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公卫执业医师模拟题449
一、A1型题
1. 下列哪个过程属于生物转化过程
A.吸收
B.分布
C.水解
D.排泄
E.利用
A
B
C
D
E
C
[解析] 生物转化又称代谢转化,是指化学毒物在体内经历酶促反应或非酶促反应而形成代谢产物的过程。生物转化涉及两大类反应:Ⅰ相反应和Ⅱ相反应。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Ⅱ相反应即结合反应。
2. 屏蔽X、γ射线的材料采用
A.有机玻璃
B.铅玻璃
C.铝
D.塑料
E.玻璃
A
B
C
D
E
B
[解析] X射线和γ射线的屏蔽使用高密度金属材料,如铅、铁等以及通用建筑材料,如混凝土、砖等。
3. 暴发的定义是
A.起病突然,波及范围广,短时间内可以越过国界、洲界,形成世界范围的流行
B.某种传染病突然发生的一种现象
C.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时间内出现许多同种疾病病例的现象
D.疾病集中发生的过程
E.某地区疾病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同期水平的现象
A
B
C
D
E
C
[解析] 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这些病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4. 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比较两个率有无差别的无效假设为
A.μ
1
=μ
2
B.π
1
=π
2
C.μ
1
≠μ
2
D.π
1
≠π
2
E.B=C
A
B
C
D
E
E
[解析] 配对设计且实验结果为二分类资料时,可整理为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其无效假设H
0
为:B=C,即两种因素的作用情况一样。
5. 儿童少年的热能需要可分为
A.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排泄与分泌、生长发育、活动
B.基础代谢、学习、生长发育、活动、睡眠
C.基础代谢、学习、排泄与分泌、活动、睡眠、吃饭
D.基础代谢、学习、生长发育、体育活动、吃饭
E.基础代谢、学习、排泄与分泌、生长发育、体育活动、吃饭
A
B
C
D
E
A
[解析] 儿童少年的热能需要量应从5个方面考虑:基础代谢、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排泄消耗、生长发育、动作和活动。
6. 关于TD-Ag哪项是错误的
A.大多数为蛋白质
B.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可刺激产生IgG型抗体
D.有免疫记忆
E.大多数为多糖物质
A
B
C
D
E
E
[解析]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依赖于T细胞辅助,故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均属TD-Ag。TD-Ag可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且可产生IgG等多种类别抗体,并可诱导产生免疫记忆。多糖属于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7. 艾滋病病毒(HIV)主要侵犯的细胞是
A.T4淋巴细胞
B.巨噬细胞
C.星形细胞
D.树突状细胞
E.以上均是
A
B
C
D
E
A
[解析] HIV主要侵犯人的CD4
+
T淋巴细胞。
8. 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B.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
C.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E.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
B
C
D
E
C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多见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为髓外复发的主要根源。
9. 以下哪种肾脏疾病会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
A.IgA肾病
B.狼疮性肾炎
C.膜性肾病
D.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E.微小病变
A
B
C
D
E
B
[解析] 可出现无菌性白细胞尿的疾病有狼疮性肾炎、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无菌性白细胞尿是狼疮性肾炎的活动性指标之一。
10. 从伦理学上分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在本质上反映了
A.医学道德的进步
B.人们关于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观点
C.医学临床活动和医学研究的指导思想
D.医学实践的反映和理论概括
E.对医德修养和医德教育的最全面认识
A
B
C
D
E
A
[解析]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体现了医学道德的进步。
1977年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大学精神和内科教授恩格尔(Engel)提出,应该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生物医学模式。
他指出:生物医学模式关注导致疾病的生物化学因素,而忽视社会、心理的维度,是一个简化的、近似的观点。
恩格尔提出:“为理解疾病的决定因素,以及达到合理的治疗和卫生保健模式,医学模式必须考虑到病人、病人生活在其中的环境以及由社会设计来对付疾病的破坏作用的补充系统,即医生的作用和卫生保健制度”。
二、A3/A4型题
在一份有关膀胱癌与吸烟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男性吸烟者膀胱癌发病率为48.0/10万,不吸烟者为25.4/10万。
1. 其相对危险度为
A.1.89
B.22.6/10万
C.48.0
D.0.0048
E.无法计算
A
B
C
D
E
A
[解析] 相对危险度(RR)是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危险度之比。RR=I
e
/I
o
=48/10万÷25.4/10万=1.89。
2. 其归因危险度为
A.22.6/10万
B.1.89
C.48.0
D.0.00048
E.无法计算
A
B
C
D
E
A
[解析] 归因危险度(AR)是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的差值,表示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AR=I
e
-I
o
=48/10万-25.4/10万=22.6/10万。
某女性,45岁,体检结果显示体重68kg,身高160cm,甘油三酯4.5mmol/L(参考值0.56~1.7mmol/L),胆固醇5.1mmol/L(2.33~5.7mmol/L),血压11/18kPa。
3. 此女性BMI值为
A.小于25
B.25~30
C.小于23
D.大于30
E.23~25
A
B
C
D
E
B
[解析] 体质指数(BMI):是目前评价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BMI=体重(kg)/[身高(m)]
2
。此女性的BMI=68/(1.6*1.6)=26.6。
4. 此女性营养状况应判断为
A.肥胖
B.消瘦
C.超重
D.正常
E.严重肥胖
A
B
C
D
E
C
[解析] 我国成人BMI标准l8.5~23.9为正常,24.0~27.9为超重,≥28.0为肥胖。
5. 饮食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
A.胆固醇摄入
B.总热能和脂肪的摄入
C.胆固醇和脂肪的摄入
D.高糖类食物的摄入
E.蛋白质的摄入
A
B
C
D
E
B
[解析] 根据题意,该女性体检结果甘油三酯超标,胆固醇在正常范围,应严格限制总热能和脂肪的摄入。
卫生人员欲对某河流进行水质监测,测定指标包括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
6. 采样时需在水样中加硫酸作为保存剂的测定指标是
A.氨氮、溶解氧
B.溶解氧
C.亚硝酸盐氮、溶解氧
D.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
E.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A
B
C
D
E
E
[解析] 测定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是不需要加保存剂的,而测定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需要在水样中加硫酸作为保存剂。备选答案中除了E,其他选项都不完全符合。
7. 采样时需在4℃左右保存的水样是测定
A.余氯
B.化学耗氧量
C.砷
D.氟
E.氨氮
A
B
C
D
E
E
[解析] 测定氨氮时,水样需要在4℃左右保存,以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的速度。备选答案中除了E,其他选项都不需要在4℃左右保存。
8. 测定亚硝酸盐氮的水样用量是
A.50ml
B.100ml
C.200ml
D.300ml
E.400ml
A
B
C
D
E
A
[解析] 测定项目不同对水样量有不同的要求。测定亚硝酸盐为50ml。备选答案中除了A,其他选项都不符合这一要求。
某医师调查108名胃病患者,探讨分化程度不同的三种胃病与p53表达间的关系
9. 欲知不同分化程度胃病患者间P53表达是否不同,可选用
A.H检验
B.t检验
C.x
2
检验
D.校正x
2
检验
E.q检验
A
B
C
D
E
C
[解析] 卡方检验是一种用途很广泛的统计方法,在分类资料的统计推断中,可用于推断两个及多个总体率(或构成比)是否有差别不同,检验两个分类变量是否有关联,以及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等。
10. 经分析得P>0.05,则结论是
A.可认为至少两种不同胃病患者间样本均数不等
B.μ1≠μ2≠μ3
C.任两个总体中位数间有差别
D.尚不能认为三总体分布间有差别
E.各总体中位数不全相等
A
B
C
D
E
D
[解析] 按α=0.05的水准,P>0.05时,不拒绝H0,尚不能认为三总体分布间有差别。
三、B型题
A.一级预防
B.二级预防
C.三级预防
D.一级或者二级预防
E.二级或者三级预防
1. 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是
A
B
C
D
E
A
[解析] 加碘是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所以为一级预防。
2. 随时消毒是
A
B
C
D
E
A
[解析] 随时消毒是为了消灭环境中的有致病菌,防止对人造成感染,避免疾病的发生,所以是一级预防。
3. 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是
A
B
C
D
E
C
[解析] 克汀病给予甲状腺素治疗,是在疾病发生后进行的治疗,此时病症已经很明显,所以是三级预防。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红白血病
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 易导致肝、脾、淋巴结明显肿大的是
A
B
C
D
E
E
[解析]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淋巴结和肝脾肿大较多见。
5. 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
A
B
C
D
E
B
[解析]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易并发凝血异常而出现全身广泛性出血。
6. 常可导致牙龈肿胀、口腔溃疡的是
A
B
C
D
E
C
[解析] 急性白血病(AL)中的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Mol)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可使牙龈增生、肿胀;皮肤可出现蓝灰色斑丘疹,局部皮肤隆起、变硬,呈紫蓝色结节。
A.痰涂片阳性结核患者
B.痰培养阳性结核患者
C.潜隐感染结核患者
D.活动性结核患者
E.复燃结核患者
7. 以上哪类患者不会传播结核病
A
B
C
D
E
C
[解析] 处于潜隐感染的感染者没有结核病的临床表现,也不会传播结核病,其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常处于休眠静止状态,所以正确答案为C。
8. 病例发现的主要目标是
A
B
C
D
E
A
[解析] 传染源即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是病例发现的主要对象。所以A为正确答案。
A.维生素B
6
B.烟酸
C.维生素C
D.维生素A
E.维生素D
9. 牛奶中含量较多的维生素是
A
B
C
D
E
D
[解析] 牛奶中含有的各种维生素中,尤以维生素A和维生素B
2
含量较高。所以,牛奶是人类维生素A和维生素B
2
的重要来源。
10. 牛奶经巴氏消毒后主要损失的营养素是
A
B
C
D
E
C
[解析] 牛奶经巴氏消毒后主要损失维生素B
1
和维生素C。
11. 牛奶中较缺乏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A
B
C
D
E
E
[解析] 由于牛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受到光照时间的影响,变化较大。虽然相对于其他食物而言,牛奶中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高,但相对于牛奶中所富含的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D的含量相对不足。
A.生物放大作用
B.生物蓄积作用
C.生物浓缩作用
D.生物相互作用
E.生物降解作用
12. 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
A
B
C
D
E
B
[解析] 有毒有害物质,尤其POP
s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通过食物链蓄积于食物链中较高级成员,使得该种有害物质浓度大大高于环境浓度,这种现象称生物蓄积作用。
13. 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步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
A
B
C
D
E
C
[解析] 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又称生物浓缩。
14. 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称为
A
B
C
D
E
A
[解析] 生物放大作用指某些在自然界不能降解或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在环境中通过食物链的延长和营养级的增加在生物体内逐级聚集,浓度越来越大的现象。
A.与组织胺H1受体结合
B.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
C.血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升高
D.血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
E.抑制乳酸脱氢酶活性
15. CO中毒的机理是
A
B
C
D
E
C
[解析] 一氧化碳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
16. 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B
C
D
E
B
[解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机制:有机磷杀虫药对人畜的毒性作用是与乙酰胆碱酯酶的酯解部位结合,形成磷酰化胆碱酯酶,使后者失去分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于是乙酰胆碱在体内大量积蓄,导致胆碱能神经先兴奋后抑制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即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A3/A4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B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