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一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4,将答案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最佳管理的园区网通常是按照分级模型来设计的。在分级设计模型中,通常把网络设计分为3层,即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图1-1所示的是某公司的网络拓扑图,但该公司采用的是紧缩核心模型,即将核心层和汇聚层由同一交换机来完成。 1. 在分级设计模型中,核心层的的目的是
1 ,其主要工作是
2 。因此核心层必须具有
3 及
4 ,并提供故障隔离功能,具有迅速升级能力和
5 以及好的可管理性等。
(1)高速数据交换 (2)交换数据包 (3)高可靠性 (4)冗余性 (5)较少的时延
在分级设计模型中,核心层的的目的是高速数据交换,其主要工作是交换数据包。因此核心层必须要有高可靠性及冗余性,并提供故障隔离,具有迅速升级能力和较少的时延,以及好的可管理性等。
2. 公司网络中的设备或系统应放在DMz中的有
2 ,应放在内网中的有
3 。
2 3 备选答案为:
A存储商业机密的数据库服务器
B邮件服务器
C存储资源代码的PC机
D应用网关
E存储私人信息的PC机
F电子商务系统
(6)BDF (7)ACE
该公司的防火墙的结构应当属于屏蔽子网结构。在这个结构中,DMZ(非军事区)是周边防御网段,它受到安全威胁不会影响到内部网络,是放置公共信息的最佳位置,通常把WWW、FTP、电子邮件等服务器都存放在该区域。 要保证公司的商业机密避免外部网络的用户直接访问,同时避免内部网络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所有有商业机密的数据库服务应该放在内部网络中,确保安全。同样的道理,那些存储代码的PC机和存储私人信息的PC机也要放在内部网络中。而邮件服务器、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网关等,既要内部主机可以访问,又要外部网络的用户可以访问,并且要保证安全,所以它们可以放在DMZ。
3. 在图3-1中,两台三层交换机4507R互为备份,它们之间是通过多条双绞线连接,构成了网络环路,但不会产生广播风暴而影响网络的稳定性,是因为
3 。如果希望在这多条双绞线中既要实现链路冗余,又要实现负载均衡,可通过
4 、
5 、
6 实现。
(8) 生成树协议STP (9)修改VLAN的pott-priority(端口优先级) (10)修改端口的STP路径值(cost) (11)端口聚合技术
由于交换机中都运行了生成树协议STP,若出现环路时,STP会自动将一些端口阻断,从而形成了一个没有环路的树。要实现负载均衡,可以通过修改VLAN的port-priority(端口优先级)来实现,也可以修改端口的STP路径值(cost),使不同VLAN的生成树一样,从而实现负均衡。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端口聚合技术,将多条链路看成一条链路。
4. 在分级设计模型中,路由功能主要由
层来完成。
汇聚层
核心层的功能主要是实现骨干网络之间的优化传输,骨干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可靠性和高速的传输。网络的控制功能最好尽量少在骨干层上实施。汇聚层的功能主要是连接接入层节点和核心层中心,需要将大量低速的链接(接入层设备的链接)通过少数宽带的链接接入核心层,以实现通讯量的收敛,提高网络中聚和点的效率,同时减少核心层设备可选择的路由路径的数量。并可以汇聚层为设计模块,实现网络拓扑变化的隔离,增强网络的稳定性。接入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由此可见,路由功能主要由汇聚层来完成。
试题二 试题二
认真阅读下列说明信息,回答问题1至问题5。
[说明]
在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中,每台主机都有一个IP地址,根据获得IP地址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静态IP和动态IP。例如:用宽带入网,会有一个固定的IP地址,每次连入Internet,你的IP地址都一样。而用拨号上网,每次连入Internet时都能从ISP那里获得一个IP地址且每次所获得的可能不同,这是因为有DHCP服务器的存在。在 Linux中建立DHCP服务器的配置文件是dhcpd.conf,每次启动DHCP服务器都要读取该文件。下面是一个dhcpd.conf文件的实例:
1 default-lease-time 1200;
2 max-lease-time 9200;
3 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
4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92.168.1.255;
5 option routers 192.168.1.254;
6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92.168.1.1,192.168.1.2;
7 option domain-name "abc.com";
8 sub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9 {
10 range 192.168.1.20 192.168.1.200;
11 }
12 host fixed {
13 option host-name "fixed.abc.com";
14 hardware ethernet 00:"A0:78:8E:9E:AA;
15 fixed-address 192.168.1.22;
16 }
1. [问题1]
该DHCP服务器可分配的IP地址有多少个?
[问题1] 181个
[分析]
本题测试Linux中DHCP服务器的安装和配置的概念和知识。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是一个简化主机IP地址分配管理的TCP/IP标准协议。可以利用DHCP服务器管理动态的IP地址分配及其他相关的环境配置工作(如:DNS、 WINS、Gateway的设置)。DHCP可以使客户端自动从服务器得到—个IP地址。Linux是一种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在Linux中可以安装高性能的DHCP服务器。
当DHCP启动时,TCP/IP初始化并且向客户端发送一个DHOP DISCOVER的报文向DHCP服务器申请一个IP。DHCP服务器收到DHCP DISCOVER报文后,它将从客户端主机的地址池中为它提供一个尚未被分配的IP地址。该报文信息被返回到上述主机。客户端随后发出一个包含有DHCP服务器提供IP地址的DHCP REQUESST报文。 DHCP服务器向客户端发回一个含有原被发出IP地址及其分配方案的应答报文。DHCP服务器提供给客户端的IP地址是有时间限制的,DHCP客户端要想继续使用这个IP地址,必须在租用期到来时对它进行更新和续借。在Linux中建立DHCP服务器的配置文件是dhcpd.conf,每次启动DHCP服务器都要读取该文件。下面是原试题给出的 dhcpd.conf文件实例及其说明:
default-lease-time 1200;
#设置默认的IP租用时间,这里给出的租用期限为1200秒,一般常用的是86400秒(24小时);
max-lease-time 9200;
#设置最大租用期限为9200秒;
option subnet-mask 255.255.255.0;
#设置于网掩码为 255.255.255.0;
option broadcast-address 192.168.1.255;
#设置网络广播号为 192.168.1.255;
option routers 192.168.1.254;
#指明作为网关的路由器地址为 192.168.1.254;
option domain-name-servers 192.168.1.1, 192.168.1.2;
#指明DNS服务器的IP地址。这里有两个DNS服务器,IP地址分别为192.168.1.1和192.168.1.2
option domain-name "abc.com";
#指明DNS域名为 "abc.com";
subnet 192.168.1.0 netmask 255.255.255.0
#设置可分配的IP地址所在的子网;
{
range 192.168.1.20 192.168.1.200;
#设置可分配的IP地址池,这里有181个可分配的IP地址;
host fixed {
#设置固定IP地址;
option host-name "fixed.abc.com";
#定义主机域名为 "fixed.abc.com";
hardware ethernet 00:A0:78:8E:9E:AA;
fixed-address 192.168.1.22;
#为MAC地址为"00:A0:78:8E:9E:AA"的主机分配固定IP地址"192.168.1.22";
}
另外,为了使DHCP服务器能为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的主机服务,还应该在Linux操作系统的服务器中加上一条255.255.255.255的路由(因为Windows平台的主机都是以广播方式搜索DHCP服务器)。为了以后每次启动时能够自动执行,可以在Linux下的/etc/rtc.d/rc.local文件中加入以下的一条命令:
route add-host 255.255.255.255 dev eth0
2. [问题2]
该DHCP服务器指定的默认网关、域名及指定的DNS服务器分别是什么?
[问题2] 该DHCP服务器指定的默认网关是:192.168.1.254; 域名是:abc.com; 指定的DNS服务器是:192.168.1.1和192.168.1.2。
3. [问题3]
该配置文件的12~15行实现什么配置功能?
[问题3] 为网卡的MAC地址是“00:A0:78:8E:9E:AA”的客户端主机所分配固定IP地址: 192.168.1.22。 为该客户分配主机域名:"fixed.abc.com"。
4. [问题4]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DHCP客户端“Internet协议(TCP/IP)属性”配置界面如下图所示。在此界面中,客户端应如何配置?
[问题4] 在此界面中客户端点选“自动获得IP地址”选项。
5. [问题5]
Windows操作系统下通过什么命令可以知道本地主机当前获得的IP地址?
[问题5] 通过命令“ipconfig/all”可以得到客户端TCP/IP当前的详细配置信息(答ipconfig也给分)。
试题三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7。
[说明]
在IMail管理器中,选中MailUser邮件主机,然后在它右边的面板中选中General选项卡,出现邮件主机的配置窗口如图3-1所示。
如果在IMail管理器中,选中Userl用户,然后在它右边的面板中选中General选项卡,则邮件主机用户的配置窗口如图3-2所示。
1. [问题1]
限制MailUser邮件主机里每个用户的邮箱大小不超过10MB,如何配置?
将图3-1所示Default Max Mailbox Size的值配置成10485760(注:若答10000000也对)。
[问题1][分析]在IMail管理器中可以为虚拟邮件主机上的所有用户的邮箱输入默认的参数,如默认的最大的邮箱容量(也就是一个用户邮箱中所有邮件大小总和的最大值)、默认的最大的邮件数量(用户在邮箱中允许建立的总邮件个数)等,这些参数适用于虚拟邮件主机上的所有用户。也可以通过配置一个虚拟邮件主机的具体用户的相关参数为该用户的邮箱大小和邮件个数进行特定配置。在实际应用中,一个用户邮箱的最大值(用字节表示),如果用户邮箱中的所有邮件大小之和已达到或接近最大值,那么任何发往该用户的超过邮箱大小的新邮件都将被退回到寄件人。若输入零则为不限制该用户邮箱的大小。
2. [问题2]
限制MailUser邮件主机里最多允许有2000个邮件用户,如何配置?
将图3—1所示MaxUsers灼值配置成2000。
[问题2][分析]在IMail管理器中可以为虚拟邮件主机配置最大的用户个数。也既在这个虚拟邮件主机中允许注册的最大用户个数。输入零为注册的用户个数不受限制。
3. [问题3]
限制MailUser邮件主机里所有用户接收的单个邮件的大小不超过5MB,如何配置?
将图3-1所示Single Message Max Size的值配置成5242880(注:若答5000000也对)。
[问题3][分析]限制MailUser邮件主机里所有用户接收的单个邮件的大小不超过 5MB,可以配置单一邮件的最大值。默认发送到服务器的单一邮件的最大值(用字节表示)。如果一个信息超过那个最大值,它会被退回到寄件人。输入零为无限的大小。
4. [问题4]
限制MailUser邮件主机里每个用户邮箱里所能存放的最多邮件数量不超过20个,如何配置?
将图3-1所示Default Max Messages的值配置成20。
[问题4][分析]限制MmlUser邮件主机里每个用户邮箱里所能存放的最多邮件数量不超过20个,可以配置默认的最大的邮件数量(总数为在信箱中建立的所有的用户邮件)。如果超过最大值,则任何用户的新邮件都将被退回到寄件人。输入零为无限的大小。
5. [问题5]
如何暂时禁用某个用户账号?
选定相应用户名,进入图3-2对话框,选中所对应的Account Access Disabled复选框,单击“应用”按钮。
[问题5][分析]暂时禁用某个用户账号可以通过设置Account Access Disabled选项,该项允许在不改变用户密码或者将其移除系统的情况下,禁用该用户账号。
6. [问题6]
IMail安装完成后,系统自动建立了一个名为root的用户,在默认情况下root用户是个失效的账号,如何设置使其生效?
在IMail管理器中,选定root用户,并在它右边的面板中选General选项卡,将复选框Account Access Disabled前的对勾去掉,单击“应用”按钮。
[问题6][分析]系统基于安全的考虑,默认地把root用户设置为一个失效的账号。要使它生效,需在IMail管理器里选中它,选右边面板中的General,取消该选项卡下 Account Access Disabled选项的选取,再单击“应用”按钮即可。
7. [问题7]
如何设定邮件自动转发?如果向多个邮件地址进行邮件自动转发,如何设置?
在图3-2的Forward文本框中输入欲转发到的目标地址即可,多个转发地址间用英文逗号分隔。
[问题7][分析]Imail服务器能够设置成自动转发一个用户的邮件给另一个用户账号(用户也能够在目录页上选择“改变邮件转发信息”来设置网络信息中的转发)。如果要将一个用户的邮件发送到另一个在同一主机上的用户,输入简单用户ID(用userid代替userid@domain.com)即可。如果要把用户的邮件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上,则需输入一个完整的邮件地址(userid@domain.com)在用户的邮箱中保留一个副本,同时转发一个副本给另一个用户。在地址前加上一个句号和一个逗号(。,)使用该格式:。, userid@host.domain。转发给多个用户时,用逗号分隔每个邮件地址。
试题四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对应的解答栏内。
[说明] 某公司总部和分支机构的网络配置如图4-1所示。在路由器R1和R2上配置IPSec安全策略,实现分支机构和总部的安全通信。 1. [问题1]
图4-2中(a)、(b)、(c)、(d)为不同类型IPSec数据包的示意图,其中
1 和
2 工作在隧道模式:
3 和
4 支持报文加密。
(1)、(2) c、d (顺序可交换) (3)、(4) b、d (顺序可交换)
[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在路由器上配置IPSec安全策略的实际操作能力。考点涉及到IPSec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配置命令。 考查IPSec的基本概念,IPSec支持认证头(AH)协议和封装安全有效载荷(ESP)协议,其中认证头协议仅支持认证,不支持加密;封装安全有效载荷协议既支持认证又支持加密。IPSec有两种工作模式,分别是传输模式和隧道模式,工作在传输模式时,AH或ESP被插入到IP头和有效载荷之间;工作在隧道模式时,在AH或ESP前面会生成一个新的IP头。从图4-2中可以看出,(a)、(c)支持的是AH协议,(b)、(d)支持的是ESP协议,(a)、(b)工作在传输模式,(c)、(d)工作在隧道模式。所以(1)、(2)答案为c和d;(3)、(4)答案为b和d。
2. [问题2]
下面的命令在路由器R1中建立IKE策略,请补充完成命令或说明命令的含义。
R1 (config) # crypto isakmp policy 110 进入ISAKMP配置模式
R1 (config-isakmp) # encryption des
2 R1 (config-isakmp) #
3 采用MD5散列算法
R1 (config-isakmp) # authentication pre-share
4 R1 (config-isakmp) # group 1
R1 (config-isakmp) # lifetime
5 安全关联生存期为1天
(5)加密算法为DES (6)hash md5 (7)认证采用预共享密钥 (8)86400
[分析] 考查IKE策略的建立步骤和命令。配置IKE的策略配置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 加密算法encryption默认DES。 ● 散列算法hash默认SHA。 ● 密钥交换group默认1。 ● 验证方法authentication默认rsa-si,如果使用pre-share则在路由器中配置key。 ● IKE SA生命周期lefttime默认86400s(1天)。 空(5)对应命令的解释为“加密算法为DES”;空(6)提示要求采用MD5散列算法,对应命令为“hash md5”;空(7)对应命令为采用预共享密钥认证;空(8)要求安全关联生存期为1天,对应命令为lifetime 86400(单位为秒:1天=24×3600秒)。
3. [问题3]
R2与R1之间采用预共享密钥“12345678”建立IPSec安全关联,请完成下面配置命令。
R1 (config) # crypt isakmp key 12345678 address
R2 (config) # crypt isakmp key 12345678 address
(9)172.30.2.2 (10)172.30.1.2
[分析] 考查预共享密钥的设置,在路由器R1与R2之间需要分别配置对方的预共享密钥,路由器R1与R2的对方分别是R2和R1,所以(9)、(10)分别是R2和R1的IP地址172.30.2.2和172.30.1.2。
4. [问题4]
完成以下ACL配置,实现总部主机10.0.1.3和分支机构主机10.0.2.3的通信。
R1 (config) # access-list 110 permit ip host
4 host
5 R2 (config) # access-list 110 permit ip host
6 host 10.0.1.3
(11)10.0.1.3 (12)10.0.2.3 (13)10.0.2.3
[分析] 考查ACL配置,为了实现10.0.1.3和10.0.2.3的通信,需要分别在路由器 R1和R2上作相应的AC1配置,R1的配置为允许10.0.1.3到10.0.2.3的IP包,R2的配置为允许10.0.2.3到10.0.1.3的IP包。根据扩展ACL配置命令语法: Router (config) #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permit | deny} protocol [source source-wildcard destination destination-wildcard] [operator port] [established] [log] 空(11)为源主机IP地址10.0.1.3,空(12)为目标主机IP地址10.0.2.3,空(13)为源主机IP地址10.0.2.3。
试题五 阅读以下关于RIP动态路由配置的技术说明,结合网络拓扑图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某大学城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如图7-18所示,图中路由器R1、R2,R3均运行基于距离矢量算法的RIP路由协议,并且图中给出了路由器R1、R2、R3各端口的IP地址信息。
1. 【问题1】
结合图7-18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图,将以下路由器R1配置信息中
~
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实现路由器R1的正确配置。
Router>en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 config terminal (进入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
R1 (config) # no logging console
R1 (config)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R1 (config-if) # ip addtess 192.168.100.1 155.255.255.0
R1 (config-if) #
R1 (config) # interface sellal 0 (进入端口S0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
(设置当前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no shutdown
R1 (config-if) #
R1 (eonfig-if) # ip address 192.168.65.2 255.255.255.0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
R1 (config-if) # exit (退出当前端口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 #
R1 (config) #
R1 (config-router) #
R1 (conhg-router) # network 192.168.65.0
R1 (config-router) # network 192.168.67.0
R1 (config-router) # end (退出回到特权模式)
R1#
(将配置信息保存到非易失性RAM中)
(1) hostname R1 (2) no shutdown (3) R1 (config-if)# exit (4) 192.168.67.1 255.255.255.0 (5) interface serial 1 (6) ip routing (7) router rip (8) network 192.168.100.0 (9) copy run start
这是一道将RIP路由协议配置与推理填空相结合的题目。其解题思路是先粗略浏览一下网络拓扑图及路由器R1已给出的配置信息;再重点推敲试题中(1)~(9)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以下给出题目中路由器R1所有配置命令的完全解释,其中带下划线的配置语句为所对应空缺处的答案。 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Router# conf terminal (进入配置模式) Router (config) # hostname R1 (设置主机名为R1) R1 (config) # no logging console (避免大量的端口状态变化信息、报警信息影响配置过程) R1 (config) # interface fastethernet0/1 (进入端口E0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255.0 (设置E0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 (激活该端口) R1 (config-if) # exit (退出端口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 # interface serial 0 (进入端口S0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ip address 192.168.67.1 255.255.255.0 (设置S0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 (激活该端口) R1 (config-if) # interface serial 1 (进入端口S1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if) # ip address 192.168.65.2 255.255.255.0 (设置S1端口IP地址) R1 (config-if) # no shutdown (激活该端口) R1 (config-if) # exit (退出端口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 # ip routing (设置允许配置路由) R1 (config) # router rip (进入RIP协议配置子模式) R1 (config-router) #network 192.168.100.0 (指定与该路由器直连的网络地址信息192.168.100.0/24) R1 (config-router) # network 192.168.65.0 (声明与该路由器直连的网络地址信息192.168.65.0/24) R1 (config-router) # network 192.168.67.0 (声明与该路由器直连的网络地址信息192.168.67.0/24) R1 (config-router) # end (退出回到特权模式) R1# copy run start (将配置写入非易失性RAM中, 否则下次启动时配置参数将丢失)
2. 【问题2】
在问题1的路由器R1配置语句中,“no logging console”命令对配置过程起到什么作用?
在全局配置模式下,使用no logging console命令可以防止大量的端口状态变化信息和报警信息对配置过程的影响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RIP路由协议配置语句功能解释的试题。配置语句“no loggingconsole”在全局配置子模式“R1(config)#”下输入的命令,使用该命令可以防止大量的端口状态变化信息和报警信息对配置过程的影响。
3. 【问题3】
在路由器R1的特权模式下执行“show ip route”命令,得到以下部分的系统输出信息。请将以下
~
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以得到路由器R1的相关路由信息表。
Ri# show ip route
Codes:C-connected,S-stadc,I-IGRP,R-RIP,M-mobile,B-BGP,D-EIGRP,O-OSPF
EX-EIGRP external,IA-OSPF inner area,E1-OSPF external type 1
E2-OSPF external type 2,E-EGP,I-IS-IS,L1-IS-IS level-1,
L2-IS-IS level-2,*-Candidate default,U-per-user static route
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
192.168.0.0/24 is subnetted,6 subnets
C 192.168.65.0 is dkrectly connected,Seriall
R 192.168.66.0 [120/1]via
,00:00:08,Serial1
[120/1]via 192.168.67.2,00:00:10,
C 192.168.67.0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
C 192.168.100.0 is directly connected,
R 192.168.200.0 [120/1]via 192.168.65.1.00:00:12,Sedal1
R 192.168.300.0[120/
] via 192.168.67.2,00:00:12,Serial0
(10) 192.168.65.1 (11) Serial0 (12) EthernetO (13) 1
这是一道要求读者结合网络拓扑图及RIP路由协议配置信息推理出相应的RIP路由表的理解分析题。其解题思路是先粗略浏览一下网络拓扑图及路由器R1已给出的配置信息;再重点推敲题中给出的路由表信息,从这些已知信息中尽可能多地确定(10)~(13)空缺处所填的内容。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1)不管对哪种路由协议(RIP、IGllP、OSPF、EIGRP等)进行配置,show ip route命令总是用于查看所配置的路由协议的路由表信息。 2)试题中已给出的路由表信息“C192.168.65.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dall”中“C”代表直连的网段,“192.168.65.0”说明目标网段;“Sehal1”表示该条路由在本路由器上使用的S1端口。因此,该语句说明网段192.168.65.0/24直连在路由器R1的S1端口。 3)同理可知,语句“C 192.168.67.0 is directly connected,Serial0”说明了192.168.67.0/24网段直连在路由器R1的S0端口。从图7-18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中可知,192.168.100.0/24网段直连在路由器R1的 E0端口,因此(12)空缺处所在行完整的信息是“C192.168.100.0 is directly connected,Ethernet0”。 4)路由表信息“R192.168.200.0 [120/1] via 192.168.65.1,00:00:12,Seriall”中,“R”表示此项路由是由RIP动态路由信息协议获取的;“192.168.200.0”说明目标网段;“[120/1]”的“120”表示RIP协议的管理距离为120,“1”表示该路由的度量值,即跳数为1;“via”表示“经由”的意思;“192.168.65.1”表示从本路由器出发到达目标网段的下一跳IP地址;“00:00:12”表示该路由产生的时间。因此,该语句所提供的关键信息是:通过路由器R1的S1端口,将目标网段192.168.200.0的分组送至邻居路由器IP地址为192.168.65.1的端口上。 5)同理可知,路由表信息“R192.168.300.0 [120/ (13) ]via 192.168.67.2,00:00:12,Serial0”说明通过本路由器的S0端口,将目标网段192.168.300.0的分组送给端口IP地址为192.168.67.2的路由器R3。从图7-18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可知,路由器R1、R3之间互联的只有一个子网192.168.67.0/24,即从路由器 R1到R3的Hop值(跳数)为1,因此(13)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1”。 6)从图7-18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可知,访问目标网段192.168.66.0/24的路由有两条,分别是通过本路由器的S1端口经由路由器R2访问该网段,以及通过本路由器的S0端口经由路由器R3访问该网段。之所以要保留两条路由信息,是因为到达目标网段所需经过的路由跳数(Hop)相同。因此(10)、(11)空缺处所在行完整的信息是“R 192.168.66.0 [120/1] via 192.168.65.1,00:00:08,Seriall;[120/1] via 192.168.67.2,00:00:10,Serial0”,即(10)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192.168.65.1”,(11)空缺处所填写的内容是“Seria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