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其他安全(不包括消防安全)技术模拟10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生产性毒物主要来源于原料、辅助材料、中间产品、夹杂物、半成品、成品、废气、废液及废渣。一般情况下其进人人体的途径是______。
A.呼吸道、皮肤和消化道
B.呼吸道、血液和消化道
C.呼吸道、皮肤和眼睛
D.创口、皮肤和消化道
A
B
C
D
A
[解析]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
2. 岗位安全教育培训主要包括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安全教育培训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其中,日常安全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______。
A.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转岗技能培训
C.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
D.新工艺、新技术推广
A
B
C
D
C
[解析] 日常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主要以车间、班组为单位组织开展,重点是安全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作业岗位安全风险辨识培训,事故案例教育等。
3.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______。
A.0区、1区、2区
B.11区、12区、13区
C.20区、21区、22区
D.21区、22区、23区
A
B
C
D
D
[解析] 火灾危险环境分为21区、22区和23区。
4. 下列作业中,属于高温高湿作业的是______。
A.冶金炼钢、金属铸造、建材陶瓷
B.高气压作业、高空作业、勘探作业
C.印染、缫丝、造纸
D.机械加工、木材加工、建筑施工
A
B
C
D
C
[解析] 高温高湿作业,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成蒸煮,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达90%以上。有的煤矿深井井下气温可达30℃,相对湿度达95%以上。
5. 某机械加工企业法人张某聘请某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的注册安全工程师李某为该企业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工作。保证该企业安全生产的责任应为______。
A.机械加工企业
B.注册安全工程师李某
C.李某所在的注册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D.当地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A
B
C
D
A
[解析] 《安全生产法》第十三条,依法设立的为安全生产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执业准则,接受生产经营单位的委托为其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技术、管理服务。
生产经营单位委托前款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的,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仍由本单位负责。
6. 下列生产性危险有害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生产性毒物只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
B.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多数10~20μm
C.烟是直径大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D.生产性毒物可以固体、液体、气体的形态存在于生产性环境中
A
B
C
D
D
[解析] 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经呼吸道,也可经皮肤和消化道进入;粉尘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直径大多数为0.1~10μm;烟是直径小于0.1μm的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颗粒。
7.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即火的三要素。不属于火的三要素的是______。
A.氧化剂
B.还原剂
C.可燃物
D.点火源
A
B
C
D
B
[解析] 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
8. 某特种设备检修单位检修一台中型塔吊,根据此次设备检修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结果,除采取清理作业现场、防火、防高空坠落等措施外,还应______。
A.设置作业管制区,保证安全警戒
B.定期对检修作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C.向发包方缴纳风险抵押金
D.向发包方提供安全标准化等级证书
A
B
C
D
A
[解析] 采取的措施,应对已辨识出的风险有管控或预防的作用。
9.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企业应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下列不属于“五落实”的是______。
A.资金
B.责任
C.措施
D.意识
A
B
C
D
D
[解析] 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的同时,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
10. 安全电压确定值的选用要根据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在对锅炉内部进行检修时使用的手持照明灯采用的安全电压是______。
A.42V
B.36V
C.24V
D.12V
A
B
C
D
D
[解析] 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特低电压。
11.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属于接近类型的危险部位是______。
A.锻锤的锤体、压力机的滑枕
B.连接器、卡盘
C.齿轮、混合辊
D.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
A
B
C
D
A
[解析] 机械设备可造成碰撞、夹击、剪切、卷入等多种伤害。其主要危险部位如下:
(1)旋转部件和成切线运动部件间的咬合处,如动力传输皮带和皮带轮、链条和链轮、齿条和齿轮等。
(2)旋转的轴,包括连接器、心轴、卡盘、丝杠和杆等。
(3)旋转的凸块和孔处,含有凸块或空洞的旋转部件是很危险的,如风扇叶、凸轮、飞轮等。
(4)对向旋转部件的咬合处,如齿轮、混合辊等。
(5)旋转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咬合处,如辐条手轮或飞轮和机床床身、旋转搅拌机和无防护开口外壳搅拌装置等。
(6)接近类型,如锻锤的锤体、动力压力机的滑枕等。
(7)通过类型,如金属刨床的工作台及其床身、剪切机的刀刃等。
(8)单向滑动部件,如带锯边缘的齿、砂带磨光机的研磨颗粒、凸式运动带等。
(9)旋转部件与滑动之间,如某些平板印刷机面上的机构、纺织机床等。
12. 下列关于管道压力试验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压力试验完毕后不得在管道上进行修补否则需重新进行压力试验
B.脆性材料若使用气体进行试验需经过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认可
C.环向、纵向对接焊缝在经过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认可后可使用100%射线检测和100%超声检测替代压力试验
D.管道支承件与管道组成件连接的焊缝在经过设计和建设单位同意认可后可使用100%渗透检测或100%磁粉检测替代压力试验
A
B
C
D
B
[解析] 脆性材料严禁使用气体进行试验,压力试验温度严禁接近金属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13. 下列关于锅炉水压试验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至少保持20min,检查是否有泄漏和异常现象
B.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至少保持20min,再缓慢降压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C.缓慢升压至工作压力。检查是否有泄漏和异常现象,缓慢升压至试验压力,至少保持20min,再缓慢降压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
D.缓慢升压至工作压力,检查是否有泄漏和异常现象,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进行检查,至少保持20min
A
B
C
D
C
[解析] 缓慢升压至工作压力,检查是否有泄漏或异常现象;继续升压至试验压力,至少保持20min,再缓慢降压至工作压力,检查所有参加水压试验的承压部件表面、焊缝、胀口等处是否有渗漏、变形,以及管道、阀口、仪表等连接部位是否有渗漏。
14. 人机系统可分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人机系统和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两类。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人机系统中,人始终起着核心和主导作用,机器起着安全保证作用。下列关于机械化、半机械化的人机系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人是否处于低负荷时应急反应变差的状态
B.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机器的冗余系统是否失灵
C.机器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该闭环系统机器自身的控制
D.系统的安全性取决于该系统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
A
B
C
D
D
[解析] 人机系统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人机功能分配的合理性、机器的本质安全性及人为失误状况。选项A、B、C,均属于全自动化控制的人机系统。
15. 甲公司工人乙某骑共享单车下班途中,因车座不舒服停在路边弯腰调整车座,一辆正在倒车的小卡车将乙某碰倒碾压,造成其脾脏破裂。丙交警队认定在这起交通事故中乙某不承担主要责任。乙某从丁医院伤好出院后,提出工伤认定,甲公司不认为是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认定中承担举证责任的是______。
A.丙交警队
B.丁医院
C.乙某
D.甲公司
A
B
C
D
D
[解析]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16. 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包括高温作业、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等,除此之外还包括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下列关于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的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寒冷地区、冷库的低气压作业
B.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的高气压作业
C.高空、高原的高气压作业
D.地窖工作的低气压作业
A
B
C
D
B
[解析] 其他异常气象条件作业。如冬天在寒冷地区、冷库或地窖工作的低温作业,潜水作业和潜涵作业等高气压作业,高空、高原低气压环境的低气压作业。
17. 下列关于建筑物防雷类别的划分中,正确的是______。
A.烟花爆竹库房应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B.故宫博物院应划分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C.北京市城市档案馆应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D.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应划分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A
B
C
D
C
[解析] A凡指制造、使用或储存火炸药及其制品的危险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爆轰,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应划分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B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应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D国家特级和甲级大型体育馆应划分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18. 可检查检测供水和供气管道内部结构的裂纹、腐蚀等情况的检测技术是______。
A.超声探伤
B.渗透探伤
C.涡流探伤
D.磁粉探伤
A
B
C
D
A
[解析] 超声探伤技术常用来检查内部结构裂纹,搭接、夹杂物、焊接不良的焊缝、锻造裂纹、腐蚀坑以及加工不适当的塑料压层等。
19. 危险化学物品如果储存不当,往往会酿成严重的事故,因此要防止不同性质物品在储存中相互接触而引起火灾和爆炸。下列物品中,共存错误的有______。
A.爆炸物品与惰性气体
B.易燃气体与惰性气体
C.氧化剂与惰性气体
D.有毒物品与惰性气体
A
B
C
D
A
[解析] 禁止一起存放的物品有:
(1)爆炸物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遇水或空气自燃物品、能引起燃烧的物品等必须单独存放。
(2)易燃气体、助燃气体、氧化剂、有毒物品等除惰性气体外必须单独存放。
(3)惰性气体除易燃气体、助燃气体、氧化剂、有毒物品外必须单独存放。
20. 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标准,辨识重大危险源依据是______。
A.物质的临界特性及数量
B.物质的比重及数量
C.物质的密度及数量
D.物质的危险特性及数量
A
B
C
D
D
[解析] 危险化学品应依据其危险特性及其数量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二、案例分析题
(案例1为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案例2-4为主观题。单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多选题的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
案例
2018年7月8日14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6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内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
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
3
。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1~3小题为单选题,4~5小题为多选题):
1. 该起事故的性质应认定为______。
A.责任事故
B.意外事故
C.中毒窒息事故
D.突发事件
E.人身伤害事故
A
B
C
D
E
A
[解析] 由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都被定义为责任事故。
2.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需办理______。
A.动火作业许可证
B.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C.管道作业许可证
D.危险化学品作业许可证
E.动土作业许可证
A
B
C
D
E
B
[解析] 污水井内清污作业属于有(受)限空间作业。
3. 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是______。
A.B工程公司
B.C炼油厂
C.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
D.甲所在的班组
E.B工程公司和C炼油厂
A
B
C
D
E
A
[解析] 职工甲、乙、丙均属于B工程公司,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作业。
4. 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包括______。
A.作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够
B.作业人员使用的清污工具存在缺陷
C.救援行为不当
D.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
E.作业人员不懂安全技术操作知识
A
B
C
D
E
ABE
[解析] 间接原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劳动组织不合理;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其他。
5.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作业前需进行气体检测,通常检测的气体应包括______。
A.可燃气体
B.有毒气体
C.氧气
D.氢气
E.二氧化碳
A
B
C
D
E
ABC
[解析]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 min。
案例
C企业是建筑施工企业,D公司是化工企业,E公司是D公司的子公司。2018年7月,C企业承接E公司的化工技改项目。2018年8月9日10时,C企业、E公司作业人员在常压容器顶部平台进行气割作业时,引爆容器内残余可燃气体,导致容器爆炸,平台上4名人员随容器腾空十多米后坠落地面。现场人员在第一时间无法了解爆炸情况,慌乱间大多四散逃离。E公司现场作业负责人马上组织抢救,因现场无担架,抢险人员忙乱中用肩背手抬的方式运送4名高处坠落人员,4人在被送往医院途中停止呼吸,后经医务人员抢救无效死亡。死亡人员中有C企业3人、E公司1人。由于C企业总部设在远离事故现场的外省,在事故发生后,C企业和D公司、E公司沟通不畅,产生误解,致使C企业与D公司、E公司对立。
事故调查发现:
(1)C企业、D公司、E公司都具有相应资质。
(2)事故前C企业工程负责人召集在现场学习气割的C企业的2名非专业人员和E公司设备员,与其一起登上常压容器顶部平台进行切割作业。
(3)负责施工的是C企业的分公司。该分公司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在现场有30名作业人员,其中1人持有安全员证书,但没有此人从事安全工作的记录。
(4)事故容器于2018年8月2日停运、排空,吹扫置换。
(5)C企业无法提供动火前的检测报告书。
(6)C企业与E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中,合同价低于定额标准20%,且将安全生产所需费用列入让利条件。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
1. 根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简要说明报告该起事故应包括的内容。
报告该起事故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E公司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2015年8月9日10时,常压容器顶部平台。
(3)事故的简要经过:氧炔气割引爆容器内残余可燃气体,导致爆炸事故发生。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4人死亡、损失不详。
(5)已经采取的措施:组织抢救,将伤者送往医院抢救。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2. 根据上述事故调查材料,指出C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C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
(1)将安全生产所需费用列为让利条件。
(2)C企业分公司未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3)C企业切割作业人员无证上岗。
(4)C企业无法提供动火前的检测报告书。
(5)C企业现场持有安全员证书人员未被视为安全管理人员。
(6)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缺乏化工行业施工作业应有的安全知识。
(7)企业缺乏应急预案或应急措施未落实。
3.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简述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企业应采取的措施:
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同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报告。
4.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包括哪些方面的费用?
安全生产费用包括:
(1)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不含“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安全设施)支出。
(2)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安全生产检查、咨询、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和标准化建设支出。
(5)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标准的推广应用支出。
(8)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案例
某热力发电厂主要生产工艺单元有: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燃烧系统、冷凝水系统、循环水系统、除渣及除尘系统、脱硫系统、汽水系统、配电与送电系统。
主要设备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磨煤机械装置、水处理装置、疏水装置。发电厂用燃煤由主煤场滚轴筛将煤送入燃煤锅炉。
脱硫系统包括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制氢装置为2套电离制氢设备和6个氢气储罐,其中2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6个卧式氢气储罐体积为20m
3
,额定压力为3.2MPa,额定温度为20℃。作为生产过程整体装置,这些装置与储罐管道连接(氢气密度:0℃、0.1MPa状态下密度0.09kg/m
3
)。
锅炉点火主燃油使用柴油,厂区有2个500m
3
的固定柴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00m。在同一院内有2个20m
3
的汽油储罐,距离制氢系统550m(汽油的密度750kg/m
3
,汽油、柴油储罐充装系数为0.85)。
氢气的临界量为5t,汽油的临界量为200t。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
5. 根据《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86),分析热力发电厂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
热力发电厂存在的事故类型及所在的工艺单元为:
(1)机械伤害:煤粉制备、输煤系统。
(2)火灾:燃烧系统、制氢系统、柴油和汽油储罐。
(3)其他爆炸:除渣及除尘系统、制氢系统、柴油和汽油储罐。
(4)高处坠落:柴油和汽油储罐。
(5)触电:配电与送电系统。
(6)灼烫:锅炉。
(7)锅炉爆炸:锅炉。
(8)容器爆炸:制氢系统。
(9)中毒和窒息:脱硫系统。
6. 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是什么?
存在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及对应的物质分别是:
(1)易燃、易爆物质:如储煤场煤粉制备和输煤系统存在的煤炭和煤粉,制氢装置和氢气储罐里的氢气,储罐区里的柴油、汽油,锅炉和汽轮机里的高压蒸汽等。
(2)有毒物质:脱硫系统存在的二氧化硫等气体。
(3)腐蚀性物质:二氧化硫可以氧化生成三氧化硫,它们遇水可生成亚硫酸、硫酸等腐蚀性物质。
7. 指出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并计算其储量。
该热力发电厂存在的危险源及储量分别是:
(1)汽油储罐(2个20m
3
)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2×20m
3
×750kg/m
3
×0.85=25500kg=25.5t。
汽油的临界量为200t,这2个汽油储罐在一个单元内,所以其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2)制氢设备(包括氢气罐)是危险源,其储量计算如下;
先把高压氢气储罐换算为标准状态下的氢气体积:20m
3
×3.2MPa/(273m
3
+20m
3
)=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0.1MPa/273m
3
),标准状态下氢气的体积=20m
3
×3.2MPa/(273m
3
+20m
3
)/(0.1MPa/273m
3
)=596.3m
3
。
氢气在0℃、0.1 MPa状态下密度为0.09kg/m
3
,6个氢气储罐的储量是6×596.3m
3
×0.09kg/m
3
=322.0kg。
再加上2套电离制氢设备存有氢气数量分别为50kg和30kg,生产单元氢气储量是:50kg+30kg+322kg=402kg=0.402t。
氢气在生产场所临界量为5t,所以其不构成重大危险源。
8. 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哪些?应采取哪些安全装置或设备?
会发生爆炸的主要设备、装置是锅炉、制氢设备、氢气罐、柴油储罐、汽油储罐。
应采取的安全装置或设备主要有:安全阀、爆破片、防爆帽、防爆门、呼吸阀、阻火器、火灾探测器、易燃易爆气体检测报警仪、储罐的压力计、液位计及计算机安全监控系统。
案例
某县烟花爆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新建烟花爆竹生产区因不具备生产烟花爆竹条件,未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成为闲置厂区。
2014年,甲公司将该生产厂区出租给朱某和李某。承租后,朱某在原有1、2、3号库房之间的空地上分别搭建了A、B、C、D、E共5个简易工棚。李某在1号库房南侧及西侧和围墙之间分别搭建了F、G、H共3个简易工棚。
朱某、李某冒用多家生产厂家的注册品牌进行烟花爆竹的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双响、小礼花、多彩礼花、高空礼花。主要工序为:炮筒打中隔穿引线(外购)、装顶药(炸药与亮珠)、封口、装下药(发射药)、糊底(或装锯末压纸片)、装箱。
朱某雇有4个装药工、2个配药工分别在自建的5个简易工棚中进行操作,装顶药(炸药与亮珠)操作工旁边有封口人员。装发射药操作工旁边有糊底与装箱等人员。由于场地限制,配药、装药、中转、封口、装箱等操作均在同一空间,相互间没有安全距离。
2016年2月14日,朱某、李某烟花爆竹厂区作业人员陆续开工。10时40分,由于未配发足够的防静电服,装药工吴某穿普通工服进入装药棚进行装药操作,导致南侧装药棚首先发生轰爆,瞬间引发东相邻的两个露天作业点,以及西北相邻的露天存药处和配药棚发生爆炸,又连环引起李某1号仓库内成品发生爆炸,仓库垮塌。紧接着配药棚、装药棚相继爆炸,导致朱某堆放在2号仓库的数千公斤亮珠和烟花爆竹成品、半成品发生爆炸,最后又引爆北边两个装药棚,整个厂区炸毁,造成10人死亡、7人受伤。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
9. 简述此次事故报告的主要内容。
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10. 简要分析这起事故的原因。
造成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装药工吴某在装药棚进行装药过程中,由于静电积聚并瞬间释放引发爆炸。
造成该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1)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
(2)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
(3)劳动组织不合理。
(4)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
(5)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
(6)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
(7)其他。
11. 请确定这起事故的性质,并说明理由。
该烟花爆竹爆炸事故是一起因非法违法生产引起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理由是:
(1)甲公司违法分包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房。
(2)未按要求配发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
(3)对员工的教育培训不足。
12. 针对该起事故的特点,提出整改措施。
针对该起事故应采取的整改措施有: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完备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2)安全投入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3)厂房、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工艺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要求。
(4)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援组织或者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案例分析题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