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将下面短译成现代汉语。(30分)1.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勅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后汉书·酷吏列传·董宣传》)
湖阳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哭诉。帝大怒,召董宣,要用木槌打死董宣。董宣叩头说:“请允许我说一句话再死。”帝说:“你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室,如果纵奴杀人,将何以治天下?我不须槌死,我会自杀。”说完以头撞柱,血流满面。帝令小太监上前抓住董宣,要他向湖阳公主叩头认错,董宣不从,(皇帝)强制使他磕头认错,董宣两手撑住地面,就是不肯叩头。湖阳公主对帝说:“你过去是布衣,藏匿逃亡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门,如今贵为天子,威权不能加于一个地方官员身上吗?”帝笑着说:“天子不能与布衣相提并论。”于是下令:“硬脖子县令出去!”并且赏钱三十万。董宣把钱都分给了手下官吏。
六、(30分)1. 古人作文,往往于“文中说理”。阅读下面古文(本段选自《三国志·魏志·董遇传》注)运用文中讲述的道理,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七、给下引的两段古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1)标点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斲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斲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2)译文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刷墙时,有一小点像苍蝇翅膀一样薄的飞泥落在鼻尖上,他让一个名为石的匠人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石像风一般挥动斧子,郢人站在那里任凭他砍削。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听说了这件事,召见石说:‘请你试着为我表演一次。’匠人说:‘我曾经能够砍掉鼻端白粉,即使这样,但我施技的搭档已经死去很久了。’自从惠施先生死去之后,我没有施技的人了!也没有可以与之谈话的人了!”
2.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1)标点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强自取柱,柔自取束。邪秽在身,怨之所构。施薪若一,火就燥也;平地若一,水就溼也。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林木茂而斧斤至焉,树成荫而众鸟息焉,酰酸而蚋聚焉。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2)译文
各种事物的发生,一定有它的起因;荣誉或耻辱的来临,必定与他的德行相应。肉腐烂了就生蛆,鱼枯死了就生虫。懈怠疏忽而忘记了自身的利害,灾祸就会发生。刚强的东西自己招致折断,柔弱的东西自己招致约束。邪恶污秽的东西存在于自身,是怨恨集结的原因。铺开的柴草好像一样,但火总是向干燥的柴草烧去;平整的土地好像一样,但水总是向低湿的地方流去。草木按类生长,禽兽合群活动,万物都各自依附它们的同类。所以箭靶一张设,弓箭就向这里射来了;森林的树木一茂盛,斧头就来这里砍伐了;树木一成荫,群鸟就来这里栖息了;醋一变酸,蚊子就汇集到这里了。所以说话有时会招来灾祸,做事有时会招致耻辱,君子要小心自己的立身行事啊!
八、语法分析(30分)1. 指出下列词的词类
充任 充其量 严重 首要 国营 军营 如实 真实 现在 正在
(1)动词
(2)副词
(3)形容词
(4)区别词
(5)区别词
(6)名词
(7)副词
(8)形容词
(9)名词
(10)副词
2. 指出下面词中的单纯词、附加式合成词、复合式合成词
芙蓉 一劲儿 儿子 瓜子 光头 枕头 幼儿 葡萄 彷徨 马力
(1)单纯词:芙蓉、葡萄、彷徨
(2)附加式合成词:瓜子、枕头、一劲儿
(3)复合式合成词:儿子、光头、幼儿、马力
用句子成分分析法(也称为“中心词分析法”)分析下列句子4. 我看呐,我们最好邀请厂方和我们一同去调查一下。
对下面的结构做层次分析 九、回答问题1. 由副词加形容词构成的词组是形容词性的,但这样的词组与单一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并不完全相等,如“很好”/“好”。试举例说明。
副词加形容词组成的形容词性的词组,与单一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单一的形容词能直接作定语修饰中心语,如“好书”,加不加的是很自由的,但是副词加形容词构成的词组要作定语必须在中心语前面带上“的”,变成“很好的书”。
(2)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的时候能带宾语。比如“端正态度”、“纯洁队伍”,有“致使义”,但是副词加形容词的词组就没有这种语法功能,不能说“很端正态度”、“很纯洁队伍”。
(3)形容词常常可以通过重叠来表示形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比如“早”、“清楚”可以变成“早早”、“清清楚楚”,而副词加形容词的词组就不能再重叠了,因为它本身已经带有程度义。
2. “北京”“上海”等表示地点方位的词,在教科书中通常与“电灯、铅笔”等词一起列入名词,但是也有的教科书将“北京”“上海”另立一类而不在名词中。两种安排各有理由;试举例说明。
将“北京”、“上海”归入名词是有道理的,主要原因是:
(1)“北京”“上海”是表示处所意义的名词,处所名词是名词的一种,具有一般名词所具有的特性。经常作主语和宾语,例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我爱上海”。可以作定语,比如“北京的邮局”。还可以作状语,如“我的朋友来自北京”。不能作补语。可以与“到、在、往”等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例如“到武汉”、“在北京”、“往上海”。从语法功能上看,处所词是属于名词的。
(2)名词一般都是受数量词修饰的,人们可以说“一个苹果”、“两斤花生”、“上千个人”,但是不能说“两个北京”、“三个上海”,因为这些处所词都具有独一性,因此不能受数量短语修饰。可见在语法功能上并不能处所词并不能与名词重叠。
总之,“北京”“上海”是处所名词,是具有名词语法意义和功能的名词。
3. “很”“挺”“太”都是表示程度的副词,都可以加上形容词构成形容词性词组。但是由这些不同的副词参与构成的形容词性词组在语法功能上并不完全相同。试举例加以说明
“很”“挺”“太”三者的区别主要有:
(1)由“很”和“挺”加上形容词构成的形容词性词组可以在“是”字句中作宾语,而“太”不行。例如人们可以说“结局是很圆满的”、“结局是挺圆满的”,但是不能说“结局是太圆满的”。
(2)副词加上形容词构成的形容词性词组一般是充当状语的,“很”和“太”加上形容词构成的偏正短语充当状语的语法功能是很明显的,但是“太”却很少和形容词组合充当状语。例如人们可以说“很快地回了趟家”、“挺快地回了趟家”,却很少有人说“太快地回了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