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一1. 下图所示为某城市新区主干路AB与次干路CD交叉口规划平面图,规划主干路AB的横断面为双向6条机动车道三块板布置,次干路CD的横断面为双向4条机动车道一块板布置。交叉口设置了5个公交停靠站,其中②、③、⑤号站为直行、右转公交站,①、④号站为左转公交站,停靠站距交叉口如图所示。
某市道路规划平面图 [问题]
试指出该交叉口规划平面布置存在的问题。
(1)缺乏交叉口拓宽措施。
(2)次干路CD横断面的双向4车道画成双向6车道。
(3)分隔带距离交叉口过近,压占人行横道。
(4)交叉口公交车站设置过多,换乘及间距不合理。
(5)公交停靠站点压占人行横道。
(6)道路红线用双点画线表示不合规则制图规范。
(7)公交停靠站未布置为港湾式。
(8)公交停靠站应退后红线。
(9)①号公交停靠站不应布置在进口道上,④号、⑤号站距交叉口过近。
[解析] 本案例主要涉及平面道路交叉口问题。
一般考道路交叉口涉及交叉口拓宽、道路分隔带、人行横道、安全岛、交通渠化、左转弯交通组织、公交站布置等。
道路交叉口通行能力一般低于路段通行能力,因此需要进行拓宽,进口段出口段拓宽一致。图中公交站未采取港湾式,距交叉口太近时,到站等候的公交车会影响后续车辆快速通过交叉口,造成交叉口堵塞。且公交站数量太多,同线路的应尽量合并,注意区间距离。根据2011版《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右转公交车站可在交叉口进口道上。公交站与交叉口之间的距离过小会导致停靠车辆排队溢出,不符合规范。
分隔带不宜距交叉口过近,会造成车辆转弯不便。当道路中车行道数量大于等于6条时,道路宽度较大,应在中央设置不小于1m的安全岛。
试题二1. 下图所示为一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该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65万人。港口所在组团为西区(省道以南为新发展区),东、北两个组团为新建区。有两条省道与该城市联系,其中一条为过境高速公路,另一条省道系以该城市为起讫点的一级公路,通往省内其他地区。
某组团式布局的港口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就该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示意图评析其铁路、公路及组团间联系通道等主要交通设施布局存在的问题。
(1)编组站位置不当。
(2)铁路穿越西组团不合理。
(3)高速公路和省道穿越市北、东组团不合理。
(4)客运码头与火车站、公路客运站布局分散,不利于换乘;各组团交通联系道路不足。
[解析] 铁路:图中铁路与城市建设发生关系的部分主要在西组团,通向货运码头,并且在这里安排了火车站。实践表明,铁路、高速公路、过境公路等对城市发展有很大的分割和阻碍作用,往往形成天然的一道屏障。图中铁路由南北向纵贯西组团,将对这个组团的建设和发展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
公路:同样的道理,两条省道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分别穿越北、东两个城市组团,对这两个组团同样存在不利的影响。
组团间联系道路:作为一个大城市的三个组团,从图上看发展规模差距不大,但组团间的联系道路明显缺少。东组团和西组团之间仅有一条城市主干道相连,另一条作为省道的一级公路是不能主要承担起组团间的联系功能的;西组团和北组团之间同样仅有一条城市主干道相连;北组团和东组团之间则没有直接相连的道路,是靠高速公路上的两座立交来组织的交通联系。
干线铁路和通往码头的铁路构成了三角线,而组团间联系道路与铁路三角线之间多次交叉,这在工程上是很不合理的。
分析了题面上点出来的三个方面问题后,我们再看看是否还有什么其他的“主要交通设施”。由图面上的内容看,还存在公路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港口编组站4种内容。这些内容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题目中并没有直接提出,需要大家结合平日里的实践工作经验去分析、去发现,可以说是对“潜题”的解答。“潜题”是否存在,需要具体分析。而在本例中,公路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港口编组站等存在问题,就构成“潜题”。这是需要相当的功夫才能把握住的。所以历年的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中,总是“规划实务”的平均分最低。就此题看,还有如下问题需要发现:
公路客运站、火车站、客运码头都是交通人流集中的位置,虽然都位于西组团,但是相距很远,人流疏散、换乘组织将会很困难。
编组站是为货运列车服务的专业性车站,承担车辆解体、汇集、甩挂和改变的业务。编组站由到发场、出发场、编组场、驼峰、机务段和通过场组成,用地范围一般比较大,其位置要避免与城市相互干扰,同时也要考虑职工的生活。很明显,规划的新建港口编组站位置不合适,应离开城市一定的距离安排。
试题三1.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已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绿地边缘内拟建一座17500m
2的商业购物中心,解决居住区内部居民的就业问题。按程序,开发公司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改变用地性质,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了开发公司的申请,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问题]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开发公司改变用地性质申请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合理的。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居住区内供居民进行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一般用地规模大概在1.5~2.5hm2,如果占用其一部分用地建设一座大规模百货商场,肯定要破坏公共绿地的环境,从而影响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因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要求,拒绝改变用地性质的申请是符合城市规划整体要求的。
[解析] 本案例的解答应参考居住区规划的绿地规划。该商业建筑项目考虑到解决附近居民就业的问题,但问题在于其选址不合理。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是塑造环境景观,提升居住品质,提供居民进行公共活动的空间,因此各级绿地设置应达到一定规模,以满足基本的环境景观要求和公共活动需要。从该商业项目建筑面积上可知为大型商业,占地面积大,若于公共绿地内选址,必然会削减绿地面积,影响居民使用,降低环境质量。规划主管部门拒绝用地性质变更申请是正确的,该项目可在居住区附近合适地段另行选址,实现解决居民就业的目的。
试题四1. 某中等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如图所示,规划用地临城市主、次干道,两条干道均设置有城市公共汽车站点。该方案将长途站的长途客车间、发车区和站前广场分别布置在车站主体建筑售票大厅的两侧。
某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示意图 请按照示意图中标明的①~⑦各点,合理组织长途客车的到、发车和城市接送旅客的进出站交通等(不含城市公共交通)。具体选择安排内容如下:
(1)长途客车进站口。
(2)长途客车到达区。
(3)到达旅客出站口。
(4)长途客车发车区。
(5)长途客车出站口。
(6)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
(7)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处。
[问题]
指出示意图①~⑦点对应的该站内容。
示意图①~⑦点对应的该站内容如下:
(1)长途客车进站口①。
(2)长途客车到达区③。
(3)到达旅客出站口⑤。
(4)长途客车发车区④。
(5)长途客车出站口②。
(6)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⑦。
(7)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处⑥。
[解析] 车辆进站出站流线应当顺应城市道路中的车辆行驶方式,一般以右转进出为宜,左转的话既会影响该方向后续车辆通行,也会影响对面驶来车辆通行。长途汽车为大型客车,所需停车空间较大,位于车站建筑后侧,城市小汽车所需停车空间较小,位于站前广场。长途车到达区应靠近旅客出站口,并与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区有良好联系。长途车发车区应靠近候车大厅。实际共有四个流线,两个车行流线,两个人行流线。
从长途车到发流线来看,1为进口,3为到达区,4为发车区,2为出口,流线顺畅。
从城市接送客车辆流线来看,从城市道路右转进入7下客,从6为上客出站右转进入城市道路。
从旅客出发流线来看,从7下车进入车站售票大厅,东侧向北转折部分应为候车厅,到4上车。
从旅客到达流线来看,从3下车通过5出站口到6换乘城市小汽车。
试题五1. 图1、2所示为A、B两个小区规划方案。A小区用地面积21hm
2,可住居民2430户。B小区用地面积23.5hm
2,可住居民2850户。除B小区有2栋高层住宅外,其余均为5~6层住宅。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齐全。
图1 小区A规划方案
图2 小区B规划方案 [问题]
试指出两个小区在适应居民组织管理、保障安全、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等方面各有什么特点。(提示:不必涉及小区出人口位置、公建分布、建筑朝向、间距、容积率、密度、层数、绿地布局等其他问题)
(1)A小区:
①组团式结构,共6个组团,每个组团规模适当,能适应管理需要。
②每个组团只设1个出入口,易封闭,有利于安全管理。
③小区内没有设置独立的行人道路,因此没有很好地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
(2)B小区:
①小区设一条周边式环形路并利用道路外侧停车,各住宅机动车从环路引入。
②行人由3个出入口经小区中心绿地步行系统进入各栋住宅,基本实现人车分流。
③可实行小区封闭安全管理。
[解析] 图示A中标注了道路、建筑、绿地等内容,以及小学、变电所、活动中心、幼儿园、商业服务、物业管理、组团围栏、市公建等字样,其中与居民组织管理有关的是活动中心和物业管理,与保障安全有关的是组团围栏,与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有关的是道路。在小区中由于没有提及居委会的问题,所以断定题中的人口数量是干扰因素。
图示B中标注了道路、建筑、绿地、步行道等内容,以及小学、变电和水泵站、活动中心、幼儿园、商业服务、物业管理、高层建筑、围墙、沿小区环路外侧均为停车带等字样,其中与居民组织管理有关的是活动中心和物业管理,与保障安全有关的是围墙,与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有关的是道路,步行道和沿小区环路外侧均为停车带。
小区A在居民管理方面安排了活动中心和物业管理;每个组团都有围栏来保障安全,没有设置独立的行人道路,因此没有很好地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
小区B在居民管理方面安排了活动中心和物业管理,在整个小区的外围设有围墙来保障安全;设置了独立的行人道路,沿小区设置了环路和停车场,因此,很好地解决行人交通与机动车交通矛盾。
试题六1. 某开发建设单位申请在某大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市中心的一个地段内进行旧区改造,开发住宅、商业、办公等项目,其性质与城市规划相符。该地块面积约21.8hm
2,东、西两侧临城市主干道,南侧为现状(底层)商业街,西侧为已初具规模的区域商业中心。地块周边地区人文环境要素众多,交通繁忙,西侧主干道(二号大街)上有规划地铁线通过,地块现状如图所示。
已给出的规划设计条件如下: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配置要求。
(6)保留新建多层商厦及绿地。
(7)原有停车场为地块西侧的区域商业中心使用,应就近保证其停车位数量。
地块现状 [问题]
假如你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经办人,试对上述已给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部分规划设计条件,补充提出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1)明确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指标。
(2)明确建筑密度指标。
(3)明确小区出入口方位。
(4)明确停车场(库)规模。
(5)处理好现有地铁。
(6)应处理好建筑风格、体量、色彩等与风貌保护区的协调关系要求,同时应提出与西侧区级商业中心和低层特色商业街的风貌协调要求。
(7)处理好低层特色街区与区级商业中心的关系。
(8)保护好清真寺。
(9)明确各条道路绿化控制线要求。
(10)明确日照要求。
[解析] 对于这类提出补充规划条件类型的题目,需要在性质、规模、布局、退界、间距、日照、交通、绿化、市政、景观等方面对已给出的设计条件进行筛选。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一条涉及了性质方面的问题;建筑规模方面仅涉及了建筑限高,没有涉及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规划布局方面在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七条涉及了停车场的布局,没有提出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建筑退界和间距方面的问题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二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没有涉及,需要补充;交通方面给出了停车场的位置,但是没有提出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绿化方面在已给出规划设计条件的第三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市政方面的要求在已给出规划条件的第五条涉及了,不需要补充,景观方面的问题没有给出规划条件,需要补充。
本题的图示部分文字不多,其中用地北侧标注了“老城区(风貌保护区)”的字样,字体很大,十分醒目,是提醒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的问题;“清真寺(保留)”的字样也是提醒要注意清真寺周边的建筑应与清真寺景观相协调;“区级商业中心”、“新建多层商厦”、“特色商业街”的字样,提醒注意商业建筑的布局问题。
我们对审题的内容进行整理,需要补充容积率、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住宅、商业、办公等不同性质建筑的布局要求;需要补充日照方面的问题;需要补充机动车出入口、地铁出入口、停车位数和交通组织等方面的要求;需要补充新建筑要在景观方面与北侧用地风貌相协调、与现状特色商业街景观协调和与保留清真寺景观相协调的问题。总共需要补充五个方面的问题,答案的数量也基本符合本题得分点的要求,因此可以确定以上五个方面即为本题的答案。
试题七1. 某市中心区有一座市级医院,地处两条交通繁忙的干道西北角,占地0.48hm
2。医院为改善门诊设施,决定将位于临街转角处2层门诊楼原地改建为6层,并提出了医院改建总平面方案图。改建之后的全院总建筑面积为14000m
2。该市市级医院申请规划方案示意图如图所示。
某市市级医院申请规划方案示意图 [问题]
试分析这个规划在总平面布置、交通组织、安全防火等方面主要存在什么问题。
(提示:①该市医院建筑的规定停车泊位可按5辆/100m
2计算;②不涉及建筑高度、体型、容积率、后退红线等其他问题)
(1)车辆出入口离交叉口太近,影响干道交通畅通。
(2)门诊人流出入口设在道路转角处,人流易造成道路拥堵。
(3)办公楼与新建门诊楼的间距不符合消防规范规定。
(4)停车泊位数量不足。
(5)病房楼靠近干道布置不合理,与停车场关系也不恰当,易受干扰。
[解析] 首先看图示中的建筑布局,门诊楼设在路口,一侧为办公楼,另一侧为病房楼,病房楼与科研楼相接,从医院内部的建筑布局来看,流线比较顺畅,这就往往会使人感到很迷惑。但是,总平面布置不仅仅是建筑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还包括建筑物与城市道路的关系、建筑物与停车场和内部道路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还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进行审题。再来看病房楼,一侧为停车场,另一侧为城市干道,由于在文字部分审题时我们已经分析出了邻城市干道的意思是有噪声,那么停车场也是有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的,所以,可以判断出病房楼的位置有问题。
再来看交通组织方面,图示中标注了“停车位26个”的字样,文字部分已提示要计算停车位的数量,所以,很容易就发现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图示中还标注了机动车出入口和出入口与道路交叉口的距离分别是20m和60m,我们知道机动车出入口应距道路交叉口70m以上,所以车辆出入口的位置有问题。交通组织无非就是车辆和行人的交通流线、停车、出入口等方面的问题,图示中除了停车场和车辆出入口外还标注了门诊人员出入口,由于医院的门诊流量很大,出入口直接开设在道路交叉口将会对城市干道的交通造成影响。
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安全防火问题主要是建筑间距方面的问题。图示中在办公楼与门诊楼之间很狭小的地方,十分费力地标注了“5.4m”和“5.5m”的字样,明显表示了消防间距不足的问题。图示中没有标注比例尺,可以断定这是一张示意图,因此,虽然图示中办公楼与花房、木工房和水房的距离显得比较近,但是由于没有标注距离,也不能判断上述距离不符合消防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