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1. 材料
我在单位工作很有成就感,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不怕见父母,不怕见邻居,不怕见同事和领导,但是就怕见我孩子的老师。我儿子爱说爱动,在课堂上时常有违反纪律的现象,因此我被这位教师在电话里或当面训了两三次。“你这个家长是怎么当的,连个孩子都管不好!”“孩子的毛病都是你们大人惯的,你们这样的家长实在太多了!”“不怎么样的家长,孩子都是这个样,瞎逞能”等。有一次,儿子因同学给他起外号,把一个学生鼻子打出了血,我在教师电话的严厉催促下来到学校。当着一些老师的面,她的第一句话就是:“看你把你儿子教育的,都反了天了!”“这么点的孩子都管不好,你也太无能了吧?这还用我教你吗?”她训人的时候,神态颇为自豪,总是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样子,我心里对她已反感至极。要不是我儿子在她的手底下,我非要和她好好理论一番不可。
问题:
请分析材料中教师在职业道德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危害,你认为在教育中教师应怎样对待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为什么?
主要问题:教师缺乏良好的道德修养,自以为是;不能正确(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家长。
危害:导致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难以正常发展;使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逐渐失去兴趣和主动,进而切断家长与教师的联系;难以很好地共同交流和沟通,使家长在教师的鄙视冷漠下不能主动参与教育。
教师与家长应有的关系: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
这不仅是我国公民基本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也是社会公民道德的必然要求,是搞好教育、提高教育效果的需要。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幼儿园大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经常出现争抢球、上课时不认真听课的现象,甚至于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王老师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定期组织足球活动,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
问题: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育行为。
该老师的做法是恰当的,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首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老师要爱幼儿、尊重幼儿,相信每个幼儿都具有发展潜力;维护每个幼儿的人格与权利。材料中,教师根据“小捣蛋”们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让他们成立足球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并最终使“小捣蛋”们实现自我价值,快乐成长。
其次,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老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材料中,教师没有一味惩罚这些“小捣蛋”们,而是组织他们成立球队,充分利用活动激发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潜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习惯,不断进步。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应发现幼儿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的错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促进儿童不断发展。
[考点] 幼儿园教师职业理念
3.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佳佳是个活泼开朗的小班孩子,她爱学习,跟别的小朋友关系特别好,老师也喜欢她。有一次,她感冒了,却还是坚持来幼儿园。上课了,老师让她背昨天学过的儿歌,她却没有背出来。老师很生气,说她“笨”。佳佳很伤心,回到家就又哭又闹,不吃饭,还说再也不去幼儿园了。
问题:请从儿童观的角度,评析这位老师的做法。
该老师的做法没有体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错误的做法。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坚持要以幼儿为核心,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该老师完全从个人喜好出发来评价幼儿,没有做到以幼儿为本。当幼儿出现背不出古诗的行为时,老师没有尊重幼儿,更没有了解事实情况,就直接批评佳佳说她笨,反映了该教师的教育缺乏人性化,这种语言斥责也会伤害幼儿的心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核心理念,认真对待幼儿的点滴行为,保护幼儿尊严。
[考点] 幼儿园教师职业理念
三、写作题1.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大至对国家和社会。而教师承担的责任,则是非常特殊的,你对教师的责任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联系实际,以”教师的责任”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范文]
教师的责任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一个名字叫范美忠的都江堰普通教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那些不顾及自己生命来保住学生性命的老师相比,人们关注范美忠的焦点则在于在面对危险时他暴露了人的本性,或者说不叫人的本性,而是人性中最弱的一点。
范美忠并不把自己的行为定位为道德的缺陷,反而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提供给社会作为分析道德与人性的案例。“范跑跑”也许并不是个别现象,却被很多人当作是个例来研究。
人性与责任在危难时该如何抉择或者说是否有必要来抉择?不禁让人想到在地震中报道的另一条新闻:在地震中有这样一对夫妻,在地震发生时丈夫只大喊了一声“地震了”便独自跑到楼下,等他安全时才想到妻子,转而去救自己的妻子。在这个小事情上,我们看到了丈夫第一次的举动体现了人性,而当他返回的那一刻,他已将责任看重于生命,原来责任可以如此高贵。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解放军的职责就是在国家遇到困难时来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医生的职责就是救死扶伤;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每个人都是社会群体中的个人,彼此互相依赖互相帮助。解放军不能因为随时而来的余震而畏缩不前,医生也不能因为大灾过后必有大疫而不履行救死扶伤的责任。
作为一名教师,当一群学生把你当成是一个信赖者,当一群家长把你当成是孩子的保护者时,你不能在大难来临时独自逃脱。每个人都有最人性的一面,就像一个即将饿死的乞丐不会因为另一个也饥饿的人放弃自己获得的食物一样,可贵的是他可以在维系自己生命的同时分一半或者几分之一去救助另一个生命,前者是人性,而后者是责任,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重新翻看事件本身,范美忠本身的逃跑也许并不可恨,因为每个人都有求生欲,每个人都有利己心理,甚至可以说不可能每个人都那么伟大。可恨的是他之后“洋洋自得”宣扬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人性与责任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可是当它们同时出现于同一个事件或者同一个人身上时。我们似乎才觉得这个人是完整的人。想到几年前的安徽阜阳假奶粉事件、南京冠生园月饼事件等,当一个人的人性超过了他的责任时,一个人开始失去了自己,也失去了世界。
与范跑跑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丽莉在失控的汽车冲向学生时,一把推开了两个学生,自己却被车轮碾轧,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在生命垂危的时候,张丽莉还惦记着她的学生。这个对比让我们深思:责任在我们的生命中究竟占到了多大的比率?我们会给出怎样的回答呢?
[考点] 幼儿园教师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