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每道考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三、问答题1. 五行学说是如何说明五脏病变相互影响的?
五脏发生病变时,可以相互影响。以五行关系进行说明,包括两个方面:
(1)按相生关系发生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予病犯母两个方面。如肾病及肝,为母病及子;心病及肝为子病犯母。
(2)按相克关系发生的传变,包括相乘与相侮两种情况。相乘为过度克制所致的传变,如肝乘脾。相侮是反向克制所致的传变,如肝火犯肺。另外,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病情有轻重的不同。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子病犯母,病情较重;相侮传变,病情较轻,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2. 肺与皮毛的关系是什么?如何理解肺主皮毛?
皮毛,包括皮肤、汗孔、毫毛等组织,为一身之表。皮毛具有抵御外邪,保卫机体,及排泄汗液的生理功能。皮毛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肺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故《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肺与皮毛在生理方面的互相配合,具体体现在:
(1)肺具有宣发作用,使卫气、津液、水谷精微,输布于皮毛,维持皮毛的正常营养,使皮肤致密,毫毛光泽,抵抗外邪的能力强。
(2)皮毛宣散肺气,助肺维持呼吸平稳。汗孔又称为气门,即气体出入之门,随着肺的宣发和肃降作用,气门辅助肺脏进行着气体交换。
(3)肺与皮毛相合,在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肺主宣发,把津液宣发布散于体表,变为汗液而排出体外。排泄汗液是代谢后水液排出体外的重要途径之一。肺与皮毛功能正常,汗液排泄正常。
肺与皮毛相合的理论,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肺气虚,宣发卫气和输精于皮毛的功能减弱,则卫外功能不足,多易出汗和易患外感,或皮毛憔悴枯槁。皮毛病变,也常从肺治疗。而皮毛又是邪气伤人犯肺的途径。外邪侵犯皮毛,使腠理闭塞,肺气失宣,则发咳喘。
3.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主要与哪些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关?这些脏腑各起什么作用?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取决于脾、肺、肾、三焦、胃、膀胱、小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正常,以及相互间的协调平衡。津液靠胃对饮食物的“游溢精气”,小肠的“泌别清浊”,上输于脾生成。津液的输布,要靠脾气的转输作用。其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津液运输周身,起到“以灌四旁”的作用,二是将津液“上输于肺”,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和通调水道作用,将津液敷布于体表肌腠,并向下输送到肾和膀胱,以推动津液对机体的滋润和濡养作用。津液的排泄,是在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和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下完成的。肺在宣发过程中,一方面使津液化为汗液通过汗孔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呼吸功能,呼出一部分水液。同时,肺在肃降、通调水道的过程中,将代谢后的水液,下输于膀胱、:经肾的蒸腾气化作用,化为尿液而排出体外。三焦,津液运行的通路。津液在生成,输布和排泄的过程中,要借助三焦的作用输布到周身各处。三焦的气机通利畅达,对津液的环流不息起着促进作用。
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虽然是由多个脏腑参与的复杂的生理过程,但肺、脾、肾、三焦,在整个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其中,尤以肾阳的气化起着主宰作用。
4. 十二经脉在四肢、躯干、头面部位的分布规律如何?
(1)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阳经分布于肢体的外侧面,阴经分布于肢体的内侧面。上肢分布手三阴、手三阳经,下肢分布足三阴、足三阳经。具体分布如下:
上肢内侧:前缘是手太阴肺经,中线是手厥阴心包经,后缘是手少阴心经。
上肢外侧:前缘是手阳明大肠经,中线是手少阳三焦经,后缘是手太阳小肠经。
下肢内侧:前缘是足太阴脾经,中线是足厥阴肝经,后缘是足少阴肾经。
下肢外侧:前缘是足阳明胃经,中线是足少阳胆经,后缘是足太阳膀胱经。
(2)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是:阳明经循行于额、面部,少阳经循行于头的两侧部,太阳经循行于面颊、头顶及头后部。
(3)十二经脉在躯干的分布是:手三阳经循行于肩胛部,足三阳经中的阳明经,循行于人体的胸腹面,足少阳经循行于人体的侧面,足太阳经循行于人体的后背部,足三阴经循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面的十二经脉由内向外的排列顺序为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四、论述题1. 简述五脏与五华的关系。
华,有荣华,光彩之意。中医学认为,内在脏腑精气的盛衰,功能强弱,可以显露在体表组织器官上,称为荣华外露。五脏各有其华。五脏与五华的关系如下:
(1)心其半在面: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上。心血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心的病变,可从面部的色泽变化上反映出来。如心气不足,则面色苍白或萎黄;心血虚,则面色无华;心血瘀阻,则面色晦暗无泽。
(2)肺其华在毛:肺的功能正常,则输精于皮毛,维持皮毛的正常功能。如肺有病变,肌表皮毛失其滋养,则憔悴、枯槁;卫外功能不足,则自汗出,易于感受外邪。
(3)脾其华在唇: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化生充足,气血旺盛,则口唇红润有光泽。如脾有病变,气血化生无源,口唇失其滋养,则淡白不泽。
(4)肝其华在爪:爪,即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肝藏血养筋,爪为筋之余。故肝血的盛衰,可影响爪甲的荣枯。肝血充足,爪甲坚韧光亮,红润光泽。若肝血不足则爪甲软薄,甚则变形脆裂
(5)肾其华在发:发的荣枯精血关系密切。发的生长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亦有依赖于血液的濡养。精血充盛,则发有光泽;精血不足,则头发枯萎,早白早脱。
2. 试述“至虚有盛侯”、“大实有羸状”的病机变化及临床治疗原则。
至虚有盛侯,即指机体虚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时会出现一些与虚证本质不相符合的有余亢盛的表现。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体内脏腑功能活动低下,气血亏虚,或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能外达,以致外部表现出某些有余之象。因此,体内的虚衰不足是疾病本质,而有余过盛是假象。
大实有羸状,即指体内邪实过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邪实本质不相符合的不足虚衰的表现。由于邪实过盛,结聚于内,或有形之邪阻滞脏腑经络,致使经络气血不得通畅,内外上下不通,故可出现不足虚弱的假象。体内邪实为疾病本质,而不足虚损为假象。
虚实真假的治疗原则应采用反治法,至虚有盛侯为真虚假实,要用塞因塞用;大实有羸状为真虚假实,要用通因通用。
(张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