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口腔执业医师模拟题463
一、A1型题
1. 与银汞合金充填比较,合金嵌体的优点是
A.机械性能优良
B.固位好
C.边缘线短
D.牙体切割少
E.制作方便
A
B
C
D
E
A
[解析] 合金嵌体与银汞合金比较,其强度、耐磨损、密合性等机械性能更好。银汞合金的充填洞形可有倒凹,其固位理应好于合金嵌体。充填洞形与嵌体洞形相似,其边缘线长度和牙体切割量基本相同。而嵌体的制作较银汞合金充填更复杂。正确答案为A。
2. 正常咀嚼运动中,咀嚼食物的
力约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力量的
A.1/5
B.1/3
C.1/2
D.2/3
E.3/4
A
B
C
D
E
C
[解析] 牙周组织的支持能力大于日常咀嚼食物的牙
,多出的支持能力称为牙周储备力,或称牙周潜力,是固定桥修复的生理基础。正常的牙齿,咀嚼食物的
力约为牙周组织所能支持的力量的一半。正确答案是C。
3. 引起小儿下颌下间隙感染最常见的来源是
A.外伤性
B.牙源性
C.血源性
D.淋巴结源性
E.下颌下腺源性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属基本知识与理论试题,考查考生对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因的理解。
[解析] 正确答案是引起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最多的来源是淋巴结源性,儿童腺源性感染多发主要是因为儿童淋巴屏障功能发育不全所致。选择答案C或E认为,小儿下颌下间隙感染多为血源性或下颌下腺源性,表明考生对儿童下颌下间隙感染来源认识不清。
4.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源于
A.细胞因子
B.TCR识别结合MHC分子的抗原肽
C.TCR识别MHC分子
D.TCR识别LPS
E.共刺激分子提供的信号
A
B
C
D
E
B
[考点] 本题为理解分析题,考核T细胞活化所必需的双信号。
[解析] T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来自TCR与MHC-抗原肽复合物的特异性结合,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来自协同刺激分子,T细胞的充分活化还有赖于多种细胞因子(第三信号)的参与。选项A属于第三信号;选项E属于第二信号;C虽与正确答案B类似,但TCR识别的是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多肽,而不是单一的MHC分子,虽然TCR识别抗原具有MHC限制性,但必须同时识别与肽结合的MHC分子,因此排除C;选项D提供固有免疫而不是适应性免疫(T、B细胞应答)的活化信号,因此也不正确。
5. 全口义齿戴牙后,下颌髁突明显向后上位移,主要是由于
A.正中
错位
B.垂直距离过低
C.垂直距离过高
D.义齿咬合偏斜
E.义齿基托变形
A
B
C
D
E
B
[解析] 天然牙列存在时,上下颌的关系依赖于上下牙列尖窝交错的接触而得到保持。此时患者两侧髁突处于关节凹中的生理后位。若全口义齿的垂直距离过低时,患者戴入义齿并咬合时,下颌髁突会明显向后上方移位,所以该题答案选B。
6. TNF代表的细胞因子是
A.肿瘤坏死因子
B.干扰素
C.集落刺激因子
D.白细胞介素
E.红细胞生成素
A
B
C
D
E
A
[考点] 本题为理解记忆题,考核肿瘤坏死因子的英文名称缩写。
[解析]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是一种能使肿瘤发生出血性坏死的细胞因子。因此正确答案为A。
7. 双端固定桥的一端基牙受到垂直向外力时,固定桥将会产生旋转移动,其旋转中心位于
A.基牙根上1/3和根中1/3交界处
B.基牙根中1/3和根尖1/3交界处
C.基牙根上1/3
D.基牙根尖1/3
E.另一基牙根尖1/3
A
B
C
D
E
E
[解析] 固定连接的双端固定桥与基牙形成整体的咀嚼单位,基牙失去各自原有的生理运动,当一端受到垂直向外力时,固定桥作为一个整体产生旋转运动,其以另一个基牙的根尖1/3处为中心,整体旋转。正确答案是E。
8. 成釉细胞瘤X线片上的典型表现为
A.呈单房型,圆形或卯圆形
B.骨质膨胀,密质骨消失
C.呈多房型,房差悬殊,牙根呈锯齿状吸收
D.可含牙
E.邻牙被推移位或脱落
A
B
C
D
E
C
[考点] 此题是专业知识及理论题,考查考生对最常见的牙源性良性肿瘤——成釉细胞瘤在X线片上典型表现的掌握。
[解析] 成釉细胞瘤在X线片上可表现出单房型、圆形或卵圆形,骨质膨胀,骨密质消失,邻牙被推移位或脱落。但最典型表现是呈多房型,房差悬殊,边缘呈切迹状,牙根呈锯齿状吸收。
9.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播媒介是
A.虱
B.蚤
C.蚊
D.螨
E.蜱
A
B
C
D
E
C
[考点] 本题属于基本知识题,难度较小。要求考生掌握传播疾病的主要媒介生物。
[解析] 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热病毒等黄病毒属病毒,均经蚊媒传播。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为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经鼠蚤在鼠与人之间传播。经人虱叮咬可传播人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是普氏立克次体)。恙虫热的病原体为恙虫热立克次体,可经恙螨叮咬传播。经蜱媒可传播森林脑炎(由森林脑炎病毒引起)和Q热等,Q热由伯氏考克斯体引起,在牛羊等家畜中经蜱媒传播,通过家畜排泄物和乳汁,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等途径再传染给人。
10. 小学生应重点保护的牙是
A.乳切牙
B.乳磨牙
C.恒切牙
D.第一恒磨牙
E.第二恒磨牙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小学生口腔保健内容。
[解析] 小学生应重点保护的牙是第一恒磨牙,因为此牙在牙列中位置和作用重要并且萌出较早,容易发生窝沟龋。
11. 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上,关节间隙的宽度为
A.上间隙最宽,前间隙及后间隙等宽
B.上间隙、前间隙及后间隙宽度相等
C.上间隙最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
D.上间隙最宽,前间隙次之,后间隙最窄
E.后间隙最宽,上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
A
B
C
D
E
C
[考点] 此题是记忆理解题,考查考生对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上(许勒位)正常X线影像的掌握。
[解析] 颞下颌关节侧斜位显示关节凹、关节结节、髁突及关节间隙,常用于检查髁突骨折、脱位、先天畸形、肿瘤以及颞下颌关节疾病等,此片关节间隙变化能反映出关节盘的病变以及关节盘与髁突的关系。正常情况下,关节间隙宽约2mm,上间隙较宽,后间隙次之,前间隙最窄。
12. DMFT中的M是指
A.因外伤缺失的牙
B.因龋丧失的牙
C.因牙周病丧失的牙
D.因正畸拔除的牙
E.生理性脱落的牙
A
B
C
D
E
B
[考点] 此题要求考生掌握龋病指数的概念。
[解析] DMFT(龋均)是受检人群中每人口腔中龋、失、补的牙数,在统计分析龋病状况时会用到。D代表龋坏的牙,M代表因龋丧失的牙,F代表因龋充填的牙。因此M是特指因龋丧失的牙而非泛指其他原因丧失的牙。选项B是正确的。
13. 地西泮用于治疗的病症为
A.癫痫大发作
B.抑郁症
C.精神病
D.慢性疼痛
E.催眠
A
B
C
D
E
E
[考点] 此题是简单应用题,考查学生对地西泮临床应用的了解。
[解析] 地西泮作用特点主要为延长NREMS的第2期,明显缩短SWS期。因此,药物安全范围较大,由于对REMS的影响较小,故其依赖性和戒断症状较轻,地西泮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镇静催眠药。
14. 关节内强直与关节外强直最有诊断意义的鉴别点是
A.开口困难
B.髁突活动减弱或消失
C.咬合关系变化
D.口腔和面部畸形
E.X线片示关节正常解剖形态的变化或消失
A
B
C
D
E
E
[考点] 此题是专业知识概念与理解题,考查考生对颞下颌关节强直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认识与理解。
[解析] 关节内强直与关节外强直具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截然不同。关节内强直由炎症、关节损伤等引起,造成关节内的纤维性或骨性粘连,影像学表现为关节间隙模糊或消失,髁突和关节结节融合成很大的致密团块。关节外强直也称颌间挛缩,由炎症、创伤、放射治疗等导致上下颌间皮肤、黏膜或深层组织形成挛缩的瘢痕,影像学表现为髁突、关节窝、关节间隙清晰可见,有时可见上颌支与下颌支之间的颌间间隙变窄,密度增高。
15. 有关游离皮片移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皮片愈薄,生长能力愈差
B.全厚皮片较表层皮片移植后易收缩
C.全厚皮片耐摩擦及负重,但色泽变化也大
D.有感染的肉芽伤面,只能采用全厚皮片移植
E.口腔内植皮,多采用中厚皮片
A
B
C
D
E
E
[考点] 此题是成形修复专业知识概念与理解题,考查考生对游离皮片的种类及适应证掌握以及分析与理解能力。
[解析] 正确答案是口腔内植皮多采用中厚皮片。如选择B、C、D,说明对表层皮片(刃厚皮片)、中厚皮片以及全厚皮片概念不清。皮片愈薄生长能力愈强,因此有感染创面只能用表层皮片。全厚皮片有弹性能耐摩擦和负担重力,色泽变化不大,故在面部多用。中厚皮片因术后收缩小,故多用于口腔黏膜缺损修复。
16. 流行病学的横断面调查也称
A.病例-对照研究
B.现况调查
C.现场实验
D.群组研究
E.常规资料分析
A
B
C
D
E
B
[考点] 此题要求考生熟悉口腔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即描述性研究、分析性研究和实验研究的概念。
[解析] 描述性研究包括横断面调查和常规资料分析,横断面调查也称为现况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和群组研究属于分析性研究的范畴。因此B是正确答案。
17. 从口内取出可摘局部义齿印模时,一般先
A.取后部,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B.取前部,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C.前后翘动,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D.取缺失区,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E.取非缺失区,再沿前牙长轴方向取下印模
A
B
C
D
E
A
[解析] 可摘局部义齿印模有两种,一种是解剖式印模,另一种是功能性印模。无论哪一种印模,制取过程中,都要保持稳定不动,否则会造成印模变形。印模由口内取出时,一般要先取后部,因为后部上颌是软腭,下颌是磨牙后垫,均为松软组织,活动度大,这样很容易破坏印模的边缘封闭,使空气进入印模中,因此容易取下印模且不会造成印模变形,故正确答案选A。选项C的方法易使印模变形;选项B、D、E的方法均不易破坏印模的边缘封闭,印模不易脱位。
18. 长期吸雪茄烟和烟斗的人易发生
A.牙龈癌
B.舌癌
C.颊黏膜癌
D.腭癌
E.唇癌
A
B
C
D
E
E
[考点] 此题是专业知识概念与理解题,考查考生对颌面部肿瘤病因与发病条件的认识与理解。
[解析] 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的发生与环境因素有关。热、损伤、紫外线、X线和其他放射性物质,以及长期慢性刺激都可成为致病因素。唇癌多发生于长期吸雪茄烟和烟斗的人;舌癌及颊黏膜癌可发生于残根、锐利的牙尖、不良修复体等长期刺激的相应部位。
19. 牙槽骨修整的最佳时间为拔牙后
A.即刻修整
B.1个月
C.3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A
B
C
D
E
B
[解析] 牙槽骨修整的最佳时间为拔牙后的1个月。过早修整,去除牙槽骨量较难控制,往往造成去除牙槽骨量过大,牙槽骨吸收量增大等。而间隔时间太长,影响患者及时进行义齿修复。答案应选B。
20. 为使固定桥充分发挥咀嚼功能,首要的是
A.恢复良好的桥体
B.丰满的缺牙区牙槽嵴
C.活髓基牙
D.良好的固位与支持
E.良好的骀面形态
A
B
C
D
E
D
[解析] 固定桥必须保持固位,不脱落或松动,同时基牙能够承受咀嚼压力。这是固定桥发挥咀嚼功能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否则将无法正常使用。桥体和
面形态虽与咀嚼功能有关,但不是首要因素。而牙槽嵴丰满度和基牙是否活髓与咀嚼功能无直接关系。正确答案应为D。
21. 在队列研究中,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的指标是
A.总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B.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C.总人群中可疑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与对照人群暴露率之差
D.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率之差
E.暴露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与非暴露人群该病发病率之比
A
B
C
D
E
E
[考点] 本题考查考生能否应用流行病学方法中有关队列研究的指标来判断暴露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解析] 尽管发病率也是队列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但这里的问题是要估计某因素与某疾病关联强度,所以,应该选择相对危险度,即E选项。
22. 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的感染来源多为
A.腺源性
B.血源性
C.损伤性
D.牙源性
E.医源性
A
B
C
D
E
B
[考点] 此题为基础知识题,考查考生对新生儿颌骨骨髓炎特点的理解。
[解析] 新生儿的骨髓炎血源性感染多见,一般由于脐带感染引起,其次为接触或直接损伤感染。儿童的间隙感染以腺源性多见,损伤性需有创伤史,新生儿牙尚未萌出,故答案为B。
二、A2型题
1. 男,12岁。口底部广泛性水肿2天。检查:水肿范围上及面颊部,下至锁骨水平,皮肤灼热、红肿发硬、压痛明显、呈凹陷性水肿,并可扪及捻发音。此病的诊断应是
A.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
B.口底多间隙感染
C.颈部多间隙感染
D.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
E.双侧下颌下间隙感染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是专业知识理解与分析题,考查考生对口底广泛水肿、炎症鉴别诊断的理解。
[解析] A及B选项有一定迷惑性。此题正确答案应是腐败坏死性蜂窝织炎,其特点是:口底、面颊部、颈部下至锁骨水平广泛水肿,皮肤红肿坚硬,有可凹性水肿,并可扪及捻发音。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与化脓性口底蜂窝织炎区别主要是前者以厌氧、腐败坏死性细菌为主,肌肉腐败坏死,皮下组织明显软化,有气体存在因此触之有捻发音,后者是以肿胀范围广泛、坚硬为主。
2. 男,55岁。
缺失,戴用义齿后经常咬舌。原因是人工后牙
A.
平面偏高
B.舌侧覆盖过大
C.舌侧覆盖过小
D.牙尖斜度过小
E.舌尖过锐
A
B
C
D
E
C
[解析] 咬颊舌最常见的原因是上下颌后牙的覆盖过小。舌侧覆盖过小则会咬舌。相反,覆盖过大不会发生咬舌;牙尖斜度改变不会导致咬舌;
平面低于舌侧缘时,也容易咬舌;但聆平面偏高,远离舌侧缘,则不会咬舌。
3. 在对牙科诊所进行院内感染检查中,专家组建议:对治疗椅的头靠可考虑使用以下方法控制感染
A.消毒液擦拭
B.毛巾覆盖
C.纱布覆盖
D.塑料纸覆盖
E.治疗巾覆盖
A
B
C
D
E
D
[考点]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口腔医疗保健中的感染与控制内容。
[解析] 在感染控制的措施及方法中提到:治疗椅的头靠可采用屏障防护技术,即塑料纸覆盖。
4. 男,2岁半。
唇颊面龋洞,腐质黄软。
唇面牙颈部白垩色脱矿斑。患儿夜里吃2次母乳,不刷牙。诊断是
A.多发龋
B.猖獗龋
C.奶瓶龋
D.忽视性龋
E.急性龋
A
B
C
D
E
B
[考点] 该题考核猖獗龋的临床诊断。
[解析] 由于不好发龋齿的下前牙也受累及,符合猖獗龋的定义。奶瓶龋好发于上颌前牙。急性龋、多发龋都不确切。
5. 女,25岁。左上唇鼻翼旁毛囊炎致形成疖肿,已有脓头形成,自行挤压排脓后2日,开始出现头痛、高热,初步判断感染向颅内扩散,并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其扩散途径通常是
A.面静脉、颈内静脉
B.颞浅静脉、内呲静脉
C.面静脉、颞浅静脉、颈内静脉
D.内眦静脉、眼静脉
E.眶内静脉、面静脉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是基本知识理解题,考查考生对“危险三角”感染向颅内扩散途径的理解。
[解析] 此题正确答案为向颅内扩散途径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进入颅内海绵窦。由于“危险三角”内静脉内瓣膜少而薄弱、发育不良、封闭不全,不能阻挡逆流,又加上这些静脉走行于肌肉中,肌肉收缩时血液可逆流,当面部发生疖、痈感染时可向颅内扩散致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6. 男,30岁。左上唇挫裂伤后形成楔状缺损,其范围约为上唇的1/5。以下处理原则中不正确的是
A.清创
B.直接拉拢缝合
C.采用下唇组织瓣转移修复上唇缺损
D.应用抗生素
E.注射TAT
A
B
C
D
E
C
[考点] 此题为临床知识的简单应用题,考核的是唇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
[解析] 该题适合用排除法,对于上唇挫裂伤且缺损较小的治疗原则应是清创后拉拢缝合,当然需要使用抗生素和TAT。因此只有C是错误的。
7. 男,29岁。3天前因“右上唇痈”入院治疗,今晨起体温急剧上升达39.5℃,相继出现头痛伴恶心,右球结膜淤血,右眼球前突及眼球运动受限,应考虑并发了
A.脑膜炎
B.脑脓肿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A
B
C
D
E
E
[解析] 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是上唇痈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就是眼球突出及运动受限,伴高颅压及结膜淤血等表现。脑膜炎和脓毒血症表现的应是比较泛发的症状,不应有比较定位的表现。
8. 男,40岁。右下颌剧烈牙痛并放射至耳颞部,同侧面颊部明显红肿、疼痛、下唇麻木、张口受限5日。体温39.6℃,右下颌体、颊部弥漫性红肿,触痛明显,张口2cm,
残根,叩痛明显,
松动Ⅱ度,龈袋溢脓,白细胞总数18×10
9
/L,中性粒细胞90%。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B.颊间隙感染
C.咬肌间隙感染
D.边缘性骨髓炎
E.中央性骨髓炎
A
B
C
D
E
E
[考点] 此题为关于颌骨中央性骨髓炎鉴别诊断的试题。根据病历所描述的主要症状和临床检查,非常明确地显现出一个牙源性感染→牙槽感染→下颌骨中央性骨髓炎并伴全身中毒症状的病理过程。单从多个牙齿松动一点上,就可区别其他备选答案。
9. 女,50岁。
缺失,余留牙正常。基牙应该选择
A.
B.
C.
D.
E.
A
B
C
D
E
A
[解析] 对于非游离缺失的牙列缺损,当余留牙正常时,可摘局部义齿应选择缺隙前后与缺隙相邻的后牙或尖牙做基牙,形成面式分布。因此,该缺损的主要基牙应为
应放置舌隆突支托,支持前部缺隙。故正确答案为A。
三、B1型题
A.由前向后
B.由后向前
C.垂直向
D.旋转
E.侧向
1. 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义齿最佳就位方向是
A
B
C
D
E
A
[解析] Kennedy第四类牙列缺损,就是牙列前部缺牙,此类修复体的义齿鞍基位于余留牙的近中。为了避免前部牙槽嵴唇侧形成倒凹,影响唇侧基托伸展,此类修复应将模型向后倾斜,以减少牙槽嵴的唇侧倒凹,义齿则由前向后斜向就位,同时使余留牙与人工牙之间的间隙减小,有利于美观。正确答案应选A。
2.
缺失,
松动工度,以
为基牙可摘局部义齿的就位方向为
A
B
C
D
E
B
[解析] 若后牙缺失,缺隙前后都有基牙时,应根据基牙健康程度来决定模型向前或向后倾斜。如果缺隙后端的基牙不够健康,而前端基牙健康时,则将模型向前倾斜,将固位、稳定和支持作用好的Ⅰ型和Ⅲ型卡环放在缺隙前端的基牙上,即前端基牙受力大于后端基牙。此题中,
缺失,
有松动Ⅰ度,模型应向前倾斜,所以义齿就位道是由后向前,即选答案B。
A.1~2个月
B.3~6个月
C.7~12个月
D.1岁以后
E.2岁以后
3. 单侧唇裂整复术最佳时间是
A
B
C
D
E
B
[考点] 专业知识记忆题。主要考核唇腭裂序列治疗的概念和时间顺序。
[解析] 第一小题一般不容易出错,而第二小题则要根据患儿生长发育特点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而定,一般双侧唇裂的手术时间为出生后7~12个月为宜。
4. 双侧唇裂整复术最佳时间是
A
B
C
D
E
C
四、A3/A4型题
男,59岁。
缺失,牙槽嵴丰满,
正位,余留牙正常,口底至舌侧龈缘的距离为9mm。设计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修复。
1. 如果
颊侧无组织倒凹,前庭沟深,患者要求尽量少暴露金属,固位体应选择
A.三臂卡环
B.RPI卡环
C.回力卡环
D.间隙卡环
E.延伸卡环
A
B
C
D
E
B
[解析] 该病例为双侧游离缺失,末端基牙牙周支持条件较差,卡环设计应尽量减小对基牙的扭力。RPI卡环和回力卡环符合此要求,但回力卡环暴露金属较多,所以正确答案应为B。
2. 如果牙槽嵴呈刃状,
稳固,牙槽骨无明显吸收,固位体最好选择
A.回力卡环
B.RPI卡环
C.RPA卡环
D.铸造固位臂三臂卡环
E.弯制固位臂三臂卡环
A
B
C
D
E
E
[解析] 游离端基牙在选择近中
支托或远中
支托时,应根据口腔的具体条件。如基牙条件好、牙槽嵴条件差时,宜选远中
支托;若基牙条件差、牙槽嵴条件好时,则选用近中
支托。题中牙槽嵴支持条件差、基牙条件好,可改为远中验支托的三臂卡环,以减轻牙槽嵴的负担。但如果三臂卡环为铸造卡臂,其硬度大,对基牙的扭力大,而弯制钢丝卡臂对基牙的扭力相对较小。所以正确答案是E。
3. 如果大连接体采用舌杆,间接固位体最好选
A.前牙舌隆突上的连续卡环
B.
舌隆突支托
C.
附加卡环
D.
切支托
E.
舌隆突支托
A
B
C
D
E
A
[解析] 放置间接固位体的位置应尽量远离末端基牙
支托形成的支点线,同时既要有明确的支持,不影响基牙健康,又要感觉舒适、美观。因此,正确答案应选A。
4. 初戴时发现义齿游离端翘动,金属支架部分可完全就位,但义齿以
支托为支点翘动。最可能的原因是
A.支架变形
B.卡环过紧
C.牙槽嵴黏膜薄
D.未取功能印模
E.
移位
A
B
C
D
E
D
[解析] 因为义齿的金属支架部分能够完全就位,所以不存在支架变形或基牙移位的问题,也不是因为卡环过紧。牙槽嵴黏膜薄易导致黏膜压痛,但不会使义齿容易下沉。翘动的原因最可能是未取得牙槽嵴黏膜处的功能形态,而取得的是其解剖形态的印模,义齿游离端受到压力时因黏膜的受压变形,导致义齿翘动。选项D是正确答案。
男,45岁。
缺失,固定义齿修复2个月多时常有咬合接触时瞬间疼痛,无自发痛,无冷热敏感。检查:
固定桥,
烤瓷冠、
金属全冠固位体,边缘密合。不松动,叩痛(-)。X线片示
根管治疗完善,
牙周和根尖周均未见异常。
面银汞合金充填体完整,叩痛(-)。
5. 疼痛的原因最可能为
A.急性牙髓炎
B.急性根尖周炎
C.咬合创伤
D.微电流刺激
E.牙本质敏感
A
B
C
D
E
D
[考点] 该题考核固定义齿修复后疼痛的诊断与处理。
[解析] 根据疼痛的特点,首先可排除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和牙本质敏感。该病例为咬合接触瞬间痛,而不是用力咬紧时痛,临床检查无叩痛,也未见咬合高点,因此可排除咬合创伤。该病例固定桥修复体的对颌牙有银汞合金充填体,咬合接触时异种金属接触会产生微电流,可能刺激牙髓引起疼痛。该病例咬合接触瞬间痛的特点符合微电流刺激痛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应选D。
6. 最佳治疗方案为
A.
牙髓治疗
B.更换材料,重新固定桥修复
C.调
D.
改为树脂充填
E.脱敏治疗
A
B
C
D
E
D
[解析] 根据上题的诊断,其治疗方法应可排除选项A、C、E。B和D选项两种方法比较,
改为树脂充填即可避免异种金属接触的微电流刺激,此方法最为简单有效,是最佳选择,正确答案是D。
男,45岁。左下颌后牙出现不适6个月。口腔检查:
残冠,叩诊(±),松动(-),已做过牙髓治疗,牙龈稍红,拟拔除。口内其他牙未见明显异常。X线片示:
远中根尖有阴影,距离下颌神经管较近。
7.
拔除时断根,颊侧切开去骨后取出,2天后出现激烈疼痛,并向耳颞部、下颌下区放散。口内检查:
牙槽窝有腐败变性的残留血凝块,有恶臭。引起疼痛的原因是
A.下牙槽神经损伤
B.干槽症
C.邻牙损伤
D.邻牙牙髓炎
E.牙龈撕裂
A
B
C
D
E
B
[解析] 此两题主要考核拔牙术后常见并发症——干槽症的诊断与处理。根据病历提供的情形,符合干槽症的是:复杂拔牙,创伤较大;手术后2~3天疼痛症状逐渐加剧;临床检查拔牙窝内有腐败坏死性血凝块,伴恶臭。而目前干槽症的处理,主要是局部麻醉下彻底去除牙槽窝内腐败物,冲洗后填入碘仿纱条,7日后换药,一般可痊愈。
8. 上述情况的最佳处理方法是
A.局部麻醉下彻底去除牙槽窝内腐败物,冲洗后填入碘仿纱条
B.服用大量抗生素
C.消炎漱口液含漱
D.局部封闭止痛
E.服用止痛药
A
B
C
D
E
A
9. 若上述处理7天后疼痛消失,但左侧口唇及颊部麻木感,为确定诊断应做
A.牙槽窝探查
B.拍摄X线片
C.邻牙探诊
D.局部麻醉定位检查
E.局部探查
A
B
C
D
E
B
[考点] 此题考核下颌磨牙拔牙术后另一个常见并发症——下唇麻木的诊断。
[解析] 为鉴别下牙槽神经损伤或手术反应——水肿造成的麻木,常规应拍摄X线片,以明确拔牙窝与下牙槽神经管的关系,为今后的处理提供依据。
男,3岁。右颈上部无痛性肿块半年。体检见右颈上部胸锁乳突肌前及表面有一肿块,3cm×4cm,质地软,有波动,边界不甚清,表面皮肤色泽正常。
10. 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
A.血管瘤
B.囊性水瘤
C.甲状舌管囊肿
D.口外型舌下腺囊肿
E.海绵型淋巴管瘤
A
B
C
D
E
B
[考点] 此题为临床应用题,考核颈部囊性肿物鉴别诊断。
[解析] 一侧颈上部囊性肿物一般有:囊性水瘤、鳃裂囊肿、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等。囊性水瘤一般在婴幼儿时即发生,边界不甚清,质地软,有波动感;鳃裂囊肿多见于20~50岁,也有波动感,质地较软,但边界大多较清楚;血管瘤也多见于婴幼儿期,只有海绵状血管瘤可表现为柔软肿块,病变如接近于皮下,表面可显淡蓝色。综上本题最可能的诊断为B(囊性水瘤)。
11. 穿刺的液体最可能的性状为
A.血性液体
B.呈棕色
C.乳白色
D.淡黄色、清亮
E.淡黄色、微浑、含胆固醇结晶
A
B
C
D
E
D
[考点] 此题为临床应用题,考核颈部囊性病变内容物。
[解析] 囊性水瘤内含淋巴液,为淡黄色透明液;血管瘤内为可凝固的血液;鳃裂囊肿内容物为乳白色液。
12. 可能有的临床体征是
A.透光试验阳性
B.压缩试验阳性
C.体位移动阳性
D.听诊有吹风样杂音
E.Horner征阳性
A
B
C
D
E
A
[考点] 此题为临床应用题,考核颈部囊性肿物的体征。
[解析] 囊性水瘤因含有透明的液体,透光试验是阳性的;血管瘤(海绵型)内含血液,可被压缩,压缩试验和体位移动均阳性;鳃裂囊肿含乳白色液体,无上述体征;Horner征为颈部肿物压迫或破坏颈交感神经所致。
女,20岁。因
严重龋坏,需拔除。
13. 最合适的麻醉方法是
A.全麻
B.浸润麻醉
C.表面麻醉
D.阻滞麻醉
E.冷冻麻醉
A
B
C
D
E
D
[解析] 第一小题和第三小题:这两题分别考查考生对牙拔除术麻醉方法和牙挺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14. 如果需用牙挺,其支点应位于
A.邻牙牙颈部
B.近中颊侧牙槽嵴
C.远中颊侧牙槽嵴
D.近中颊侧骨板
E.远中颊侧骨板
A
B
C
D
E
B
[解析] 本题是基本知识理解与临床应用结合试题,考查考生牙挺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使用牙挺方法是口腔科医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知识,如掌握不好将影响牙拔除术的正规操作,以致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标准答案应是放在近中颊侧牙槽嵴。若是放在邻牙牙颈部,这样会造成邻牙松动或脱位的并发症。牙挺支点不可能进入近中或远中颊侧骨板,因此D、E选项也是不正确的。
15. 如果牙根折断,使用三角挺时应用的力学原理是
A.杠杆原理
B.惯性原理
C.斜坡原理
D.楔原理
E.轮轴原理
A
B
C
D
E
E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A2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B1型题
1
2
3
4
四、A3/A4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