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新闻标题如何做到准确无误?
新闻标题的本源是新闻事实。新闻标题应当反映新闻事实的本来面目。新闻标题要准确无误要从思想和作风两方面入手。
(1)从思想方法上说,要坚持实事求是,克服片面性。特别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
①生动与准确的关系。
新闻标题的不准确,许多是由片面追求生动造成的。但是,生动活泼不能以牺牲准确为代价。生动也要从实际出发,否则会弄巧成拙。
②简短与准确的关系。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提高视觉和听觉效果,新闻标题应尽可能长话短说。但是简短同样必须以准确为前提。
(2)从作风上说,要讲求认真细致,坚持高标准。应当特别注意“两个用心”。
①用心阅读稿件。
新闻标题是从稿件中提取的精华,是对稿件内容的概括。用心阅读稿件,吃透稿件原意,是确保标题准确无误的基础和前提。
②用心推敲文字。
标题概括新闻事实是通过遣词造句实现的。遣词造句是否妥当,也关系到标题的准确性。
2. 报纸版面的编排是编辑把信息传递给读者的最终手段,请谈谈版面编辑的作用。
版面编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表态功能
版面空间由于受人们注意的先后和强弱的不同,形成了重要与次要的区别。位置居前或刺激力度强的,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因而显得重要;位置居后或刺激力度弱的,不容易引起受众的注意,因而显得次要。这样,稿件安排在不同的区间或时段,运用不同的编排手段,就在无形中显示了新闻媒体对稿件内容的评价。同时,编排手段,诸如文字、线条、色彩、声音、音乐等,不是单纯的物质符号,随着人民生活感受的变化,它们还或多或少地被赋予一定的感情色彩。
因此,版面编辑可以告诉受众什么是必须引起重视的,什么是不必大惊小怪的;什么是应当赞成的、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抵制的。换言之,受众从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中,可以了解新闻媒体对新闻报道的立场和态度,了解这些媒体的倾向性。
(2)启示功能
版面作为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通常由若干篇稿件组合而成。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整体大于各组成部分之和。各篇稿件组合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稿件所没有的信息,即会给受众带来某些启示。
启示功能具有两重性,一种是消极的,一种是积极的。启示性信息不仅可能在组合编排中产生,也可能产生于连续编排之中。
(3)吸引功能
版面能否吸引受众,报道的内容自然是主要的,但首先起作用的往往是版面和节目的编排设计。这是由于打开报纸时,受众最先感知的是版面的编排形式。版面如果遵循视觉、听觉的心理和生理规律,突出最重要、最精彩的报道,表现新颖夺人,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疏密相宜,张弛有度,转换巧妙,衔接自然,就不仅可以一下子吸引受众,而且能使受众更便捷、轻松地接受信息,延续注意力,不因编排设计凌乱、粗放和平庸而缺乏持续阅读的兴趣。
总之,版面编排不是无足轻重的。如果说文字等传递的信息是显性信息,那么通过版面编排传递的信息就是隐性信息。编辑工作过程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版面编排是综合性的价值判断,这种判断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隐性信息传递给受众的。隐性信息是新闻媒体对客观事物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一种反映,尽管形成隐性信息的版面编排手段是中性的,不同的新闻媒体都可以采用,但隐性信息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是影响舆论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隐性信息又具有不可更正性,是事后无法修改的。因此,编辑人员对于版面编排不仅要高度重视,而且要十分慎重,力求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的完美统一。
3. 阶段性报道策划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阶段性报道策划是指对一个时期的报道作总体上的部署与安排,通常形成书面方案,以便采编人员遵循。这是新闻媒体最重要的策划。新闻媒体的整个报道要做到高潮迭起,环环相扣,有声有色,必须首先作好这类策划。
(2)阶段性报道策划的主要任务是阐明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确定报道要点和重要选题,并根据竞争态势,提出创新举措和创优项目。对阶段内将要发生的重要事件和活动也应提上日程,以便早作准备。这类策划宜粗不宜细,以给记者、编辑留有发展和丰富的余地。
(3)就我国现实情况而言,阶段性报道策划要与党和政府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相对应和适应。特别是具有机关报性质的媒体,更应把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作为这类策划的指导原则。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是根据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确定的,因而从根本上说,与受众的要求是一致的。党和政府的职能部门通常根据中心工作的要求,对一个时期的报道提出原则性的意见。在阶段性报道策划中,这些意见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4. 编辑把关具有哪些特点?
新闻传播面向社会大众,必须重视受众需求,遵守社会规范,讲究社会效果。这需要进行认真、严格的把关,扶优祛劣,兴利除弊。由于编辑处在组织新闻报道的最后一关,是新闻报道能否刊播的最终决定者,所以把关的任务不能不主要由编辑来承担。编辑把关具有以下特点:
(1)编辑的把关是全程性的把关
把关贯穿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从新闻的选择、修改、标题,到报道的配置和合成,每个环节都是在把关,都不能疏漏,都应当有把关意识。如果“一着不慎”,有可能导致在竞争中“满盘皆输”。特别是选稿这个环节,一旦在政治和事实的把关方面出问题,很可能会给社会和新闻媒体自身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2)编辑的把关又是综合性的把关
这种把关,不仅要对新闻报道从政治、思想到事实、表达等层面进行全面检验,还包括既要检验报道的个体,又要检验报道的总体——版面、节目、网页。在一个版面、一档节目或一个网页中,即使每篇新闻都没有差错或不当,也不等于这一版面、节目或网页就不会有问题。如果新闻的配置与排列、标题的统筹等方面考虑不周,版面、节目或网页也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或不当。
(3)编辑的把关还是终审性的把关
记者的报道出了差错,还可以由编辑来纠正;而编辑审定的报道出了问题,就会向受众传播,好比泼出去的水一样,很难收拾了。当然,新闻媒体还可以发更正,而且出了差错也应及时更正,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但是,更正毕竟是不得已而为之,更正多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应该力求减少更正。因此,编辑的把关任务很重,责任很大,要求很高。
5. 制作复合型标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复合型标题兼有主题和辅题,一般用于信息比较重要而又复杂的新闻,又多见于报纸的新闻标题。复合型标题可以由主题、引题和副题三者组成,也可由主题、引题或主题、副题两者组成,视新闻的需要而定。制作复合型标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复合型标题的主题和辅题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存在着逻辑联系,因而要特别注意语意的连贯,不能相互脱节。
(2)复合型标题的主题和辅题既要体现出内在联系,又要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彼此之间合成一句话,缺乏必要的停顿,看和听都会感到费劲。
6. 新闻标题的类型有哪些?
(1)根据标题与稿件的关系分类
①单篇新闻的标题。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这些标题中,只有主题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都不能脱离主题独立存在。
②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即“大标题”。
③介于新闻与标题之间的新品种:标题新闻。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
(2)根据内容特点分类
①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
②虚题是指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实题可以独立存在,而虚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实题。
(3)根据结构特点分类
①单一式结构
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制作单一式结构的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a.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的标题是实题,向读者揭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b.单一式结构的标题没有辅题作为引导或者补充、解释,因此标题的意义必须完整,让读者看得明白,不存疑问。即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
②复合式结构
复合式结构的标题是由主题、引题和副题共同组成的,可以是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引题、主题、副题三者俱全的形式。制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引题与主题的关系
第一,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
第二,以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简短化。要注意的是,这类引题与上述第一种类型不同,它通常交代“何人”与部分“何事”,因此是整个标题中不可删除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这样的引题,主题的意思就是不完整的,不能独立存在。
第三,以提出疑问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提出问题的引题与主题形成一问一答,生动而有吸引力。发表议论的引题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也能引起读者对主题中新闻事实的关注。
b.副题与主题的关系
副题是在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与解释,主要有这样一些方式:
第一,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
第二,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第三,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
第四,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
c.复合式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
第一,要注意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第二,要注意虚题与实题的结合。
第三,要注意标题分行是否合理,主题意义是否完整。
第四,要注意标题各部分的语意连贯。
7. 简述按语的类型及特点。
按语就是编辑对所发表的稿件附加简单的说明或批注。按语主要有评论性按语和说明性按语两种类型。
(1)评论性按语
评论性按语是对整篇稿件或者稿件中的某一部分发表意见,以引起受众的注意和思考。配发评论性按语与配发评论的不同在于,按语更加简短,一般没有标题。
(2)说明性按语
说明性按语主要是对发布稿件的背景、用意,对稿件的来源、作者的情况等加以说明,也可以对稿件中某一句话、某一个字作解释和说明,以帮助读者准确地了解其意思。在策划性选题的报道中,编辑经常采用说明性按语对整个报道的背景和宗旨加以说明。另外,在推出新的专栏时,也往往采用“编者按语”“开栏的话”等来向读者说明开辟此栏的宗旨与目的,顺带向读者约稿。
8. 简述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新闻采集与编辑这两大业务的不同点导致了两者不可避免的矛盾。从编辑工作在新闻生产系统中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编采关系的这种矛盾统一性中,可以看到新闻编辑工作具有的多方面特点:
(1)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
新闻编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设计媒介的新闻产品和策划并组织新闻报道。
①新闻编辑是编辑方针的制定者,是媒介新闻产品形象的设计师
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的创办或者改版,以总编辑为首的编辑委员会肩负着制定编辑方针的任务,编辑方针规定了媒介的受众对象、报道内容、媒介水准和风格特色。
②新闻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
报纸的总编辑、编辑部主任、版面主编,电台电视台的总编辑、新闻频道总监、新闻部主任、栏目制片人、编辑策划人等都担负着策划和组织新闻报道的任务,这项任务在任何新闻媒介都常规性地、日益频繁地进行着。新闻报道要由平面式走向立体式,从单向性走向多向性,追踪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运用得越来越多,新闻编辑设计报道和组织报道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③新闻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
新闻编辑不仅策划报道,而且是每一个重大报道战役的指挥者,他们向记者部署采访任务,协调各部门、各工种以及记者之间的关系,随时了解记者的工作情况并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对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编辑工作是对各项采编业务的集大成。在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编辑工作又是将新闻传达给读者的最后一个关卡。虽然记者、作者对新闻都有自行“把关”的责任,但编辑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在把关上担负的责任更为重大。这种“把关”既包括杜绝新闻报道在政治思想和政策上的差错,也包括其事实的技术性的差错。新闻编辑无法阻止各种差错的出现,但必须把一切差错消灭在版面之外。保证新闻传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对新闻素材的“再认识”和“再创作”
编辑选择和处理稿件,首先是对新闻素材重新认识的过程。编辑所处的位置相对超脱,更多地从全局上考虑问题,对报纸的报道立场和原则把握得更加到位,对同类情况有更多的报道经验,因此有可能看到记者尚未意识到的问题,发现新闻素材中潜在的价值,找到更好的报道角度。编辑对于新闻素材的再认识,还与编辑面对的新闻稿件众多,可以相互比较、相互联系有关系。
新闻编辑对于新闻稿件的加工修改,不是简单的“剪刀加糨糊”的技术性工作,而是根据编辑方针和报道意图对新闻素材进行再挖掘和再表现的过程,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当然,编辑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要以新闻事实为依据,新闻编辑对新闻素材的再创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体现:
①对新闻素材的重新选择和组合。
②对新闻表现形式的再创造。
四、实务题1. 根据所给材料,改写消息,并以这篇消息为中心组成一个专栏,并详细说明拟配置稿件的体裁类型及具体内容。
材料:今年4月16日,深圳的消费者陈小姐在一家眼镜行配了一副258元的平价眼镜。5月27日早上,陈小姐擦镜片时,尽管非常小心,但右眼镜片还是突然脱落。对此,眼镜店负责人一口咬定这是陈小姐人为损坏所致。两百多元的眼镜只用了一个月零11天,陈小姐决定通过鉴定来维权。然而,鉴定部门答复,目前暂无眼镜行业装配标准,对其眼镜是否装配合格无法做出检测。由于没有可依据的鉴定结果,消委会无法帮陈小姐有效维权。标准缺失,消费者不得不为劣质眼镜埋单。前不久,消费者罗先生向深圳市消委会反映:购买的某品牌手机拿回家后就不能开机,次日要求更换时,门市经理引他到某通信维修人员处检测。一个小时后,罗先生得到的结论是手机进入不明液体导致不能开机,属于人为损坏,不能更换和免费维修。消委会统计的结果显示,类似罗先生的遭遇屡有发生,商品明明有问题,经销商自行检测的结果要么是没有故障,要么是人为造成,以此设置重重障碍,直到消费者放弃维权为止。消费者刘小姐在菜市花4元买一斤青豆,做饭时,好发现煮出来的青豆变了颜色。检测部门告诉她,要检测染色剂是否对人体有害,检测费约需1000元。为了弄清花4元钱买来的青豆是真是假,要花1000元检测费,刘小姐只得作罢。细心的刘小姐根据质量检测部门的检测报价,将消费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商品”需要做检测、鉴定的费用列了一个清单:全项检测一双皮鞋的质量需用花费上千元;检测服装、面料需4000多元;一套沙发的检测费用高达6000元;检测十多元一斤的熏酱食品的费用约300元,检测纤维含量的费用约200元。据深圳市罗湖区消委会统计,他们受理的消费投诉中,每年有10%的消费者因检测费用过高而被迫放弃维权。不少消费者表示,他们几乎不会为了区区几百元的商品,也不会为讨回一个公道而固执地去另外花钱对商品进行检测,顶多让消协出面调解,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1)改写消息
(本报×月×日讯)4月16日,深圳的陈小姐配了一副平价眼镜,使用了一个月零11天之后镜片脱落。陈小姐想通过鉴定眼镜装配来维权,却被告知暂无眼镜行业的装配标准。目前,这种情况并不鲜见,消费者维权正遇到各种困境。
陈小姐4月16日在一家眼镜行花258元配了副平价眼镜,5月27日早上尽管陈小姐很小心地擦镜片,右眼镜片还是突然脱落。对此,眼镜店负责人咬定是陈小姐人为损坏所致。陈小姐决定通过鉴定来维权。然而,鉴定部门答复,目前暂无眼镜行业装配标准,对其眼镜是否装配合格无法做出检测。由于没有可依据的鉴定结果,消委会无法帮陈小姐有效维权。标准缺失,消费者不得不为劣质产品买单。消费者罗先生也曾向深圳市消委会反映,自己购买某品牌手机拿回家后就不能开机,门市经理带他检测后的结论是人为损坏,无法更换和免费维修。又有刘小姐在菜市场买了一斤青豆,做饭时发现煮出来的青豆变了颜色。刘小姐想检测染色剂是否对人体有害,却被告知需检测费1000元。
据刘小姐的调查,检验皮鞋、服装面料、熏酱食品等的费用动辄几百几千,消费者基本上不会为了几元几十元的商品去做个昂贵的检测。而如果是商家自行检测,结果往往会像罗先生的情况一样,要么认为产品没有故障,要么认定是人为造成。据深圳市罗湖区消委会统计,他们受理的消费投诉中,每年有10%的消费者因检测费用过高而被迫放弃维权。消费者维权遇到重重困境。
(2)配置稿件
①再选取两个不同城市、相同性质和内容的消息与这一消息构成全景图,揭示这种问题存在的普遍性。
②以消息为中心,配置一篇有关消费者维权难的深度报道,全面深入解析我国现在普通消费者在维权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和阻力以及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体制和制度上的原因和可能造成的影响,以达到形成社会舆论、影响官方决策的目的。
③配置一篇维权成功的案例,请有经验的维权者提供经验和诀窍。
④配置一篇新闻短评,反映报道者对此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