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436
一、A1型题
1. 婚前卫生咨询的原则不包括
A.尊重
B.知情
C.公平
D.评判
E.坚持职业关系
A
B
C
D
E
D
[解析] 婚前卫生咨询的原则是建立在医学伦理学的基础之上。包括尊重、公平、不评判、知情、保密、坚持职业关系的原则。
2. 关于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和给药方式,下列哪项描述不正确
A.禁食、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
B.禁食、全肠外营养
C.补液、条件许可早期肠内营养
D.禁食、补液、禁止口服给药,包括清胰汤
E.禁食、补液、大承气汤灌肠
A
B
C
D
E
C
[解析] 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止痛、抗生素和抑酸治疗。因此C不正确。
3. 体育运动消耗大量ATP时
A.ADP减少,ATP/ADP比值增大,呼吸加快
B.ADP磷酸化,维持ATP/ADP比值不变
C.ADP增加,ATP/ADP比值下降,呼吸加快
D.ADP减少,ATP/ADP比值恢复
E.以上都不对
A
B
C
D
E
C
[解析] ATP是人体的直接供能形式,而磷酸胍类高能磷酸键化合物(磷酸肌酸)是能量储存形式,当肌肉收缩需要能量时,磷酸肌酸分解放能,以供ADP磷酸化生成ATP。体育运动消耗大量ATP时,大量的ATP转变为ADP,故ATP/ADP比值下降,此时机体呼吸加快,以满足供氧需求。
4. 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原
C.使蛋白质变性
D.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E.促进维生素B
12
的吸收
A
B
C
D
E
D
[解析] 胃液的成分和作用:胃液中盐酸具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的作用。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
12
的吸收。但胃液中没有淀粉酶,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
5. 微量元素在机体内其含量小于
A.0.01%
B.0.1%
C.0.2%
D.0.5%
E.10%
A
B
C
D
E
A
[解析] 人体内含量小于体重0.01%的称为微量元素。
6. 国际抗癌联盟制定的恶性肿瘤TNM分期法中,T是指
A.发生肿瘤的时间
B.发生肿瘤的组织
C.原发肿瘤的大小
D.远处转移的状况
E.区域淋巴结状况
A
B
C
D
E
C
[解析] TNM分期系统中:①T(“T”是肿瘤一词英文“Tumor”的首字母)指肿瘤原发灶的情况,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邻近组织受累范围的增加,依次用T1~T4来表示。②N(“N”是淋巴结一词英文“Node”的首字母)指区域淋巴结(regionallymphnode)受累情况。淋巴结未受累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程度和范围的增加,依次用N1~N3表示。③M(“M”是转移一词英文“metastasis”的首字母)指远处转移(通常是血道转移),没有远处转移者用M0表示,有远处转移者用M1表示。
7. 脑死亡标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首先提出的时间是
A.1958年
B.1968年
C.1978年
D.1988年
E.1998年
A
B
C
D
E
B
[解析]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特设委员会提出了“脑死亡”诊断标准,即著名的哈佛标准:①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需要无接受性、无反应性;②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③诱导反射消失;④脑电波平直或等电位。
8. 以下是一所小学校教室的装修设计。你认为哪项不符合学校卫生要求
A.天棚和侧墙刷成白色
B.前墙刷成米黄色
C.课桌表面漆成暗蓝色
D.窗外不能去除的遮挡物刷成白色
E.黑板的宽度为1.2米,长度为4.0米
A
B
C
D
E
C
[解析] 各地区学校可根据现状及管理经验,11种型号可全用,亦可选用1、3、5、7、9五种型号(蓝、绿、红、黄、紫)或0、2、4、6、8、10(浅浅蓝、浅绿、浅红、浅黄、浅紫、浅橙)六种型号。
9. 坐高/身高的比值最小是出现在
A.婴儿期
B.童年期
C.青春发育早期
D.青春发育中期
E.青春发育晚期
A
B
C
D
E
C
[解析] 儿童1岁后身高增加主要是下肢的增长,因此坐高占身高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出生时为0.66,4岁时0.60,10岁时约0.54,14岁时为0.53。所以坐高/身高的比值在青春期早期达到最低。
10.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药物经胃肠道进入门脉的分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
C.药物吸收后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药物吸收后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A
B
C
D
E
E
[解析] 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循环的相对量和速率,用F表示,F=(A/D)×100%,A为进入体循环的量,D为口服剂量。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较多,包括药物颗粒的大小、晶型、填充剂的紧密度、赋型剂及生产工艺等,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药物制剂中的活性药物被全身利用的程度,包括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剂量和速度。
11. 左心衰竭时,可出现
A.颈静脉怒张
B.下肢水肿
C.肝肿大
D.肺水肿
E.脉压加大
A
B
C
D
E
D
[解析] 左心衰竭是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缺血缺氧、呼吸困难等临床症候群。急性肺水肿是最主要表现,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
12. 下列关于深层地下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水质透明无色
B.水温恒定
C.细菌数少
D.硬度大
E.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A
B
C
D
E
E
[解析] 深层地下水是指在第一个不透水层以下的地下水,其水质透明无色,水温恒定,细菌数少,但矿物盐类含量高,硬度大。泉水是地下水通过地表缝隙自行涌出的地下水。浅层地下水是指潜藏在地表下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所以E项错误,符合题意。
13. 烧伤创面感染
A.幽门螺杆菌
B.密螺旋体
C.流感嗜血杆菌
D.绿脓杆菌
E.军团菌
A
B
C
D
E
D
[解析] 烧伤后,皮肤作为人体抵御微生物入侵的天然屏障被破坏而出现细菌感染。常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硝酸盐阴性杆菌以及其他肠道阴性杆菌。
14. 霍乱抢救中重要的是
A.止泻
B.静脉滴注青霉素
C.补液、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D.早期用血管活性药
E.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
A
B
C
D
E
C
[解析] 早期、足量、快速地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是治疗霍乱的关键,静脉补液应掌握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及适时补碱的原则。
15. 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不正确的是
A.生殖器炎症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
B.糖尿病以自然避孕为宜
C.新婚夫妇可常规使用紧急避孕方法
D.患肝肾疾病者宜使用避孕套
E.月经过少或闭经者,不宜使用避孕药
A
B
C
D
E
C
[解析] 患肝肾疾病者宜使用避孕套,阴道隔膜,外用避孕药避孕。糖尿病患者宜使用工具避孕或自然避孕。生殖器炎症患者,如重度宫颈糜烂、生殖道急性炎症,如滴虫、真菌阴道炎及性传播疾病不宜使用宫内节育器和外用避孕药膜。月经过少或闭经者,不宜使用避孕药。如果在避孕实施过程中偶然没采取避孕措施或使用避孕方法中发生失误,如避孕套破损或滑脱在阴道内等,应立即采用紧急避孕措施,紧急避孕仅是一种临时性的措施,不可作为常规的避孕方法。故C为正确答案。
16. 关于蛋白质合成的错误叙述是
A.20种氨基酸都有相应的密码
B.氨基酸以氨基与tRNA共价相连
C.氨基酸与tRNA3'端连接
D.核糖体是蛋白质翻译的场所
E.mRNA是多肽合成的直接模板
A
B
C
D
E
B
[解析] 每一种游离氨基酸在掺入肽链以前必须活化并与专一的tRNA相连,然后由tRNA负责将它带到核糖体上的特定位点(A位点上)并添加到新生肽链的C末端。氨基酸与tRNA的3'端的CCA-OH结合,形成氨酰tRNA,不是B中所述的共价键。
17. 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
A.支气管肺炎
B.心血管功能不全
C.喉炎
D.脑炎
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
A
B
C
D
E
A
[解析] 肺炎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可发生于麻疹的各期。中毒症状重,死亡率高,占麻疹死因的90%以上。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随出疹及体温下降后好转。如继发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及嗜血性流感杆菌等。
18. 婴儿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物是在
A.1~2个月
B.2~3个月
C.3~4个月
D.4~5个月
E.6~7个月
A
B
C
D
E
C
[解析] 1~2个月的婴儿仅为无条件的定向反射,3~4个月则能较长时间注意一个新鲜事物,6~7个月对鲜艳的物体和声响产生定向反应,会准确地转头寻找。
19. 肺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是下列哪种肺尘埃沉着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A.铸工肺尘埃沉着病
B.石棉肺
C.结节性硅沉着病
D.煤工肺尘埃沉着病
E.农民肺
A
B
C
D
E
B
[解析] 肺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是石棉肺的特点,所以其他答案都可排除。煤工尘肺是间质性弥漫性纤维化型和结节型两者特征兼有,最常见的是煤斑。
20. 医疗机构必须配备药学技术人员,配备的这类人员应是依法经过
A.学历认定
B.资历认定
C.资格认定
D.资质认定
E.执业认定
A
B
C
D
E
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21. 有关限制内切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噬菌体提取而得
B.可将单链DNA随机切开
C.可将双链DNA特异切开
D.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
E.催化DNA的甲基化
A
B
C
D
E
C
[解析] 限制性内切酶能分裂DNA分子在一限定数目的专一部位上。它能识别外源DNA并将其降解。
22. 对疾病的时间、地区和人群这三方面分布的综合研究,最典型的研究方法是
A.遗传流行病学
B.血清流行病学
C.移民流行病学
D.分子流行病学
E.理论流行病学
A
B
C
D
E
C
[解析] 移民流行病学是疾病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布综合描述的一个典型应用。
23. 粉尘在空气中的稳定程度主要取决于粉尘的
A.比重
B.形状
C.矽度
D.分散度
E.荷电性
A
B
C
D
E
D
[解析] 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μm)的数量或质量组成百分比来表示,前者称为粒子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愈多,分散度愈高;后者称为质量分散度,粒径较小的颗粒占总质量的百分比愈大,质量分散度愈高。粉尘粒子分散度愈高,其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沉降速度愈慢,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而且分散度愈高,比表面积愈大,愈易参与理化反应,对人体危害愈大。当粉尘粒子比重相同时,分散度愈高,粉尘粒子沉降速度愈慢;而当尘粒大小相同时,比重愈大的尘粒沉降愈快。
24. Ⅱ类错误是
A.拒绝了实际成立的H
0
B.拒绝了实际不成立的H
0
C.接受了实际成立的H
0
D.接受了实际不成立的H
0
E.接受了实际不成立的H
1
A
B
C
D
E
D
[解析] Ⅰ型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
,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Ⅱ型错误: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
,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
25. 在高危人群中进行HIV抗体筛检来了解艾滋病的流行概况属于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主动检测
E.哨点监测
A
B
C
D
E
E
[解析] 哨点监测是对哨点人群,即能灵敏反映总人群某种疾病流行状况的有代表性的特定人群,用统一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的监测。
26. 缺乏某因素不会引起该病,这个因素被称为
A.充分病因
B.必要病因
C.非充分病因
D.非必要病因
E.危险因素
A
B
C
D
E
B
[解析] 充分病因:如果某因素存在,随之必然(概率为100%)有某病的发生,则某因素为该病的充分病因。
必要病因:是指某疾病发生的必需因素,即缺乏该因素时疾病就不会发生。
充分且必要病因:有该病因E存在时,疾病D必定发生;有相应疾病D发生,以前必定有该病因E存在。
必要但不充分病因:有该病因E存在时,疾病D可能发生;有相应疾病D发生,以前必定有该病因E存在。
充分但不必要病因:有该病因E存在时,疾病D必定发生;有相应疾病D发生,以前可能有该病因E存在
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有该病因E存在时,疾病D有可能发生;有相应疾病D发生,以前可能有该病因E存在。
27. 请指出下列五个秩和检验的结果中,错误的是
A.配对计量资料n=8,T
+
=12,T
-
=24查表T
0.05
=3~33,P<0.05
B.配对计量资料n=12,T
+
=7,T
-
=71查表T
0.05
=13~65,P<0.05
C.两组计量资料n
1
=10,n
2
=12,T
1
=55,T
2
=155查表T
0.05
=79~131,P<0.05
D.两组计量资料n
1
=10,n
2
=10,T
1
=55,T
2
=173查表T
0.05
=85~145,P<0.05
E.两组计量资料n
1
=9,n
2
=13,T
1
=73,T
2
=180查表T
0.05
=74~133,P<0.05
A
B
C
D
E
A
[解析] 配对比较的符号秩和检验用T界值表,若检验统计量T值在上、下界值范围内,其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值在上、下界值上或范围外,则P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用T界值表,较小例数n
1
与两组例数差值n
2
-n
1
的交叉处即为T的上、下界值。若检验统计量T值在上、下界值范围内,则P值大于相应的概率;若T值在上、下界值上或范围外,则P值等于或小于相应的概率。
28. 女孩的优势运动能力包括
A.速度
B.耐力
C.力量
D.柔韧性
E.以上都不是
A
B
C
D
E
D
[解析] 女孩一般以柔韧、协调、平衡性等能力见长,而男孩在速度、力量、耐力等方面有优势。
2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病的特点不包括
A.广泛存在
B.联合作用明显
C.特异性弱
D.致病作用强烈
E.潜伏期长
A
B
C
D
E
D
[解析]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潜伏期长、特异性差、协同作用强、个体差异大、广泛存在等特点。
30. 有关嵌入剂的概念正确的是
A.以静电吸附形式嵌入
B.嵌入碱基之间
C.嵌入多核苷酸链之间
D.导致移码突变
E.以上都对
A
B
C
D
E
E
[解析] 嵌入剂是指可插入双链DNA相邻碱基对之间,诱发移码突变的致突变物。如潜黄素、溴乙啶及某些多环芳烃。DNA嵌入剂与DNA结合会引起双螺旋的解旋、伸长和僵硬,导致染色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
31. 关于心电图的波形说法错误的是
A.P波反映左、右心房的去极过程
B.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的去极过程
C.PR间期反映左、右心房开始去极化到左右心室开始去极的时间
D.ST段反映心房缓慢复极化的过程
E.T段反映心室快速复极化的过程
A
B
C
D
E
D
[解析]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化的过程。
32. 作两样本均数的t检验,当有统计学意义时,t值越大则
A.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异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两样本均数差异越小
A
B
C
D
E
C
[解析] 当有统计学意义时,t值越大,P值越小,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二、A2型题
1. 某印染厂车间气温高达36℃,相对湿度86%,该车间的作业属于
A.高温作业
B.强热辐射作业
C.高温、低湿作业
D.高温、高湿作业
E.高温、强热辐射作业
A
B
C
D
E
D
[解析] 当气温超过35℃,机体不能通过传导、对流等方式散热,只能通过蒸发途径散热,容易产生热蓄积。气湿相对湿度大于80%为高气湿。根据高温作业类型特点,高气温、气湿,而热辐射强度不大。
2. 抽样调查150名成年男子血清胆固醇(mmol/L),均数为5.4,标准差为0.8,理论上约有95%的男子血清胆固醇分布在
A.4.60~6.20
B.3.83~6.97
C.3.80~7.00
D.3.34~7.46
E.3.00~7.80
A
B
C
D
E
B
[解析] 本题已知均数和标准差,抽样人数大于100人,因此,按正态理论估计其医学参考值范围。血清胆固醇过高或过低均为异常,故按双侧估计其界值,所以其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为(x-1.96s,x+1.96s)计算得95%的男子血清胆固醇分布在3.83~6.97之间。所以,正确答案为B。
3. 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一些偏远农村居民的躯干、四肢皮肤发生色素沉着和脱色斑点,伴有周围神经炎症状,患者的手掌和脚跖皮肤过度角化,甚至发展到四肢和躯干,严重者可发展成皮肤癌。调查发现,当地居民饮用的井水中某种化学物质含量过高。该种地方性疾病很可能是
A.硒中毒
B.砷中毒
C.氟中毒
D.镍中毒
E.铊中毒
A
B
C
D
E
B
[解析] 皮肤损害是慢性砷中毒的特异体征。早期可出现弥漫性褐色、灰黑色斑点条纹;与此同时部分皮肤出现点状、片状、条纹状色素脱失,呈现白色斑点或片状融合。皮肤“色素沉着”与“色素缺失”多同时出现在躯干部位,以腹部(花肚皮)、背部为主,亦可出现在乳晕、眼睑、腋窝等皱褶处。皮肤角化、皲裂以手掌、脚跖部为主。四肢及臀部皮肤角化,可形成角化斑、赘状物。皮肤角化、皲裂处易形成溃疡,合并感染,甚至演变为皮肤癌。且慢性砷中毒多为饮水型病区,因而本题选择B。
4. 某农药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60mg/(kg·bw),安全系数定为100,一名60kg体重的成年人该农药的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应为
A.每人每日0.6mg
B.每人每日3.6mg
C.每人每日12mg
D.每人每日36mg
E.每人每日60mg
A
B
C
D
E
D
[解析] NOAEL=60mg/(kg·bw),安全系数为100,则每日最高允许摄入量=(NOAEL/100)×体重=60mg/(kg·bw)/100×60kg=36mg。
5. 根据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类别,当易感人群症状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时,空气污染指数应该是
A.0~50
B.51~100
C.101~150
D.151~200
E.201~300
A
B
C
D
E
C
[解析]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对应的空气质量状况: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151~200为中度污染,201~300为重度污染,>300为严重污染。轻度污染(101~150)状况下易感人群症状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因而本题选择C。
6. 某织布厂挡车工,工龄15年,自觉与人交谈有困难,经听力检查曲线V型下陷较深较宽。其听力损伤属于
A.听觉适应
B.听觉疲劳
C.暂时性听阈位移
D.噪声性耳聋
E.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
A
B
C
D
E
D
[解析] 职业性噪声性耳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
7. 某精神病医院工作人员刘某违反规定,不允许精神障碍李某会见家人和探访者,造成李某病情加重不能自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刘某应
A.吊销执业证书
B.警告处分
C.降级处分
D.暂停6个月以下执业活动
E.暂停1年以下执业活动
A
B
C
D
E
A
[解析]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①违反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②违反规定,强迫精神障碍患者劳动的;③违反规定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或者实验性临床医疗的;④违反规定,侵害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的;⑤违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将非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
8. 某男工海水下作业,由于出水过快,出现头晕、耳鸣、皮肤奇痒、出汗,医院确诊为急性减压病,其最有效处理原则为
A.及时加压治疗
B.保证水电解质平衡
C.实施减压舱治疗
D.防止高原肺水肿
E.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
A
B
C
D
E
A
[解析] 急性减压病必须尽快进行加压治疗,减压病患者进入高压氧舱进行加压,然后再不断继续减压。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二、A2型题
1
2
3
4
5
6
7
8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