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二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与设备分类模拟题12
单项选择题
1. 在软弱地基上建房时,对体形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选用______。
A.独立柱基加基础拉梁
B.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C.箱基、桩基、筏基
D.壳体基础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B 50007—2011)第7.4.2条,对于建筑体形复杂、荷载差异较大的框架结构,可采用箱基、桩基、筏基等加强基础整体刚度,减少不均匀沉降。
2. 建筑基础中的______必须满足基础台阶宽高比的要求。
A.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B.砖石及混凝土基础
C.柱下桩基础
D.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
A
B
C
D
B
[解析] 用砖、毛石或素混凝土等抗拉、抗剪强度不高的材料做成的基础,其抗弯曲能力很低。为了防止在上部荷栽作用下扩大的基础发生向上的弯曲而引起破坏,要求基础截面上的应力不超过其强度值。为满足这一要求,通过采取构造措施,使基础台阶的外伸长度与对应的台阶高度的比值不得超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1.1条规定的无筋扩展基础台阶宽高比允许值。
3. 砖混结构应优先选用______。
A.刚性基础
B.独立柱基础
C.箱基础
D.桩基础
A
B
C
D
A
[解析] 由于刚性基础施工方便、造价低,砖混结构应优先选用刚性基础。
4. 刚性砖基础的台阶宽高比最大允许值为______。
A.1:0.5
B.1:1.0
C.1:1.5
D.1:2.0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1.2条表8.1.2,刚性砖基础台阶宽高比最大允许值为1:1.5。
5. 毛右混凝土基础当200kPa<P
k
≤360kPa时,台阶宽度与高度之比允许值为______。
A.1:1
B.1:1.25
C.1:1.5
D.1:2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1.1条表8.1.1,毛石混凝土基础当200kPa<R
k
≤300kPa时,台阶的宽高比允许值为1:1.5,P
k
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kpa)。
6. 下面关于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扩展基础)构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_。
A.某截面为阶梯形时,每台阶高度宜为300~500mm
B.每台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1.0
C.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D.无垫层时,钢筋保护层不小于70mm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1条,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钢筋保护层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7. 下列不属于浅基础类型的是______。
A.柱下独立基础
B.片筏基础
C.箱形基础
D.沉井基础
A
B
C
D
D
[解析] 浅基础一般指埋深小于5m,用普通基坑开挖和敞坑排水方法修建的基础。沉井基础不属于浅基础,而是深基础。
8.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如不可避免则宜设置______。
A.防震缝
B.伸缩缝
C.沉降缝
D.箱形基础
A
B
C
D
C
[解析] 在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如不可避免,则宜设置沉降缝分成两个结构单元以解决不均匀沉降引起的问题。
9. 与基础的埋置深度有关的因素有______。
Ⅰ.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
Ⅱ.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
Ⅲ.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Ⅳ.相邻建筑的基础埋深;
Ⅴ.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
A.Ⅰ、Ⅱ、Ⅲ
B.Ⅱ、Ⅲ、Ⅳ
C.Ⅲ、Ⅳ、Ⅴ
D.Ⅰ、Ⅱ、Ⅲ、Ⅳ、Ⅴ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1.1条,上述五点均是确定基础埋深的条件。
10.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______m。
A.0.3
B.0.5
C.0.8
D.1.0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1.2条,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做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11. 下列关于一般基础埋置深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
B.埋深应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的要求
C.应考虑冻胀的影响
D.任何情况下埋深不能小于2.5m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1.1条,基础的埋置深度,应按下列条件确定:建筑物的用途,有无地下室、设备基础和地下设施,基础的形式和构造;作用在地基上的荷载大小和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埋深;地基土冻胀和融陷的影响。根据第5.1.2条,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的前提下,基础宜浅埋,当上层地基的承载力大于下层土时,宜利用上层土作持力层。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0.5m。
12. 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则埋深愈深地基的承载力______。
A.愈大
B.愈小
C.与埋深无关
D.按不同土的类别而定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与表5.2.4,相同地基上的基础,当宽度相同时,埋深愈深地基的承载力愈大。
13. 地质勘查报告中用于表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符号是______。
A.R
B.f
C.f
a
D.p
A
B
C
D
C
[解析] 地质勘查报告中用f
a
表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14. 地基承载力修正的根据是______。
A.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B.建筑物的高度
C.基础的类型
D.基础的宽度与埋深
A
B
C
D
D
[解析] 由《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可知,地基承载力修正的根据就是基础的宽度和埋深。
15. 除岩石地基外,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______有关。
Ⅰ.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Ⅱ.基础宽度;
Ⅲ.基础埋深;
Ⅳ.地基土的重度
A.Ⅰ、Ⅳ
B.Ⅰ、Ⅱ、Ⅲ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
a
=f
ak
+η
b
γ(b-3)+η
d
γ
m
(d-0.5)
式中,f
ak
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b为基础宽度;d为基础埋深;γ为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γ
m
为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16. 墙体下的刚性条形混凝土(C15)基础如图所示,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
k
=180kPa。当基础厚度为H时,台阶宽度b的最大尺寸为______。
A.不做限制
B.0.5H
C.1.0H
D.2.0H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8.1.2,对于素混凝土基础,R
k
≤100kPa与100kPa<P
k
≤200kPa时,台阶宽高比允许值为1:1.00;200kPa<P
k
≤300kPa时,台阶宽高比允许值为1:1.25。
17. 刚性矩形基础如图所示,经计算发现基底右侧出现拉力,为使基底不出现拉力,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______。
A.缩小基础宽度b
B.增加基础宽度b
C.增加基础厚度h
D.调整两级厚度h
1
和h
2
的比值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当基础荷载偏心距e≤b/6时,基础底面不出现拉力,故应增加基础宽度b。
18. 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______。
A.C10
B.C15
C.C20
D.C25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2条第4款,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0。
19. 扩展基础的配筋应按______。
A.计算确定
B.构造要求确定
C.经验确定
D.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
A
B
C
D
D
[解析] 扩展基础的配筋应按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
20. 在设计柱下条形基础的基础梁最小宽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梁宽应大于柱截面的相应尺寸
B.梁宽应等于柱截面的相应尺寸
C.梁宽应大于柱截面宽度尺寸中的小值
D.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A
B
C
D
D
[解析] 设计时,柱下条形基础梁宽度一般比柱宽每侧宽50mm。但当柱宽度大于400mm(特别是当柱截面更大)时,梁宽如仍每例比柱宽50mm,将不经济且无必要,此时,梁宽可不一定取大于柱宽,可在柱附近做成八字形过渡,由基础梁截面强度计算确定。
◎答案D
21. 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______。
A.1/6~1/3
B.1/10~1/6
C.1/12~1/8
D.1/8~1/4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3.1.1条,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1/8~1/4。
22. 下列关于天然地基上箱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纵横隔墙应有一定的数量
B.箱基自身的刚度影响基底压力的分布
C.箱基是指形成箱形地下室的基础
D.箱基平面形心应尽量与长期荷载重心靠近
A
B
C
D
C
[解析] 箱基是钢筋混凝土顶、底板和纵横墙组成的基础结构。其整体性好,结构刚度大。箱基形成的室内空间,可作为人防、地下室或服务性用房。对于筏板式基础也可形成地下空间。
23. 箱形基础内墙厚不应小于______mm。
A.200
B.250
C.300
D.350
A
B
C
D
A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12.3.18条,箱形基础的顶板、底板及墙体的厚度,应根据受力情况、整体刚度和防水要求确定。无人防设计要求的箱基,基础底板不应小于300mm,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的厚度不应小于200mm,顶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
24. 为增强整体刚度,在软弱地基上的多层砌体房屋,其长高比(房屋长度与高度之比)宜小于或等于______。
A.3
B.2
C.2.5
D.1.5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7.4.3.1条,为了增加整体刚度和强度,对于3层或3层以上的多层砌体房屋的长高比,宜小于或等于2.5。
25. 桩身负摩阻力出现时,桩的轴向承载力将______。
A.增加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A
B
C
D
B
[解析] 桩侧土层相对桩侧产生向下位移,土层对桩侧产生方向向下的摩阻力称为负摩阻力。负摩阻力使得单桩承载力降低,沉降加剧。
26. 端承桩的受力特性为______。
A.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受
B.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C.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受
D.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受并考虑部分桩端阻力
A
B
C
D
B
[解析] 端承桩的上部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27. 桩基础用的桩,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种,摩擦桩是指______。
A.桩上的荷载全部由桩侧摩擦力承受
B.桩上的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C.桩端为锥形的预制桩
D.不要求清除桩端虚土的灌注桩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1条,摩擦型桩的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
28. 建筑物采用桩基时,单桩的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下列有关同一条件的试桩数量正确的是______。
A.总桩数的0.5%
B.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并不应少于2根
C.总桩数的1%
D.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并不应少于3根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6.1条,单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29. 下列关于桩的承载力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桩的水平承载力宜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B.对于预制桩,应进行运输和起吊过程中的强度验算
C.灌注桩即使配有纵向钢筋也不能承担弯矩
D.桩的承载力除根据地基条件确定外,尚应验算桩身材料强度
A
B
C
D
C
[解析] 配有纵向钢筋的桩是能抗弯的。
30. 桩基承台的厚度不宜小于______mm。
A.300
B.500
C.600
D.800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8.5.17条第2款,桩基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小于300mm。
31. 桩基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______。
A.C10
B.C15
C.C20
D.C30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17条第4款,桩基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50mm。
32. 有抗震要求的某多层房屋(无地下室),采用单桩支承独立柱。下列关于桩基承台之间构造连系梁的要求中正确的是______。
A.应用厚板把各承台连接成一整体
B.承台间可不作任何连系梁
C.各承台均应有一个方向的连系梁
D.各承台均应有两个方向的连系梁
A
B
C
D
D
[解析]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第4.2.5.3条,有抗震要求的柱下独立桩基承台,纵横方向宜设置连系梁。
33. 设计桩基承台时,下列______属于应验算的内容。
Ⅰ.抗扭验算;
Ⅱ.抗冲切验算;
Ⅲ.抗剪切验算;
Ⅳ.桩嵌入承台长度验算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Ⅰ、Ⅳ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5.19条~第8.5.22条,桩基承台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弯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构造要求,如桩嵌入承台长度不宜小于50mm(但不必进行验算)等。
34. 采用换土垫层法加固厚度较大的软弱地基。其主要作用是______。
A.应力扩散
B.调整基底应力
C.改善变形条件
D.增强地基刚度
A
B
C
D
A
[解析] 换土垫层法是挖去软弱土而换填强度较大的材料,如砂、碎石素土、灰土等。换置后的垫层因强度较高,可用作基础持力层,基底的附加应力通过垫层向下扩散,减小作用于垫层底部软弱下卧层的附加应力。
35. 深层搅拌法,主要适用于处理______。
A.淤泥
B.黏性土
C.砂土
D.杂填土
A
B
C
D
A
[解析] 深层搅拌法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部将喷出的固化剂(如水泥浆、石灰、水玻璃、沥青等)和软土强制拌和,结硬后成为有足够强度的加固土,形成复合地基,共同承受:建筑物的荷载,是一种化学加固法,主要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地基。
36. 沉积土由不同的粗细颗粒组成,不同组成时其承载力和压缩性不同,有关二者关系的说法中______是正确的。
A.细颗粒组成的土层,其压缩性高
B.粗颗粒组成的土层,其承载力低
C.粗颗粒组成的土层,其压缩性高
D.细颗粒组成的土层,其承载力高
A
B
C
D
A
[解析] 粗颗粒组成的土层,压缩性低,承载力高。
37. 某幢十八层剪力墙结构住宅,基础底板下30m深度内为黏性土,采用直径500mm、长度26m的预制混凝土管桩,试问下列布桩方式合理的是______。
A.满堂梅花状布桩
B.满堂正交方格布桩
C.尽可能在墙下布桩
D.剪力墙转角处布桩
A
B
C
D
C
[解析] 对于剪力墙结构应尽可能在墙下布桩。
38. 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______mm。
A.25
B.30
C.40
D.50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8.2.1.3条,扩展基础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15%,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每延米分布钢筋的面积应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
39. 土的强度实质上是由下列______力学特征决定的。
A.土的抗压强度
B.土的抗剪强度
C.土的内摩擦角φ值
D.土的黏聚力c值
A
B
C
D
B
[解析] 由于土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因此土的强度实质上就是由土的抗剪强度决定的。
40. 砂土种类的划分,下列______说法是正确的。
A.砂土分为粗、中、细砂
B.砂土分为粗、中、细、粉砂
C.砂土分为粗、中、粉砂
D.砂土分为砾砂、粗、中、细和粉砂
A
B
C
D
D
[解析] 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4.1.7条,砂土为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50%的土。砂土可按表4.1.7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41. 在软土地区,大量抽取地下水,对地基土会产生影响,下列______说法是不正确的。
A.土的自重应力减小
B.土的变形增加
C.桩承台底可能与土脱空
D.建筑物的沉降增加
A
B
C
D
A
[解析] 地下水位下降,会使土的自重应力增加。
42. 不可直接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的土层是______。
A.淤泥
B.黏土
C.粉土
D.泥岩
A
B
C
D
A
[解析] 不良土质如淤泥、暗河流沙、松土坑、洞穴等,不能直接作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
43. 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成果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应提供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B.应提供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C.应提供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参数
D.不需要提供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建议
A
B
C
D
D
[解析]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工程特点和地质条件等具体情况编写,并应包括下列内容:1.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2.拟建工程概况;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及其均匀性;5.各项岩土性质指标,岩土的强度参数、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的建议值;6.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水位及其变化;7.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可能影响工程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的描述和对工程危害程度的评价;9.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44.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属于______。
A.无筋扩展基础
B.扩展基础
C.柱下条形基础
D.筏形基础
A
B
C
D
B
[解析]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属于扩展基础。
45. 下列地基处理方案中,属于复合地基做法的是______。
A.换填垫层
B.机械压实
C.灰土桩
D.真空预压
A
B
C
D
C
[解析]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换填垫层、压实或夯实地基、预压或真空预压地基、加筋垫层处理、砂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砂石桩复合地基、旋喷桩复合地基、树根桩(微型桩)复合地基、注浆加固地基等。
46.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需修正时,与下列______无关。
A.基础底面宽度
B.基础埋置深度
C.基础承受荷载
D.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
A
B
C
D
C
[解析] 参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4条,当基础宽度大于3m或者埋深大于0.5m时,从荷载试验或其他原位测试、经验值等方法确定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尚应修正。根据修正公式,与基础底面宽度、埋深和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有关。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