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势在必行
从知名企业家于亚布力“雪地陈情”,到经济大省山东接连出现企业家实名举报,“政商关系”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引发公众热议。其实早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两个字。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可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已经势在必行。
“亲”而不“清”,妨碍市场公平。一段时间以来,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负面消息不断爆出,尤其是在矿产资源、土地出让、房地产开发等方面,政府和企业的界限常常模糊。在这种环境下,政商交情好,企业则高枕无忧,项目唾手可得;政商关系疏,企业便步履维艰,遭遇无形壁垒。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被“亲”而不“清”的政商关系搅乱,市场竞争丧失公平,有为企业难有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政商关系必须要“清”,要保持君子之交,才能给企业以公平竞争的信心,从根源上消除“不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就无法把生意做大”的错误思想,进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清”而不“亲”,背离群众期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和政府的追求。可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正风反腐的力度持续加大,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政府官员和企业、群众“背对背”的情况。个别领导干部为了避免担责任、受牵连,信奉“饭不吃、礼不收、事不办”的原则,刻意和企业拉开距离,结果“疏”取代了“亲”,“庸懒”演变成了“无为”。这种“清”而不“亲”的行为实质上是“软拒绝”,背离了群众和企业的需求。群众需要的是坚持问需于民、主动排忧解难的服务型政府,期盼的是坚守底线,却又能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的政商关系。譬如上海,正是既“对标”,又“找差”,政府甘当服务企业和群众的“店小二”,从而筑牢了互联网企业必争之地这块金字招牌,让地区人民和企业更具获得感,符合群众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当前政商关系存在的“背对背”“勾肩搭背”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下定决心、沉下身子,积极践行“亲”“清”二字,既能热情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政务服务,又能把握好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界限,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最终让企业享有更多发展红利,让人民享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