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4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7. 某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测得某碎石土的重型动力触探的实测值为22击,其杆长为6.0m,该碎石土的密实程度应为
。
A B C D
C
[解析] 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第3. 3. 8条表3. 3. 8-1和附录B确定如下
锤击数修正参数a=0.85-

(0.85-0.83)=0.842
N
63.5=aN'
63.5=0.842×22=18.5击
(C)正确;
9. 黏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
u=40kPa,则下述该黏性土的黏聚力的试验结果中
与上述试验结果是有明显矛盾的。
- A.c=25kPa
- B.c=20kPa
- C.c=15kPa
- D.c=10kPa
A B C D
A
[解析] 只有当内摩擦角

≈0时,c=

q
u成立,而当

≠0时,c<

q
u恒成立。

10. 某软土地区表层有2.0m厚的黏土硬壳层,黏土的重度为γ
1=18kN/m
3,液性指数I
L=0.3,黏聚力c
K1=20kPa,下面是深厚的软土层,固结快剪测得的黏聚力为c
K2=18kPa,快剪试验测得的黏聚力c
K2=15kPa,重度γ
2=18kN/m
3,路堤填土压实后的重度γ=20kN/m
3,黏聚力为25kPa,在该场地快速填筑路堤的临界高度(或极限高度)为
。
A B C D
C
[解析] 据《公路设计手册·路基》第二版P342页计算如下:
软黏土的强度参数应取快剪时的黏聚力即不固结不排水抗剪强度值,c
K=15kPa,极限高度H
c为
H
C=N
s
+0.5H=5.52×

+0.5×2=5.14m
其中:H
C为快速填筑路堤的临界高度;
N
S为稳定因数,可取5.52;
c
K为软土的快剪黏聚力;
γ为路基填土的重度;
H为硬壳层的厚度。
[点评] 该知识点是以往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主要考察软土地区快速填筑路堤时参数的选择及临界高度的计算等。
13. 判定土的渗透变形的类型时,应根据土的细粒颗粒含量的多少判定,下述
不应作为细粒颗粒的含量。
(A) 对连续级配土粗粒和细粒的界限粒径d
f以下面公式计算d
f=

(B) 对不连续级配土,级配曲线上至少有一个以上的粒径级的颗粒含量小于或等于3%的平缓段,粗细粒的区分粒径d
f以平缓段粒径级的最大和最小粒径级的平均粒径区分
(C) 对(B)中的情况也可取平缓段的最小粒径作为粗细粒的区分粒径d
f (D) 取0.1mm或0.074mm或0.005m作为粗细粒的区分粒径
A B C D
D
[解析] 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99)第M. 0. 2条(D)不正确。
14. 某水利工程进行钻孔压水试验,试验记录如下表,采用压力计测量水压力,压力计连接在与试验段相连的测压管上。压力表至地面高度为1.5m,地下水位埋深为8.5m,地下水为潜水,试验段在孔底,孔深20m,止水塞位置在15m处,该段的透水率是
Lu。
加压次序 | 1 | 2 | 3 | 4 | 5 |
压力值(MPa) | 0.2 | 0.5 | 0.9 | 0.5 | 0.2 |
稳定流量(L/min) | 31.3 | 59.2 | 162.7 | 59.2 | 31.2 |
A B C D
B
[解析] 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1003~1009页计算,压力计算零线取在地下水位处压力表中心至压力计算零线间水柱高为1.5+8.5=10m
试段压力P=P
P+P
Z=0.9+10×10/1000=1MPa
q=

=32.54(Lu)
答案(B)正确
21. 下述对莫尔圆和莫尔强度曲线的说法中
是不正确的。
(A) 莫尔圆上的点的坐标与土体中的不同截面的应力状态是一一对应的
(B) 当剪应力为。时所对应的点即代表主应力,主应力间的夹角一般为90°,代表主应力的点均在口轴上
(C) 莫尔圆的圆心在口轴上坐标为(

,0)半径为

(D) 莫尔曲线与莫尔圆相切时土体即发生破坏,这时破坏面上的剪应力值最大
A B C D
D
[解析] 莫尔圆中,剪应力最大的截面为与主应力夹角为45°的截面,而破坏面与主应力σ
1的夹角为45°+

/2,与主应σ
3的夹角为45°-

/2,见下图。

24. 按莫尔库仑抗剪强度理论,下述说法中
含有不正确内容。
(A) 土体剪切时莫尔圆与抗剪强度相切的点代表剪切破坏面的应力状态,这一点的剪应力恒小于土体内的最大剪应力
(B) 有效应力状态下测得的内摩擦角

,一般大于总应力下测得的内摩擦角
(C) 主应力的大小对莫尔强度包线形状是有影响的,当主应力较小时c值较小,

值较大,当主应力较大时,c值较大,

值较小,因此,莫尔强度包线一般呈向下凹的曲线,前段陡,后段缓
(D) 莫尔圆与莫尔强度包线不可能出现“相割”的情况,即莫尔强度包线不可能成为莫尔圆的割线
A B C D
A
[解析] 当

角等于0时,破坏面与主应力的夹角为45°,而破坏面上的剪应力与剪应力的最大值相等。
28. 如基础底面压力分布恰好为三角形分布时,即p
min=0其抗倾覆稳定性系数应为
。
(A)

(B) 1 (C) 2 (D) 3
A B C D
D
[解析]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 2. 2条及5. 4. 1条计算。
3a=b
a=b/3
e=b/2-b/3=

K
C-M
R/M
S=N·

/N·e=

=

=3
答案(D)正确。

31. 某场地为黏性土地基,采用砂石桩进行处理,砂石桩直径为0.5m,面积置换率为0.30,则一根砂石桩承担的处理面积为
。
- A.0.6m2
- B.0.65m2
- C.0.7m2
- D.0.75m2
A B C D
B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第8. 2. 2条计算
解法一:A
e=A
p/m=(

×0.5
2)/0.3=0.654m
2 解法二:d
e=

=0.5/

=0.91287m
A
e=

=

×0.91287
2=0.654m
2 答案(B)正确
35. 某建筑场地为液化粉砂土地基,0~8m为液化层,8.0m以下为非液化层,为消除液化性,拟采用砂石桩法对建筑物场地进行满堂处理,正方形布柱,桩径0.5m,桩距1.5m,桩长8.0m,建筑物基底尺寸为20m×60m,处理该场地需要
根桩。
A B C D
B
[解析]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 79—2002)第7. 2. 8条,第8. 2. 2条,第8. 2. 4条计算,处理范围取基底尺寸外各5.0m则处理的面积为
A=(20+2×5)×(60+2×5)=2100m
2 d
e=1.13S=1.13×1.5=1.695
A
e=

=

×1.6952=2.255m
2 n=A/A
e=2100/2.255=931.3根
答案(B)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