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走好城镇化建设三步棋
当持续多年的村落品相荡然无存之后,人们心中越发浓烈的乡愁情结已无所依托;当延续历史的城镇故事悄然离去之后,人们心中经年维护的精神家园已几近荒芜;当传承文化的乡镇建筑默然被拆之后,人们心中努力珍藏的记忆符号已渐行渐远。类似的种种迹象不断地在人们的心海掀起滚滚浪涛:城镇化建设这条路究竟该怎么走?
2013年12月在京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诸多工作要求及发展理念,应和了公众的呼声,为未来的农村发展和城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因会议出台的规划文件中很多饱含深情的描述引发了更为热忱的社会期待。其中,“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三句决断很好地为城镇化建设这盘棋局设计了三步妙棋。
“留住美丽山水,记住感人乡愁”是城镇化建设的起步之棋。乡愁是一种文化情感,是农业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中诞生的心灵景观,浓浓的乡愁需要依托那积淀温暖记忆的山水,需要呼应那满含世间深情的乡土。若山不得望、水不得见,乡愁便也真的成为一种忧愁,一种人生之憾。城镇化建设需要以留住山水为起点,为乡愁留住释放的空间。
“弘扬优秀文化,延续历史文脉”是城镇化建设的定调之棋。乡镇的城墙、村头的古树、街上的石路……各地的这些“历史文脉”承载着本地本民族的文化色彩,如果在城镇化建设中,城镇丢掉了自己的故事,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那么绵延千载、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将苦无所依、杳渺而去。城镇化建设应该以延续历史文脉为基调,积极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文化传统,建设美丽城镇”是城镇化建设的制胜之棋。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果一个城镇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色以及地方特色文化遭到破坏,“千城一面”将成为必然的结局,自然和历史的积淀无奈被糟蹋。丢失的历史文化遗产很难再弥补,远去的村庄原始风貌永远成过往。城镇化建设亟须以传承文化传统为己任,建设美丽城镇方能最终圆梦。
而习近平主席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中提到:“(中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有1000多万人,几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和落户城镇,还有8500多万残疾人。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中国还有2亿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差不多相当于法国、德国、英国人口的总和。”中国每年新增的1000多万劳动力如何得到生活的保障,如何让他们在城市中获得市民的公平待遇?这不仅仅是村庄失去后村民和城里人的“乡愁”问题,同时也是城市如何接纳村民,城市如何为他们的生存和生活做好准备的现实问题。
棋局对弈,讲究步步为营,出奇制胜,最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城镇化建设这盘棋局已经十分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走好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设计的三步妙棋,需要走得稳,更要走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