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简述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对石质文物的破坏原理。
(1)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对石窟的破坏很大。当温度升高时,岩石空隙中
水分要不断蒸发,使毛细孔隙中的盐分增多,浓度增大,当达到饱和浓度时,盐分就会结晶,而结晶时体积增大,对周围岩体产生压力,形成新的裂隙。
(2)当气温降低时,盐分从大气中吸收水分而又使盐溶解变成盐溶液,渗入岩体内部,并将入渗沿途的盐溶解,渗到新生的裂隙中。
(3)结晶与潮解反复进行,使石质文物中的裂隙不断扩大,强度不断降低。
2.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有何历史价值?
(1)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
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发现于汉武帝时期墓葬中,位于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银雀山汉简共计有完整简和残简4942简,此外还有数千片残片。其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等先秦古籍及古佚书。
(2)历史价值
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出土这么多珍贵古籍是罕见的。这些古籍均为西汉时手书的,是较早的写本,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哲学、古代兵法、历法、古文字学、检测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3. 简述文物的作用。
文物的作用由文物价值所决定的。文物价值内涵丰富,决定了文物有多种作用。其主要作用可归纳为文物的史料作用、教育作用和借鉴作用。
(1)文物的史料作用
①文物的证史作用
主要表现在对史籍的证实。人们撰写的世界史、国史断代史,一般都是依文献资料撰写。不过文献对历史的记载是否符合史实则有待考证,而考证只有依靠文物。
②文物的正史作用
校正史籍中的语误,以订正史传。
③文物的补史作用
补史作用主要表现为研究无文字可考的史前史提供实物资料及填补史籍失载的历史。
④文物的史料作用
文物作为证史、正史、补史的实物史料,其最终目的在于运用这些最能反映历史本来面目又可信度强的资料,对历史进行详实的研究,恢复历史真面目。
(2)文物的教育作用
文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以及科普教育的形象、生动的教材。
(3)文物的借鉴作用
中国有丰富的古代文物,尽管有的有文献记载,但它一般都没有具体的形象。通过对文物的研究可以为今天的艺术创作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4. 古代漆器的现场保护方法。
古代漆器的现场保护步骤具体是:
(1)漆器从墓葬出土后,应立即进行拍照、录像等工作,及时、全面、准确的记录残存及损坏状况。
(2)在起取漆器时,双手应从靠近漆器底部的位置轻轻托起,放在一个平整、坚固的托板上,做好记录,写好标签。
(3)用水质较好的井水(即含钙、镁离子少的水)或墓室中的积水,最好用去离子水轻轻洗去器物表面的污物。
(4)用质软的塑料薄膜将器物小心谨慎地包好,并在器物底部附近垫放一团用离子交换水浸润的棉花,以防水分快速蒸发掉。
(5)再用泡沫塑料包裹,放入大小合适的箱盒内,在器物的四周填充纸屑、碎的泡沫塑料或其他质地柔软的物质,包装好后小心送往实验室进行保护处理。
5. 古漆木竹器类文物保护处理的必要性。
(1)由于出土的古漆木竹器类文物因在古墓中埋藏了漫长的岁月,多数曾受到地下水的长期浸蚀。这些漆木竹器的内部分子结构已经全被水饱和,所以又被称为饱水漆木竹器。
(2)这些饱水漆木竹器出土后,饱水状态下的环境突然改变,器物的表面很快干缩,而内部则干的较慢,这样内外干缩情况差别很大,就会引起起翘、开裂、脱皮、变形,甚至达到完全不可收拾的地步。
(3)因而对于出土的饱水漆木竹器,不能让其自然干燥,而必须立即采取保护性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