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1. ①它最终能冲破重重体制机制阻碍合法化,并迅速上规模,也是因为它获得了广大百姓的由衷喜爱和强力支持
②不可否认,网络约车是利用“互联网+”优化交通运输资源、满足居民出行需求的、了不起的创新
③一旦这些商业平台觉得自己翅膀硬了,可以对消费者不买账了,抛却谦恭姿态,漠视消费需求,总是一副“拿钱说话”的优越感
④“互联网+”型服务商安身立命的基石是万千“草根”的拥护
⑤虽然眼下日子舒坦,但长远看,“钱程”堪忧
⑥然而,“劳谦虚己,则附之者众;骄慢倨傲,则去之者多”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______
- A.②①⑥④③⑤
- B.④①②⑥⑤③
- C.②①③⑥④⑤
- D.④②①⑥⑤③
A B C D
A
[解析] 四个选项分别以③、⑤结尾,分析可知,③以“一旦”开头,表示一种假设的情况,后文应有假设的结果与其对应才语意完整,故③不应置于尾句,排除B、D。③的“这些商业平台”指的应是④中的“‘互联网+’型服务商”,故④③应紧密相连,排除C。故本题选A。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蚁族”这一新生名词迅速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语词,因为他隐喻了社会的变革发展中正在形成的重要问题,即教育在个人的社会地位获得过程中所具有的效用与价值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中,平等开放与普适化的教育是社会个体成员获取社会地位与资源,获得向上的社会流动的基本途径,青年学生通过接受教育,积累知识、技能、经验与才干等人力资本。使自己在职业变迁、居住迁移、身份地位的改变等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更为开放的平等社会。然而现如今“蚁族”的出现和蔓延,或明或暗地表述了另一种事实与逻辑,它反映了在当今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的过程中,教育所铺架的向上流动的梯桥出现了明显的短路与断线。
在现代社会中,相对于金钱财富、权势身份以及关系网络,教育更有助于开放平等的社会流动与地位获得,也是社会中间阶层得以形成壮大的重要条件。但是教育的这些效用的实现是有条件的,相比而言,钱财、权势和关系的向上流动效用,依赖于社会中人们相互之间的需求与交换,靠的是在这样的需求与交换基础上所形成的市场。[①]存在着交换的可能,形成了这样的市场,他们[②]可能推动向上的流动与地位资源的获得,[③]这样的一个市场缺少合理的规则和公正的秩序。
但教育效用的实现则不仅需要有体现教育价值和人力资本的市场,更需要有维护与保障市场公正的规则与机制。这些规则与机制包括公正开放的市场竞争规则、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以及完善健全的福利保障制度,缺少了这些,教育所积累的人力资本,将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竞争力,教育所产生的收入回报也将难以得到稳定的增加和提高,最终教育的向上流动和地位获得的功能效用将难免大打折扣。那么,在不断的社会流动与阶层重构的过程中,教育所拥有的促进社会平等、培育社会中间阶层和构建社会理想与价值的功效和作用无疑将黯然失色,以知识技能见长的新兴阶层也终将难以成勾支撑起社会中间阶层的稳定和坚实的社会力量,对此需要保持足够的警惕与清醒的认识,在改进教育体制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切实地完善和健全相关各方面的市场与社会的规则和机制。 第三部分 数量关系3. 给定次序的n个数a
1、a
2、…a
n,设S
k=a
1+a
2+…a
k为前k个数的和(1≤k≤n),定义A=(S
1+S
2+…+S
n)÷n为它们的“凯森和”,如a
1=2,a
2=3,a
3=3,则s
1=2,s
2=5,s
3=8,凯森和A=(2+5+8)÷3=5。若有99个数a
1、a
2、…a
99的凯森和为100,则添上21后的100个数21、a
1、a
2、…a
99的凯森和为______。
A B C D
C
[解析] 基本运算。由“99个数a1、a2、……a99的凯森和为100”可得出,s1+s2+…+s99=100×99=9900,则有:(21+s1+21+s2+21…+s99+21)÷100=(21×100+s1+s2+…+s99)÷100=(21×100+99×00)÷100=21+99=120。故选C。
二、定义判断3. 逆向展会是指通过组织采购商在会上向供应商公告购货需求订单,包括品名、规格、质量等信息的展览交易会模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逆向展会的是______。
A.展会组织黄金销售商向顾客展示最新款项链和戒指,吸引了很多顾客前来购买
B.展会组织黄金生产商在展会上宣传商品信息,要约商家前来洽谈
C.展会组织十多家黄金销售商分别明确商品要求,与其中五家生产商签订了供货协议
D,展会组织顾客参观各类黄金商品,学习黄金的相关知识,增加了顾客的购买意愿
A B C D
C
[解析] 逆向展会定义的关键信息为:组织采购商在会上向供应商公告购货需求订单。A、B、D三项均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只有C项黄金销售商属于采购商,明确商品要求,即向供应商公告购货需求订单,符合定义。故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