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法学基础理论、宪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属于法的指引作用的是______。
A.规定积极行为的义务
B.授予主体权利
C.放任主体为一定行为
D.禁止主体为一定行为
A
B
C
D
C
[解析] 法律指引作用的方式一般有三种:规定积极行为的义务,授予主体权利,禁止主体为一定行为。选项C正确。
2. 在我国,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的程序,创制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一般是指______制定的过程。
A.程序法
B.实体法
C.成文法
D.不成文法
A
B
C
D
C
[解析] 成文法是指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故又称“制定法”。我国是成文法国家。选项C正确。
3. 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人民法院起诉、应诉,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这一法律规范应属于______规范。
A.原则性
B.定义性
C.业务性
D.冲突性
A
B
C
D
C
[解析] 业务性规范是指专门规定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的规范。法律规范的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几个方面。选项C正确。
4. 我国《宪法》第26条第1款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该条文体现了国家政策,是典型的法律规则
B.该条文既是法律原则,也体现了国家政策的要求
C.该条文是授权性规则,规定了国家机关的职权
D.该条文没有直接规定法律后果,但仍符合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
A
B
C
D
B
[解析] 法律规则的逻辑结构,是指法律规则诸要素的逻辑联结方式,法律规则均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法律原则,是为法律规则提供某种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的、指导性的价值准则或规范,是法律诉讼、法律程序和法律裁决的确认规范。“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缺乏法律后果这个构成要件,所以不是法律规则,而是法律原则。该条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是政策性原则而非公理性原则,该原则的内容是义务性原则,而非授权性原则,选项B正确。
5. 对法律汇编与法典编纂之间区别的理解,可以有多种角度。下列表述中准确地揭示了二者之间区别的是______。
A.法律汇编既可以由个人进行,也可以由社会团体乃至国家机关进行;法典编纂只能由国家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进行
B.法律汇编是为了形成新的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法典编纂是将不同时代的法典汇编成册
C.法律汇编可以按年代、发布机关及涉及社会关系内容的不同,适当地对汇编的法律进行改变;法典编纂不能改变原来法律规范的内容
D.法律汇编不属于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法典编纂是一种在清理已有立法文件基础上的立法活动
A
B
C
D
D
[解析]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形式主要有两种:法律汇编、法典编纂。法律汇编是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排列并汇编成册。这种汇编并不改变规范性文件的内容,因此,它并不是制定法律而仅是一项技术性整理和归类活动。法律汇编的种类很多,有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官方的法律汇编主要是由各级法的创制机关汇编的法律;非官方的法律汇编通常是由有关国家机关、大学、研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根据工作、学习或教学科研的需要而汇编的。法典编纂,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或某类法律的全部规范性文件加以整理、补充、修改,或者在此基础上编制一部新的系统化的法律。因此,法典编纂不同于法律汇编,它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而是制定法律的活动。选项D正确。
6. 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______裁决。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地方政府
A
B
C
D
C
[解析] 根据《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1)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选项C正确。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______通过。
A.出席会议代表的过半数
B.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C.全体代表的1/2以上
D.全体代表的2/3以上
A
B
C
D
B
[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是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选项B正确。
8. 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通常称为______。
A.法的制定
B.法律适用
C.法的遵守
D.法律监督
A
B
C
D
A
[解析] 法律制定,又称立法,广义的法律制定泛指有关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补充、废止规范性文件的活动。狭义的法律制定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修改、补充、废止基本法律和法律的活动。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
9. 我国《立法法》规定,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这一规定符合立法应当遵循的______原则。
A.统一
B.民主
C.科学
D.独立
A
B
C
D
C
[解析] 《立法法》根据我国长期立法实践的经验规定了我国法律制定的原则。包括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民主的原则和科学的原则。其中科学的原则又包括:立法应当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选项C正确。
10. 以下选项中,______部门属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法律部门。
A.刑法
B.合同法
C.仲裁法
D.行政法规
A
B
C
D
A
[解析] 我国法律体系可以划分为以下基本法律部门:宪法部门、行政法部门、刑法部门、民商法部门、经济法部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部门、军事法部门、程序法部门。选项BC属于民商法部门、程序法部门的具体法律,选项D属于法律渊源。选项A正确。
11. 在我国______年《宪法修正案》中,“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原则载入《宪法》。
A.1988
B.1993
C.1999
D.2004
A
B
C
D
D
[解析] 2004年宪法修正案直接修改为“公民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选项D正确。
12. 下列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______。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由此可知,环境权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选项A正确。
13. 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______。
A.出版自由
B.宗教信仰自由
C.平等权
D.人身自由权
A
B
C
D
A
[解析] 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3)批评建议权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选项A正确。
14. 根据现行《宪法》规定,关于公民社会经济权利和自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
A.劳动、受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B.休息权的主体是全体公民
C.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未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D.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
B
C
D
D
[解析] A项中,劳动、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服兵役明显是公民的义务而非权利,所以A项是错误的。《宪法》第4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可见休息权的主体是劳动者而非全体公民,所以B项也是错误的。《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所以C项也是错误的。2004年《宪法修正案》第24条和《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所以D项是正确的。
15. 根据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遭受自然灾害时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B.我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其出版自由也被剥夺
C.我国公民有信仰宗教与公开传教的自由
D.我国公民有任意休息的权利
A
B
C
D
B
[解析] (1)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选项A错误。(2)根据《刑法》第54条规定,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3)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4)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选项B正确。(3)《宪法》没有规定我国公民有公开传教的自由。选项C错误。(4)劳动者根据国家法律和制度的有关规定享有休息权。选项D错误。
16. 关于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
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
B.宪法规定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D.同社会经济权利一样,文化教育权利属于公民的积极收益权
A
B
C
D
D
[解析] (1)《宪法》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选项A正确。(2)公民享有的文化教育权利是宪法规定的,是公民的基本权利。选项B正确。(3)《宪法》第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国家对于从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其他文化事业的公民的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工作,给以鼓励和帮助。选项C正确。(4)除财产权和继承权外,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都属于公民的积极受益权,即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国家提出请求、国家也应积极予以保障的权利。选项D错误。
17.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根据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多项职权,但下列哪一职权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______。
A.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B.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置
C.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D.审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预算部分调整方案
A
B
C
D
B
[解析] 《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十二)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所以B项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而不是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的范围。所以,选项B正确。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由______机关批准生效的。
A.国务院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国家主席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宪法》第67条第14项的规定,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选项C正确。
19.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下列有关全国人民代表专门委员会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非常设机关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负责审议与其职权有关的法律草案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主席团在代表中提名,大会通过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只能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的议案
A
B
C
D
C
[解析] (1)根据《宪法》第70条的规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属于常设机关,因此选项A错误;(2)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7条第3款,法律草案由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其他专门委员会就有关的法律草案向法律委员会提出意见,选项B错误;(3)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5条第3款,选项C正确;(4)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7条第1款第1项,专门委员会不仅能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交付的议案,而且能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选项D错误。
20.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家主席职权的有______。
A.制定法律
B.根据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
C.向全国人大提名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D.代表国家接受外国使节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宪法》的规定,国家主席的职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定,派遣和召回驻外全权代表,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制定法律的职权是全国人大的职权。选项A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
1. 在我国,狭义法律的概念涵盖了______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全国人大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最高人民法院
A
B
C
D
BC
[解析] 从形式上,对法律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的法律:在我国,它包括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及某些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等;狭义上的法律:在我国,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选项BC正确。
2. 下列有关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
A.不成文法大多为习惯法
B.判例法尽管以文字表述,但不能视为成文法
C.不成文法从来就不构成国家的正式法源
D.中国是实行成文法的国家,没有不成文法
A
B
C
D
CD
[解析] (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的区分在于创制方式和表现形式。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条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因此,选项AB正确。(2)判例法可以成为国家的正式渊源,比如判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就属于正式渊源,而且是其主要渊源。选项C错误。(3)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是成文法,但也存在习惯法,在香港特区存在判例法。选项D错误。
3. 下列法律中,属于实体法的有______。
A.民法
B.刑法
C.刑事诉讼法
D.民事诉讼法
A
B
C
D
AB
[解析] 实体法主要是规定和确认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责的法律,通常表现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主要是规定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责得以履行的法律,通常表现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选项AB正确。
4. 相对确定的规范依照适用法的机关自由裁量的限度,可以分为______。
A.禁止性规范
B.选择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情况性规范
A
B
C
D
BD
[解析] 相对确定性规范可以分为:(1)必择其一的规范即选择性规范(如《刑法》第27条第2款);(2)任选的规范(如《刑法》第37条);(3)情况性规范(如《民事诉讼法》第104条)。选项BD正确。
5. 下列关于法律规范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B.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包括可为、应为和勿为三种模式
C.法律规范中的假定包括行为主体的条件和法律规则的适用条件
D.将法律规范的三个构成要素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中的现象较为常见
A
B
C
D
ABC
[解析] 在立法实践中,将一个逻辑性规范的三个构成因素规定在一个法律条文中的现象为数极少。最常见的情况是将假定、处理规定于一个条文,制裁措施却规定在另外的条文中。选项D错误,选项ABC正确。
6. 冲突性规范是指在法律、条约或国际惯例中规定的,在处理国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当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相互抵触时,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的规范。又称为______等。
A.法律选择规范
B.抵触规范
C.间接规范
D.直接规范
A
B
C
D
ABC
[解析] 冲突性规范又称“法律选择规范”“抵触规范”或“间接规范”等,是指在法律、条约或国际惯例中规定的,在处理国际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当有关国家的法律规定相互抵触时,应当适用哪一国法律的规范。选项ABC正确。
7. 下列选项中,______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A.宪法
B.行政法规
C.行政法
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A
B
C
D
ABD
[解析]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主要有:宪法;法律,在这里指狭义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特别行政区的法;军事法规和军事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注意区别法律渊源与法律部门的内容。行政法属于法律部门,宪法既是法律部门,又是我国的法律渊源。选项ABD正确。
8. 关于非正式法律渊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
A.它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B.它可以弥补正式法源的漏洞
C.它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司法机关不能以它作为裁判案件的理由
D.它具有法律意义
A
B
C
D
ABD
[解析] 非正式的法律渊源,是指不具有明文规定的法律效力,但具有法律说服力并能够构成法律人的决定的大前提的准则来源的那些资料,如公共政策、理性原则、正义标准、社会思潮、道德习惯、学说、法理等。选项C错误。
9.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方式包括______。
A.法规汇编
B.法规注释
C.法典编纂
D.法学词典撰写
A
B
C
D
AC
[解析] 其方式有三种:(1)法规汇编,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依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2)法典编纂,是指对规定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而同属于某一部门法的现行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制具有特定结构的、统一的部门法典的活动。法典编纂是国家的重要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进行。(3)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在职权范围内,按照一定的方法,对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是否继续适用或是否需要修改、补充、废止的专门活动。选项AC正确。
10. 关于法律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法律原则一般不设定具体的行为模式
B.法律原则对制定法律具有指导意义
C.法律原则对法律适用具有指导意义
D.法律原则不能作为法官判案的依据
A
B
C
D
ABC
[解析] (1)法律原则往往比较抽象,不具备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它不预先设定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只对人的行为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A正确。(2)法律原则的功能:法律原则对制定法律具有指导意义,法律原则对于法律适用具有指导意义,法律原则有时可以直接作为判案的依据。选项BC正确,选项D错误。
11. 宪法之所以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取决于______。
A.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B.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C.宪法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D.宪法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
A
B
C
D
ABC
[解析]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1)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和任务。(2)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具有三层含义:一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要依据宪法制定,是宪法的具体化;二是一切规范性文件都不能和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三是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以及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3)宪法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注意理解区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具有三层含义的区别。选项ABC正确。
12. 国家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包括______。
A.国体
B.政体
C.国家管理形式
D.国家结构形式
A
B
C
D
CD
[解析] 国家形式是指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包括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选项CD正确。
13. 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分为______两大类。
A.君主制
B.内阁制
C.共和制
D.总统制
A
B
C
D
AC
[解析] 政权组织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君主制和共和制。共和制政体包括内阁制和总统制。选项AC正确。
14. 公民的三大基本权利是______。
A.生命权
B.自由权
C.平等权
D.财产权
A
B
C
D
ABD
[解析]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并称为公民的三大基本权利。选项ABD正确。
15. 根据《宪法》的规定,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的政治自由的是______。
A.言论自由
B.出版自由
C.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D.宗教信仰自由
A
B
C
D
ABC
[解析] 政治自由是指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公民的政治自由包括: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自由。而宗教信仰并不属于政治的范畴,因此宗教信仰自由不是政治自由。所以选项ABC正确。
16. 根据《宪法》规定,下列权利中属于公民享有的监督权的是______。
A.罢免权
B.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C.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D.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A
B
C
D
CD
[解析] 选项A不属于监督权。选项B不属于监督权,属于政治自由。选项CD正确。监督权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的权利,其内容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和申诉权。
17. 下列有关我国公民权利的表述符合《宪法》规定的是______。
A.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
B.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C.任何国家机关在接到公民提出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后,都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D.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造成损失的,受害人有依法请求赔偿的权利
A
B
C
D
ABD
[解析] 《宪法》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因此C项应予排除。综上,选项ABD正确。
18.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主要包括______。
A.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C.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D.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A
B
C
D
ABC
[解析] 根据宪法规定,人身自由权包括:(1)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2)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4)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属于公民的政治权利。选项ABC正确。
19. 下列选项中,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是______。
A.劳动的权利
B.物质帮助权
C.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受教育的权利
A
B
C
D
AD
[解析] 劳动和受教育的权利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义务。选项AD正确。
20.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下列社会经济权利、文化教育权利中,不属于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国家提出请求的权利的是______。
A.受教育权
B.财产权
C.继承权
D.劳动权
A
B
C
D
BC
[解析] 社会经济权利是指公民根据宪法规定享有的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的权利,是公民实现基本权利的物质上的保障。文化教育权利则是公民根据宪法规定,在教育和文化领域享有的权利和自由。除财产权利和继承权外,公民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权利都属于公民的积极受益权,即公民可以积极主动地向国家提出请求。选项BC正确。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