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 虽然人们会庆祝一些文化节日,但亚裔美国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仍旧不会在小学课堂上被提起。
本题与亚裔美国人所遭受的不公待遇有关,可将定位锁定在E段。再根据题中的cultural holidays are celebrated及injustices可查找到E段第4句。该句提到,小学里会庆祝一些文化节日,但这反倒迅速掩饰了亚裔美国人所面临的挑战和不公待遇。本题所述与此相符,题目中的cultural holidays are celebrated、experienced by及are not exposed分别对应原文的celebrate cultural holidays、have faced及gloss over。E段为本题信息出处。
[参考译文]
为什么哑裔美国人正逐渐从我们的教科书中消失?
A.我到现在还记得四年级时的社会研究项目。当时我们班研究的主题是“淘金热”,那也是所有加利福尼亚的四年级学生都会学习的一段历史。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申请研究的是“淘金热”时期的中国移民。从小在圣弗朗西斯科湾区长大,我老早就知道中文里“圣弗朗西斯科”也叫“(旧)金山”,这个翻译自19世纪50年代起一直沿用至今,那时第一批中国移民抵达加利福尼亚北部海岸,迫不及待地想要去金矿碰碰运气。现在,我终于有机会来了解这段历史了。
B.但我激动的心情很快就消失了。我记得当时和班里同学一起去图书馆寻求帮助,图书馆员犹豫了很久,最后领着我们走过一排又一排的书,终于来到一个角落,她从书架上拉出一本超大的书,查看了目录,翻到写加利福尼亚州中国移民的那一页。
那就是我们整个学校,一所位于美国第一个唐人街所在地旧金山的学校,仅有的关于加州的中国移民的资料。仅此而已!
C.
到了大学,我修了美国亚裔历史入门课,终于有机会了解像我一样的亚裔美国人,了解我们是如何成为美国的一部分的。那门课使我大受启发。
我才意识到以前的课本漏掉了多少信息。在我身份认同意识的塑造过程中,那么多年里从来没有读过、看过、听过或了解过任何与这个群体相关的东西,尽管我与他们有类似的种族背景。我很想知道,为什么呢?为什么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小学阶段,不提及亚裔美国人的故事、历史以及他们对美国的贡献呢?为什么现在还是没有相关课程呢?
D.我们的学生,无论是亚裔、拉丁裔、非裔美国人,还是印第安人,当然也包括白种人,都可以从多元文化课程中受益。
有色人种学生若看到自己的种族出现在所学的相关课程中,往往会更投入这门课程,取得更好的成绩。研究还表明,白种人学生也能因为这种危机感和接触新视角而受益匪浅。
E.几十年来,一些积极分子一直在呼吁学校开设反种族主义课程或多元文化课程,然而美国中小学传统的课程设计依旧是以欧洲为中心。现在所谓的“多元文化”只是停留在课本插图里的有色人种孩子,或者在课文中穿插几个碰巧具有种族背景的配角,这是一种进步,但仍限于表面。
小学里会庆祝一些文化节日——过新年、发红包、舞狮等等,但这些反倒迅速掩饰了亚裔美国人所面临的挑战和不公待遇。比如,大多数学生不知道美国的法律很多年来一直排斥亚洲移民,他们也没听说过为什么东南亚的难民要来美国重建他们的生活,以及这一过程又是如何进行的。
F.有关学生在校课程学习内容的研究显示,教育中缺失了很多内容。蒙特利湾加州州立大学专业研究学院教授克里斯汀·斯利特在一项研究中重新回顾了加州的历史和社会研究框架,以及国家教育学家所设计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发现
在100位被推荐学习的美国人物中,77%是白人,18%是非裔,4%为印第安人,剩下的1%为拉丁裔。没有一个是亚裔。 G.更糟糕的是,当亚裔美国人好不容易出现在课本中时,却经常是伴随着一些问题的。大都会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尼古拉斯·哈特勒普表示:“这一情况一直以来没有太大进步。”
2016年,他对中小学的社会调查课本和教师手册进行了调查,发现亚裔出现频率低已经是最好的情况,最坏的情况是将亚裔描述成种族主义讽刺漫画的主角。亚裔的多样性也常被忽略,比如,课本和手册中很少提到南亚人或太平洋岛民。并且在这些插图中,亚裔的角色往往是固化的,比如,经常以工程师的身份出现。
H.
配备具有多元文化背景或接受过培训的教师或许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但这样的教师实在是寥寥无几。在加州,65%的中小学教师都是白人,而学生中却有75%是有色人种。从全国范围内来看,这个差距则更加明显。我们并不要求教师跟学生具备一样的种族背景,但这种失衡状态的确带来一些挑战,从可能存在的无意识偏见到对种族及其文化缺乏了解、无法正常地讨论相关问题等。
I.旧金山州立大学一名研究亚裔美国人的教授艾莉森·汀提昂库·古伯拉斯表示,如何教授“种族”概念至关重要。
她补充道,这与教师的背景并没有太大关系,更重要的是培训。“如果课程设计得很好,但老师没有认真地把课教好,”她认为,“最后也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J.有些老师已经开始另辟蹊径——如果在课内无法让学生们接触一些亚裔美国人相关话题,那课外总可以。
今年夏天,威尔森·王将会带领一个即将升五年级的班级参加日间活动营(译注:指学校放假时孩子们白天可去进行体育运动、艺术活动等的地方),了解中国文化、探访加利福尼亚奥克兰的一个华裔美国人社区。比如,学生们将会了解中国移民当时是如何在加州修建铁路的,甚至还有机会亲身体验:他们将进行比赛,在操场上建火车轨道模型,其中有些学生还会被迫拿着更低的报酬,超时加速地“工作”。王是一名中学教师,他希望能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当年的华裔是如何为美国做出贡献的,这是他在旧金山湾区成长过程中所缺失的教育。“尽早地(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种子,”他表示,“这是我所希望的。”
K.尽管过程曲折,但整个趋势仍可能会被扭转。去年,加州的立法员通过了一个法案,该法案规定加州所有公立高中都必须引入种族教育。
一些学区,包括旧金山和洛杉矾,已经开始在高中开设种族教育课程。波特兰、芝加哥等城市也开始或计划引入相关课程。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高中开设种族教育课程,中学也有望引进,随后,自然而然的就是小学,也能开始融入更多真正的多元文化课程。这么做将会向美国的年轻一代传达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无论你们是什么种族或族裔,你们都很重要,你们的历史和故事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