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1.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
对 错
B
[解析]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一种动物的生理现象。
2. 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对 错
A
[解析] 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制度是“学在官府”“政教合一”,教育权被奴隶主掌握,教育的目的也是为统治阶级培养合格的人才,教育的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
3. 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古希腊教育家昆体良的《理想国》。
对 错
B
[解析] 西方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创作的《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教育》)。《理想国》是古希腊教育家柏拉图的代表作。
4. 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制度。
对 错
A
[解析] 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必然会有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会有不同的教育体制,即使在同一社会制度下,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教育体制也可以不同。
5.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对 错
A
[解析] 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6. 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对 错
B
[解析]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
7. 人的发展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发展,与心理无关。
对 错
B
[解析] 人的发展包括个体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人的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8. “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遗传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对 错
B
[解析] “孟母三迁”的故事体现了环境因素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9.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没有规定入学条件。
对 错
B
[解析] 学制除了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条件等。
10. 终身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贯穿于人的一生,强调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注重从外部施加教育。
对 错
B
[解析] 终身教育注重从内部施加教育,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独立性。
11. 在我国,最先出现“义务教育”一词是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
对 错
A
[解析] 《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中明确写道:“初等小学堂为养正始基,各国均任为国家之义务教育。”首次出现“义务教育”一词。
16. 课程创生取向即把课程实施视为师生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共同合作、创造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这一取向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很高,推行的范围相对较广。
对 错
B
[解析] 课程创生取向强调“课程是实践”,课程不是被传递的教材或课表,不是理所当然的命令与教条,而是需要加以质疑、批判、验证和改写的假设。由于创生取向强调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性,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因此,这一取向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很高,推行的范围相对有限。因此,题干叙述错误。
17. 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是将课程目标和经过筛选的内容转化为具体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学材料等形式。
对 错
A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题干表述正确。
18. 课程实施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对 错
A
[解析] 本题考查课程实施的概念,题干表述正确。
19.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实践改进的功能。
对 错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题干表述正确。
20. 研究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 错
B
[解析]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以“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而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
21. 课程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对 错
B
[解析]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
22. 课程内容,是人们根据一定的课程概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各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对 错
B
[解析]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设计,是人们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按照一定的课程概念,以特定的方式组织安排课程中各要素或各种成分,从而形成特殊课程结构的过程及其产物。
23. 广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
对 错
B
[解析] 教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定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
24.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主要有考查和考试。
对 错
A
[解析]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方式有考查和考试两种。考查的方式主要有口头提问、检查书面作业和书面测验。考试一般是指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的阶段性或总结性的检查和评定。考查与考试的结果一般都量化为分数显示出来,分数则表示学生的学业成绩。
25.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它不具备自身的特殊性。
对 错
B
[解析]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过程,但是教学过程又不等同于一般的认识过程,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题干所述是错误的。
26. 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
对 错
A
[解析] 教学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7. 道尔顿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独立作业,同时,又不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脱离教师的指导和组织。
对 错
B
[解析] 道尔顿制,强调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它否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脱离教师的指导和组织。
28. 德育过程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道德认知的过程。
对 错
B
[解析] 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德育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过程。
29. 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方式称为常规管理。
对 错
B
[解析] 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题干中的概念指的是班级民主管理。
30. 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在学校里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
对 错
B
[解析] 课外活动和课堂教学都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但课外活动可以是校内的,也可以是校外的,如参观科技馆、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都属于校外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5.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⑤教育具有推广科技成果的功能
A B C D
B
[解析]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表现在: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教育可以推进科学的体制化;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具有推广科技成果的功能。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是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故本题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