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最正确的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多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三、计算分析题(其中一道小题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请仔细阅读答题要求。如使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涉及计算的,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否则不得分,除非题目特别说明不需要列出计算过程)
(可以选用中文或英文解答,如使用英文解答,须全部使用英文。)
K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企业,最近三年均实现盈利,甲公司拟收购K公司,经过调查K公司2016年的财务数据为:营业收入24000万元、净利润5000万元、资产总额19000万元、净资产10800万元。
与K公司风险、收入、成本等各方面类似的可比公司2016年相关数据如下: 项目 | 可比公司 |
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股利支付率 | 40% |
权益净利率 | 50% |
销售净利率 | 20% |
销售成本率 | 70% |
股权资本成本 | 15% |
β值 | 0.95 |
增长率 | 10% |
要求:1. 分别用市盈率模型、市净率模型和市销率模型对K公司进行估价;(简化计算,不进行修正)
对K公司股权价值的评估
市盈率模型:
可比公司本期市盈率=[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资本成长-增长率)=[40%×(1+10%)]/(15%-10%)=8.8
K公司的股权价值=可比公司本期市盈率×目标企业本年净利润=8.8×5000=44000(万元)
市净率模型:
可比公司本期市净率=[权益净利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增长率)=[50%×40%×(1+10%)]/(15%-10%)=4.4
K公司的股权价值=可比公司本期市净率×目标企业本年净资产=4.4×10800=47520(万元)
市销率模型:
可比公司本期市销率=[销售净利率0×股利支付率×(1+增长率)]/(股权资本成本-增长率)=[20%×40%×(1+10%)]/(15%-10%)=1.76
K公司的股权价值=可比公司本期市销率×目标企业本年销售收入=1.76×24000=42240(万元)
2. 简述市盈率模型、市净率模型和市销率模型三种模型的适用范围,并分析各个模型对K公司股价进行评估是否适用。
市盈率模型最适合连续盈利,并且β值接近于1的企业;K公司最近三年连续盈利,并且可比公司β值为0.95,说明K公司p值接近于1,故该模型适用于K公司的估价。市净率模型主要适用于需要拥有大量资产、净资产为正值的企业,K公司是运营模式简单的互联网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净资产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不大,故该模型不适用于K公司的估价。市销率模型主要适用于销售成本率较低的服务类企业,或者销售成本率趋同的传统行业的企业。可比公司的销售成本率为70%,说明K公司的销售成本率也较高,但K公司并非传统行业,故该模型不适用于对K公司的估价。
甲公司计划以2:1:2(负债:优先股:普通股)的资本结构为W项目筹资。如果决定投资该项目,甲公司将于2017年10月发行10年期债券。同时发行面值100元,预计溢价发行率120%,股息率8%,每季付息的永久性优先股,发行优先股需要承担每股2元的发行成本。由于甲公司目前没有已上市债券,拟采用风险调整法确定债务资本成本。
W项目的普通股的资本成本相对其税后债务资本成本的风险溢价为5%。
甲公司为钢铁行业,甲公司的信用级别为BB级,甲公司搜集了最近刚刚上市交易的公司债有6种,这6种债券及与其到期日接近的政府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如下: 发债公司 | 行业 | 信用级别 | 上市债券到期日 | 上市债券到
期收益率 | 政府债券到期日 | 政府债券
到期收益率 |
乙 | 钢铁 | BB | 2022年1月28日 | 6.5% | 2022年2月1日 | 3.4% |
丙 | 汽车 | A | 2022年1月28日 | 6.1% | 2022年2月1日 | 3.4% |
丁 | 汽车 | BB | 2023年9月26日 | 7.6% | 2023年10月1日 | 3.6% |
戊 | 钢铁 | BB | 2025年10月15日 | 8.3% | 2025年10月10日 | 4.3% |
己 | 钢铁 | A | 2024年1月28日 | 8% | 2024年2月1日 | 4.4% |
庚 | 钢铁 | AA | 2022年1月28日 | 5.5% | 2022年2月1日 | 3.4% |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目前市场上有一种还有10年到期的已上市政府债券,该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6%,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归还本金,当前市价为1120元,刚过付息日。
要求:3. 根据所给资料,估计无风险利率;
设无风险报酬率为i,则1120=1000×6%×(P/A,i,10)+1000×(P/F,i,10)
设无风险报酬率为4%
1000×6%×(P/A,4%,10)+1000×(P/F,4%,10)=60×8.1109+1000×0.6756=1162.25
设无风险报酬率为5%
1000×6%×(P/A,5%,10)+1000×(P/F,5%,10)=60×7.7217+1000×0.6139=1077.2
(i-4%)/(5%-4%)=(1120-1162.25)/(1077.2-1162.25)
所以无风险报酬率i=4.5%
4. 计算债务资本成本;
企业信用风险补偿率=[(6.5%-3.4%)+(7.6%-3.6%)+(8.3%-4.3%)]÷3=3.7%
税前债务资本成本=4.5%+3.7%=8.2%
税后债务资本成本=8.2%×(1-25%)=6.15%
5. 计算优先股的资本成本;
季度优先股资本成本=100×2%/(120-2)=1.69%
年优先股资本成本=(1+1.69%)4-1=6.93%
7. 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6.15%×(2/5)+6.93%×(1/5)+11.15%×(2/5)=8.31%。
8. 某商业企业只经营一种商品,单位售价10元,单位进价5元,目前实行的信用政策为n/30,年销量为25万件,经济订货批量为6万件,保险储备为1万件,由于部分客户拖欠,应收账款的平均周转天数为40天,坏账损失率为3%,收账费用为50000元,现拟改变赊销政策为“1/10,n/20”,预计年销量为40万件,估计20%的客户10天付款,30%的客户20天付款,其余客户估计平均付款天数为34天,坏账损失率为4%,经济订货批量为8万件,保险储备为1.2万件,收账费用为20000元,若该企业的资本成本为10%。
要求:通过计算判断应否实施新的信用政策?(一年按360天计算)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单价=5/10=50%
改变后平均收账期=10×20%+20×30%+34×50%=25(天)
原平均存货占用资金=[(6/2)+1]×5=20(万元)
改变后平均存货占用资金=[(8/2)+1.2]×5=26(万元)
单位:万元
|
项目
|
n/30
|
1/10,n/20
|
差量
|
销售毛利
|
(10-5)×25=125
|
(10-5)×40=200
|
75
|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13.89×10%=1.39
|
13.89×10%=1.39
|
0
|
存货占用资金的应计利息
|
20×10%=2
|
26×10%=2.6
|
0.6
|
坏账损失
|
25×10×3%=7.5
|
40×10×4%=16
|
8.5
|
收账费用
|
5
|
2
|
-3
|
折扣成本
|
0
|
10×40×1%×20%=0.8
|
0.8
|
税前损益
|
109.11
|
177.21
|
68.1
|
因为增加的税前损益大于0,所以应改变信用政策。
甲公司2016年度为其第一个营业年度,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其制造成本的成本习性方程为y=3000+1500x(x为产量),2016年实际生产的产量为100万件,此外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为200万元,变动销售费用为每件100元。该公司2016年销售80万件,每件售价为2000元,假设企业年末没有在产品。
要求:9. 确定2016年采用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和税前经营利润;
完全成本法:
产品总成本=1500×100+3000=153000(万元)
单位产品成本=153000÷100=1530(元)
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1530×20=30600(万元)
税前经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与管理费用=80×2000-80×1530-(200+100×80)=29400(万元)。
10. 确定2016年采用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和税前经营利润;
变动成本法:
单位产品成本=1500(元)
期末产成品存货的成本=1500×20=30000(万元)
税前经营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成本=80×2000-80×1500-(3000+200+100×80)=28800(万元)。
11. 解释差异产生的原因。
单位固定制造成本=3000÷100=3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存货吸收的固定制造成本=30×20=600(万元),所以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经营利润高于变动成本法。
甲公司研发出两种新产品X和Y,新产品投资项目已进行可行性分析,厂房建造和设备购置安装工作也已完成,产品将于2018年开始生产并销售,目前,公司正对该项目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相关资料如下:
(1)专利研发支出资本化金额300万元,专利有效期10年,预计无残值;建造厂房使用的土地的土地使用权,取得成本1000万元,使用年限50年,预计无残值,两种资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摊销。
厂房建造成本800万元,折旧年限30年,预计净残值率10%,设备购置成本400万元,折旧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率5%,两种资产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2)X产品销售价格每瓶160元,预计销售每年可达12万瓶,每瓶材料成本50元,变动制造费用30元,包装成本10元。Y产品销售价格每瓶200元,预计销售每年可达11万瓶,每瓶材料成本80元,变动制造费用50元,包装成本10元。
公司管理人员实行固定工资制,生产工人和销售人员实行基本工资加提成制,预计新增管理人员2人,每人每年固定工资15万元,新增生产工人25人,人均月基本工资3000元,生产计件工资每瓶6元;新增销售人员5人,人均月基本工资3000元,销售提成每瓶4元。
每年新增其他费用,财产保险费108万元,广告费135万元,职工培训费20万元,其他固定费用122万元。
(3)假设年生产量等于年销售量,产品销售品种结构不变。
要求:12. 计算新产品投产后新增的年固定成本总额和X和Y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
专利每年摊销金额=300/10=30(万元)
土地使用权每年摊销金额=1000/50=20(万元)
厂房每年折旧金额=800×(1-10%)/30=24(万元)
设备每年折旧金额=400×(1-5%)/10=38(万元)
新增人员固定工资=15×2+3000×12/10000×(25+5)=138(万元)
年固定成本总额=30+20+24+38+138+108+135+20+122=635(万元)
X产品单位变动成本=50+30+10+6+4=100(元)
Y产品单位变动成本=80+50+10+6+4=150(元)
13. 计算各产品的保本点年销售量、安全边际率。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160-100)×12+(200-150)×11]/(160×12+200×11)=30.83%
保本额=635/30.83%=2059.68(万元)
X产品保本额=2059.68×160×12/(160×12+200×11)=959.85(万元)
X产品保本量=959.85/160=6(万瓶)
X产品的安全边际率=(12-6)/12=50%
Y产品保本额=2059.68×200×11/(160×12+200×11)=1099.83(万元)
Y产品保本量=1099.83/200=5.5(万瓶)
Y产品安全边际率=(11-5.5)/11=50%
14. 计算该项目的息税前利润和经营杠杆系数。
年息税前利润=(160-100)×12+(200-150)×11-635=635(万元)
经营杠杆系数=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160-100)×12+(200-150)×11]/635=2。
四、综合题(涉及计算的,要求列出计算步骤,否则不得分,除非题目特别说明不需要列出计算过程)
ABC公司产销的甲产品持续盈利,目前供不应求,公司正在研究是否扩充其生产能力。
有关资料如下:
(1)该种产品批发价格为每件5元,变动成本为每件4.1元。本年销售200万件,已经达到现有设备的最大生产能力。
(2)市场预测显示未来4年每年销量可以达到400万件。
(3)投资预测:为了增加一条年产200万件的生产线,需要设备投资600万元;预计第4年末设备的变现价值为100万元;生产部门估计需要增加的营运资本为新增销售额的16%,在年初投入,在项目结束时收回;该设备能够很快安装并运行,可以假设没有建设期。
(4)设备开始使用前需要支出培训费8万元;该设备每年需要运行维护费8万元。
(5)税法规定该类设备使用年限5年,直线法计提折旧,残值率5%。
(6)公司目前的β权益为1.75,产权比率为1,预计公司未来会调整资本结构,产权比率降为2/3。
(7)目前无风险利率5%,市场风险溢价率7%,债务税前资本成本12%,企业所得税税率25%。
要求:1. 计算扩大生产规模后的项目资本成本(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β资产=1.75÷[1+(1-25%)×(1/1)]=1
该项目的β权益=1×[1+(1-25%)×(2/3)]=1.5
权益资本成本=无风险报酬率+β权益×风险溢价=5%+1.5×7%=15.5%
项目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12%×(1-25%)×40%+15.5%×60%=13%
2. 计算扩大生产规模后的项目净现值,并判断扩大生产规模是否可行;
单位:万元 |
时间(年末) | 0 | 1 | 2 | 3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税后营业现金流量 | | | | | |
| | | | | |
| | | | | |
各年净现金流量 | | | | | |
折现系数 | | | | | |
现金流量现值 | | | | | |
净现值 | | | | | |
现金流量现值合计 | | | | | |
自行购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行购买相关现金流量 | | | | | |
折现系数 | | | | | |
相关现金流量现值 | | | | | |
现金流量现值合计 | | | | | |
租赁净现值 | | | | | |
单位:万元
|
时间(年末)
|
0
|
1
|
2
|
3
|
4
|
设备投资
|
-600
|
|
|
|
|
营运资本投资
|
-5×200×16%=-160
|
|
|
|
|
税后营业收入
|
|
5×200×(1-25%)=750
|
750
|
750
|
750
|
税后变动成本
|
|
-4.1×200×(1-25%)=-615
|
-615
|
-615
|
-615
|
税后维护费
|
|
-8×(1-25%)=-6
|
-6
|
-6
|
-6
|
税后培训费
|
-8×(1-25%)=-6
|
|
|
|
|
折旧抵税
|
|
114×25%=28.5
|
28.5
|
28.5
|
28.5
|
税后营业现金流量
|
-6
|
157.5
|
157.5
|
157.5
|
157.5
|
回收残值流量
|
|
|
|
|
111
|
回收营运资本
|
|
|
|
|
160
|
各年净现金流量
|
-766
|
157.5
|
157.5
|
157.5
|
428.5
|
折现系数(13%)
|
1
|
0.8850
|
0.7831
|
0.6931
|
0.6133
|
现金流量现值
|
-766
|
139.39
|
123.34
|
109.16
|
262.80
|
净现值
|
-131.31
|
|
|
|
|
折旧=600×(1-5%)/5=114(万元)
第4年末账面净值=600-4×114=144(万元)
变现损失=144-100=44(万元)
回收残值流量=100+44×25%=111(万元)
由于自行购置方案的净现值小于0,所以自行购置方案扩充生产能力不可行。
3. 若该设备也可以通过租赁方式取得。租赁公司要求每年租金123万元,租期4年,租金在每年年初支付,租赁期内不得退租,租赁期满设备所有权不转移。设备运行维护费由ABC公司承担。租赁设备开始使用前所需的培训费8万元由ABC公司承担。确定租赁相比自行购买决策的相关现金流量,并计算租赁净现值,为简便起见按税后有担保借款利率作为折现率;
单位:万元 |
时间(年末) | 0 | 1 | 2 | 3 | 4 |
租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关现金流量 | | | | | |
折现系数 | | | | | |
相关现金流量现值 | | | | | |
租赁的税务性质判别
租期/寿命期=4/5=80%,大于75%。
因此,该租赁为融资租赁,租金不可以直接抵税。
折现率=12%×(1-25%)=9%
单位:万元
|
时间(年末)
|
0
|
1
|
2
|
3
|
4
|
租赁:
|
|
|
|
|
|
租金支付
|
-123
|
-123
|
-123
|
-123
|
|
折旧抵税
|
|
93.48×25%=23.37
|
23.37
|
23.37
|
23.37
|
变现损失抵税
|
|
|
|
|
118.08×25%=29.52
|
相关现金流量
|
-123
|
-99.63
|
-99.63
|
-99.63
|
52.89
|
折现系数(9%)
|
1
|
0.9174
|
0.8417
|
0.7722
|
0.7084
|
相关现金流量现值
|
-123
|
-91.40
|
-83.86
|
-76.93
|
37.47
|
现金流量现值合计
|
-337.72
|
|
|
|
|
自行购买:
|
|
|
|
|
|
购置成本
|
-600
|
|
|
|
|
折旧抵税
|
|
114×25%=28.5
|
28.5
|
28.5
|
28.5
|
回收残值流量
|
|
|
|
|
111
|
自行购买相关现金流量
|
-600
|
28.5
|
28.5
|
28.5
|
139.5
|
折现系数(9%)
|
1
|
0.9174
|
0.8417
|
0.7722
|
0.7084
|
相关现金流量现值
|
-600
|
26.15
|
23.99
|
22.01
|
98.82
|
现金流量现值合计
|
-429.03
|
|
|
|
|
租赁净现值
|
91.31
|
|
|
|
|
融资租赁取得设备折旧=123×4×(1-5%)/5=93.48(万元)
第4年末账面净值=123×4-93.48×4=118.08(万元)
4. 判断利用租赁设备扩充生产能力的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租赁相比较自行购置是合算的,但利用租赁设备扩充生产能力的调整净现值=-131.31+91.31=-40(万元),所以利用租赁设备来扩充生产能力也是不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