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口腔执业医师模拟题457
一、A1型题
1. 窝沟封闭的适应证是
A.患有较多邻面龋
B.对侧同名牙有龋
C.已充填完好的牙
D.牙萌出4年无龋
E.恒切牙和尖牙
A
B
C
D
E
B
[考点]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对侧同名牙有龋或有患龋倾向预示该牙很有可能即将患龋,应及时做窝沟封闭预防龋的发生。
2. 乳牙龋药物治疗时,具有腐蚀性的药物是
A.2%氟化钠溶液
B.75%氟化钠甘油糊剂
C.1.23%酸性氟磷酸钠溶液
D.38%氟化氨银溶液
E.8%氟化亚锡溶液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考点是乳牙龋病的药物治疗中需注意的药物腐蚀性问题。
[解析] 这5种药物都含氟,都可用于乳牙浅龋或环状龋的治疗。其中38%氟化氨银涂布牙齿时形成氟化钙和磷酸根,增加牙齿的抗酸力。需要注意的是银离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蛋白银,可使牙齿局部着色变黑而影响美观;氟化氨银对软组织具有腐蚀性,使用时一定要保护好口腔黏膜,并严禁应用于恒牙。
3. 不符合牙体缺损修复体同位原理的是
A.修复体组织面与预备体表面接触越紧密固位越好
B.邻沟可增大修复体与预备体的刚性约束力
C.轴面聚合度越小固位力越大
D.修复体粘结面越光滑粘结力越强
E.粘结剂越厚粘结力越小
A
B
C
D
E
D
[解析]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固位主要依靠修复体与预备体接触产生的摩擦固位力、固位型的约束力和粘结固位力。紧密接触产生的摩擦力大;辅助固位型可增加约束固位力;轴面聚合角度越小,摩擦力和约束力均增大;粘固剂过厚时粘结力减小,摩擦力也减小。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修复体粘结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而且粘结面与粘结剂的机械结合也越差,从而导致固位力降低。因此,正确答案应为D。
4. 描述疾病分布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阐明疾病的流行规律,并探索影响因素
B.发现新病种及其临床特点
C.计算有关疾病频率指标
D.制定并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
E.研究病因及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A
B
C
D
E
A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流行病学描述疾病分布的目的和意义。
5. 贝尔麻痹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的鉴别要点是
A.患侧口角下垂,健侧向上歪斜
B.患侧鼻唇沟消失
C.患侧眼睑闭合不全
D.患侧前额皱纹消失,不能蹙眉
E.不能鼓腮,吹气功能障碍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是专业知识题,考查考生对贝尔麻痹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鉴别诊断的理解。
[解析] 贝尔麻痹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均出现面瘫,但这两种疾病的鉴别点是贝尔麻痹是面神经核下瘫,面神经五个分支功能障碍;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是面神经核上瘫,患侧额纹不消失、能皱眉,其余面神经四个分支均有麻痹。面神经核损伤分为核上瘫和核下瘫。面神经核上部细胞接受两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上表情肌;而面神经核下部细胞只接受对侧皮质脑干束的纤维,支配同侧眼裂以下表情肌。因此当病变发生在面神经核以上的上位神经元引起眼裂以下表情肌瘫痪;面神经病变在中耳或腮腺部位时为核下瘫,其临床表现为损伤侧面部全部表情肌瘫痪。贝尔麻痹属非中枢性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系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面瘫。
6. 某人群随着对环境有害物质暴露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具有某种生物效应的人数随着变化的现象,称为
A.时间-效应关系
B.剂量-效应关系
C.时间-反应关系
D.剂量-反应关系
E.剂量-发病关系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能否鉴别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这两个在环境危险度评估中重要的指标。
[解析] 在环境危险度评估中,“效应”和“反应”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由于该问题问的是“具有某种生物效应的人数”,而非“机体呈现某种生物学效应的程度”,故应选D。
7. 以下关于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但转归有显著不同
B.复发性腮腺炎具有自愈倾向
C.压迫腺体可从导管口流出脓液或胶冻状液体
D.随着年龄的增加,发作次数增加,间歇期变短
E.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是基础知识题,考查考生对慢性复发性腮腺炎特点的理解。
[解析] 成人及儿童均可发生慢性复发性腮腺炎,但转归有显著不同,随着年龄的增加,发作次数逐渐减少,间歇期变长。
8. 乳牙外伤好发年龄为
A.出生~8个月
B.1~2岁
C.3~4岁
D.5~6岁
E.7~9岁
A
B
C
D
E
B
[解析] 该题考核乳牙外伤年龄。
[解析] 1~2岁孩子刚学会走路容易摔倒或撞在物体上引起牙外伤。7~9岁是恒牙外伤高发年龄。
9. 前臂皮瓣属于
A.直接皮肤血管皮瓣
B.皮下血管网状皮瓣
C.肌皮血管皮瓣
D.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
E.肌间隔血管皮瓣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是基本知识题,考查考生对前臂皮瓣分类的理解。
[解析] 游离皮瓣分为直接皮肤血管皮瓣、肌皮血管皮瓣、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肌间隔血管皮瓣,前臂皮瓣属于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
10. 以下有关钙拮抗药作用的错误叙述是
A.减少心肌细胞内Ca
2+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D.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
E.加快房室结传导
A
B
C
D
E
E
[考点] 此题是记忆题,考查学生对钙拮抗药作用的记忆。
[解析] 钙拮抗药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包括负性肌力、负性频率、负性传导及抑制外Ca
2+
内流作用。记忆了这些基本作用后,就很容易知道E选项是错误的,因为不可能是加快房室结传导,而是减慢房室结传导。
11. 某种人群(如成年男子)的某个生理指标(如收缩压)或生化指标(如血糖水平)的正常值范围一般指
A.该指标在所有人中的波动范围
B.该指标在所有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C.该指标在绝大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D.该指标在少部分正常人中的波动范围
E.该指标在一个人不同时间的波动范围
A
B
C
D
E
C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对医学统计学中有关正常值意义的理解。
[解析] “正常值”是临床医生应用最为广泛的词语之一。该题的核心信息是“绝大部分正常人”而非“所有人”或“所有正常人”。
12. 婴儿口腔保健内容里没有
A.哺乳后擦洗口腔
B.进糖后给温开水
C.用指套牙刷刷牙
D.教孩子刷牙方法
E.补充和强化营养素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婴幼儿口腔保健方法。
[解析] 婴儿时期口腔保健的内容都是由大人帮助完成的,这时期婴儿是不可能学习刷牙并自己刷牙的。
13. 关于软骨移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与骨膜一起切取,以保证移植后的血供
B.质韧,成形性较好,可以任意雕刻成所需形状
C.因内含较多软骨细胞,故不适宜行异体移植
D.术后细胞反应较重,应用激素控制术后反应
E.18岁生长发育基本完成后方可行自体骨移植
A
B
C
D
E
B
[考点] 本题是理论知识临床应用题,考查考生对软骨移植特点的理解。
[解析] 软骨是一种良好的充填物和支持材料,质韧,易于雕成所需形态。异体软骨移植时,应将骨膜去除,或甚至将其外层软骨去除,成活率较高。软骨无骨髓腔,仅富有较多成熟的软骨细胞,故排异反应小,异体移植效果也较好。
14. 乳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孔最常出现于
A.龈沟部位
B.颊侧根分歧部位
C.根尖区黏膜
D.舌腭侧牙龈黏膜
E.颊侧皮肤
A
B
C
D
E
B
[考点] 此题知识点是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
[解析] 乳磨牙髓室底薄,副根管多,炎症易从此处感染根尖周组织,而且颊侧骨壁薄,因此,颊侧根分歧处黏膜出现瘘管孔的情况多见。慢性根尖周炎也可以由龈沟排脓,不要误认为是牙周脓肿。
15. 属于牙周病一级预防的是
A.口腔健康教育
B.专业性洁治
C.X线检查
D.牙周刮治
E.根面平整
A
B
C
D
E
A
[考点] 此题考的是牙周疾病三级预防的概念。
[解析] 一级预防主要是口腔健康教育和指导,二级预防强调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是在牙周病晚期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以恢复和重建功能为主。显然A属于一级预防的范畴。
16. 通常颌面部随意皮瓣的长宽比例为
A.1:1
B.1.5:1
C.2:1~3:1
D.4:1~5:1
E.6:1
A
B
C
D
E
C
[考点] 此题是成形修复专业知识概念与理解题,考查考生对随意皮瓣及其特点的理解。
[解析] 随意皮瓣亦称皮肤皮瓣,其特点是由于没有知名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要受到一定限制。在肢体及躯干部位长宽之比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环丰富,皮瓣长宽之比可为2:1~3:1。
17. 恒牙迟萌的原因中与遗传性因素有关的因素是
A.牙根弯曲阻生埋伏
B.多生牙、牙瘤、囊肿
C.乳牙滞留
D.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E.佝偻病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考核恒牙迟萌原因。
[解析]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是较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由于遗传性成骨不全,牙槽骨重建困难,缺乏恒牙萌出潜力。除恒牙迟萌外,还伴有颅骨囟门不闭合和锁骨部分缺如。
18. 带状疱疹是
A.急性感染性疾病
B.慢性感染性疾病
C.自身免疫性疾病
D.变态反应性疾病
E.免疫缺陷病
A
B
C
D
E
A
[考点] 本题知识点为带状疱疹病因。
[解析]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首先可排除慢性感染性疾病答案B,带状疱疹不属于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排除答案C、D和E,本病属于急性感染性疾病,故选答案A。
19. 全口义齿戴用一段时间后,引起髁突明显后移并出现关节症状,其原因是
A.垂直距离过低
B.垂直距离过高
C.咬
力过大
D.咬合不平衡
E.义齿固位不良
A
B
C
D
E
A
[解析] 天然牙列存在时,上下颌的关系依赖于上下牙列牙齿的尖窝交错的接触而得到保持。此时患者两侧髁突处于关节凹中的生理后位。若全口义齿的垂直距离过低时,患者戴入义齿并咬合时下颌髁突会明显向后上方移位,严重时可出现异常关节症状,故正确答案选A。一般情况下,垂直距离过高时,患者面下1/3垂直距离增大,同时伴有面颊部肌肉酸病或关节不适等,所以不能选B。其他选项的情况也不会产生髁突明显后移等。
20. 牙种植体的分类中,按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区分的是
A.根性椎状种植体
B.牙内骨内种植体
C.螺旋状种植体
D.一段式种植体
E.两段式种植体
A
B
C
D
E
B
[考点] 本题是基础知识题,考查考生对种植体分类的理解。
[解析] 牙种植体按种植体的植入部位可分为骨内种植体、骨膜下种植体、牙内骨内种植体、黏膜内种植体、穿下颌种植体及下颌支支架种植体等。
21. 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证没有
A.窝沟有龋能卡住探针
B.深的窝沟有患龋倾向
C.窝沟发现有早期龋
D.对侧牙有患龋倾向
E.
面窝沟有龋损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证。
[解析] 对侧牙有患龋倾向是窝沟封闭的适应证而非预防性树脂充填的适应证。
22. 暂时冠修复的目的不是
A.避免牙髓再度受刺激
B.保持患牙的牙位
C.避免预备体受磨损
D.保持近、远中间隙
E.为戴冠提供便利
A
B
C
D
E
C
[解析] 暂时冠的目的是暂时保护性修复。可暂时恢复患者的美观及保持预备后的间隙,即保持了患牙的牙位,便于以后全冠的戴用。而预备体经磨除后,已留出了修复间隙,即预备体与对颌牙无接触,不存在受磨损问题,故该题选C。
二、A2型题
1. 男,25岁。因口腔颌面部创伤致舌体裂伤,出血明显,口底肿胀,来院就诊,最有效合理的止血方法是
A.注射止血针
B.指压患侧的颈总动脉
C.用纱布块填塞止血
D.创口缝合止血
E.做颈外动脉结扎术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是基本知识与临床处理相结合的试题,考查考生对舌体裂伤处理原则的理解。
[解析] 正确答案是创口缝合止血。舌体是血液循环十分丰富的器官,裂伤后出血明显而且容易致口底肿胀或血肿造成上呼吸道梗阻,因此最佳处理是创口缝合止血,其余方法如注射止血针、用纱布块填塞止血、指压患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结扎术均不是最有效方法。
2. 女,6岁。下颌恒中切牙在下颌乳中切牙舌侧萌出2/3,下颌乳中切牙Ⅱ度松动。诊断为
A.下颌中切牙异位萌出
B.下颌前牙拥挤
C.下颌乳中切牙替换期松动
D.下颌中切牙早萌
E.下颌乳中切牙滞留
A
B
C
D
E
E
[考点] 该题考核的知识点为牙齿脱落异常中的乳牙滞留。
[解析] 继承恒牙已经萌出,未能按时脱落的乳牙即为乳牙滞留,因此正确选项为E。6岁是儿童下颌中切牙正常萌出期,因此D不符合。病例中未提供下颌前牙拥挤的信息,因此B不符合。A选项为干扰选项,异位萌出是指恒牙在萌出过程中未在牙列的正常位置萌出,多发于上颌尖牙和上颌第一磨牙,其次是下颌侧切牙和第一恒磨牙。C选项“替换期松动”不能作为疾病的诊断。
3. 对1年前做过口腔检查的200名学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时,发现又有20名学生新发生龋,描述这种新发龋情况的指标是
A.龋均
B.患龋率
C.发病率
D.龋面均
E.龋面充填构成比
A
B
C
D
E
C
[考点] 此题要求考生掌握各种龋病流行病学指标的应用。
[解析] 在本题中,龋均、龋面均用于衡量人群患龋病的严重程度,龋面充填构成比衡量人群患龋后接受充填的情况,患龋率是指人群患龋病的频率,只有发病率反映新发龋的情况。因此选项C正确。
4. 男,12岁。由饮水氟浓度为0.3mg/L的地区迁居至饮水氟浓度为1.2mg/L的地区,其氟牙症发生的可能性为
A.0
B.25%
C.50%
D.75%
E.100%
A
B
C
D
E
A
[考点] 此题考查考生对氟牙症发病机制的掌握和临床判断分析的能力。
[解析] 氟牙症是牙形成和矿化期摄入过量氟引起的一种牙釉质矿化不全。考生如果知道0~5岁是牙的形成和矿化期,当地饮水氟浓度在0.5mg/L以下属于低氟地区(没有其他氟污染情况),就可以判断出这个12岁男孩虽然迁居高氟地区(1.2mg/L)也不会产生氟牙症,因此正确答案是A。
5. 男,22岁。正畸转科拔除
,用2%普鲁卡因2.5ml作阻滞麻醉,重复1次后才获麻醉效果。拔牙顺利。术后5小时患者仍感下唇麻木而复诊,其原因可能是
A.注射药量过大
B.麻醉药浓度偏高
C.注射速度过快
D.神经损伤
E.麻醉药过敏
A
B
C
D
E
D
[解析] 根据普鲁卡因作用时间分析,不含肾上腺素的普鲁卡因的麻醉作用时间不会超过30分钟。若麻醉后5小时仍有下唇麻木的表现,应考虑为神经损伤所致。此题中备选答案A是错误的,因为即使注射5ml以上的麻醉药,其持续时间仍不可能达到5小时。
6. 男,35岁。右下一后牙龋坏3年,充填物反复脱落。检查:
牙冠远中及舌侧大面积龋坏缺损,叩痛(-),无松动,临床冠较长。X线片示根管治疗完善,根长及牙槽骨高度正常。该患者最适合的修复方式是
A.嵌体
B.全瓷冠
C.金属全冠
D.金属烤瓷全冠
E.桩核金属烤瓷冠
A
B
C
D
E
E
[解析] 患牙根管治疗后,牙冠远中及舌侧大面积缺损,缺损范围大,牙冠剩余牙体组织少,不具备足够的体积与外形为修复体提供足够的固位形。直接采用全冠修复时冠部牙体组织的抗力不足,更不能采用嵌体修复。正确的修复方法是,去除牙冠部分薄弱的牙体组织,进行桩核冠修复。
7. 女,35岁。
嵌体,远中
面深龋。X线片示根充完善,余无异常。最佳修复治疗方案是
A.DO树脂充填
B.MOD嵌体
C.全冠
D.桩核冠
E.覆盖义齿
A
B
C
D
E
D
[解析] 患牙MO嵌体,又有远中
面龋,形成MOD缺损,对于前磨牙而言,缺损过大,牙冠剩余组织抗力不足,且易受侧向力、扭转力,不宜采取充填、嵌体修复。即使采取全冠修复,也可能发生冠折。正确的方法是适当去除薄弱牙体组织,进行桩核冠修复。覆盖义齿的修复效果显然不如桩核冠。答案应选D。
8. 男,50岁。左腮腺区无痛性肿块数年。镜下见肿瘤由上皮和淋巴样组织组成,上皮成分形成不规则囊腔,细胞排列成假复层,间质中淋巴细胞密集,并形成淋巴滤泡。病理诊断为
A.多形性腺瘤
B.肌上皮瘤
C.基底细胞腺瘤
D.嗜酸性腺瘤
E.沃辛瘤
A
B
C
D
E
E
[解析] 此题为常见的唾液腺肿瘤沃辛瘤的病理表现方面的考题。沃辛瘤又名腺淋巴瘤,主要由腺上皮和淋巴成分构成。肿瘤形成较多的囊样腔隙,内有假复层排列的腺上皮衬覆,间质中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并形成淋巴滤泡,答案应选E。
9. 男,12岁。2天前碰伤右上前牙,自觉有伸长感。检查牙轻微松动,牙髓活力试验同正常牙,轻度叩痛,无咬合创伤。诊断为
A.牙齿震荡
B.半脱出
C.侧方移位
D.亚脱位
E.根尖周炎
A
B
C
D
E
A
[考点] 该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区别牙齿外伤中的牙震荡和亚脱位。
[解析] 自觉牙有伸长感,牙冠无缺损,轻微松动和叩痛,牙髓活力测验同正常牙;虽然自觉牙有仲长感,但无创伤,上述临床表现都是牙震荡的诊断指标。亚脱位在临床检查时牙齿有明显松动,牙齿无位置改变,牙髓活力试验正常,因此不支持其他干扰答案的诊断。
三、B1型题
A.牙髓切断术
B.直接盖髓术
C.间接盖髓术
D.根尖诱导成形术
E.根管治疗术
1. 年轻恒牙冠折牙本质暴露,就诊及时,选用的治疗方法是
A
B
C
D
E
C
[考点] 考核外伤治疗原则。
[解析] 牙本质冠折应及时护髓,以免牙髓感染。
2. 乳牙去净腐质点状露髓,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是
A
B
C
D
E
A
[考点] 考核乳牙牙髓治疗。
[解析] 腐质去净露髓,感染局限在冠髓是牙髓切断术的适应证。
A.艾滋病
B.系统性红斑狼疮
C.青霉素过敏
D.白血病
E.接触性皮炎
3. 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
A
B
C
D
E
B
[考点] 综合理解判断题,考核自身免疫病的临床代表性疾病。
[解析] 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可攻击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产生自身免疫,引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典型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变分布于皮肤、肾脏和脑等全身组织,表现出多种体征和症状。因此唯一选项是B。
4. 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B
C
D
E
C
[考点] 综合理解判断题,考核工型超敏反应的代表性疾病。
[解析]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工型超敏反应。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可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患者平滑肌收缩、支气管痉挛,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选项为C。
5. 属于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是
A
B
C
D
E
A
[考点] 综合理解判断题,考核免疫缺陷病的临床代表性疾病。
[解析] 免疫缺陷病(IDD)是免疫系统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增殖、分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病毒感染可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感染HIV后由于破坏CD4
+
T细胞可导致严重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因此选项为A。
6. 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
B
C
D
E
E
[考点] 综合理解判断题,考核Ⅳ型超敏反应的临床代表性疾病。
[解析] Ⅳ型超敏反应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由T细胞介导,临床常见病为接触性皮炎和结核肉芽肿损伤。接触性皮炎通常是由于接触小分子半抗原物质,如油漆、染料、农药、化妆品和某些药物(磺胺和青霉素)等引起。小分子的半抗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成完全抗原,激活T细胞使其分化为效应T细胞。机体再次接触相应抗原可发生T细胞介导的溶细胞和炎症反应,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皮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因此选项为E。
四、A3/A4型题
某地级市位于沿海低氟区,有人口25万,20年来龋齿患病水平呈上升趋势。市卫生行政部门计划开展社区口腔预防保健工作,要求市牙防所专家做出口腔保健规划和具体工作计划。为此,项目技术指导组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1. 为摸清口腔患病状况先要
A.起草口腔保健计划
B.开展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C.选择口腔预防项目
D.研讨质量监控指标
E.筹备口腔保健培训班
A
B
C
D
E
B
[解析] 考核的知识点是任何地方开展口腔预防保健工作都要通过口腔健康调查(流行病学调查),摸清人群口腔健康状况才能有针对性地制订计划和采取措施。
2. 经过资料分析提出了针对学龄儿童的龋病预防措施是
A.充填
B.洁治
C.正畸
D.窝沟封闭
E.咬合诱导
A
B
C
D
E
D
[考点] 考核的知识点是学龄儿童龋病预防的措施。
[解析] 通过窝沟封闭保护第一恒磨牙。
3. 为了防龋,如果进行饮水加氟措施,需要考虑该人群的
A.口腔卫生状况
B.牙结石状况
C.龈沟出血情况
D.牙周袋深度
E.氟牙症情况
A
B
C
D
E
E
[解析] 考核的知识点是饮水氟化的原则之一:饮水氟含量在0.5mg/L以下时,应根据该地区氟牙症和龋病的流行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加氟。
男,54岁。
缺失3个月,
残冠,已作根管充填。
4. 如果
近中倾斜,采用固定桥修复的难点是
A.基牙支持
B.桥体设计
C.恢复咬合关系
D.获得共同就位道
E.固定桥的强度
A
B
C
D
E
D
[考点] 该题考核的是固定桥的设计与修复前准备。
[解析]
缺失,如果基牙牙周健康,设计
固定桥不存在基牙支持问题,远中基牙倾斜时的主要问题是两个基牙要取得共同就位道比较困难。
5. 如果
均近中倾斜并接触良好,采用固定桥修复时,
的固位体最好设计成
A.铸造金属全冠
B.金属烤瓷全冠
C.嵌体
D.高嵌体
E.保留远中邻面的改良3/4冠
A
B
C
D
E
E
[解析] 选择固位体时,嵌体和高嵌体的固位力较差,全冠的固位力最佳,3/4冠的固位力介于嵌体与全冠之间。但是,如果
采用全冠固位体,由于
同样近中倾斜,使得
的就位道无法向远中调整。可以采用改良的3/4冠做
固位体,即3/4冠覆盖其颊、舌、
面和近中邻面,而不覆盖远中邻面,可避免
对就位道的影响。故正确答案应选E。
6. 如果
向伸长,应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
做基牙
B.设计半固定桥
C.减小桥体颊舌径
D.减小桥体厚度
E.降低
骀面高度
A
B
C
D
E
E
[解析]
向伸长,将造成上颌
曲线形状异常,可导致“咬合负担重,固定桥曲度大,桥体强度不够,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基牙受力大”等不良后果,造成修复
失败。采取半固定桥的方式可解决就位道的问题,增加基牙和桥体减径可减轻咬合负担,但对于防止固定桥弯曲变形,减轻基牙扭力则没有效果;而减少桥体厚度会使其更容易发生弯曲。综合效果最佳的措施应是调磨
,使其高度恢复正常,即恢复上颌正常的
曲线。减小桥体厚度会使其更容易发生弯曲。正确答案是E。
男,30岁。近2周前牙咀嚼疼痛,且牙龈肿胀有脓液流出。2年前该牙曾因龋坏而疼痛,未曾治疗。检查:
残冠,近中邻面探及深龋洞,牙变色,叩痛(±),唇侧牙龈见一瘘管,有脓液溢出。X线片显示
根尖阴影4mm×4mm。
7. 该牙经根管治疗后,术后开始桩核冠修复的时间是
A.1周
B.2周
C.3个半月
D.半年
E.瘘管愈合后
A
B
C
D
E
E
[解析] 桩核冠修复的前提是患牙必须经过完善的根管治疗,原有瘘管的患者,经有效的根管治疗,瘘管愈合后才能做桩核冠修复,故选择E,其余答案不符合要求。
8. 如用桩核冠修复该牙,桩的长度和直径分别为
A.长度为根长的2/3~3/4,宽度应为直径的1/3
B.长度为根长的1/2,宽度应为直径的1/3
C.长度为根长的1/3,宽度应为直径的2/3~3/4
D.长度为根长的2/3~3/4,宽度应为直径的1/2
E.长度为根长的1/2,宽度为直径的2/3
A
B
C
D
E
A
[解析] 为了保证桩的固位,桩应该有足够的长度,一般应为根长的2/3~3/4。桩过短容易脱落,但过长则可能在根管预备时破坏根尖封闭。桩的直径应为根径的1/3,桩过细则强度差,但桩过粗则使得根管壁的抗力减弱,容易发生根裂。
9. 为增强桩核冠的固位而采取的措施中不包括
A.适当保留剩余牙冠组织
B.根管不要预备成圆形
C.根管口预备成一个小肩台
D.增加桩与根管壁的密合度
E.根管预备成喇叭口状
A
B
C
D
E
E
[解析] 在增强桩固位的措施中,选项A为适当保留牙冠组织,这样可以预备出牙本质肩领,增强固位的同时又可以增强患牙的抗力;根管预备时应使根管的截面形态与根的截面形态一致,应避免预备成圆形,以防止桩旋转;在根管口预备肩台,相当于增加辅助固位形,能够增强固位;桩与根管更密合,固位效果更好;将根管预备成喇叭口状,使得根管内壁的外展角度增大,会减弱桩的固位,同时,喇叭口状根管壁变薄,容易折裂,抗力差。5个选项中A、B、C、D均正确,只有选项E错误。正确答案应选E。
女,55岁。眼干、口干5年,右腮腺肿物3年,逐渐加重,现已出现咀嚼及吞咽困难。右腮腺肿物2cm×3cm大小,表面光滑,无压痛,未见面瘫征象。有类风湿关节炎病史15年。
10. 若对该患者行腮腺造影检查,其表现中不正确的是
A.腺体排空功能差
B.主导管可呈花边样或葱皮样改变
C.分支导管数目减少、变细
D.末梢导管不同程度萎缩
E.肿瘤样改变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知识点为舍格伦综合征的X线造影表现。
[解析] 舍格伦综合征腮腺造影的典型表现应为末梢导管扩张,而不是萎缩。其余选项的描述是正确的。
11. 本病例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保存面神经的腺叶与肿块切除
B.0.5%甲基纤维素对症治疗
C.漱口水含漱
D.激素治疗
E.中医中药治疗
A
B
C
D
E
A
[考点] 本题知识点为舍格伦综合征。
[解析] 根据题目提供的情况,应属结节性舍格伦综合征。为防止病变恶化,首选手术切除,其余治疗措施均为对症处理,不能作为对本病例首选的治疗方法。
男,新生儿。诊断为单侧完全性唇裂合并单侧完全性腭裂,同时伴有鼻部畸形。
12. 腭裂的正畸治疗应开始于
A.新生儿无牙期
B.乳恒牙交替期
C.恒牙期
D.腭裂整复术后
E.唇裂整复术后
A
B
C
D
E
A
[解析] 这两题考核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程序和时间表。
13. 进行语音治疗的时机是
A.2岁
B.3岁
C.4岁
D.患儿能与医师配合时
E.患儿上小学后
A
B
C
D
E
D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A2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B1型题
1
2
3
4
5
6
四、A3/A4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