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材料】 目前,通过生态保护和恢复,我国生态总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先天基础比较脆弱,历史负担比较沉重,现实压力巨大。我们既要还历史旧账,又不能在发展过程中欠新账。生态修复是长期过程,任重道远。
2015年5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这就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末端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而是把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源头转变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攻方向。
【习题】 结合背景材料和社会实际,以“生态修复任重道远”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鲜明,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2.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3.总字数800~1000字。
[范文] 生态修复任重道远
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众多,“家底”丰厚,但三十多年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却令这一优势急转直下。砍伐树木,水土流失,社会经济发展难以持续;雾霾围城,污水横流,人民生命健康受到威胁。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人类的生存,为改善现状,我国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然而,现实却在提醒我们,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
生态修复,难度无法预计。众所周知,自然环境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生态体系,从生物族群的食物链条,到植物的相互影响,众多看似毫无关系的分散个体组成了和谐共生的自然整体。生态修复与昔日的环境整治大相径庭,从本质上说,它是将从前的“小修小补”转变为环境要素之间的重新塑造,其工作难度堪比“创世纪”的重要工程。
生态修复,总体不容乐观。生态修复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事业,无论是技术力量还是人力资源,都尚未形成规模,而且我国部分地区受经济条件所限,根本无力承担生态修复的巨大投入。同时,我国自然环境多变,部分地区生态损害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重,修复难度更是日甚一日。在“存量”上,巨大的花费阻碍着生态治理的展开;在“增量”上,落后的发展思路一日不变,生态破坏的速度就会远高于修复。
生态修复,保持成果困难。自然环境是一个多元系统,一旦遭到破坏,修复不仅代价高昂,而且成果难以保持。我们所推进的生态修复,虽然能将环境中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进行消除,如土壤里的重金属、水中的有毒物质等,但生态运作机理的修复,却要依赖环境多要素的共同作用,这是自然生态自我恢复的过程。开放的自然环境,随时都在面临着有毒物质的侵入,无论是企业偷排偷放,还是人们乱扔废弃物,如果这些恶习不加改变,花费巨大力量修复的良好局面势难持久。
工业文明的日新月异为我们带来了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急功近利的发展方式却为我们留下了难以解决的环境难题。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不能舍弃经济发展的成果,还更要保护自然环境,守护人类生存的家园。生态修复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只有克服困难,还清发展欠账,真正建设生态文明,才能重塑自然原貌,再造绿色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