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注册电气工程师发输变电专业考试分类模拟题10
多选题
1. 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系统的输电线路的干扰影响计算应符合______规定。
A.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按输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同时应考虑输电线路基波和谐波电压的感应影响
B.对线-地电报回路的干扰影响按输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应考虑基波电压的感应影响
C.对受多条输电线干扰影响的电信线应按平方和的平方根计算合成干扰影响
D.不考虑多条输电线路的合成干扰影响
A
B
C
D
ABD
[解析] 依据《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第6.1.2条。
依据《注册电气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专业相关标准(发输变电专业)》(下册)第1203页。
2. 下列有关架空输电线路基本风速的选择,______不宜选用。
A.110kV,基本风速为23m/s
B.220kV,基本风速为25m/s
C.330kV,基本风速为26m/s
D.500kV,基本风速为26m/s
A
B
C
D
A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4.0.4条。
3. 架空输电线路的金具强度应符合______。
A.断线情况不应小于1.5
B.断联情况不应小于1.8
C.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5
D.最大使用荷载情况不应小于2.7
A
B
C
D
A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6.0.3条。
4. 高压直流架空输电线路一般架设双地线且地线与杆塔不绝缘,但直流线路距接地极为______时,地线与杆塔应考虑绝缘。
A.3km
B.5km
C.8km
D.10km
A
B
C
D
ABC
[解析] 依据《高压直流架空送电线路技术导则》(DL/T 436—2005)第6.4.1条。
5. 高压输电架空线路经过易发生微风振动的地区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导线舞动的主要危害包括______。
A.磨损导线
B.相间短路烧伤或烧断导线
C.护线条断股
D.电线疲劳断股
A
B
C
D
AD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218~219页表3-6-1。
6. 下列有关最大弧垂说法正确的是(γ
7
、σ
7
为覆冰时的综合比载及应力;γ
1
、σ
1
为最高气温时的自重力比载及应力)______。
A.
,最大垂直弧垂发生在覆冰时
B.
,最大垂直弧垂发生在覆冰时
C.
,最大垂直弧垂发生在最高气温时
D.
,最大垂直弧垂发生在最高气温时
A
B
C
D
BC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88页“三、最大弧垂判别法”。
7. 无运行经验时,覆冰地区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问的最小水平偏移,下列______符合规范要求(设计冰厚10mm)。
A.110kV,1.0m
B.220kV,1.5m
C.330kV,1.5m
D.500kV,1.75m
A
B
C
D
C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8.0.2条。
8. 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导线对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______。
A.220kV线路距高速公路路面:7.0m
B.330kV线路距标准轨铁路轨顶:9.5m
C.220kV线路距通航河流水面:6.0m
D.330kV线路距有轨电车道的路面:12.0m
A
B
C
D
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3.0.11条及表13.0.11。
9. 地线是送电线路最基本的防雷措施之一,下列______是地线在防雷方面的具体功能。
A.防止雷直击杆塔
B.对导线有屏蔽作用,降低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C.对导线有耦合作用,降低雷击导线时塔头绝缘上的电压
D.雷击塔顶时,对雷电流有分流作用,减少流入杆塔的雷电流,降低塔顶电位
A
B
C
D
BD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34页“架设地线”第一段内容。
10. 超高压输电线路下方的地面存在感应电场,下列有关影响地面电场强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导线的材质
B.导线的分裂根数
C.导线的布置
D.导线的对地距离
A
B
C
D
BCD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55页“影响地面场强因素”。
11. 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的架空送电线路,对音频双线电话的干扰影响不符合规定的是______。
A.应按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状态计算
B.应按送电线路单相接地短路故障状态计算
C.不应计算干扰影响
D.应考虑送电线路基波、谐波电流和电压的感应影响
A
B
C
D
BC
[解析] 依据《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DL/T 5033—2006)第6.1.1条。
12. 架空送电线路用降温法补偿导、地线初伸长时,降温度数与______无关。
A.安装气温
B.观测档长度
C.电线的铝钢比
D.代表档距
A
B
C
D
A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15条。
13. 架空送电线路在跨越下列______电压等级的电力线时,导、地线不得有接头。
A.66kV
B.110kV
C.220kV
D.330kV
A
B
C
D
BC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3.0.11条及表13.0.11。
14. 送电线路的导线与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架空线路等的距离计算中,下列说法______是正确的。
A.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
B.可不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等引起的弧垂增大
C.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
D.可不考虑设计、施工的误差
A
B
C
D
B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3.0.1条。
15. 架空送电线路确定间隔棒安装距离考虑的因素主要有______。
A.导线的最大使用张力
B.导线种类
C.次档距长度
D.防振要求
A
B
C
D
CD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317页“三、安装距离”。
16. 在多雷区,某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大地返回)全线架设避雷线,线路与接地极的距离为______时,避雷线对地必须有效绝缘。
A.6km
B.9km
C.16km
D.22km
A
B
C
D
AB
[解析] 依据《高压直流输电大地返回运行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 5224—2005)第10.2.9条。
17. 某500kV架空送电线路中,一直线塔的前侧档距为440m,后侧档距为560m,相邻两塔的导线悬点均高于该塔,下面的说法______是不正确的。
A.该塔的水平档距为500m
B.该塔的垂直档距为500m
C.该塔的垂直档距不会小于水平档距
D.该塔的垂直档距不会大于水平档距
A
B
C
D
BC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84页式(3.3.12)。
注:h
1
、h
2
分别为杆塔两侧的悬挂点高差,当邻塔悬挂点低时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18. 依据规范,750kV线路的导线截面不超过______时,在海拔不超过1000m时可不验算电晕损失。
A.导线外径4×36.90mm
B.导线外径4×23.82mm
C.导线外径5×30.20mm
D.导线外径6×25.50mm
A
B
C
D
AC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2条。
19. 关于输电线路中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角度,下列说法______是正确的。
A.单回路,500kV,不宜大于10°
B.双回路,500kV,不宜大于5°
C.单回路,330kV,不宜大于15°
D.双回路,110kV,不宜大于0°
A
B
C
D
A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7.0.14条。
20. 220kV交流架空导线与直流输电工程接地极距离为______时,地线(包括光纤复合架空地线)需采用绝缘设计。
A.2km
B.4km
C.5km
D.10km
A
B
C
D
AB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6.0.6条。
21. 下列关于架空送电线路的电线风振的说法中,______是正确的。
A.电线受到的风振冲击力频率与风速和电线直径有关
B.只要有风,电线就会发生振动
C.电线的微风振动是驻波振动形式
D.档距较大的时候,电线更容易振动
A
B
C
D
ACD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219页“二、电线微风振动的基本理论”。
22. 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时,下列原则______是不正确的。
A.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避开易发生导线舞动地区
B.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
C.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宜避开重冰区、不良地质地带、原始森林区
D.选择送电线路的路径,应避开邻近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
A
B
C
D
A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3.0.3条。
23. 对不超过1000m的海拔地区,采用现行钢芯铝绞线国标时,给出了计算电晕的导线最小直径。下列______是正确的。
A.110kV,导线外径为1×9.6mm
B.220kV,导线外径为1×21.6mm
C.330kV,导线外径为2×21.6mm
D.500kV,导线外径为1×33.6mm
A
B
C
D
AB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2条及表5.0.2。
24. 电线的平均运行张力和防振措施,下面______是正确的(T
p
为电线的拉断力)。
A.档距不超过500m的开阔地区、不采取防振措施时,镀锌钢绞线的平均运行张力上限为12%T。
B.档距不超过500m的开阔地区、不采取防振措施时,钢绞线的平均运行张力上限为18%T
p
C.档距不超过500m的非开阔地区、不采取防振措施时,镀锌钢绞线的平均运行张力上限为22%T
1
D.钢芯铝绞线的平均运行张力为25%T
p
时,均需用防振(阻尼线)或另加护线条防振
A
B
C
D
A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13条。
25. 架空送电线路中,电线应力随气象情况而变化,若在某种气象情况,指定电线的应力不得超过某一数值,则该情况就成为设计中的一个控制条件。下列表述______是不正确的。
A.最大使用应力,相应的气象条件为最大覆冰
B.最大使用应力,相应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
C.平均运行应力,相应的气象条件为最低气温
D.平均运行应力,相应的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
A
B
C
D
BC
[解析] 依据《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186页“(二)临界档距及其选定”。
最大使用应力和平均运行应力,其相应的气象条件为最大荷载(风、冰),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
26. 在架空送电线路设计中,下面要求______是不符合规程规定的。
A.导、地线悬挂点的设计安全系数均应大于2.25
B.在正常大风和正常覆冰时,弧垂最低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60%
C.在稀有大风或稀有覆冰时,悬挂点的最大张力不应超过拉断力的77%
D.在弧垂最低点,导、地线的张力设计安全系数宜大于2.5
A
B
C
D
A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7条、第5.0.9条。
27. 某采用双地线的单回路架空送电线路,导线绝缘子串为3m,地线的支架高度为3m,不考虑地线串长和导地线弧垂差时,下面两地线间的水平距离______满足现行规定要求。
A.26m
B.27m
C.29m
D.31m
A
B
C
D
AB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7.0.15条。
28. 对于330kV线路上下层相邻导线间或地线与相邻导线间的水平偏移,如无运行经验,下面设计要求______是不正确的。
A.10mm冰厚,不宜小于1.5m
B.10mm冰厚,不应小于1.5m
C.无冰区,不宜小于1.0m
D.无冰区,不应小于1.0m
A
B
C
D
BC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8.0.2条。
29. 导地线架设后的塑性伸长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数据或通过试验确定,如无资料,钢芯铝绞线采用的数值______是不正确的。
A.铝钢截面比7.71~7.91时,塑性伸长4×10
-4
~5×10
-4
B.铝钢截面比5.05~6.16时,塑性伸长4×10
-4
~5×10
-4
C.铝钢截面比5.05~6.16时,塑性伸长3×10
-4
~4×10
-4
D.铝钢截面比4.29~4.38时,塑性伸长3×10
-4
~4×10
-4
A
B
C
D
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15条。
30. 高压送电线路设计中,下面要求______是正确的。
A.风速ν<20m/s,计算750kV杆塔荷载时,风荷载调整系数取1.00
B.风速20≤ν≤27m/s,计算750kV杆塔荷载时,风荷载调整系数取1.10
C.风速27≤ν≤31.5m/s,计算750kV杆塔荷载时,风荷载调整系数取1.20
D.风速ν≥31.5m/s,计算750kV杆塔荷载时,风荷载调整系数取1.30
A
B
C
D
BC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0.1.18-1条。
31. 高压送电线路设计中,对于安装工况的附加荷载,下列______是正确的。
A.330kV,直线杆塔,地线的附加荷载1500N
B.330kV,直线杆塔,导线的附加荷载2000N
C.500kV,耐张转角塔,导线的附加荷载6000N
D.500kV,耐张转角塔,地线的附加荷载2000N
A
B
C
D
C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0.1.13条。
32. 某架空送电线路,地线型号为GJ-80,选用悬垂线夹时,下列说法______是不正确的。
A.最大荷载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B.最大荷载时安全系数大于2.5
C.线夹握力不应小于地线计算拉断力的14%
D.线夹握力不应小于地线计算拉断力的28%
A
B
C
D
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6.0.3-1条及《电力工程高压送电线路设计手册》(第二版)第292页表5-2-2。
33. 在海拔1000m以下地区带电作业时,带电部分对杆塔与接地部分的校验间隙不应小于______。
A.330kV线路校验间隙2.20m
B.500kV线路校验间隙3.20m
C.330kV线路校验间隙2.10m
D.500kV线路校验间隙3.30m
A
B
C
D
AB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7.0.10条。
34. 设计一条220kV单导线架空线路,对于耐张段长度,下列说法______是不正确的。
A.在轻冰区耐张段长度不应大于5km
B.在轻冰区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5km
C.在重冰区运行条件较差地段,耐张段长度应适当缩短
D.如施工条件许可,在重冰区,耐张段长度应适当延长
A
B
C
D
A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3.0.7条。
35. 关于绝缘子配置,以下______是正确的。
A.高海拔地区悬垂绝缘子片数需要进行海拔修正
B.相间爬电距离的复合绝缘子串的耐污能力比一般盘形绝缘子强
C.由于高海拔而增加绝缘子片数时,雷电过电压最小间隙不变
D.绝缘子片数选择时,一般需要考虑环境污秽变化因素
A
B
C
D
AB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7.0.9条的注3。
36. 关于杆塔接地体的引出线,以下要求______是正确的。
A.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
2
,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
B.接地体引出线表面应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C.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
2
,并应进行热稳定验算
D.接地体引出线的表面可不进行有效的防腐处理
A
B
C
D
AB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7.0.19条。
37. 悬垂型杆塔的安装情况,不需考虑下列荷载组合______。
A.有一根地线进行挂线作业,另一根地线尚未架设或已经架设,部分导线已经架设
B.提升导线、地线及其附件时的作用荷载
C.导线及地线锚线作业时的作用荷载
D.有一根地线进行挂线作业,另一根地线尚未架设或已经架设,全部导线已经架设
A
B
C
D
A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0.1.13条。
38. 对于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下列说法______不正确。
A.宜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B.应避开重冰区、易舞动区及影响安全运行的其他地区
C.宜避开如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
D.应考虑与电台、机场、弱电线路等邻近设施的相互影响
A
B
C
D
B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3.0.3条、第3.0.4条。
39. 500kV输电线路与铁路交叉时,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以下要求______。
A.标准轨至轨顶14m
B.窄轨至轨顶13m
C.电气轨至轨顶16m
D.至承力索或接触线5.0m
A
B
C
D
ABC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13.0.11条。
40. 对于海拔1000m及以下交流输电线路,距边相导线投影外20m处,湿导线条件下,可听噪声不得超过限制,下列要求______是不正确的。
A.110kV线路,可听噪声限制为53dB
B.220kV线路,可听噪声限制为55dB
C.500kV线路,可听噪声限制为55dB
D.750kV线路,可听噪声限制为58dB
A
B
C
D
AD
[解析] 依据《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 50545—2010)第5.0.5条。
多选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