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李密在《陈情表》中是如何“陈情”使晋武帝同意他的请求的?
(1)文章首段作者陈述自己命运坎坷,幼年便遭到不幸的事实,为读者营造出一种伤痛酸楚的环境气氛,激起了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在叙述自己身世的同时,强调自己与祖母之间相互依靠的关系,这是作者所陈之情的核心,也为后面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2)第二段点出上表的起因,陈说朝廷征召,急如星火,自己进退两难,直接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3)第三段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式,化解奉诏与奉亲的矛盾。
(4)最后一段举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皇天后土”来证明自己的苦衷,表明此心天地可鉴、人神共察,对皇帝所奏绝对真实,决无半句虚言。
李密标举“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巧妙地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全办法,最终获得晋武帝的谅解并同意了他的请求。
2. 《锦瑟》一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
《锦瑟》一诗意蕴丰富。诗人李商隐围绕对自己一生遭遇的回顾,从多个角度抒写了人生道路中的坎坷曲折和由此产生的哀怨感伤,痛惜华年流逝而抱负成空,反映出诗人在当时社会的重重压抑下不得舒展的痛苦和横遭埋没的悲剧命运。如诗中诗人以“沧海月明珠有泪”寓托自己的身世遭际和心情意绪,使人既有所感知体会又难以指实言明,吟诵于口而思索于心,极富艺术魅力。
3. 联系《书愤》一诗表达的情感内容,说说为什么要以《书愤》为题。
作者因力主抗战而遭贬黜。退居故乡。他追怀壮岁豪情与前线战斗生活,痛感时光虚掷,壮志难遂,愤而作诗,故题为《书愤》。诗中洋溢着作者立誓报国、至老弥坚的壮烈情怀。
4. 简析《念奴娇·过洞庭》这首词物境与心境相交融的艺术特色。
《念奴娇·过洞庭》一词的上片侧重描绘物境,作者有意突出水天辉映、上下通明的澄澈意境,以形象手段传达从中感悟到的心物交融、天人同化的美妙体验。下片侧重表现超拔高洁、处变不惊的心境。物境与心境高度融合,自然美与人格美浑然一体,展现出空灵晶莹的奇妙境界。
5. 《哭小弟》一文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有哪些?
细节描写:小弟冬天用冷水洗脸;冯友兰为小弟写挽联。侧面描写:别人对小弟的爱戴;小弟周围的同事随时准备为小弟献血。
6. 《我愿是一条急流》一诗中体现的诗人对待爱情和事业的态度是怎样的?
可以看出诗人对待爱情是虔诚忠贞的,具有为对方奉献的精神,他将对待爱情中的这种精神也用到了革命事业中,具有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