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颗粒大小不同。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下图是我国某盆地的局部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下表为三个不同地区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面问题。
二、非选择题共80分。1. 儒家学派是由谁在什么时候创立的?它在其发展过程中遭到的第一个沉重打击是什么?后来又是怎样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的?
儒家学派是在春秋时期由孔子创立的。
它所遭受的第一个打击是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2. 请简要解释“一国两制”,并谈谈海峡两岸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产生:1979年元旦,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尊重解决台湾现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此后,邓小平将这一方针科学地概括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一国两制”的含义:是指在中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的实施: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洗刷了中国历史上留下来的民族耻辱,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迈进了一大步。
主要障碍:外国反华势力的分裂活动和台湾台独分子的活动。
读影响我国的冬、夏季风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 由于我国位于______大陆与______洋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使大部分地区一年内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4. 冬季,来自______和西伯利亚一带的偏北风,加大了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______的程度。
5. 夏季,来自海洋的偏南风携带了丰沛的水汽,在我国季风区形成了大量的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嘴山位于贺兰山脉以东,黄河西岸,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级市。它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号称“塞上煤城”因生产无烟煤——太西煤而闻名中外。
材料二 下图为“宁夏示意图”。
6. 请说出贺兰山是那些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至少答两点)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线);温带草原与温带荒漠分界线;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7. 从地理角度分析贺兰山给宁夏带来的有利影响。
夏季,宁夏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一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冬季,贺兰山有利于阻挡冷空气,减轻宁夏的冻害;阻挡风沙,减少沙尘暴的侵袭。
8. 宁夏发展种植业的自然优势条件体现在哪些方面?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地形平坦,利于耕作;土壤比较肥沃;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早年,梅兰芳与人合演《断桥》,也就是《白蛇传》,剧情是白娘子和许仙两个人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梅兰芳在剧中饰演白娘子。剧中,白娘子有一个动作就是面对负心的丈夫许仙追赶、跪在地上哀求她的时候,她爱恨交加、五味杂陈,就用一根手指头去戳许仙的脑门儿,不想,梅兰芳用力过大,跪在那里扮演许仙的演员毫无防备地向后仰去。这是剧情里没有设计的动作,可能是梅兰芳入戏太深,把对许仙的恨全都聚集在了手指头上,才造成了这样的失误。眼见许仙就要倒地,怎么办?梅兰芳下意识地用双手去扶许仙。许仙是被扶住了,没有倒下。可梅兰芳马上意识到,我是白娘子,他是负心郎许仙,我去扶他不合常理,这戏不是演砸了吗?大师到底是大师,梅兰芳随机应变,在扶住他的同时,又轻轻地推了他一下。所以,剧情就由原来的一戳变成了一戳、一扶和一推,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白娘子对许仙爱恨交织的复杂心情。这个动作,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演得出神入化,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从此,在以后的演出中,梅兰芳就沿用了这个动作,而且,其他剧种也都移植采用了这个动作处理,这个动作成了经典之作。
由此可见,不仅在舞台上,在各行各业,在各个岗位,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关键是出现失误和错误以后怎么去对待,怎么去处理。处理不当,会酿成事故,导致全盘失败;处理得当,能败中取胜,化腐朽为神奇。9. 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的不同趋势的范畴。必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确定不移的趋势;偶然性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并非确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而梅兰芳大师的出演失误可以看作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所以说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
10. 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
梅兰芳大师将舞台事故变成经典之作,是因为他的这种成功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正是由于梅兰芳大师的应对突发事故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才使得错误变成经典之作。
11. 当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该怎样对待和处理?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反映。把实践引入认识论,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出现错误或失败时,我们应该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过程;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因此,我们要在实践中把握认识,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进步,更不等于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反而出现了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的严重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
一方面,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本,一切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另一方面,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所以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滞后也就是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方向。12. 分析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以人为本是指导思想,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另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为重点,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行动纲领的集中体现和落实。
13. 为什么说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的原因是:
①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是人,人是发展的目的,是衡量一切发展的根本标准。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一切发展都要依靠人,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强调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显然,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价值论的高度回答了“发展为谁”、“发展靠谁”以及“发展成果由谁享有”这样一个核心问题,从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
③目的决定方法。以人为本确立了发展的价值目标,也就从根本上规定了“怎样发展”的科学发展的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