | 120 | 220 | |
英国的劳动投入 | 90 | 80 | | 170 |
总产量 | 2 | 2 | 2.2(220,/100) | 2.215(170/80) |
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并且只有两种产品:呢绒和葡萄酒,生产一单位的呢绒美国需投入100单位劳动,英国则需要90单位,生产一单位葡萄酒,美国需投入120单位劳动,英国需要投入80单位劳动。投入不变情况下共生产出2单位呢绒和2单位葡萄酒。美国在生产酒和呢绒上劳动投入都比英国多,但生产呢绒所投入的劳动是英国的1.1倍(100/90),葡萄酒却是1.5倍(120/80),表明美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是在呢绒上的效率比葡萄酒要高,也就是说应该在呢绒上具有比较优势。
从英国的角度,生产呢绒的投入是美国的90%(90/100),在葡萄酒上67%(80/120),说明英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是在就的生产上具有更大的优势,也就是英国在葡萄酒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现在让英国和美国进行分工,各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美国英国生产呢绒而英国生产葡萄酒,美国可以生产出的2.2单位的(220/100)呢绒,英国可以生产2.125单位(170/80)的葡萄酒。这样分工生产的结果是两种产品产量都高于分工前。
30. 论述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的决定及其经济意义?
(1)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通过需求收入弹性可以判断该商品时正常品还是劣质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系数是正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该商品就是正常品。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系数是负值,即E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2)需求交叉弹性可以使正值,也可以是负值,它取决于商品间关系的性质。如果交叉弹性是正值,即Exy>0,表示随着Y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X商品需求量增加(减少),则X、Y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为互替品。其弹性系数越大,替代性越强。如果交叉弹性是负值,即Exy<0,表示随着Y商品的价格提高(降低),X商品需求量减少(增加),则X、Y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为互补品。其弹性系数越大,互补性越强。如果商品X、Y的需求交叉弹性为零,即Exy=0,则说明X与Y之间没有相关性,是相互独立的两种商品。
31. 分割市场和非竞争性群体(segmented markets and non-competing groups)
市场被分割成许多非竞争性群体的主要原因是,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的行业而言,比如医生和律师,需要花费大量金钱和时间才能成为熟练劳动者。而如果由于环境约束导致采煤业衰落,矿工们很难指望一夜之间就能开始从事讲授环境经济学的工作。当人们专门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时,他们就成为一个特定劳工亚市场的一部分。他们就处于该市场对这种技术的供求影响之下,会发现自己的工资升降依赖于本行业和本职业所发生的事件。正是由于市场分割,某种职业的工资会与其他职业的工资相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