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5. 安定的作用主要机制是______。
A.直接抑制中枢
B.诱导生成新蛋白
C.作用于GABA受体,增强体内抑制性递质作用
D.作用于苯二氮

受体,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
E.抑制阿片受体
A B C D E
D
[解析] 地西泮,又称安定,属于苯二氮

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与GABA神经能递质有关,苯二氮

类药物占据苯二氮

受体,形成苯二氮

-Cl
-通道大分子复合物,使氯离子通道打开,氯离子内流,神经细胞超极化而产生中枢抑制作用。
B型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每小题1分,共15分)
- A.乙酰唑胺
- B.氨苯蝶啶
- C.呋塞米
- D.氢氯噻嗪
- E.螺内酯
- A.米诺地尔
- B.依那普利
- C.美托洛尔
- D.氢氯噻嗪
- E.硝苯地平
- A.氯喹
- B.甲硝唑
- C.吡喹酮
- D.甲苯咪唑
- E.乙胺嗪
- A.长春碱
- B.肾上腺皮质激素
- C.巯嘌呤
- D.阿糖胞苷
- E.环磷酰胺
- A.瑞夷综合症
- B.胃肠道反应
- C.水杨酸反应
- D.凝血倾向
- E.哮喘
三、简答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在何种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为什么?如何预防?
(1)糖皮质激素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情况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突然停药,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减少,而内源性糖皮质激素又不能及时补充,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因为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后,体内糖皮质激素超过正常水平,通过负反馈作用,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抑制,ACTH分泌减少,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甚至肾上腺皮质萎缩。
(2)预防措施:停药时可自行消失,必要时加入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治疗,并采用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
2. 临床上经典抗心绞痛药物分哪三类?每类代表药物和临床适应症如何?
(1)临床上经典抗心绞痛药物分为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和钙拮抗剂三类。
(2)代表药物及其临床适应症为:
①硝酸酯类代表药硝酸甘油,适用于各型心绞痛的治疗;
②β受体阻断药代表药普萘洛尔,适用于稳定性心绞痛的维持治疗,禁用于变异性心绞痛;
③钙拮抗剂代表药硝苯地平,适用于各型心绞痛的维持治疗,尤其适用于变异性心绞痛。
3. 影响缩宫素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对其作用产生影响?缩宫素的临床用途是什么?
(1)影响缩宫素作用的因素有:剂量、激素水平、妊娠时期。
(2)影响缩宫素作用的因素的作用机理为:
①剂量:小剂量引起宫底宫体节律性收缩,宫颈松弛;大剂量引起强直性收缩;激素:
②雌激素增加子宫对缩宫素敏感性,孕激素与之相反;
③妊娠中晚期子宫对缩宫素敏感。
(3)缩宫素的临床用途为:小剂量催产引产;大剂量产后止血。
4. 临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分哪几代?每一代的特点及代表品种。
(1)临床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可分为:
第一代:头孢噻吩(Ⅰ)、头孢噻啶(Ⅱ)、头孢(先锋类)氨苄(Ⅳ)、头孢拉啶(Ⅵ)、头孢乙氰(Ⅶ)、头孢匹林(Ⅷ);
第二代:头孢孟多、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第三代: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
第三代: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他定;
第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利定。
(2)孢菌素类抗菌药的特点为:
①对G+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②对G-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③耐酶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②对G-菌作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③耐酶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④第四代对G+、G-菌均有高效,且高度耐酶。
四、论述题(共2小题,共23分)
1. 什么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试举一例详细说明。
(1)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防治作用——符合用药目的,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其包括预防作用、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凡不符合用药目的或对患者不利甚至有害的反应,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特异质反应、撤药反应。
(2)举例:阿托品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临床上应用其某一种作用时,其他的作用则成为副作用。它可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来用于全身麻醉前给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等,但同时会引起口干、心悸、便秘、心率加快等副反应。
2. 结合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现状及发病机制,阐明一种中枢神经退行性病变的药物治疗情况。
(1)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现状:老年化趋势。
(2)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过氧化、环境毒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3)例如帕金森病治疗药物:帕金森病是由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过氧化变性,引起锥体外系黑质-纹状体通路抑制性递质多巴胺减少,兴奋性递质乙酰胆碱浓度相对增高。
目前药物包括中枢拟多巴胺类药物和中枢抗胆碱药两类:
①中枢拟多巴胺类药物包括:
a.直接补充DA(DA前体药):如左旋多巴;
b.左旋多巴增效药;
c.氨基酸脱羧酶抑制药(卡比多巴、苄丝肼);
d.单胺氧化酶B抑制药(司来吉兰);
e.COMT抑制药(硝替卡朋);
f.DA-R激动药(溴隐亭);
g.促多巴胺释放药(金刚烷胺)。
②中枢抗胆碱药如安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