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9. 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是______。
①查阅文献
②制订研究计划
③选题
④分析研究
⑤搜集并整理资料
⑥撰写报告
- A.①③②⑤④⑥
- B.③①②⑤④⑥
- C.①⑤③②④⑥
- D.③①⑤②④⑥
A B C D
B
[解析] 生物学教育科学研究的步骤是选题、查阅文献、制订研究计划、搜集并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撰写报告。
三、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某教师在“探究鼠妇是否喜欢生活在光亮的环境中”的实验教学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结果如下:
实验准备:全班30名学生分成3组,做好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5只鼠妇,1个黑纸盒、1块黑纸板、1块玻璃板。
实验步骤: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重复上述实验步骤③一次。
⑤收集全班同学的数据,用于统计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鼠妇在黑纸板下分布的数量多于在玻璃板下的数量。
实验结论: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问题:1. 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及对应的改进措施。
①学生分组不合理。每小组人数过多,不利于学生观察、交流,容易造成班级授课混乱。
②鼠妇数量过少,观察结果偶然性太大,每组应至少准备10只。
③重复实验次数过少,不具有代表性,应至少再重复2次实验。
2. 补充实验步骤。
①取一个黑色纸盒,在纸盒中铺厚度、湿度均适宜的土壤。
②将鼠妇置于黑色纸盒中。
③将黑色纸盒用黑纸板完全盖住,设法使鼠妇在纸盒中均匀分布。实验开始时,将黑纸板盖住黑色纸盒的一半,另一半用透明的玻璃板盖住,一分钟后立即观察、记录鼠妇在纸盒中的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活动中,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需要的环境条件,例如水、空气、温度、阳光、肥料、土壤等。然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最后总结出种子萌发必需的环境条件。
问题:
在以上案例中,教师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评价?(要求答7个要点)
①能否根据生活经验或观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②能否根据问题提出假设。
③能否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相关的实验方案(如对比实验)。
④能否按照实验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地进行实验。
⑤完成实验过程中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⑥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
⑦能否准确地记录和收集有价值的相关数据。
⑧能否有效地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相关结论。
⑨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