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6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模拟117
一、单项选择题
1. 矢跨比是指拱桥中拱圈的______
A.净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B.计算矢高与净跨径之比
C.净矢高与净跨径之比
D.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
A
B
C
D
D
[解析] 矢跨比是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也称拱矢度,它是反映拱桥受力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关于石灰稳定土基层施工备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当生石灰堆放时间较长时,应露天堆放,不得覆盖
B.消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不可过湿成团
C.生石灰应在加水消解后马上使用,不得隔夜使用
D.消石灰无需过筛即可使用
A
B
C
D
B
[解析] 当石灰堆放时间较长时,应覆盖封存,故A是错误的;生石灰块应在使用前7~10d充分消除,故C是错误的;消石灰宜过孔径10mm的筛,故D是错误的;消除后的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不得产生扬尘,也不可过湿成团。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B.消石灰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但不可过湿成团”。
3. 预裂爆破的主要目的是______。
A.为了节省炸药
B.为了加强岩石的破碎效果
C.形成光滑平整的边坡
D.形成隔震减震带
A
B
C
D
D
4. 级配碎石的级配曲线宜为______。
A.抛物线
B.竖曲线
C.圆滑曲线
D.悬链线
A
B
C
D
C
[解析] 级配碎石粒料的级配组成应符合相应的试验规程的要求,同时,级配曲线宜为圆滑曲线。
5. 隧道监控量测时,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______。
A.刚刚稳定
B.已经稳定
C.不稳定
D.已经垮塌
A
B
C
D
C
[解析] 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
6. 标志支撑结构的架设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横梁安装之前,悬臂标志的预拱度为______mm。
A.20
B.30
C.40
D.50
A
B
C
D
C
[解析] 标志支撑结构的架设应在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进行。门架标志结构整个安装过程应以高空吊车为工具,不允许施工人员在门架的横梁上作业。在横梁安装之前,应先预拱:门架式标志横梁中间处的预拱度一般为50mm,悬臂标志的预拱度为40mm。
7. 安全“三宝”不包括______。
A.安全帽
B.安全带
C.防滑鞋
D.安全网
A
B
C
D
C
[解析] 安全“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绳)、安全网。
8. 投标人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______。
A.招标公告
B.投标人须知
C.技术规范
D.资格后审
A
B
C
D
D
[解析] A、B、C项是公路工程招标文件的主要内容。
9. 如果工程的设计作较大变更而影响了建设规模和投资标准时,需报请______同意后方可修改。
A.业主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
B.施工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
C.监理单位的上级主管单位
D.原批准初步设计的主管单位
A
B
C
D
D
10. 填隙碎石干法施工部分工艺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A.初压→撒布填隙料→振动压实→摊铺粗碎石
B.摊铺粗碎石→振动压实→撒布填隙料→初压
C.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振动压实
D.摊铺粗碎石→初压→振动压实→撒布填隙料
A
B
C
D
C
[解析] 此题考查路面粒料基层(底基层)施工技术。填隙碎石施工分干法施工和湿法施工两种,其工艺图如下:
填隙碎石工艺流程图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摊铺粗碎石→初压→撒布填隙料→振动压实”。
11. 水泥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的试件尺寸为______。
A.100mm×100mm×550mm
B.100mm×100mm×600mm
C.150mm×150mm×550mm
D.150mm×150mm×600mm
A
B
C
D
C
[解析] 水泥混凝土抗折(抗弯拉)强度试验是以150mm×150mm×550mm的梁形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达到规定龄期后,在净跨径为450mm的双支点荷载作用下进行弯拉破坏,并按规定的计算方法得到强度值。
12. 下列选项中,属于运杂费中的运费的是______。
A.过磅费
B.汽油费
C.过路费
D.装运加固费
A
B
C
D
B
13. 洞式渗沟洞顶应采用盖板覆盖,盖板之间应______。
A.相互搭接
B.留有空隙
C.填充沥青麻絮
D.用钢筋混凝土连接起来
A
B
C
D
B
[解析] 洞式渗沟适用于地下水流量较大的地段,洞壁宜采用浆砌片石砌筑,洞顶应用盖板覆盖,盖板之间应留有空隙,使地下水流入洞内,洞式渗沟的高度要求同管式渗沟。
14. 职工探亲路费属于工程预算中的______。
A.其他直接费
B.现场经费
C.间接费
D.直接费
A
B
C
D
B
[解析] 临时设施费、现场管理费、主副食运费补贴、职工探亲路费、职工取暖补贴、工地转移费,都属于现场经费。
15. 棚式明洞分为墙式、刚架式、柱式等,这是按照______来分类的。
A.荷载分布
B.用途
C.施工难易
D.构造
A
B
C
D
D
[解析] 明洞主要分为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两大类。按荷载分布,拱式明洞又可分为路堑对称型、路堑偏压型、半路堑偏压型和半路堑单压型。按构造,棚式明洞又可分为墙式、刚架式、柱式和悬臂式等。
16. 公路工程合同体系中处于的核心位置的是______。
A.业主
B.承包人
C.监理人
D.政府
A
B
C
D
A
[解析] 业主处于合同体系中的“核心位置”。
17. 管柱基础的适用条件是______。
A.作为地下挡土墙、挡水围堰、承受竖向和侧向荷载的桥梁基础
B.在深水岩面不平、流速大或有潮汐影响等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
C.各类土层
D.砂土、硬塑及软塑的黏性土和中密及较松的碎石土
A
B
C
D
B
[解析] 管柱基础因其施工方法和工艺较为复杂,所需机械设备较多,所以较少采用。但当桥址处的地质水文条件十分复杂,如大型的深水或海中基础,特别是深水岩面不平、流速大或有潮汐影响等自然条件下,不宜修建其他类型基础时,可采用管柱基础。管柱基础主要适用于岩层、紧密黏土等各类紧密土质的基底,并能穿过溶洞、孤石支承在紧密的土层或新鲜岩层上,不适用于有严重地质缺陷的地区,如断层挤压破碎带或严重的松散区域。
18. 桥梁基础施工中,人工挖孔深度超过10m时,应采用机械通风。当使用风镐凿岩时,应加大送风量,吹排凿岩产生的石粉,人工挖孔深度不宜大于______m。
A.15
B.20
C.25
D.30
A
B
C
D
A
19. 热拌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中表面层混合料的摊铺方法通常采用______。
A.走线法
B.人工摊铺法
C.平衡梁法
D.滑模法
A
B
C
D
C
[解析] 此题考查普通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的摊铺方法。混合料的摊铺方法要根据结构层不同而选择。路面的下、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
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平衡粱法”。
二、多项选择题
1. 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路基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的公路有______。
A.高速公路
B.一级公路
C.二级公路
D.三级公路
E.四级公路
A
B
C
D
E
AB
2. 按项目施工的进展进行成本分析,其内容包括______。
A.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
B.年度成本分析
C.工期成本分析
D.成本盈亏异常分析
E.竣工成本分析
A
B
C
D
E
ABE
[解析] 按项目施工的进展进行的成本分析内容包括:①分部分项工程成本分析;②月(季)度成本分析;③年度成本分析;④竣工成本分析。
3. 下列无机结合料基层养护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护
B.一级公路基层的养护期不宜少于7d
C.水泥稳定土基层不能用沥青乳液进行养护
D.二灰基层宜采用泡水养护法,养护期应为7d
E.石灰稳定土养护期间,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
A
B
C
D
E
ABE
[解析] 根据《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无机结合料基层养护:(1)每一段碾压完成并经压实度检查合格后,应立即开始养护。(2)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的养护期不宜少于7d。对于二级和二级以下的公路,如养护期少于7d即铺筑沥青面层,则应限制重型车辆通行。(3)水泥稳定土基层也可采用沥青乳液进行养护。(4)二灰基层宜采用泡水养护法,养护期应为14d。(5)石灰稳定土养护期间,不应过湿或忽干忽湿。
4. 关于工地焊接施工要点,叙述正确的有______。
A.工地焊接头应进行100%的超声波探伤,其中抽其20%进行X光探伤拍片检查,当有一片不合格时则对该焊缝进行100%的X光拍片,纵向加劲肋的对接接缝只做超声波探伤
B.当箱内采用CO
2
气体保护焊时,应采取通风防护安全措施
C.地焊缝焊接前应钢丝砂轮进行焊缝除锈,并在除锈后36h内进行工地焊接
D.焊接前应检查接头坡口、间隙和板面高低差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检查环境是否满足工地焊接的环境要求,如不满足应采取措施
E.箱内焊接须有通气排尘措施,钢桥上应有安全用电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A
B
C
D
E
BDE
5. 桥梁运营状况的主要监测内容包括______。
A.桥梁结构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及动力参数
B.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
C.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和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
D.桥梁所处环境条件
E.桥梁结构构件的耐久性
A
B
C
D
E
BCDE
[解析] 桥梁监测是通过对桥梁结构状态的监控与评估,为桥梁在特殊气候交通条件下或桥梁运营状况严重异常时触发预警信号,为桥梁维护、维修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监测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控:①桥梁结构在正常环境与交通条件下运营的物理与力学状态;②桥梁重要非结构构件(如支座)和附属设施(如振动控制元件)的工作状态;③结构构件耐久性;④桥梁所处环境条件。
6. 就一条省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来说,其计算机系统应包括______。
A.车道计算机系统
B.收费站计算机系统
C.路段分中心计算机系统
D.省收费结算中心计算机系统
E.监控分中心
A
B
C
D
E
ABCD
[解析] 一条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按其基本功能可分为计算机系统、收费视频监视系统、内部对讲系统、安全报警系统、电源系统等,并可根据需要增加计重系统、车牌自动识别装置等。计算机系统根据级别,可分为车道计算机系统、收费站计算机系统、路段收费分中心计算机系统。在省域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中,计算机系统还应包括省收费管理(结算)中心计算机系统。
7. 在封闭式收费系统中,下列选项中属于出口车道计算机系统设备的有______。
A.通行券读写装置
B.通行券发券装置
C.计重收费设备
D.收据打印机
E.费额显示器
A
B
C
D
E
ACDE
[解析] 车道计算机系统由车道控制机(含工控机和车道控制器)、收费员终端(显示器、专用键盘)、通行券发券装置(入口)、通行券读写装置(出口)、电动栏杆、车辆检测器、雨棚信号灯、车道通行信号灯、雾灯、声光报警器、手动栏杆、计重收费设备(出口)、收据打印机(出口)、费额显示器(出口)等设备、系统软件以及收费应用软件等构成。车道计算机系统通过广场以太网交换机与收费站监控室的以太网交换机相连构成收费站局域网。为了实现收费视频监视功能,还需在车道安装车道摄像机、收费亭摄像机、广场摄像机、数字图像叠加器、视频编码器等设备。
8. 某特大桥梁工程施工中,因责任过失而造成主体结构倒塌,负责对此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单位有______。
A.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
B.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C.县级交通主管部门
D.建设单位
E.施工单位
A
B
C
D
E
AB
[解析] 特大桥梁工程主体结构倒塌属于重大质量事故,负责对此质量事故进行调查处理的单位有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省级交通主管部门。
三、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题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10+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10+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
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
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
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
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Ⅴ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B段中前部分)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
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锚杆”方案。
问题:
1. 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
将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改正为:
1)预裂爆破的起爆顺序应为“周边眼→掏槽眼→辅助眼”。
2)光面爆破的钻眼工作量应为“小”。
3)预裂爆破的钻眼工作量应为“大”。
2. 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及断面说明理由。
不合理。理由:根据地质水文条件,有渗水,隧道前方有破碎带,全断面开挖振动大可能引发地质灾害。根据背景资料所给出的条件可知本隧道断面大于50m
2
,而围岩等级为Ⅲ级,全断面开挖对断面要求为50m
2
以下。
3. 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
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有:涌水、塌方、突泥、岩爆、突水、洞内泥石流、塌方冒顶等。
4. 该隧道施工中突然大量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可采取的辅助施工处理方法有超前钻孔和辅助坑道排水、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围岩预注浆、井点排水和深井降水。
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L合同段(K55+600~K56+600),主要为路基土石方工程,本地区岩层构成为泥岩、砂岩互层,抗压强度20MPa左右,地表土覆盖层较薄。在招标文件中,67%挖方为石方,填方路段填料由挖方路段调运,施工过程部分事件摘要如下:
事件1:施工单位在路段开工后发现,部分路段地基下面发现溶洞。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联合向建设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工程设计变更的建议。建设单位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及有关专家对溶洞处理进行了经济、技术论证,建议处理方案是对小型的溶洞直接用浆砌片石等回填密实,对大型溶洞采用桥梁跨越,由设计单位及时完成勘察设计,形成设计变更文件,变更后的造价超过施工图设计批准预算60万元,经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开始实施变更方案。
事件2:在填筑路堤时,施工单位采用土石混合分层铺筑,并用平地机整平每一层,最大层厚40cm,填至接近路床底面标高时,改用土方填筑。局部路段因地形复杂而采用竖向填筑法施工。
事件3:该路堤施工中,严格质量检验,实测了压实度、弯沉值、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边坡。
问题:
5. 背景材料中的“设计变更”,是否符合变更设计制度的要求?说明理由。
不符合。本变更因超过施工图设计批准预算,属于较大设计变更。对较大设计变更,正确的做法是:建议建设单位经审查论证确认后,向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公路工程设计变更的申请,省级交通主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是否同意开展设计变更的勘察设计工作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较大设计变更文件经建设单位审查确认后报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审查。较大设计变更文件由省级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交通部备案。
6. 指出事件2中施工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施工方法。
不应采用平地机整平。因含石量为67%,整平应采用大型推土机辅以人工进行。
不应采用竖向填筑法。土石路堤只能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
7. 指出事件3中路堤质量检验实测项目哪个不正确?还需补充哪个实测项目?
不应该实测弯沉值,还应实测平整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三、实务操作和案例分析题
1
2
3
4
5
6
7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