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在路上
民生所指,国运所系;民心所向,政之所行。无论是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还是全国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都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国家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视。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人民幸福。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不懈,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发展的根基,必须做好做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讲得最多的是人民,倾注最深的是民生,反复强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兴衰成败在人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保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精准扶贫政策,使农村贫困人口吃饭、穿衣、读书、看病、住房有保障,使贫困人口基本生活无忧;户籍制度改革,正在破除城乡制度直接的差距,逐步实现群众公平享有合法权益;养老方式创新的多元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了社会的文明和谐。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在不断努力,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利益得到保护,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和谐发展。
民生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作为长期任务。民生涉及就业、医疗、住房保障等方方面面,系统而艰巨。目前,人民群众的生活已有很大改善,但是仍然存在就业就医难、房价过高、教育不公平等社会问题。我国2016年大学毕业生共765万,许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问题;全国留守儿童6100万,其中包括残疾、患病儿童和无人监管的现象;山东非法疫苗大量流入全国,引起人心惶惶。这让我们看到民生问题是一个复杂、多样的“问题群”。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民生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虽然在不断探索解决,但它会始终存在于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当我们看到其复杂性时,更应该具有坚决的责任担当。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幸福、社会稳定,这要求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务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并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
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它连接着民心,连接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更连接着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而解决民生问题也是一项艰巨、系统且不断衍生新问题的任务,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认清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因此,党和政府要有长期抓、坚持做的决心和作为,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