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模拟129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______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书
D.环境影响登记表
A
B
C
D
A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的基本技术原则的是______。
A.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
B.符合当地的政策和环境条件
C.符合国家土地利用的政策
D.与拟议规划或拟建项目的特点相结合
A
B
C
D
B
3.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工程概况内容范围的是______
A.项目组成
B.物料与能源消耗定额
C.污染物排放总量建议指标
D.工程一般特征简介
A
B
C
D
C
4.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总图布置方案分析内容的是______。
A.分析与处理工艺有关技术经济参数的合理性
B.根据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分析工厂与车间布置的合理性
C.分析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处置措施的可行性
D.分析厂区与周围的保护目标之间所定防护距离的安全性
A
B
C
D
A
5. 某工厂年投入物料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10000t,进入副产物中的该污染物总量为1500t,被净化处理掉的该污染物总量为4000t,被分解转化的该污染物总量为500t,该污染物的排放量为1000t,则进入产品中的某污染物总量为______t。
A.1500
B.3000
C.6000
D.5500
A
B
C
D
B
6.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中的资料复用法只能在评价工作等级为______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A.较高
B.三级
C.较低
D.—级
A
B
C
D
C
7. 对于新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统计时应以______为核算单元,对于泄漏和放散量部分,原则上要求实测。
A.工段
B.车间或工段
C.车间
D.车间或单位
A
B
C
D
B
8.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耗水量范畴的是______。
A.取水量
B.产品含水量
C.水处理用水量
D.间接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
A
B
C
D
A
9.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而确定工厂的无组织排放量,这种方法是______。
A.物料衡算法
B.类比法
C.资料复用法
D.反推法
A
B
C
D
D
10. 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的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确定无组织排放量,此法为______。
A.现场实测法
B.物料衡算法
C.模拟法
D.反推法
A
B
C
D
D
[解析] 详见“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的统计内容”,“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方法主要有三种:①物料衡算法。通过全厂物料的投入产出分析,核算无组织排放量。②类比法。与工艺相同、使用原料相似的同类工厂进行类比,在此基础上,核算本厂无组织排放量。③反推法。通过对同类工厂,正常生产时无组织监控点进行现场监测,利用面源扩散模式反推,以此确定工厂无组织排放量。”。
11. 某装置产生浓度为5%的氨水1000t,经蒸氨塔回收浓度为15%氨水300t,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进入废水中的氨是______。
A.2t/a
B.3t/a
C.5t/a
D.15t/a
A
B
C
D
B
[解析] 用物料衡算原理。产生量=1000t×5%=50t;回收=300t×15%=45t;总损耗量=50-45=5t。蒸氨塔氨气排气约占氨总损耗量的40%,既2t,则进入废水中的氨是3t。
12. 项目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为______。
A.75.9%
B.78.8%
C.81.5%
D.83.9%
A
B
C
D
B
[解析]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重复利用水量/(重复利用水量+取用新水量)
重复利用水量=1600+400+600=2600
取用新水量=100+200+200+200=700
所以2600/3300=78.8%
13. 项目的间接冷却水循环率为______。
A.75.0%
B.78.8%
C.81.5%
D.83.9%
A
B
C
D
A
[解析] 间接冷却水循环率=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600
间接冷却水系统取水量=200
所以600/(600+200)=75%
14. 项目的污水回用率为______。
A.43.5%
B.46.0%
C.51.3%
D.65.8%
A
B
C
D
B
[解析] 污水回用率=污水回用量/(污水回用量+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
污水回用量=400
直接排入环境的污水量=90+380=470
所以400/870=46%
15. 施工期的工程措施对生态影响途径分析,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机械设备使用等使______改变,使土地和水体生产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
A.大气、地形地貌
B.植被、地形地貌
C.植被、声环境
D.地形地貌
A
B
C
D
B
[解析] 施工期的施工活动对生态影响的途径,主要通过不同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施工场地布设使区域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地表植被遭到破坏,致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产能力及利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由于生态因子的变化使自然资源受到影响。此外施工人员施工活动对生态也将产生影响。
16. 自然环境调查时,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地区的______图。
A.区位图
B.地理位置图
C.土地利用现状图
D.地形图
A
B
C
D
D
[解析] 详见“自然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当地形地貌与建设项目密切相关时,除应比较详细地叙述上述全部或部分内容外,还应附建设项目周围的地形图,特别应详细说明可能直接对建设项目有危害或将被项目建设诱发的地貌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必要时还应进行一定的现场调查。”
17. 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Ⅲ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______。(根据GB 3838—2002,Ⅲ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5.0mg/L)
A.0.58
B.0.77
C.1.25
D.3.1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公式:
由6.5>5.0可知选用第一个公式,然后计算出饱合溶解氧为
D.f=468/(31.6+23)=8.57mg/L,代入第一个公式,计算可得A。
18. 一般容积大、水深深的湖泊,通常水温的垂向分布有三个层次,上层、中间层(温跃层)和下层,其中溶解氧浓度最高的是______。
A.上层
B.中间层
C.下层
D.三层溶解氧浓度均接近
A
B
C
D
A
[解析] 详见“河流、湖泊常用环境水文特征及常用参数的调查方法”。因湖泊水体中的氧其中一个主要来源即为大气复氧,而上层与大气接触最为密切。
19. 关于Pb的季平均浓度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每季至少有分布均匀的______个日均值,每月至少有分布均匀的5个日均值。
A.10
B.12
C.15
D.18
A
B
C
D
C
[解析] 详见“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分析方法”,“各项污染物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20. 莫奥长度(Lmo)与稳定度和混合层高度的关系。当______时,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
A.Lmo>0
B.Lmo≥0
C.Lmo<0
D.Lmo≤0
A
B
C
D
C
[解析] 详见“边界层结构及其生消演变规律”,“当Lmo>0,近地面大气边界层处于稳定状态,Lmo数值越小或混合层高度(h)与Lmo的比值(h/Lmo)越大,越稳定,混合层高度则越低;当Lmo<0,边界层处于不稳定状态,∣Lmo∣数值越小或∣h/Lmo∣越大,越不稳定,混合层高度则越高;当∣Lmo∣→∞,边界层处于中性状态,∣h/Lmo∣=0,此种情况下,混合层高度大约有800m。”。
二、不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至少有1个符合题意。)
1.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环境影响评价可分为______。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B.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A
B
C
D
AD
2. 下列环境灾害中,属于气象水文灾害的有______。
A.洪涝
B.泥石流
C.沙尘暴
D.雪崩
A
B
C
D
AC
3. 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中分析项目建设影响环境内在因素的重要环节。由于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表现不同,可以分为______。
A.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B.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C.环境质量工程分析
D.环境现状预测工程分析
A
B
C
D
AB
4. 下列选项中关于工程分析物料衡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此法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核算污染物排放量
B.生产过程中投入系统的物料总量必须等于产品数量
C.该方法只能在评价等级较低的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使用
D.物料衡算法是用于计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常规和最基本的方法
A
B
C
D
BC
5. 污染型建设项目污染物分析中,对于废水应说明______。
A.浓度
B.种类和成分
C.排放方式
D.排放去向
A
B
C
D
ABCD
6. 污染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中无组织排放源是指______。
A.没有排气筒的排放源
B.间歇性排放污染物排放源
C.排气筒高度低于15m的排放源
D.排气筒髙度高于15m的排放源
A
B
C
D
AC
7. 环保措施方案分析的要点包括______。
A.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B.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
C.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D.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
A
B
C
D
ABCD
8. 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
A.工程概况
B.项目初步论证
C.影响源及环境影响识别
D.环境保护方案分析
A
B
C
D
ABCD
9. 事故风险源项分析的步骤包括______。
A.划分各功能单元
B.筛选危险物质,确定环境风险评价因子
C.事故源项分析和最大可信事故筛选
D.估算各功能单元最大可信事故泄漏量和泄漏率
A
B
C
D
ABCD
10. 下列选项中属于自然环境调查的基本内容的是______。
A.气候与气象
B.地质、地形地貌
C.地理位置
D.地表水环境
A
B
C
D
ABCD
11. 下列选项中属于一级评价项目大气污染源体源调查内容的是______。
A.体源的边长
B.体源排放速率
C.初始垂直扩散参数
D.各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
A
B
C
D
ABC
12.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中,应对照各污染物有关的环境质量标准,分析其长期浓度和短期浓度的达标情况。其中长期浓度包括______。
A.日平均浓度
B.月平均浓度
C.季平均浓度
D.年平均浓度
A
B
C
D
BCD
13. 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包括______。
A.特殊气象观测资料
B.不利气象观测资料
C.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
D.常规高空气象观测资料
A
B
C
D
CD
1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中的进一步预测模式包括______。
A.AERMOD
B.ADMS
C.CALPUFF
D.AERMET
A
B
C
D
ABC
15. 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风场是指局地大气运动的流场
B.风速是指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垂直距离
C.风频是指某风向占总观测统计次数的百分比
D.风向玫瑰图是统计所收集的多年高空气象资料中化个风向出现的频率
A
B
C
D
BD
16. 影响地面水环境质量的污染物按排放方式可分为______。
A.点源
B.线源
C.面源
D.体源
A
B
C
D
AC
17. 关于河道水流形态的基本分类,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当河道断面为棱柱形且底坡均匀时,河道中的恒定流呈均匀流流态
B.一般而言,计算河道水流必须运用二维或三维模型,一维模型不可运用
C.河道形态变化不剧烈,河道中沿程的水流要素变化缓慢,称为渐变流
D.洪水季节或上游有电站的不恒定泄流或河道位于感潮段等,河道中水流处于恒定流流态
A
B
C
D
AC
18. 河口段的水结构形式包括______。
A.温跃层
B.河口盐水楔
C.部分混合型
D.充分混合型
A
B
C
D
BCD
19. 单因子指数评价能客观反映评价水体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可清晰地判断出评价水体的______。
A.主要污染因子
B.主要污染时段
C.主要污染区域
D.主要污染物毒性
A
B
C
D
ABC
20. 下列选项中关于地下水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在地下水露头的调查中,应用最多的是水井和泉
B.从时间上考虑,常将补给分为常年、季节和暂时性三种方式
C.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D.地下水的饱水带厚度太大以致利用长过滤器都不足以进行监测时,定深取样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A
B
C
D
ABCD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不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