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领导让小米、你和小王一起完成一项任务,工作完成后领导对你和小王的表现给予了肯定,对小米却置之不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身为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我和小王受到表扬,小米却被置之不理,如此“区别对待”,确实容易令人浮想联翩。但是,看问题不能浮于表面,所以对此事件,我们还需细细体会:
第一,正确体会领导的意图。虽然同处一个团队,但是大家分工不同,工作效果也可能并不一样。领导此举恰好可能是在给小米提醒,希望他看到与别人的差距,从而继续努力。又或者是,因为工作繁忙,领导忽略了小米的付出,所以只肯定了我们。此时,我们就需要正确对待此事,千万不要妄自揣摩。
第二,设身处地体会小米的心境。同处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项工作,其他两人受到表扬,自己却被“置之不理”,心情有所起伏也是必然情况,沮丧、不甘心也是人之常情。作为小米的同事,我会发挥团结互助的精神,主动与其谈心,劝慰他迅速调整心态,既然没有受到表扬,说明工作还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应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前行,争取下次跟大家一块儿受到表扬,甚至独占鳌头。
第三,正确对待此次肯定,切莫骄傲自满。受到肯定虽然令人心情振奋,可也不能过分沉溺于此,毕竟荣誉只代表过去,我们需要的是继续前行。所以,我会虚心对待此次肯定,戒骄戒躁,总结本次工作的经验,力争干好每一项工作。
2. 为防止更多的白色污染。从2008年6月1日起全国范围开始施行“限塑令”。现如今“限塑令”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有些人认为这个“限塑令”并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改变白色污染的问题,对此你怎么看?
“限塑令”本意虽好,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然而在实行中效果却较差。不少地方超薄塑料袋卷土重来,导致“限塑令”沦为一纸口号,效力逐年下降。虽然如此,却并不代表“限塑令”对改善白色污染毫无意义,若能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我相信“限塑令”仍能发挥巨大作用。
“限塑令”效力之所以不断下降,归结起来,不难发现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点:
第一,执行瓶颈制约监管效力。国家有关部门虽在“限塑”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监管难”的问题却客观存在。客观方面,一些基层工商部门缺乏监管资金和设备,如有的地方工商所连测厚仪都没有,不具备执法条件。主观方面,某些监管部门与商户互相串通,查处后并未采取实质性的处罚措施,甚至收到举报后第一时间为商户通风报信。这些原因都导致监管效力不足。
第二,部分制作塑料袋的企业环保意识低,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想方设法逃避监管,导致质监部门难以及时有效地查处违法违规生产企业。
第三,民众环保意识淡薄,“限塑令”未能落实到实际生活中。保护环境虽极为重要,但与生活方便度相比,民众则更倾向于后者,所以,在“限塑令”已实行多年的今天,某些农贸市场仍会出现群众“大包小包塑料袋满手提”的景象。
为有效遏制塑料袋卷土重来之势,使“限塑令”落到实处,更好地治理白色污染,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合理分工,加强监管。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明确职责,主动出击,从生产到流通实现全程无缝隙监管,最终实现监管的动态化、精细化和系统化。工商执法部门应改变执法方式,加大查办力度,使违法企业无缝可钻。
第二,完善相关奖惩机制,避免“限塑令”沦为一纸空文。对于严格执行“限塑令”的企业,国家应给予一定税收优惠或贷款扶持,以表彰其对环保事业做出的贡献;对于违反“限塑令”,大肆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袋的企业,国家应给予严厉惩处,通过限期整改、没收营业执照、高额罚款等形式,杜绝其再犯。
第三,培育广大消费者的环保意识。通过政府引导和媒体宣传,让老百姓真正认识到白色污染的危害,倡导消费者在超市、农贸市场采购时自备购物袋,主动拒绝商户提供的免费塑料购物袋,培育其养成“生产—消费—再循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消费理念。
第四,国家环保、科研等相关部门应研究解决最终废弃的塑料购物袋的回收、分类、处理、利用问题,提高废物利用的科学技术,加大对废物的二次利用,实现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3. 漫画题:请分析说明此漫画反映的问题以及你对此的理解和看法。
图中一位厨师拿着食品添加剂往碗里倒,在他背后有一把剑,上面写着“严打食品非法添加行为”,这幅画反映出现在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对人民群众的身体造成危害,政府部门对于此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必须进行严打。
随着人们对“吃”的要求日益提高,食品添加剂也被广泛使用,适当使用食品添加剂,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要,但是超量、超标使用添加剂就存在风险,可能危害民众的健康,近年来,苏丹红鸭蛋、甲醛白菜、胶状雪糕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将食品添加剂推到风口浪尖,导致民众闻食品添加剂色变,国人又再度“谈食色变”。
分析当前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的严峻形势,发现成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监管不到位。我国现阶段许多监管部门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技术支持不足,加上当前我国食品工业产业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小作坊、摊贩较多,导致部门协调合作难度大,监管边界不够清晰,基层监管力量不足,一些地方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打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的措施不得力。
二是食品行业鱼龙混杂,对食品添加剂了解甚少。对于食品企业约束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不够,出于利益目的违背食品企业的职业道德,形成不良的行业竞争。
食品添加剂事关十几亿人民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健康安全,相关部门应对症下药,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捍卫老百姓的餐桌安全。
第一,增强全民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于消费者而言,应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常识,掌握鉴别健康食品和非健康食品的基本方法。
第二,完善添加剂相关的规章制度,健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实现食品监管有法可依。对食品添加剂使用必须实行许可制度。只要国家法律政策没有明确允许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剂,都必须无条件禁止使用,只要使用就是违法,就要受到严厉制裁。
第三,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树立自觉的监管责任意识,引入问责制,将食品安全纳入绩效评价和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强化各级监管责任,构筑食品安全监管屏障。创新监管方式方法,提高监管水平,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各种违法经营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