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城市拾荒者颇受关注。有人说他们会拿走居民未被丢弃的物品,造成邻里纠纷;也有人说他们能促进资源的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城市环保。对此,你怎么看?
不可否认,拾荒者作为城市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靠自己的双手坚强地生活着。但是,说拾荒者维护了城市的卫生,实现了资源的利用与可再生,其实有点牵强。
虽然一些拾荒者只是在街头捡拾废品,但也有一些拾荒者从拾废品发展到偷物品,无疑给居民的人身财产带来了安全隐患。城市拾荒者由于四处流动,乱扒乱翻,再加上居无定所,忽略个人卫生,可能成为“脏”“乱”“差”的污染源。这就说明城市管理者,必须要创新管理方式,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城市拾荒者之所以成了各地管理的一大难点,主要在于政府和社会对拾荒群体重视度不足,对弱势群体的帮助管理体制不健全。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拾荒者的问题,要注意做好以下两点工作:第一,城市管理者应调查研究造成拾荒者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探索其解决途径。如设立相应治理机构,在城市的社区内由街道办组织设立一个专门的社区垃圾回收管理机构,拾荒者每天都将捡到的垃圾交到社区的垃圾回收机构,由回收机构与市容部门联系,进行下一步的处理,并给予拾荒者一定的经济报酬。第二,循序渐进,多方合力。拾荒者问题是一个综合的社会问题,牵扯到教育、就业、社会保障、治安等各方面,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还需要政府各个机构共同努力,互相协调。
2. 有人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有人说,近水不可枉用水,靠山不可枉烧柴。对此,你怎么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指的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先天优势。过去生产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要想取得生产生活资源,只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既是一种无奈,又体现了当时人们“就地取材”的智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依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比如,依托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不少地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特色小镇”,发展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发展路径。
“近水不可枉用水,靠山不可枉烧柴”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不能过度挖掘资源。比如,一些地方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当地人为了谋求经济利益而无节制地开发,引发了地面塌陷等一系列不良后果。这种“杀鸡取卵”的发展模式,就是由于“枉用水”“枉烧柴”的错误理念。第二,不能局限于现有条件,否则会坐吃山空。尤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只是守着眼前的“一亩三分田”,而不去积极探索全新的发展路径,很可能在时代的大浪淘沙中败下阵来。
综上所述,两者的观点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冲突。我们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先天优势;又要学会利用已有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因此,作为青年人,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明确自我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在新时代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不断开创新局面;党员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善于利用现有资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又要懂得适度发展,“靠山爱山,靠水爱水”;还要敢于开拓创新,寻找新的“山水”。
3. 某小学一位四年级学生多次挑衅殴打同学,被打者将此事告知家长和老师后遭到报复,家长对此事议论纷纷。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会怎么办?
近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事关学生安全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公众舆论的敏感关注点。如果解决不好会让事态恶化升级,影响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使学校教育公信力下降。
对于题中的情况,作为校长,我会立即着手处理:第一,我会通知大家,学校会第一时间进行调查,不包庇,不回避,并尽快将调查结果进行公示说明。第二,联系涉事学生的班主任和涉事同学,安抚被打同学,警告打人者。讲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希望他们能够积极配合。详细询问、调查造成两人冲突的原因、了解被打学生的身体状况。第三,分别和双方家长进行沟通,告知家长事情发展的前因后果,并向被打学生家长致歉。询问打人学生家长,学生平时在家的表现情况,如情绪是否易暴易怒等;询问被打学生及其家长,如被打学生是否有受伤就医、后果是否严重等,进而了解双方家长的态度。第四,关于赔偿事宜,如果双方家长愿意进行和解,那我们会根据孩子受伤的情况,调节双方情绪,尽快达成一致意见,让打人的学生家长对被打学生进行一定赔偿,并按照校规校纪对打人学生进行严肃处理;如果孩子受伤比较严重,家长需要走司法程序,我们也会积极配合警方进行调查。
在后续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校园暴力和学生冲突问题制订解决措施,联合校园安保和派出所,增加校园警务人员数量,加强校园巡逻,要及时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并积极调节处理。充分整合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力量加强学生的法律常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