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教育学1-20,心理学21-40。)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教育学部分
二、填空题1. 问答法亦称“产婆术”,分为四步:讽刺、______、归纳和定义。
2. 克鲁普斯卡娅的《______》(1917年),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
3. 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是美国的______。
4. ______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唯一途径。
5. 提高民族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要转变______。
6. _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7. “生存关注”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突出特点是______。
8. 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等。因为这侵犯了学生的______。
9. 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课程类型是______。
10. 巴格莱是______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
11.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______、实施建议、附录等内容。
12.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课程评价之父”______提出,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
13. “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木有高低”体现了教学的______原则。
14. 程序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小步子、及时强化、______、积极反馈(强化)、低错误率。
15. 讲授法分为讲述、讲解、______、讲演四种方式。
16. 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体现出,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正由“有学上”向“______”转变,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17. 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是______与激励性评价。
18. ______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个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
19. 班级管理的______功能体现在其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20. ______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五、论述题(10分)1.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1)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3)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左右,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
(4)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①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制约学生的主动性。相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同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②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反过来,学生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心理学部分
六、填空题1. ______是指视网膜上的一定的区域或范围,当它受到刺激时,能激活视觉系统与这个区域有联系的各层神经细胞的活动。
2. 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______三种。
3.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在______纳米之间的电磁波,这一段的电磁波也叫光波。
4. 斯腾伯格发现,在短时记忆中项目的提取方式是______。
5.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______。
6. 任何语言都能产生无限数量的句子,这体现了语言的______。
8. 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为______。
9. 人格中的______虽然是与生俱有的,但仍具有可塑性。
10. 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可以把情绪调节的类型分为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______。
11. ______是情绪理解、控制和利用的能力。
12. 区别冲动型和沉思型认知方式的标志是反应时和______。
13. 问题解决的特点包括:目的性、______和序列性。
14. 动机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部动力,需要是它产生的内部条件,______是它产生的外部条件。
15. 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运动技能、态度和______五种类型。
16. 观察学习的过程包括注意过程、______、复制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17. 根据动机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可以把动机分为主导性动机和______。
18.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动机理论的一种,在这一理论中,班杜拉把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______。
19.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迁移分为正迁移和______。
20. ______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