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 身既死兮神以灵,______。(《九歌·国殇》)
4. 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泊秦淮》)
5.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虞美人》)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谏太宗十思疏》中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的作用。
文章善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
比喻论证:如以“固根本”和“求木长”、“浚泉源”和“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生动形象,道理明白易懂。
比较论证:如“善始者实繁”和“克终者盖寡”,“昔取之”和“今守之”,“在殷忧”和“既得志”均形成比较论证。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
2. 简析《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这首诗层层递进抒发情感的特点。
全诗一至四节层层递进,表现了祖国由苦难到新生,诗人由迷惘、深思到沸腾直至奉献自我的过程,情感逻辑层次清晰。
3.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记登西台哭祭文天祥的经过,详细叙述了时间、地点、景物以及哭而复歌、长歌号恸的情景,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文天祥沉痛的悲悼之情,寄托了深切的亡国的哀思。这种感情贯穿全文,首尾呼应,关合全文。
4. 《风波》中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什么?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特征?
九斤老太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这句话说明九斤老太是个保守而且顽固不化的人,对事实的变迁永远持反对态度,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恋过去的典型保守派。
六、阅读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阅读《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1. 概括这部分文字的中心思想。
这部分文字的中心思想: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是中国的脊梁,不过他们一面总是在被摧残,被抹杀,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同时也告诉我们要识破反动派的伪装,从本质上看问题,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人是广大的中国人民群众。
2. 这一类的人们不被大家所知道的原因是什么?
这一类的人们不被大家所知道的原因是“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阅读《故乡的野菜》的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菜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春戴荠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荠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4. 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作者由妻子从西单市场买菜回来提及有卖荠菜的事情,想起了浙东的荠菜,通过记叙荠菜的采食方法和似乎以吴地为主的有关荠菜向来风雅的传说,穿插童谣与典籍记载,表达了作者对儿时生活的追忆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5. 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是指什么?
有趣味的游戏的工作指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荠菜。
7. 荠菜花为什么又被称为眼亮花?
把荠菜花放在妇女的簪髻上“以祈清目”,所以又称其为眼亮花。
阅读《山居秋暝》一诗,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9. 概括此诗的中心思想。
诗作描绘了秋天傍晚山雨初霁的终南山村景色,表现了诗人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
10. 首联点明了哪些内容?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首联点明季节、时间和天气,为全诗的景物描写定下了一个清新爽朗的基调。
七、作文题(本大题50分。)1.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邓小平同志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要求: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