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运河生态 打造城市未来
大运河流域居住着我国近八分之一的人口,它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而两岸城市也只有做到与运河和谐相处,维护好运河生态,合理开发利用,才能实现永续发展。
推进综合整治,营造水韵气质。扬州开展综合整治,启动“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重现清水碧波;枣庄加大对船舶治污的监督检查,并支持配套治理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污染治理,从而营造出“运河之城”的水韵气质。
建设运河景区,助力产城融合。无论是台儿庄利用运河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还是通州结合毗邻庙宇打造的文化景区,开通京杭运河;或是杭州塑造的旅游名片、建立的“拥江发展”综合体,运河的建设利用让产城融合成为现实。
搭建文化平台,注入文化符号。淮安市通过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实施运河解读工程、挖掘整理运河史料等,为游客搭建了解运河历史的文化平台;杭州诗人出于对大运河文化的热爱举办的诗歌节,汇成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也为运河提供了更多的文化符号。
运河兴,则城市兴。运河与城市发展相辅相成,城市必须不断思考和探索如何与运河和谐相处,才能走向未来。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干,可确定作答方向:①本题为应用文写作题。②作答任务是以“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为主题写一则短评。③作答范围是材料6。
值得注意的是,题干中提出“观点鲜明,论述深刻,结构完整”的要求,说明在作答时需要观点明确,论述不可流于表面,并严格按照短评的结构进行作答,字数不超过5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第一段是背景介绍,引出城市与运河和谐相处的主题。要点有:①大运河一直在滋养着两岸城市走向未来,两岸的城市也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着如何与身边的大运河和谐相处。
第二段介绍了扬州对大运河开展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要点有:②扬州对大运河环境的综合整治工作陆续展开,搬迁棚户、疏浚河道、整修堤岸,大运河逐渐恢复当年的清水碧波。③启动了以运河保护为重点的“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
第三段介绍了枣庄大运河船舶污染治理的推进。要点有:④船舶按照要求加装污油、污水收集设备,配套建设回收处理装置,加大对来往船只的监督检查,船民的环保意识也不断增强。
第四段、第五段介绍了台儿庄古城、北京通州建设运河景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实现产城融合。要点有:⑤台儿庄古城,利用保存完好的古河道、古码头等水工遗存以及水街水巷历史肌理,重建北方水城,走文化旅游业发展之路。⑥北京通州与毗邻的庙宇一起正被打造为运河文化景区,京杭大运河通州至天津段也将很快再次通航。
第六段主要介绍了江苏省淮安市大力发展运河文化所采取的措施。要点有:⑦大力推进运河文化博物馆群建设,通过制作清口水利枢纽、洪泽湖大堤3D动漫,实施惠济祠沙盘复原等系列解读工程,为广大市民和中外游客了解运河历史、感受运河文化搭建平台。⑧该市还积极挖掘整理大运河史料,组织编写了《里运河名胜》《淮安运河故事》《运河文化研究论文集》等系列丛书。
第七段介绍了杭州建设运河景观,推进产城融合。要点有:⑨大运河拱宸桥畔的桥西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中外游客的必游之地,大运河成为杭州又一张闪亮的旅游金名片。⑩城南的大运河与钱塘江交汇处,江河汇综合体正在崛起,大运河和钱塘江助力杭州“拥江发展”。
第八段主要介绍了杭州诗人举办国际诗歌节,宣传大运河文化。要点有:

杭州诗人发起了大运河国际诗歌节,吸引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诗人参与其中,汇成了一股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基因的民间力量,为大运河提供更多的文化符号,让大运河成为真正的诗的河流。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本题是应用文写作题,可以按照“背景观点—分析阐释—总结提升”的逻辑结构作答。背景观点是要点①,分析阐释可以从推进综合整治(要点②③④)、建设运河景区(要点⑤⑥⑨⑩)和搭建文化平台(要点

)三个方面依次阐释,最后总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