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解释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回复、再结晶的过程及特点。
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各自特点如下:
(1) 回复过程的特征
①回复过程组织不发生变化,仍保持变形状态伸长的晶粒。
②回复过程使变形引起的宏观一类应力全部消除,微观二类应力大部分消除。
③回复过程中一般力学性能变化不大,硬度、强度仅稍有降低,塑性稍有提高,某些物理性能有较大变化,电阻率显著降低,密度增大。
④变形储能在回复阶段部分释放。
(2) 再结晶过程的特征
①组织发生变化,由冷变形的伸长晶粒变为新的等轴晶粒。
②力学性能发生急剧变化,强度、硬度急剧降低,塑性提高,恢复至变形前的状态。
③变形储能在再结晶过程中全部释放,三类应力(点阵畸变)清除,位错密度降低。
(3) 晶粒长大过程的特征
①晶粒长大。
②引起一些性能变化,如强度、塑性、韧性下降。
③伴随晶粒长大,还发生其他结构上的变化,如再结晶织构。
2. 淬火态合金在15℃时效1h,过饱和固溶体中开始析出沉淀相,如在100℃时做时效处理,经1min即开始析出。要使其在1d内不发生析出,则淬火后应保持在什么温度?
(提示:应用Arrhellius速率方程)

代入数据,解得
Q=4.24×10
4J/mol
再代入,解得
T=243K(-30℃)
3. 确定下列情况下的工程应变ε
e和真实应变e
T,说明何者更能反映真实的变形特性:
①由L伸长至1.1L; ②由h压缩至0.9h;
③由L伸长至2L; ④由h压缩至0.5h。
①

②

③

④

从上得知ε
T≠ε
e,变形量越大,ε
T和ε
e之间的差值就越大。比较③和④,将长度为L的均匀试样伸长1倍与压缩其长度的

,二者真实应变量的绝对值相等,而工程应变量的绝对值却不相等,所以用真实应变更能反映真实的变形特性。
在图3-2所示的应力一应变曲线中,分别指出(标出对应的纵坐标或横坐标的位置即可):

4.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fv)。

=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5. 弹性极限(elastic limit)。
A点对应的纵坐标为弹性极限(elastic limit)。
6. 条件屈服强度(offset yield strength or yield strength) σ
0.2。
B点对应的纵坐标为条件屈服强度σ0.2(offset yield strength or yield strength)。
7. 抗张强度(tensile strength)。
C点(应力一应变曲线最高点)对应的纵坐标为抗张强度(tensile strength)。
8. 破坏强度(breaking strength)。
D点对应的纵坐标为破坏强度(breaking strength)。
9. 断裂延伸率(elongation to failure)。
E点或E'对应的横坐标为断裂延伸率(elongation to failure)。
10. Al-Cu相图的局部如图所示。

1.分析5.6%Cu合金和5.7%Cu合金在平衡结晶和快速冷却不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特点。
2.Al为FCC结构,图中的α相为何种晶体结构?
3.指出此二元系中比较适合作变形合金和铸造合金的成分范围。
4.计算出亚共晶合金在温度为T
E(共晶反应前)时的平衡分配系数。
5.设X合金平衡凝固完毕时的组织为α初晶+(α+θ)共晶,其中α初晶占80%,则此合金中刚凝固完毕时θ组元的含量是多少?
6.绘出T=560℃温度时各相的自由能一成分曲线示意图。
1.5.6%Cu合金在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为α+θ
Ⅱ,快速冷却不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还出现少量非平衡共晶组织(α+θ)共晶;5.7%Cu合金在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为α+θ
Ⅱ+(α+θ)
共晶,快速冷却不平衡结晶时室温组织出现离异共晶。
2.FCC结构。
3.Cu含量少于5.65%的合金为变形合金,Cu含量大于5.65%的合金为铸造合金。
4.k
0=0.17。
5.11.76%。
6.T=560℃温度时各相的自由能—成分曲线示意图如图所示。

11. 设纯铬和纯铁组成扩散偶,扩散1h后,Matano平面移动了1.52×10
-3cm。已知摩尔分数x
Cr=0.478时,

(z为扩散距离),互扩散系数

=1.43×10
-9cm
2/s,试求Matano面的移动速度和铬、铁的本征扩散系数D
Cr,D
Fe(实验测得Matano面移动距离的平方与扩散时间之比为常数。)
根据Kirkendall效应,标记移动速度

互扩散系数
_D=x
CrD
Fc+x
FeD
Cr=0.478D
Fe+1-0.478D
Cr=1.43×10
-9cm2
/s
根据已知条件:

联立上述三个方程,即可解得:
D
Cr=2.23×10
-9cm
2/s
D
Fe=0.56×10
-9cm
2/s
12. 绘制一个BCC晶胞,并于其中标示出下列晶向:[001]、[010]、[210]、[101]及任意两个非平行的滑移面及其上的任意两个不同的滑移方向。
见下图。

13. 设有1cm
3黄铜,在700℃退火,原始晶粒直径为2.16×10
-3cm,黄铜的界面能为0.5J/m
2,由量热计测得保温2h共放出热量0.035J,求保温2h后的晶粒尺寸。
设保温2h放出的热量是由于晶粒长大、晶界总面积减小而释放的能量,而从定量金相得知,单位体积界面面积S
V和截面上晶粒直径d之间有

的关系,因此,

代入相应的数据,得
d
2=8.9×10
-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