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 三、判断题1. 我国宪法规定了国家主席的替补制度,主席缺位时由副主席继任。
对 错
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都缺位的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补选;在补选以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暂时代理主席职位。”故本题判断正确。
2. 甲为了谋杀乙,在乙的饭菜中投毒,但乙有急事未吃饭。甲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应负刑事责任。
对 错
B
[解析] 甲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而不是犯罪预备。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是着手实施犯罪以前的阶段。本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了投毒的行为,只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乙有急事未吃饭)才未得逞,属于犯罪未遂。故本题判断错误。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
对 错
B
[解析]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只能由法律规定,地方性法规无权规定。故本题判断错误。
4.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对 错
B
[解析] (1)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3)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所以,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5.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对 错
B
[解析] 国民收入的分配可分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指国民收入在与物质生产直接联系的各阶级、阶层及其成员之间进行的分配。
6.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规定行政措施,发布决定和命令。
对 错
A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的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故本题判断正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对 错
A
[解析]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8. 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
对 错
A
[解析] 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实现形式,所有制实现形式是这些经济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主要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现阶段,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方式的多样化是由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的。故本题判断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