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乡村文化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生活似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首选。然而,在整个中国加速向城镇化转变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曾被视为“土气、传统”的乡村和田野,又开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可持续发展观的落实,都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亲切浓郁的人情礼仪,悠久独特的传统工艺,象征着传承的乡贤、乡祠文化以及乡村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中的“绿色、和平、健康、自在”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构成了我国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火热的乡村旅游也证明了这一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关怀,将文化的发展与人融为一体,让乡村文化体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农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一方面,通过农民实现乡村文化的保留、传承与发展,使乡村在保留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新型农民、返乡青年等乡村群众的努力,实现乡村文化和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独特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表达,包括文学、诗词和艺术,大都和与自然相融的乡村文化有关,那个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淳朴关系的、梦境般的桃花源,一直还隐藏在每个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深处。而以朴实、节制、人道、互助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价值观,至今仍凝聚着中国人最深的民族情感,也滋养着人类文明弥足珍贵的精神根系。同时,在我们国家广大的乡村中,传承数千年的乡村文化演绎出了基于本地特色的建筑、服饰、艺术、技艺、生活方式乃至最符合本地民众习惯和需求的融资、生产和环境保护模式,这些文化在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此,应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坚持以人为本,要加大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乡村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提供制度与资金支持,让农民有更多的学习和创业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更多优秀的、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能够进入乡村,使新一代农民成为新的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使乡村文化能够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承载,更应该是中华文化内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真正的“乡村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