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 柔性路面的代表。
柔性路面主要代表是各种沥青类面层,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碎石面层、沥青贯入式碎石等。
[考点] 城镇道路分类
2. 刚性路面代表。
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包括接缝处设传力杆、不设传力杆及设补强钢筋网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考点] 城镇道路分类
3. 沥青面层性能指标。
(1)平整度;
(2)承载能力;
(3)温度稳定性;
(4)抗滑能力;
(5)透水性;
(6)噪声量。
[考点] 沥青路面结构组成及性能要求
4. 普通沥青混合料使用条件。
AC型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城镇次干道、辅路或人行道等场所。
[考点]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与材料
5. 水泥混凝土面层特性。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考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
6. 钢筋混凝土悬臂式挡土墙的组成
采用钢筋混凝土材料,由立壁、墙趾板、墙踵板三部分组成。
[考点] 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特点
7. 填土路基施工要求。
(1)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或盐渍土。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2)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3)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4)根据测量中心线桩和下坡脚桩,分层填土,压实;
(5)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6)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7)填土至最后一层时,应按设计断面、高程控制填土厚度,并及时碾压修整。
[考点]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8. 挖土路基的施工要求。
(1)路基施工前,应将现况地面上积水排除、疏干,将树根坑、粪坑等部位进行技术处理;
(2)根据测量中线和边桩开挖;
(3)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而到设计高程的压实量;
(4)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5)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而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6)过街雨水支管沟槽及检查井周围应用石灰土或石灰粉煤灰砂砾填实。
[考点]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9. 石方路基的施工要求。
石方路基:
(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
(2)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施工参数;
(3)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夯)实;
(4)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的沟槽宜回填土料。
[考点] 城镇道路路基施工技术
10. 碾压及夯实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碎石土、砂土、粉土、低饱和度的黏性土,杂填土等,对饱和黏性土应慎重采用。
[考点] 岩土分类与不良土质处理方法
11.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特性。
(1)石灰稳定土有良好的板体性,但其水稳性、抗冻性以及早期强度不如水泥稳定土。石灰土的强度随龄期增长,并与养护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于5℃时强度几乎不增长;
(2)石灰稳定土的干缩和温缩特性十分明显,且都会导致裂缝。与水泥土一样,由于其收缩裂缝严重,强度未充分形成时表面会遇水软化以及表面容易产生唧浆冲刷等损坏,石灰土已被严格禁止用于高等级路面的基层,只能用作高级路面的底基层。
[考点] 常用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特性
12. 石灰工业废渣压实与养护要求。
(1)混合料摊铺时应根据试验确定的松铺系数控制虚铺厚度,混合料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湿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为7~14d。
[考点] 城镇道路基层施工技术
13. 沥青路面开放交通要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考点]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14. 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的原则。
紧跟、慢压、高频、低幅。
[考点] 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15. 水泥混凝土路面开放交通要求。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考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16. 支座有什么作用?
在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它不仅要传递很大的荷载,并且还要保证桥跨结构能产生一定的变位。
[考点] 城市桥梁结构组成与类型
17. 钢筋接头设置应符合什么规定。
(1)在同一根钢筋上宜少设接头;
(2)钢筋接头应设在受力较小区段,不宜位于构件的最大弯矩处;
(3)在任一焊接或绑扎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规范规定;
(4)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施工中钢筋受力分不清受拉、受压的,按受拉办理;
(6)钢筋接头部位横向净距不得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25mm。
[考点] 钢筋施工技术
18. 吊运要求是什么?
(1)构件移运、吊装时的吊点位置应按设计规定或根据计算决定;
(2)吊装时构件的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的交角小于60°时,应设置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3)构件移运、停放的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稳固;在顶起构件时应随时置好保险垛;
(4)吊移板式构件时,不得吊错板梁的上、下面,防止折断。
[考点] 装配式梁(板)施工技术
19. 悬浇顺序及要求是什么?
(1)在墩顶托架或膺架上浇筑0号段并实施墩梁临时固结;
(2)在0号块段上安装悬臂挂篮,向两侧依次对称分段浇筑主梁至合龙前段;
(3)在支架上浇筑边跨主梁合龙段;
(4)最后浇筑中跨合龙段形成连续梁体系。
[考点] 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施工技术
20. 隧道土方开挖与支护总原则。
预支护、预加固—段,开挖—段;开挖—段,支护—段;支护—段,封闭成环—段。
[考点] 地铁区间隧道结构与施工方法
21. 地下连续墙特点。
(1)刚度大,开挖深度大,可适用于所有地层;
(2)强度大,变位小,隔水性好,同时可兼作主体结构的一部分;
(3)可临近建、构筑物使用,环境影响小;
(4)造价高。
[考点] 深基坑支护结构与变形控制
22. 发生什么情况立即停止挖土,查清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
(1)围护结构变形明显加剧;
(2)支撑轴力突然增大;
(3)围护结构或止水帷幕出现渗漏;
(4)开挖暴露出的基底出现明显异常(包括黏性土时强度明显偏低或砂性土层时水位过高造成开挖施工困难);
(5)围护结构发生异常声响;
(6)边坡出现失稳征兆。
[考点] 基槽土方开挖及护坡技术
23. 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1)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输机械车辆等增加了附加荷载;
(3)基坑降排水措施不力,地下水未降至基底以下,而地面雨水、基坑周围地下给排水管线漏水渗流至基坑边坡的土层中,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加土体中的剪应力;
(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
(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
[考点] 基槽土方开挖及护坡技术
24. 水泥土搅拌法加固软土技术具有哪些独特优点?
(1)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原土;
(2)搅拌时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可在密集建筑群中进行施工,对周围原有建筑物及地下沟管影响很小;
(3)根据上部结构的需要,可灵活地采用柱状、壁状、格栅状和块状等加固形式;
(4)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比,可节约钢材并降低造价。
[考点] 地基加固处理方法
25. 高压喷射注浆法适用哪些土层?
适用于黏性土、粉土、砂土、黄土、淤泥质土、淤泥、填土。
[考点] 工程降水方法(地下水控制)
26.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顺序:
开挖一侧导坑,并及时地将其初次支护闭合——相隔适当距离后开挖另一侧导坑,并建造初次支护——开挖上部核心土,建造拱部初次支护,拱脚支承在两侧壁导坑的初次支护上——开挖下台阶,建造底部的初次支护,使初次支护全断面闭合——拆除导坑临空部分的初次支护——施作内层衬砌。
[考点] 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27. 喷射混凝土要求:
(1)喷射混凝土应紧跟开挖工作面,应分段、分片、分层,由下而上顺序进行,当岩面有较大凹洼时,应先填平。分层喷射时,一次喷射厚度可根据喷射部位和设计厚度确定;
(2)钢架应与喷射混凝土形成一体,钢架与围岩间的间隙必须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钢架应全部被喷射混凝土覆盖,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40mm;
(3)临时仰拱应根据围岩情况及量测数据确定设置区段,可采用型钢或格栅并喷混凝土修筑。
[考点] 喷锚加固支护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