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注册岩土工程师专业知识下午试卷模拟题6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作用于基础上的各类荷载取值,不正确的是( )。
A.计算基础最终沉降量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
B.计算基础截面和配筋时,采用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C.计算挡土墙土压力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D.计算边坡稳定时,采用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A
B
C
D
B
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3.0.4条,计算基础截面及配筋时应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因此B不正确,其他三项均符合要求。
2. 水平地震加速度K
H
=0.2g,地震烈度为8度,判定深度z=7.0m的砂土液化可能性,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附录N,上限剪切波速ν
st
等于
。(γ
d
=0.93)
A.150m/s
B.200m/s
C.250m/s
D.300m/s
A
B
C
D
C
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附录N
3. 下列公路路堤反压护道设计与施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压护道一般采用单级形式
B.反压护道的高度一般为路堤高度的1/2~1/3
C.反压护道的宽高一般采用圆弧稳定分析法确定
D.反压护道应在路堤基本稳定后填筑
A
B
C
D
D
据公路路堤设计的有关规定及《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TB 10035—2002)3.3.5条, A、B、C均正确,而反压护道与路堤同时施工。
4. 关于强夯法的设计与施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范围
B.夯击遍数除与地基条件和工程使用要求有关外,也与每一遍的夯击击数有关
C.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主要取决于夯击点的间距
D.有效加固深度不仅与锤重、落距、夯击次数有关,还与地基土质、地下水位及夯锤底面积有关
A
B
C
D
C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6.2.4条,两遍夯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取决于土中超静孔渗水压力的消散时间。
5. 进行岩石锚杆抗拔试验时,出现下列
情况时虽可终止上拔试验,但不能把前一级荷载作为极限抗拔承载力。
A.锚杆拔升量持续增加且1h内未出现稳定现象
B.新增加的上拔力无法施加或施加后无法保持稳定
C.上拔力已达到试验设备的最大加载量
D.锚杆钢筋已被拉断或已被拔出
A
B
C
D
C
抗拔试验时,A、B、D均可视做锚杆已破坏,而C中上拔力达到试验设备的最大加载量并不意味着锚杆已破坏。
6. 重力式挡土墙上应设置泄水孔及反滤层,下列
不是设置的目的。
A.使泄水孔不被堵塞
B.使墙后土的细颗粒不被带走
C.防止墙后产生静水压力
D.防止墙后产生动水压力
A
B
C
D
B
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没计规范》(TB 10025—2001)3.5.4条条文说明,设置泄水孔的目的主要是减小墙后静水压力,因为墙后动水压力实际上很小;而设置反滤层的目的是防止泄水孔堵塞而影响排水效果。
7. 在边坡设计中应用较广的等效内摩擦角φ
d
是考虑了内聚力的假想摩擦角,关于等效内摩擦角下述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φ
d
与岩体的坚硬程度及完整程度有关
B.φ
d
与破裂角无关
C.用φ
d
设计边坡时坡高应有一定的限制
D.φ
d
取值应考虑时间效应因素
A
B
C
D
B
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4.5.5条条文说明。
8. 影响土体边坡与岩体边坡的控制因素的不同点是
。
A.土体边坡由土坡的外形控制稳定性;而岩体边坡由结构面性质与产状控制稳定性
B.土体边坡由土体的抗剪强度控制稳定性;岩体边坡也由岩体的抗剪强度控制稳定性
C.土体边坡由土体本身抗剪强度控制稳定性;而岩体边坡由结构面性质与产状控制稳定性
D.土体边坡由土体的密度和含水量控制稳定性;而岩体边坡由结构面性质与产状控制稳定性
A
B
C
D
C
土体边坡主要由抗剪强度控制,但坡形也有影响。而岩体的强度很高(抗压、抗剪),但结构面的强度则下降很多。
9. 对于开挖深度较深,地基土质较好,基坑周边不允许有较大沉降的基坑,宜采用
挡土结构既经济又可靠。
A.排桩+水泥帷幕
B.水泥土墙
C.地下连续墙
D.钢板桩
A
B
C
D
A
水泥土墙适用于坑深不大于6m的基坑;地下连续墙虽然变形小,但不经济;钢板桩变形大。
10. 工程降水方法中的井点降水,一般是降低土体中
形成的水面高程。
A.结合水
B.上层滞水
C.自由水
D.承压水
A
B
C
D
C
自由水又称重力水,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由运动,井点降水一般是降低土体中自由水形成的水面高程;结合水、上层滞水无法在重力作用下自由运动;承压水一般是在两个承压层之间的水,多位于地下较深之处。
11. 当基坑底不透水层下为承压水层时,减除承压水的压力宜采用的方法为
。
A.在坑外设回灌井点
B.表面排水法(即在基坑内设排水沟和集水坑等)
C.在基坑周布设深井
D.在基坑内堆载
A
B
C
D
C
选项A:回灌井点是为防止因区域内降水幅度不同,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同时也为了尽量减少土层的沉降量,以维持地下水水位基本不变;选项B:表面排水法是基坑排水的一种方法,只能排除渗入基坑表面的水;选项C:事先在基坑内或坑周布设深井是减除承压水的压力的方法;选项D:在基坑内堆载是平衡动水压力和控制坑底隆起和流砂产生的办法。
12. 库萨金公式R=1.95s
适用于
影响半径的计算。
A.潜水井
B.承压完整井
C.承压非完整井
D.表面排水的集水井
A
B
C
D
A
库萨金公式,适用于潜水井,吉哈尔特公式,适用于承压井;表面排水的集水井,也多为潜水井,选项A已含选项D。
13. 公路路基进行坡面防护时,下述
不合理。
A.当采用种草植被防护时,宜采用易成活、生长快、根系发达、叶矮或有匍匐茎的多年生草种
B.浆砌片石骨架植草护坡适用于坡度缓于1:0.75的土体边坡和全风化岩体边坡
C.采用护面墙防护时,单级护面墙高度不宜超过5m
D.路基采用封面防护时,封面厚度不宜小于30mm
A
B
C
D
C
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 30—2004)5.2.1条、5.2.2条、5.2.3条、5.2.4条。
14. 沿河公路路基防护时,下述
不合理。
A.冲刷防护工程的顶面高程,应为设计水位加上波浪侵袭、壅水高度及安全高度
B.对局部冲刷过大且深基础施工不便的挡土墙或路基可采用护坦防护
C.抛石防护一般多用于抢修工程
D.浸水挡土墙一般适用于冲刷较轻且河水流速较缓的地段
A
B
C
D
D
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 30—2004)5.3.1条、5.3.4条、5.3.5条、5.3.7条。
15. 按《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的规定,岩质边坡沿外倾软弱结构面破坏时,计算破裂角应按
取值。
A.外倾结构面的视倾角
B.45°+φ/2
C.上述A、B两项中的较小值
D.岩体的等效内摩擦角
A
B
C
D
C
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6.3.4条。
16. 我国规定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在遭遇基本烈度的地震时,建筑结构将处于下列
情况。
A.建筑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B.结构可视为弹性体系
C.结构进入非弹性工作阶段,但非弹性变形或结构体系的损坏控制在可修复的范围
D.结构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但不发生倒塌
A
B
C
D
C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1.0.1条。
17. 关于膨胀土原状土样在直线收缩阶段的收缩系数(σ
s
),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它是在50kPa的固结压力下,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
B.它是在50kPa的固结压力下,含水量减少1%时的体缩率
C.它是含水量减少1%时的竖向线缩率
D.它是含水量减少1%时的体缩率
A
B
C
D
C
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DJ 112—87)2.2.1条。
18.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岩表面的隐伏岩溶发育地区,在抽降地下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地面突陷和建筑物毁坏事故,在下列所提原因中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基岩内部的溶洞坍塌
B.基岩上覆土层的不均匀压缩
C.土层侧移
D.基岩面以上覆盖层中溶洞坍塌
A
B
C
D
D
19. 在一个由若干很厚的可压缩地层组成的巨厚沉积盆地中,为分析、预测地面沉降现状和发展趋势,下列研究方法中最正确的是
。
A.研究最上一层厚度的可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B.研究深度相当于一个代表性高层建筑群场地短边的深度范围内的可压缩地层的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C.研究所有可压缩地层的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D.结合区域地下水开采及其动态观测资料研究所有可压缩地层的压缩性及固结应力史
A
B
C
D
D
20.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对处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A
B
C
D
D
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UJ 25—90)4.1.4条。
21. 在岩溶地区选择公路、铁路路线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路线宜选择在溶蚀程度较低的岩石地区通过
B.在可溶性岩石分布区,路线不宜与岩石构造线方向平行
C.路线应尽量避开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实在无法绕避时,宜将路线选择在可溶性岩石与非可溶性岩石相接触的地带
D.路线应尽量避开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实在无法绕避时,宜使路线与之直交或大交角斜交
A
B
C
D
C
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第8.2节。
22. 滑坡推力计算安全系数,应根据滑坡现状及其对工程的影响等因素确定。《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规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安全系数宜取
。
A.1.15
B.1.35
C.1.05
D.1.25
A
B
C
D
D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6.4.3条规定对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物滑坡推力计算安全系数宜取1.25,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宜取1.15,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宜取1.0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 30—2004)规定对滑体稳定性验算时,抗滑安全系数宜采用1.15~1.20;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宜采用 1.20~1.30。
23. 改善滑动带土质,增强其抗剪强度是滑坡治理的主要措施之一,下面属于改善滑动带土质的方法的是
。
A.治理地表水
B.挖方卸荷
C.修挡土墙、抗滑桩等
D.焙烧法、爆破灌浆法
A
B
C
D
D
24. 特殊地区滑坡不包括
。
A.采空区滑坡
B.地震区滑坡
C.黄土地区滑坡
D.水库地区滑坡
A
B
C
D
C
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3.3.8条中的1、2、3、4之规定。
25. 在泥石流地区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踏勘阶段泥石流勘察应以搜集资料为主
B.定测阶段泥石流的测试应根据工程设计需要确定测试项目
C.定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除应阐明泥石流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处理原则外,尚应提出下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建议
D.泥石流地区初测阶段编制综合资料时,对详细工程地质图宜采用1:2000~ 1: 5000比例尺,并应标明泥石流范围界线
A
B
C
D
C
据《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TB 10027—2001)6.6.1条、6.7.3条、6.8.5条、 6.8.6条。
26. 对于重要的(一、二级)建筑物的场地,不宜选择的地段是
。
A.地形平缓的高地
B.坚硬岩层、少冰冻土及多冰冻土的地段
C.地下水位(多年冻土层上水)低的干燥地段
D.有坡度的高地
A
B
C
D
D
场地的选择:对于重要的(一、二级)建筑物的场地,应尽量避开饱冰冻土、含土冰层地段和冰锥、冰丘、热融湖(塘)、厚层地下冰、融区与多年冻土区之间的过渡带。宜选择下列地段;①坚硬岩层、少冰冻土及多冰冻土的地段,②地形平缓的高地;③地下水位 (多年冻土层上水)低的干燥地段。
27. 膨胀土的室外试验一般有
。
A.地基承载力试验
B.收缩试验
C.50kPa压力下膨胀率试验
D.自由膨胀率试验
A
B
C
D
A
膨胀土的地基承载力试验是室外试验,而后三项试验一般都在室内进行。
28. 湿陷性黄土详细勘察阶段,取土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
。
A.1/2
B.2/3
C.1/4
D.3/4
A
B
C
D
B
初步勘察阶段,取土勘探点数量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1/2;详细勘察阶段,勘探点不得少于全部勘探点的2/3。若勘探点的间距较大或其数量不多时,全部勘探点可作为取土勘探点。
29. 在抗震设计选择建筑场地时,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抗震不利地段应提出避开要求
B.应尽量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地段
C.在抗震危险地段进行建筑时,设防级别应提高一级
D.当无法避开抗震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
A
B
C
D
C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3.1条。
30.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在场地详细勘察阶段,对单幢建筑,测量土层剪切波速的钻孔数量不宜少于
个,数据变化较大时,可适量增加。
A.4
B.3
C.2
D.1
A
B
C
D
C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1.3条。
31. 验算天然地基地震作用下的竖向承载力时,按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考虑,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础底面平均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
B.基础底面边缘最大压力不应大于调整后的地基抗震承载力的1.2倍
C.高宽比大于4的高层建筑,在地震作用下基础底面不宜出现拉应力
D.高宽比不大于4的高层建筑及其他建筑,基础底面与地基土之间零应力区面积不应超过基础底面积的25%
A
B
C
D
D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2.4条。
3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
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
A.2.0 m
B.1.0 m
C.1.5 m
D.0
A
B
C
D
A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规定,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地震作用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10%采用,桩的竖向和水平向抗震承载力特征值,可均比非抗震设计时提高25%,但应扣除液化土层的全部摩阻力及桩承台下2m深度范围内非液化土的桩周摩阻力。
33.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有一定对应的关系,当没有特殊规定时,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30g的地区,应按抗震设防烈度为
度要求进行抗震设计。
A.6
B.7
C.8
D.9
A
B
C
D
C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3.2.2条。
34. 某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该场地中乙类建筑的最小避让距离应为
。
A.200m
B.300m
C.400m
D.500m
A
B
C
D
B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表4.1.7。
35. 岩土工程在其施工过程中,需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进行工程统计,此计划需依据
来编制。
A.工程施工预算
B.工程施工概算
C.工程施工图预算
D.工程预算文件
A
B
C
D
A
施工期间编制施工进度计划及进行工程统计均属于施工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而工程施工预算是供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使用的文件。工程施工图预算是对外进行经济核算或签订合同的文件。
36.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在编制
时,应注明建设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A.可行性研究文件
B.方案设计文件
C.初步设计文件
D.施工图设计文件
A
B
C
D
D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
37. 对工程建设施工、监理、验收等阶段执行强制性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的机构或部门是
。
A.施工图审查机构
B.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
C.工程质量监督机构
D.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A
B
C
D
D
根据《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第四条。
38. 关于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和义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
B.工程监理单位应当选派具备相应资质的总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工程师进驻施工现场
C.工程监理单位可以将业务转让给其他有资质的监理单位
D.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
A
B
C
D
C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
39. 下列费用中不属于工程项目总投资中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是
。
A.人工费
B.设备购置费
C.施工管理费
D.施工机械使用费
A
B
C
D
B
设备购置费属于设备投资。
40.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做好现场踏勘,调查,按照要求编写《勘察纲要》,并对勘察过程中各项作业资料进行验收和签字的是
。
A.项目负责人
B.主任工程师
C.部门负责人
D.总工程师
A
B
C
D
A
根据《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第十一条。
二、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
1. 下列地下工程施工方法中,通常可在软土中应用的有
。
A.沉井法
B.顶管法
C.盾构法
D.矿山法
A
B
C
D
BC
考查地下工程施工方法。沉井法要求地基有较高的承载力,所以软土地基不适合。矿山法主要用于岩体施工中。
2. 公路路基设计中,确定岩土体抗剪强度时,下列取值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路堤填土的c、φ值,宜用直剪快剪或三轴不排水剪
B.岩体结构面的c、φ取值时,宜考虑岩体结构面的类型和结合程度
C.土质边坡水土分算时,地下水位以下土的c、φ值,宜采用三轴固结不排水剪
D.边坡岩体内摩擦角应按岩体裂隙发育程度进行折减
A
B
C
D
AB
考查公路路基设计知识。
3. 保证地下连续墙槽壁稳定性的措施有
。
A.增加导墙深度和刚度
B.在允许范围内提高泥浆的比重和黏度
C.控制槽段的长度
D.提高挖土速度
A
B
C
D
BC
4. 在建筑地基的详细勘察阶段,对需要支护的工程,正确的勘察工作应满足的要求有
。
A.应在开挖边界外按开挖深度的1~2倍范围内布置勘探点
B.基坑周边勘探点的深度不宜大于1倍开挖深度
C.勘探点间距视地基条件而定,可在15~30m内选择
D.基坑周边勘探点不宜穿越软土层
A
B
C
D
AC
5. 对于多层含水层的降水,通常采用加权平均的办法求出渗透系数K值,计算加权平均的K值时与
有关。
A.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B.各含水层的给水度
C.各含水层的影响半径
D.各含水层的厚度
A
B
C
D
AD
根据垂直渗流、水平渗流的平均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可得。
6. 下列排水措施中
是排除地下水的措施。
A.天沟
B.明沟
C.截水沟
D.支撑渗沟、渗井
A
B
C
D
BD
7. 铁路路基冲刷防护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防护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对流速较大、冲刷强烈的地段较适宜
B.挑水坝坝长不宜小于河床宽度的1/4,否则防冲刷效果会受到影响
C.一般情况下路基应尽量少侵占河床
D.峡谷急流和水流冲刷严重河段宜设置浸水挡土墙
A
B
C
D
CD
8. 下述
情况属于边坡承载能力极限状态。
A.支护结构达到承载力破坏
B.锚固系统失效
C.坡体失稳
D.支护结构变形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
A
B
C
D
ABC
9. 下述对建筑边坡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的构造要求中错误的是
。
A.锚杆挡墙支护结构立柱的间距宜采用2m
B.锚杆挡墙支护结构中锚杆上下排距不宜小于2.5m,水平间距不宜小于2.0m
C.第一排锚杆位置距坡顶的距离不宜小于4.0m
D.锚杆倾角宜采用10°~35°
A
B
C
D
AC
10. 在其他情况相同时进行液化判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测标准贯入击数相同时,饱和粉细砂的液化可能性大于饱和粉土
B.标准贯入点深度相同,上覆非液化土层厚度越大,饱和粉细砂及饱和粉土的液化可能性越小
C.粉土的黏粒含量越大,实测标准贯入击数越小
D.地下水埋深越大,临界标准贯入击数越大
A
B
C
D
CD
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4.3.3条、4.3.4条。
11. 某重要建筑物的基础埋深为2.0m,荷载标准组合的基底压力为220kPa,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基底下湿陷性土层厚度为7.0m,地基湿陷等级为Ⅲ级,其下为性质较好的非湿陷性粉质黏土,则下列地基处理方案中不恰当的是
。
A.用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7.0m
B.用搅拌桩复合地基,基底以下处理深度为8.0m
C.用CFG桩复合地基,桩长9.0m
D.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长7.0m
A
B
C
D
ACD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9.1.1条、11.1.1、14.1.1条。
12.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建筑时,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 2004),若满足下列
选项所列的条件,各类建筑物均可按一般地区规定进行设计。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内各土层湿陷起始压力均大于其附加压力与上覆土层饱和自重压力之和
B.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等于100mm
C.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等于70mm
D.地基湿陷量的计算值小于或等于50mm
A
B
C
D
AD
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5.1.3条。
13. 在膨胀土地区建挡土墙,按《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DJ 112—87),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基坑坑底用混凝土封闭,墙顶面作成平台并铺设混凝土防水层
B.挡土墙设变形缝,泄水孔变形缝间距7.0m
C.用非膨胀性土与透水性强的填料作为墙背回填土料
D.挡土墙高6.0m
A
B
C
D
ABC
据《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 112—87)3.4.4条。
14. 为治理滑坡设计抗滑桩需要的岩土参数为
。
A.滑面的c、φ值
B.抗滑桩桩端的极限端阻力和锚固段极限侧阻力
C.锚固段地基的横向容许承载力
D.锚固段的地基系数
A
B
C
D
ACD
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1)10.2.1条、10.2.2条、10.2.8条、10.2.10条。
15. 在采空区,下列情况易产生不连续地表变形的是
。
A.小煤窑煤层开采
B.急倾斜煤层开采
C.开采深度和开采厚度比值较大(一般大于30)
D.开采深度和开采厚度比值较小(一般小于30)
A
B
C
D
ABD
16. 在膨胀土地区的公路挖方边坡设计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尽量避免高边坡,一般应在10m以内
B.边坡坡率应缓于1:1.5
C.高边坡不设平台,一般采用一坡到顶
D.坡脚要加固,一般采用换填压密法等
A
B
C
D
ABD
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 30—2004)7.8.3条。
17. 下列措施对防止采空区地表及建筑物变形有利的是
。
A.增大采空区宽度,使地表充分移动
B.减少开采厚度或采用条带法开采
C.采用充填法处置顶板
D.建筑物应力求高大,以增加建筑物自身的刚度
A
B
C
D
ABC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六篇第四章第三节判定。
18. 对已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下列方法较为有效的是
。
A.停止开采地下水
B.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水位降深幅度
C.向含水层人工回灌地下水
D.采取适当的建筑措施以适应地表产生的变形
A
B
C
D
BC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六篇第五章第三节判定。
19. 在无地基失效情况下,下列关于场地与建筑物震害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覆盖层较厚的软弱场地上,高层房屋结构的震害较重
B.在覆盖层较厚的软弱场地上,刚性房屋结构的震害较重
C.在坚硬场地上,高层房屋结构的震害较重
D.在坚硬场地上,刚性房屋结构的震害较重
A
B
C
D
AD
20. 下列情况属于场地与地基震动效应的是
。
A.地面破裂
B.建筑物基础震裂
C.场地土液化
D.滑坡和崩塌
A
B
C
D
ACD
21.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不应在危险地段建造
。
A.甲类建筑
B.乙类建筑
C.丙类建筑
D.丁类建筑
A
B
C
D
ABC
22.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下列情况中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的是
。
A.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B.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C.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60m
D.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大于90m
A
B
C
D
ABCD
当场地内存在发震断裂时,应对断裂的工程影响进行评价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符合下列规定之一的情况,可忽略发震断裂错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
①抗震设防烈度小于8度;
②非全新世活动断裂;
③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时,前第四纪基岩隐伏断裂的土层覆盖厚度分别大于 60m和90m
(2)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情况,应避开主断裂带。
23.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对承受竖向荷载为主的低承台桩基,当地面下无液化土层,且桩承台周围无淤泥、淤泥质土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大于 100kPa的填土时,下列建筑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是
。
A.砌体房屋
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C.7度和8度时一般的单层厂房和单层空旷房屋
D.7度和8度时不超过8层且高度在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
A
B
C
D
ABCD
24. 下列是拟静力法抗震稳定计算所需参数的是
。
A.坝体材料容重(重度)
B.水库设计水准标高
C.土、石料在地震作用下的凝聚力和摩擦角
D.坝体材料动力变形特性和动态强度
A
B
C
D
ABC
拟静力法抗震稳定计算所需参数如下:
(1)水库设计水准标高;
(2)坝体材料容重(重度);
(3)孔隙水压力代表值;
(4)土、石料在地震作用下的凝聚力和摩擦角,
(5)水平及竖向地震力代表值。
25. 其他直接费是指预算定额规定以外,现场施工中发生的或其他一些特殊情况历需,具有直接费性质的费用。以下应归入此费用的是
。
A.特殊工种培训费
B.材料二次搬运费
C.夜间施工增加费
D.施工使用机械大修费
A
B
C
D
ABC
D施工使用机械大修费属于直接费中的施工机械使用费。
26. 岩土工程治理预算费用包括
。
A.定额直接费
B.施工管理费
C.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
D.材料费和机械费
A
B
C
D
AC
材料费、机械费包含在定额直接费内,施工管理费包括在间接费内。
27. 我国基本建设的基本程序是
。
A.进行可行性研究
B.编审设计任务书
C.编制概预算文件
D.施工建设
A
B
C
D
ABD
编审设计任务书包括编制概预算文件,施工建设包括施工监理单位的委托。
28. 岩土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对
进行控制。
A.投资
B.质量
C.安全
D.进度
A
B
C
D
ABD
岩土工程监理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三控”:质量、投资、进度。
29. 岩土工程施工预算和施工图预算的不同点是
。
A.采用定额不同
B.编制方法不同
C.编制作用不同
D.计算方法规则不同
A
B
C
D
ACD
30. 在编制工程招标文件时,属于标书中内容的是
。
A.招标工程的工期
B.其他不可预见的费用估计
C.主要材料的需用量
D.投标综合说明
A
B
C
D
ABC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