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1. 2009年6月24日,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指出,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确保农村居民基本生活,推动农村减贫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同时对改善心理预期,促进消费,拉动内需也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根据国务院会议精神,省政府8月26日决定在全省确定10个县市作为新农保试点单位,11月16日召开省直机关有关部门、试点县市主管领导会议布置相关工作。现指定作为副秘书长的你拟定一个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方案。(工作流程需涉及的县市区名,用×××代替)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精神,制定本启动方案。
工作开展范围: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0个县市,包括较富的县市、中等的县市、较贫困的县市三类。
工作开展期限:2010年11月1日—2011年12月30日
工作阶段:
(一)准备阶段
(二)启动阶段(2010年11月1日—15日)
(三)集中实施阶段(2010年11月16日—2010年12月31日)
(四)扩面巩固阶段(2011年1月1日—9月30日)
(五)验收总结阶段(2011年10月1日—12月30日)
注意事项:
(1)各部门要全力配合试点工作。包括组织上的保障,资金上的支持。
(2)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监管,并注意工作经验的反馈。
[考点] 行政管理
2. 行政管理职能的含义是什么?
行政管理职能是指行政主体作为国家管理的执行机关,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作用。它反映了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与基本方向,是行政行为本质的具体表现。行政管理职能的内涵包括:(1)行政管理职能的实施者是整个政府组织系统,包括政府的各级行政机构及其所属公务人员。(2)行政管理职能的内容涉及政府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诸如外交、国防、财政、金融、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3)行政管理职能强调政府行政管理职责与功能作用的辩证统一。(4)在现代社会条件下,行政管理职能行使的依据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赋予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它实际上是行政权力的具体化和“外化”。(5)行政管理职能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考点] 行政管理职能
3. 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
在我国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克服以往干部制度的缺陷和弊端,建立起精干、高效和强有力的行政工作系统。意义:(1)促进干部的分类管理,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全面改革。(2)加强政府系统干部人事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学化。(3)有利于形成建立起精干、高效和强有力的行政工作系统。
[考点] 公务员制度
4.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有以下特点:(1)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2)具有科学的激励竞争机制;(3)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4)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5)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
[考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
5. 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有什么不同?
我国公务员制度和西方公务员制度有本质的不同:
(1)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强调所谓的“政治中立”,要求公务员不得以公务员的身份参加党派活动,在公务活动中不得带有所谓的“政治倾向性”等。
(2)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我国公务员制度是按照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制定的。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强调公务员的管理“与党派脱钩”,公务员的晋升“不受政党干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在公务员的录用、晋升上坚持德才并重的标准。西方国家更注重公务员的专业才能。
(4)我国公务员制度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西方国家的公务员队伍是一个单独的利益集团,他们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官员,对政府来说是雇员,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工会组织同政府进行谈判,以维护自身的利益。
(5)我国公务员不存在西方意义上的“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西方国家实行所谓“两官分途”,强调政务官的“政治化”,事务官的“职业化”。
[考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
6.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包括哪三个制度、三个体系?
三个制度是: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多层次的社会保险制度。三个体系是:宏观人事管理体系、人才市场体系、人事法规体系。
[考点] 人事行政
7. 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人事工作要实行哪两个调整?为什么要实行两个调整?
两个调整内容:一是把适应计划经济的人事管理体制,调整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人事管理体制上来;二是把传统人事管理调整到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上来。
这两个调整是根据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提出的。这既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事工作求得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点] 人事行政
8. 人事工作怎样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1)更新观念。(2)转变职能。(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4)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考点] 人事行政
9. 如何区分撤职与免职?
撤销党内职务与免去所担任的党内职务,两者之间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撤销党内职务,是对违反党纪的党员的一种严重的纪律处分。免去所担任的党内职务,则属于干部任用和管理的一种制度,不属于党的纪律处分。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党员犯了错误受到党纪处分后,或者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党组织免去其所担任的党内职务,这也属于正常的干部任免,不能视为党的纪律处分。
[考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
10. 公共危机的含义及应对危机的管理要点是什么?
(1)公共危机通常是指一系列中止和平进程或瓦解社会正常关系、秩序的事件,具体表现为由于某种不可预知事件的发生,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生活秩序,威胁到了公众的财产以致生命安全,进而引发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公众的比较普遍的恐慌情绪和恐慌行为的情绪状态。通常,危机的构成具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威胁主要利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事出突然,具有意外性。
(2)危机的应对或管理有四个方面的要点:减少、缓解危机;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回应社会公众的需求;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考点] 公共危机管理
11. 行政决策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行政决策是整个行政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在履行国家行政管理职能过程中,根据掌握的行政信息,依法确定行政目标、择定行动方案并付诸实行的过程。它的特点是:(1)行政决策的主体具有法定性。(2)行政决策的目标具有公益性。(3)行政决策程序具有规范性。(4)行政决策具有全局性。(5)行政决策具有可执行性。(6)行政决策具有稳定性。
[考点] 行政决策
12. 简述提高行政效率的途径。
(1)改革机构,建立合理的行政组织。优化行政组织,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2)健全行政管理法规和工作制度。健全行政管理法规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法律保证。
(3)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领导及其活动是人类社会群体活动的一般现象,它属于特殊的职业形态。领导者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努力提高领导艺术,善于领导所属行政人员同心协力做好工作。
(4)加强培训工作,提高行政人员素质。行政人员的培训,是关于公务员的工作技能的训练和业务知识及能力的培养。
(5)实行激励原则,调动人的积极性。公务员制度中的激励竞争机制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奖励制度是一个重要内容。
(6)改善行政环境和工作条件。行政环境对各个层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提高效率影响极大。
(7)逐步实现管理技术和工具的现代化。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行政效率的一种物质基础。
(8)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考点] 行政效率
13. 领导的二重性是什么?如何区分领导的双重属性?
领导二重性说的是领导的性质问题。任何领导都具有二重属性,即领导的自然属性和领导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领导活动中形成的指挥和服从关系的属性。这种指挥和服从的关系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各种社会形态中都同样具有,是各个社会领导活动的一般的、共同的、基本的属性,领导的自然属性是永恒存在的,具有永恒性。而领导的社会属性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经济政治等利益对立或一致关系的属性,不具有永恒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而改变。在领导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存在着主动与被动的关系,社会属性决定着领导的本质。社会属性决定自然属性、决定着领导活动中领导者的产生形式、决定着领导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但自然属性形式的改变并不影响受制于社会生产关系的领导的社会属性和改变领导的实质。
[考点] 领导的二重性
14. 为了防范和处置群众性事件,应如何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
(1)要抓好教育引导。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工作需要斗志、激情和奉献精神,该吃的苦要勇于吃,该负的责任要敢于负。强化“祛邪扶正”教育,按照“严在平时,严在出事之前”的要求,把过去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作为案例剖析,认真吸取教训。
(2)严格区分责任。严防权力上收,责任下压。领导干部要洞察全局,明确责任和权力的定位,抓好落实。
(3)要从严执行。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任何人都不能游离于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之外。凡因工作不负责,处置不及时,以致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造成严重后果的,要坚决追究领导责任。在责任追究上要视情况而定,该做检查的就到维稳例会上做检查,该通报批评的就通报批评,属于本人犯错误的依法依规从严惩处,属于涉及失职渎职的严格按要求进行责任追究。相反,对问题捂着、盖着、隐瞒不报的,即使没有出现严重后果,也要严肃查处,力争形成勇于揭短、敢于负责、确保责任追究落实的良好氛围。
15. 简述行政权力公共性的体现。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第二,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第三,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服务。
16. 简述行政职能的整体性特点。
政府行政系统和行政行为不是孤立和独立的,它是整个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职能必须反映社会的需求,是整个社会职能系统的一部分。从国家机构系统来看,行政系统又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行政职能必须体现国家的意志和利益,是整个国家职能系统的一部分。行政系统自身也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一个国家的行政职能内容涉及行政系统对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全部活动,同时政府内部各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间又有各自的职能领域。这样行政职能就是一个各构成要素纵横交错、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职能体系。
17. 什么是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组织活动。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客体是依法管理的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核心是进行公共权力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追求高绩效。
18. 公共行政的本质是什么?
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构以公共利益为目的,以公共权力和法律为基础,对社会公共事务和政府自身内部事务所进行的管理服务活动。公共行政的本质在于其公共性。要理解公共行政的本质,需把握以下几点:
(1)从公共行政的主体来看,公共行政活动者是指公共部门,一般为政府部门。公共部门的活动虽然是以政府为中心,但公共行政并不排除其他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也不排除政府利用各种非政府的力量和资源。
(2)从公共行政客体来看,公共行政包括地位不同的两个部分,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对行政组织内部事务的管理,私人事务不属于公共行政的管辖范围。
(3)从公共行政的目的来看,公共行政的目的在于实现人类福祉,即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9. 中国行政管理有什么特征?
(1)政治性。我国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作为执行人民民主专政的一种国家职能,它当然是以服务于无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政治目的为己任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政治属性。
(2)实践性。从行政管理的含义和中国国情及其发展形势来看,我国的行政管理是用来治国、理财和兴邦的重要手段,带有很强的实践性。
(3)规范性。我国行政管理主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行政机关为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所开展的行政活动,同时还包括执行宪法、法律和法令等,因而具有规范性的特点。
20. 什么是政府职能?其有什么特征?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府职能的特征:
(1)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政府机构;
(2)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3)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4)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