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1. 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的是______。
2. 有“教育学的雏形”之称的著作指的是我国的《______》。
3. 1939年______的《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故事,都说明了______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5. 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称为______。
6. ______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
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现的就是教师劳动的______。
8. 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______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11.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有:强制性、______、基础性。
1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结构在小学阶段应以______为主。
13. 在教学过程的结构中,______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14. ______是讲授的最高形式,多用于中学高年级和大学的教学活动中。
15. 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______和总结性评价。
16. 德育具有______性,体现为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其原理、原则、内容和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
17. “昔孟母,择邻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都体现了德育方法中的______。
19.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______、灵活机动。
20. 同伴互助的实质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合作,其基本形式有三种:对话、______、帮助。
三、简答题(共15分)1. 简述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性,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也是具体而实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 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将有哪些新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帮助者和引导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3. 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3)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或录像。(4)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4. 班主任如何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学生?
(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主要包括:①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②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③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主要包括:①书面材料分析法。②调查法。③观察法。④谈话法。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1. 在左半球额叶的后下方,靠近外侧裂处,有一个言语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4、45区,也称为______。
2. ______是语言中最小的意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
3. 晚上睡觉前背诵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受到______抑制的影响。
4. 为了解决问题,个体在问题空间中根据一定规则或程序搜索所有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策略是______。
5. 自我将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或观念归因于客观或别人,断言别人也是这样,以免除自责的痛苦。这种心理现象是______。
6. ______是指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便采取逃避努力、放弃学习的无助行为。
7. ______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8. 舒尔茨将人际关系需求分为三类:包容需要、控制需要和______。
9.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意志的______品质。
10. ______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之感,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是对“我是谁”“我将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我如何适应社会”等问题的主观感受和意识。
11. 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______的需要。
12.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______三个阶段。
13. 心理学家______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思想。
14.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______。
15. 某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______。
16. 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是由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______、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7. 由于他人在场而使行为效率下降的现象是______。
18. 思维的基本形式有______、判断和推理。
19.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反映了人格的______。
20.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解决问题的效率)之间存在着______型曲线关系。
七、简答题(共15分)1. 简述知觉恒常性的种类。
(1)大小恒常性:对物体大小的知觉不因距离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2)形状恒常性:观察物体的角度发生变化,但人们仍把它知觉为统一形状。
(3)亮度恒常性: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
(4)颜色恒常性:不同照明条件下,人的颜色知觉的映象仍然相对稳定。
2. 简述记忆过程的三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①识记是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②保持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保留与巩固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节。
③再认或回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恢复过去经验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三环节。
(2)关系:识记是保持和回忆的前提,保持是识记和回忆的中间环节,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检验,通过回忆,还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所识记的内容。
3. 情绪情感由哪些成分组成?
情绪情感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
(1)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2)外部表现通常被称为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3)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与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
4. 简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过程。
(1)注意过程: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景的过程。
(2)保持过程: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景了解的行为,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他们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及存储。
(3)复制过程(动作再现过程):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景的表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4)动机过程:观察者因表现所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激励。
九、论述题(10分)1. 试述在教育教学中,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类型,做好教育工作。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气质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特征,无所谓好坏,同时,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积极的方面,也都有其消极的方面,无法比较好坏。
(2)针对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进取的人格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地批评,而应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自身气质特征的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对自己的气质特点进行分析,让他们主动用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去克服气质的消极面,或以气质的积极面去掩盖其消极面。
(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由于兴奋性太强或太弱而容易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中,对这两种极端类型的学生应该给予特别的照顾,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尽量避免强烈的刺激和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
(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在任命班干部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使班干部的气质类型与每种职务的工作要求相符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潜力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