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断题1. 认同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对 错
B
[解析]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2.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布鲁纳。
对 错
B
[解析] 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杜威。
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的地位。
对 错
B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
5. 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对 错
A
[解析]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所以题中说法正确。
三、简答题1. 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传统教育派主张: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现代教育派主张: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第二,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2. 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1)教育法。(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一、单项选择题1. 在一定条件下,

和氟气可发生如下反应

,从而可知在

中,元素R的化合价是
。
A B C D
B
[解析] 根据电荷守恒,得:n=1,

中R为+5价。
6.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2周期第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ⅡA族
A B C D
C
[解析] 15号元素为P,其最高化合价为+5价;第ⅦA族的元素是同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第2周期第ⅣA族的元素为C,核电荷数为6,但因同位素的存在,中子数有6,7,8三种情况;12号元素应位于周期表的第3周期第ⅡA族。
7. 含8.0g NaOH的溶液中通入一定量H
2S后,将得到的溶液小心蒸干,称得无水物7.9g,则该无水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
。
- A.Na2S
- B.NaHS
- C.Na2S和NaHS
- D.NaOH和NaHS
A B C D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H
2S的性质及讨论型计算题的解题方法。由于n(NaOH)=8.0g/40g·mol
-1=0.2mol,则当NaOH全部生成Na
2s时,m(Na
2s)=

×0.2mol×78g·mol
-1=7.8g,若NaOH全部生成NaHS时,m(NaHS)=0.2mol×56g·mol
-1=11.2g,而7.8g<7.9g<8.0g,7.8g<7.9g<11.2g,故该无水物可能为NaOH和Na
2S的混合物,也可能为Na
2S与NaHS的混合物,故本题答案为A。
12. 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向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B.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

C.向磷酸二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CH
2BrCOOH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

A B C D
A
[解析] B项,Fe
2+能被稀硝酸氧化为Fe
3+;C项,应为


;D项,应为

。
14.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放在甲、乙两个烧杯中,各加等质量的铝,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5:6,则甲、乙两烧杯中的反应情况可能分别是
。
- A.甲、乙中都是铝过量
- B.甲中铝过量、乙中碱过量
- C.甲中酸过量、乙中铝过量
- D.甲中酸过量、乙中碱过量
A B C D
B
[解析]

若向两烧杯中逐渐加入等质量的铝,使铝由少量到过量:
开始时,两烧杯中铝均不足,由方程式可知,此时两反应产生H
2相等,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1:1;
由方程式还可知,耗用的H
2SO
4比NaOH多,所以在逐渐加铝的过程中,H
2SO
4先用完,若还继续向两烧杯中加入铝,则甲烧杯的H
2SO
4已用完不再生成H
2,乙烧杯还有NaOH能继续生成H
2,使生成氢气的体积比<1:1;
但是如果把NaOH也用完了的话,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2:3;
因为2:3<5:6<1:1,所以为中间一种情况,也就是H
2SO
4已经用完(铝过量),NaOH还有剩余(碱过量),B项正确。
15. 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H
2O的电子式为

B.4℃时,纯水的pH=7
C.D
216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d:d(气态)>d(液态)>d(固态)
A B C D
C
[解析] A项,H
2O的电子式为

;B项,4℃时纯水的pH大于7;C项,D
216O中,质量数之和为20,质子数之和为10,故C正确;D项,273K、101kPa时无气态水。
二、填空题1. 在含Cu
+的酸性溶液中,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Cu
+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l(SO
4)
2·12H
2O]是一种无色晶体,它的俗名是______,日常生活中常用它作______剂(填“催化”、“脱水”、“净水”或“漂白”)。实验室用Al
2(SO
4)
3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铝时,常出现下列现象:
(1)若向Al
2(SO
4)
3溶液加入少量NaOH溶液时,会产生白色沉淀,这一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2)若向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NaOH溶液,白色沉淀又会消失,这一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明矾 净水
(1)

(2)

[解析] 本题考查明矾及其应用,考生要熟记Al
3+在碱性溶液中的变化:Al
3+→Al(OH)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