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1.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改革的趋势。
第一,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第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第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第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2. 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第一,复杂性和繁重性。第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第三,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第四,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第五,专业性。
3. 简述20世纪20年代科学教育思潮的主要表现。
科学教育思潮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科学的教育化”,即提倡学校中的科学教育,按照教育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其二,“教育的科学化”,即提倡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包括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的研究、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量的试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等。
4. 简述杜威“教育即生长”的思想。
“教育即生长”实质上是在提倡一种新的儿童发展观和教育观。杜威针对当时的教育无视儿童天性,消极地对待儿童,不考虑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现象,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观念,要求一切教育和教学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杜威的教育即生长是机体和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过程。
5. 简述直接观察的特点。
根据观察时是否借助相关仪器,可以把教育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两类。
直接观察是指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考查被研究者的各种行为表现,收集有关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采用直接观察,由于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不存在任何中介物,因而具有直观、生动、差错少等优点。其不足是:第一,研究者的感观只能接受一定范围的信息;第二,感观的灵敏度有限;第三,人的注意和记忆力有限。
6. 问卷调查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1)问卷设计的质量会影响结论的代表性。
(2)搜集的资料比较表面,不能深入了解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真实情况。
(3)若部分调查对象不作回答,难以知道不回答的原因,也会影响问卷的效度。
四、分析论述题1. 出于改革带来的迷茫,一些教育实践者对新课程改革颇有看法:“课程改革并无太多必要,传统课程也能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发展。”请用相关教育理论分析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没有看到我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我国新课程改革有着深刻的国际与国内背景:知识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和冲击;国外课程改革的现状;顺应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的客观必然;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课程改革的成就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提供了现实的基础。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对不平等发展、畸形发展和不自由发展的彻底否定。因此,新课程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 “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
“今教童予,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 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 日就枯槁矣。
“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方是精一功夫。”
——《王阳明全集》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试论述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1)王守仁对宋明以来束缚儿童、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只注重读书考试,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期望其聪明却不知用适当的方法来培养,甚至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儿童就像囚犯一样。这样儿童也必然将学校看做是监狱,将师长看做是仇敌,靠说谎来掩饰其顽皮,靠逃学来满足其游玩的意愿,结果是教育的失败。
(2)王守仁从他的良知说出发,认为儿童教育必须激发儿童的乐学情绪。他主张儿童教育从积极方面人手,顺其本性,鼓舞儿童兴趣,使儿童的思想、情感、体魄在启发诱导、潜移默化中获得和谐发展。
(3)为了使教育能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其学习兴趣,王守仁主张在教育内容上,给儿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教育,并相应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还创造了分组轮教、儿童会歌、会演比赛等多种活泼的教学形式。
(4)在如何进行教学这一问题上,王守仁多次强调要“随人分限所及”。所谓分限,是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随人分限所及”包含两层意思。对不同的人来说,即是“因材施教”。“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躐等”,施教的分量内容以及方法都要因人而异,以起到“益精其能”的效果。对每个人而言,意指“循序渐进”。教学的分量要照顾到学生原有的基础及其接受能力,在“分限”内恰到好处地施教。
3. 本题为必选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Ⅰ.试论如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Ⅱ.试述搜集研究文献的渠道和主要方式?举例说明。
Ⅰ.(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或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即给学生创造较为宽松的学习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的充分发挥,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利和机会,让有创造性的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比如,可以提供条件使学生有机会选择不同的课程来学习,给学生呈现应用创造性思维才能解决的问题等。
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比如,在学业测试中,可以增列少部分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发挥其创造性。评估学生的考试成绩时,也应考虑其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应接纳学生任何奇特的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学生所提问题,无论是否合理,均以肯定态度接纳他所提出的问题。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而不循规蹈矩。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对平常的问题的处理能提出超常见解者,教师应给予鼓励。
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给学生机会进行猜测,并尽量让他们有猜测的成功体验。在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可以应用实物、图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或者组织参观、访问、开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等,使学生头脑中的表象更为鲜明、完整。
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通过给学生介绍或引导阅读文学家、艺术家或科学家传记,或带领其参观各类创造性展览、与有创造性的人直接交流等,使学生领略到创造者对人类的贡献,受到创造者优良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见贤思齐的心理需求。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
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
④头脑风暴训练。
Ⅱ.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和计算机互联网。图书馆是搜集文献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文献集中形式。现代图书馆成为收集、整理、保存、传递科学文献知识的服务性和学术性机构,也是教育文献交流系统和教育研究工作者查寻资料的主要场所。档案馆是收集国家需要长期保管的档案和有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编目、保管、研究和提供查询、备案的专门机构。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它是科学研究部门、文化教育机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或自然标本等的主要收集场所。凡一切可能有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团体或机构,诸如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学术团体,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等,不论其有无图书馆,但为开展业务工作,总要收集或生产出一些文献资料(例如,“动态”、“工作通讯”、“内部文稿”之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报、刊等),都可以作为教育文献的资源和搜集渠道。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是搜集研究文献资料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学术会议上,不但可以阅读会议论文等资料,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质疑、提问与讨论,相互交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课题。从与有关专家、同行的交谈中,研究者还可以获取许多有价值的动态情报,了解别人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这些信息对研究者的科研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个人交往,是获取研究资料、情报的重要渠道。计算机互联网的网上资源量可以称之为数不胜数。
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检索工具查找方式和参考文献查找方式。检索工具查找,指利用现成(或已有)的检索工具查找文献资料。现成的工具可以分为手工检索工具和计算机检索工具两种。手工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卡片、目录索引和文摘。目录卡片指简要记录文献资料要点(例如题目、作者、出处、年代等)的卡片,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对各类图书馆或资料室所藏文献图书进行检索的工具。目录索引是汇集了一定时间内各类文献的题目与出处的一览表,其特点是分类明确统一、按时间顺序编排、便于检索。目录索引主要有综合目录索引、报刊目录索引、专业目录索引和专题目录索引等。文摘属于一种期刊性情报检索刊物,它以简短的文字概括介绍一定时期内有关文献的题目、出处及简要内容。中国国内这类检索工具较少,英文的该类杂志较多,其中部分在一些国内图书馆或资料室有收藏。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分为文献检索、数据检索和事项检索三种,可以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需要,选用适当的检索服务方式。教育科学研究主要使用文献检索系统。计算机信息检索服务方式主要有定题信息服务和追溯检索两种。前者定期为用户提供最新的检索结果,后者对累积的文献进行专题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